金氏世界紀錄9日正式認定生活在日本福岡縣福岡市的116歲老人田中力子為世界最長壽老人。
據日本媒體9日報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人員當天來到田中生活的老人院,向她頒發了證書。
田中生於1903年,目前有5個孫子、8個曾孫。經金氏世界紀錄調查,田中以116歲零66天高齡被認定為世界最長壽老人,同時也是世界最長壽女性。
此前世界最長壽紀錄保持者、生活在日本橫濱市的都千代於去年7月去世,享年117歲。
延伸閱讀老年人生病了,這件事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治病困擾老年人的慢性病易復發,由此帶來的是健康損害的問題,尤其是對於原本就體弱多病的老年人而言,治療恢復是很重要又不容易的事。
需要指出的是,諸如「偏癱了才需要康復」「殘疾了才需要康復」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最新的老年康復理念告訴我們:不能面臨失能或已失能後才談「康復」。
什麼是老年康復正常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的衰老,本身可能就存在某些功能障礙,如平衡性差、易跌倒,記憶力下降,視力下降,聽力下降等。同時,老年人還是各種疾病的高發人群,如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骨折等,在度過疾病急性期後,老年患者往往長期處於功能障礙狀態,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
臨床上,老年人常見的功能障礙為肢體功能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如記憶、吞咽、認知、心肺功能、平衡、聽力、視力等老年退化性疾病。調查顯示,老年住院患者中可能合併的各種功能障礙多達13項,發生率位列前三的是平衡障礙、肢體功能障礙和心肺功能障礙。
老年人功能障礙的一大特點就是疾病與功能障礙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給功能恢復帶來困難。當多種慢性疾病共存時,比如腦卒中與骨關節病並存,肢體功能恢復就更有難度。少動及長期臥床普遍存在於衰老和患病老年人中,這使得肌少症也多發於這些人群,功能障礙會越來越嚴重。
此外,藥物不良反應可造成或加重老年人功能障礙,如抗抑鬱藥可能引起帕金森症候群,某些催眠藥有可能造成摔倒、骨折等後果。心理因素的影響在老年人中也很普遍。同樣是腦卒中患者,老年患者卒中後抑鬱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卒中後抑鬱所致的能力減退、社會性退縮、興趣喪失、睡眠障礙嚴重阻礙了疾病被治癒。
因此,那些在疾病急性期後出現功能障礙的患者急需康復治療。
廣義的老年康復其實就是指對老年人出現的功能障礙進行預防、醫療、功能訓練或補償、調節和適應性處理。因老年康復可以延緩功能障礙的出現,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也稱為老年人的「減齡秘籍」。
老人治病同時應進行康復治療同樣是骨折,手術治療後,年輕人因為沒有這些老年退化性問題,可以通過自己逐步增加活動量獲得很好的功能恢復。而老年人遇到同樣的情況,由於疼痛、麻醉後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手術後輕度抑鬱等原因導致進食差,不敢早期下地活動。又受到傳統說法「傷筋動骨一百天」的影響,日常活動明顯減少。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肌肉萎縮、關節攣縮、肺部感染、營養不良、下肢深靜脈血栓,這些很有可能導致一個簡單骨折手術後的患者直接變成臥床患者。
在國外,疾病後的康復很受重視,有的國家甚至提出如果疾病恢復期沒有進行康復治療,在短期內出現跌倒、下肢血栓等情況,保險不予支付。所以,最新的康復理念是「康復要從患病後第一天就介入」。對於老年人而言,這一理念更應引起重視。因為患病必然使老年人的活動量下降,而肢體無力、心肺功能障礙等大多與之相隨。
老年康復治療的第一原則是早期介入。我們必須摒棄「先出現症狀再康復」或「先臨床治療再康復治療」的錯誤觀念。因為康復醫學與保健、預防和臨床共同組成了全面的醫學科學。早期康復不僅能促進老年人功能的保持和恢復,還能有效預防各種併發症和合併症,如血栓、肺炎、壓瘡、營養不良、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等。
舉個例子,針對骨科手術患者的康復治療,最早應在手術前啟動。
首先是術前教育。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康復知識宣教,使其主動配合完成術前術後康復訓練。
其次是術前評估和術前康復指導。對患者的生理機能及心理狀態進行充分評估,以確定其能否耐受骨科手術及配合完成術後的康復治療。同時,有計劃地進行功能訓練,讓患者適應並學會康復訓練動作,如踝泵(即通過踝關節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ROM(關節活動度)、股四頭肌、膕繩肌等肌力訓練。讓患者了解輔助行走器具(如助行器、拐杖)的配製及使用;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預防術後尿瀦留等。
老年康復治療的第二原則是採取綜合措施。臨床上,常結合學科分為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兒童康復、心肺康復、老年康復等,每一類又細分為不同的技術。有時候,我們需要多種措施多管齊下,共同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
哪些康復治療靠譜不得不說,現在不少老年人對康復的印象還停留在「活動胳膊、活動腿」、「領著遛彎兒」的概念上。部分老年人及家屬不重視康復或經濟水平有限,不能到醫院進行正規有效的康復訓練。
我們所說的正規老年康復治療方法主要有中醫康復和西醫康復兩大類。
中醫康復包括針灸治療和推拿按摩治療。
針灸治療是利用針刺和艾灸進行治療。針刺,依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辨證原則,進針後通過補、瀉、平補平瀉等手法的配合運動,刺激人體本身的調節反應。艾灸,以火點燃艾柱或艾條,燒灼穴位,將熱力注入肌膚,以溫通氣血。總體上,針灸療法通過刺激體表穴位,疏導全身經絡,調整氣血和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推拿按摩療法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外治療法,運用推拿手法作用於人體特定部位和穴位,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針灸與推拿強調的都是「治未病」的理念,與現代醫學對老年人早期康復的理念不謀而合。
西醫康復包括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認知治療、心理治療、言語治療、吞咽治療、物理治療、心肺康復等。
1、運動療法是老年康復治療的核心治療手段。它利用器械、徒手或老年人自身力量,通過某些運動方式(主動或被動運動等)使老年人獲得全身或局部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恢復。運動療法著重進行軀幹、四肢的運動、感覺、平衡等功能的訓練,包括關節運動訓練、肌力訓練、有氧訓練、平衡訓練、易化技術訓練、移乘轉移訓練、步行訓練。
2、作業治療是應用有目的、經選擇的作業訓練,針對那些身體上、精神上有功能障礙或殘疾而致不同程度喪失生活自理和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其目的是使老年人最大限度地恢復或提高獨立生活和勞動的能力。
3、認知治療旨在增強和改善個人處理問題的能力,並應用獲取的信息加強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動,改善退化或腦損傷所致的認知障礙。
4、心理治療是一種專業性治療,由專業治療師實施。心理治療是雙方互動的一個過程,其目的是改善認知功能(思維異常)、情感功能(痛苦或情緒不舒適)或行為功能(行為不恰當)。
5、言語治療是由言語治療專業人員對各類言語障礙的老年人進行治療的方法,其內容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言語障礙(失語症、構音障礙)等,促進老年人的理解和表達。
6、吞咽治療則是通過間接吞咽訓練及直接攝食訓練提高吞咽能力,預防嗆咳,改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
7、物理治療是康復治療的主體,它使用聲、電、光、磁、冷、熱、水等物理方法,針對人體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礙或病變,採用非侵入性、非藥物性的治療來恢復身體生理功能。
8、心肺康復是指通過康複評定、在生命體徵監測下進行的各種運動訓練、生活方式指導,使有心肺疾病的老年人改善生活質量,並預防心肺疾病的發生。
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骨關節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採用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方案,患者康復滿意度可達90%,多數患者能夠達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的最終目的。因此,老年康復的目的就是幫助老年人延緩、減少功能障礙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家中老年人出現了疾病發作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我們首先想到的除了治療之外,還應有康復的及早介入,而不要等失能後才想到康復,或根本忽略了康復的重要性。
來源:綜合新華社 健康明白人
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