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簡介
安全教育平臺作業是通過登錄安全教育網絡平臺進行學習並完成的作業。分成學前段(幼兒園)、低段(小學1到3年級)、中段(小學4到6年級)、高段(初中、高中)。每學段的具體內容大致有4項,即學習前的問卷調查;按學段觀看安全技能短片,具體內容有防溺水、防性侵、防火災、防地震、海嘯等;安全知識測試,用選擇題形式測試動畫短片中的相關安全知識要點,學生可不斷測試,直至融會貫通且成績100分才算通過;學習後的問卷調查,主要圍繞「防溺水、防火災、防性侵、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項目展開。一般來說,小學、幼兒園學生要求在家長的協助下共同完成作業,但不排除有些初中階段也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情形。#學生成績排名該公開嗎#
全新模式
安全教育平臺可以說是安全教育的一種新模式,其以新穎的動畫表現方式講授了安全防範的知識點,能夠吸引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識和防範技能水平。同時,通過問卷調查也可以摸清楚目前學生安全防範方面的短板和其他相關情況,以利於大數據的統計和下一步工作的展開。所以,總體上來說是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和價值的。
爭議不斷
近日,看到一段通知:「登錄XX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網。平臺裡相關的安全教育教學內容、視頻、作業等需要學生和家長點擊共同學習完成,完成率要100%;此工作任務被納入學校管理標準考核和平安校園校長考核,請大家務必重視。 截止現在,只有15位同學完成了。」其實,自大安全教育平臺作業出現以來,爭議就沒有停止過。
有些家長認為這種教育形式很好。他們認為安全教育是頭等大事,通過這些有趣而又簡單的學習,可以增加孩子對於安全知識的興趣,而且這些內容課本上很難學到。同時,和孩子交流討論,也是陪伴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最後,這些內容挺實用,省的孩子去看動畫片了。
有些比較中性的家長就認為,安全教育是確有必要的,出發點是值得讚賞的。但實際學習過程中,因為大家要進行評比,很多時候就變成了強制性學,而且限定要全部正確,全部完成,甚至直接要求家長一起參與的一刀切,難免有點急功近利和形式主義了。
有些家長直接持反對意見。特別是農村和文化程度較低或者對網絡不精通的家長,簡直覺得就是壓力山大。幼兒園的孩子鬥大的字不識幾個,也要完成題目,難道不是家長的事?有時平臺網速慢,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的時間,真的是精疲力盡了。
總之,各種說法都有事實存在,也都有一定道理。
癥結就在於排名
之所以各校要求必須100%完成,100%正確率,其實就在於工作任務被納入學校管理標準考核和平安校園校長考核,也就是各校、各地區之間有個得分排名。那這樣的話,學習安全就變成了一場分數之爭,背離了初衷。安全教育工作向來是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家長非常關注的問題。利用信息平臺創新對於學生的安全教育和宣傳,必要時邀請家長一起配合協助,本無可厚非。但安全教育的初衷是促進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提高防範技能,而不是為了完成安全作業,更不能把它變成「榮譽」之爭。需要家長配合,也得結合家庭和作業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最後,安全教育平臺也並非是唯一的安全教育渠道,比如說可以在校園內開展實訓,帶著孩子們到培訓基地實地學習和實踐安全知識和技能也是一些有益的探索。
學生成績排名該公開嗎?
多年來,學生的考試排名成了社會、學校、家長關注的主要問題。有家長認為學生的成績可以在適當範圍內公開。如此對於學生來說既是鞭策又是督促,利於孩子及時查漏補缺,找準差距迎頭趕上。也便於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有家長認為,公布成績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會引發不良後果,同時,也涉嫌侵犯學生個人隱私。也有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成績排名公開還是應當謹慎。
專家表示,如果以教育部的規定而言,可以將「成績排名」視為個人隱私,但該規定也存在一定爭議。
您認為學生成績排名該公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