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令禁止刺青,為啥刺青文化反而更受青睞?難道與藝術有關?

2021-01-10 騰訊網

說起日本的刺青文化,大約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而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梁元帝創作的《職貢圖》裡。

當時,中日兩國並沒有官方的往來和交流,我們從留存下來的《職貢圖》摹本裡可以大概看到,倭國(日本)的男子"皆以黥面文身,以木棉貼頭"。"黥面"就是在臉上刺字或者塗墨。《後漢書·東夷傳》裡也有記載:"男子皆以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之差。" 因此可以看到,這一時期,在日本,文身或者刺青成為了一種習俗。

而在中國西周五刑制度中,依次是墨、劓、剕、宮、大闢。大闢就是死刑,墨刑就是「黥面」的刑罰,是在臉上或者其它部位刺字,然後塗抹墨水或者其它顏料,成為永久的印記。墨刑當然是最輕的刑罰。

在唐朝,上官婉兒得罪武則天被黥面。後來她仿效梅花妝,黥面刺成梅花形,則顯得格外嫵媚,後為民間女子效仿成為流行的化妝之一。

那麼,刺青是如何在日本興起的呢?

早在《後漢書》之前,《三國志·魏書》裡也有關於日本刺青的記載:「男子無大小皆黥面文身。自古以來,其使謁中國,皆自稱大夫。夏後少康之子封於會稽,斷髮文身以避蛟龍之害。今倭水人好沈沒捕魚蛤,文身亦以厭大魚水禽,後稍以為飾。諸國文身各異,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

從這一段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日本人文身仿效夏朝君主少康之子斷髮文身以躲避蛟龍之害。

"厭",指代的是古時"厭勝之術",用闢邪的物品幫助自己避開不祥,這裡則是刺在身上的圖案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那時的日本人就是在身上刺上圖案以保平安,後來慢慢演化為一種裝飾,並且通過文身的位置和大小來區別身份的尊與卑。人們還會把家微(家紋圖騰)刺在身上,以表示血統與地位。

《隋書》裡有一段記載則更值得我們注意:"男女多黥臂點面文身,沒水捕魚。"此時,女性也跟男性一樣,身上有了刺青;而男子呢,從人人身上都有刺青到了也有一些人選擇不在身上刺什麼圖案。

江戶時代的日本,刺青從"厭勝"和裝飾變成了刑罰,那時候稱為"入墨"。這種刑罰通常用在被流放或者犯過罪的人身上。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公共的沐浴設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澡堂"開始歧視身上有刺青的人了。

不過,物極必反。刺青成了一種懲罰措施,政府對刺青也持否定態度,結果呢。經濟危機後的底層老百姓反而更加青睞這種"人體藝術",為了養家餬口很多人也得選擇一種「刺青」崇拜。東京一度成了男男女女追求刺青的絕好去處。

刺青的流行

到了十九世紀初,中國十大名著之一《水滸傳》被翻譯成日文並且重新插畫出版了。我們應該都記得,在《水滸傳》當中,有好幾個人物身上都有獨特的刺青,比如"浪子燕青",他胸前的刺青圖案是梅蘭竹菊,非常雅致精美;"一丈青"扈三娘渾身上下都刺著青龍圖案;花和尚魯智深"身上刺花繡"。

《水滸傳》在日本民間受到了民眾極大的歡迎,而歌川派傳人歌川國芳通過十年的再創作,結合日本的浮世繪風格,在一些人物身上添加了十分細膩而華美的刺青,比如燕青身上的圖案被改成了"唐獅子牡丹",象徵著驅邪和無畏,後來著名演員高倉健在出演《昭和殘俠傳》時身上也仿照這個圖案做了刺青;"操刀鬼"曹正身上的刺青是一條碩大的章魚,也是護身符的象徵。而浮世繪前後歷經了三百多年的發展,色調獨特,筆觸流暢,畫風華麗,這種本身就深受日本人民喜歡的藝術形式被歌川國芳靈活地融入到了《水滸傳》的人物形象當中,一經出版就轟動一時並備受追捧。在這種環境下,刺青在日本廣為流行,迎來了一波熱潮。刺青的圖案也新增了很多浮世繪的元素,比如武士、櫻花、風雷二神等等。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日本底層人民的刺青已經非常普遍了,比如從事郵遞員、建築工人、消防員這樣職業的人,通常都是全身以龍作為圖案進行刺青,以求平安順利。

不過,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美國東印度艦隊的四艘軍艦強行駛進了江戶灣,威逼日本打開國門。明治政府在洋槍洋炮的威脅之下,頗感自卑,開始處處以歐美為典範和標準,脫亞入歐後日本,民間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本國的刺青文化則成了"不開化的行為",被政府明令禁止,刺青漸漸淪落成為黑幫的專屬記號了。

然而,日本的刺青文化並沒有就此隕落。雖然明治維新後政府開始鼓勵全民西化,但往來日本的外國船員和西方貴族都成為了日式刺青的顧客,這其中不乏一些著名人物,比如奧地利的斐迪南大公、英國王子阿爾弗萊德、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等等。但是,在這期間,日本政府對於刺青的禁令愈加嚴格,還舉行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查處運動。一邊是外國人爭相到日本刺青,一邊又是政府禁止本國人民刺青,這種矛盾的局面持續了好幾十年。

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日本經歷了二戰戰敗。隨著盟軍到日本進行駐紮,刺青很快迎來了迅速崛起。

當時,有很多駐紮日本的美國大兵意識到,自己以前在身上刺上一個"忍"字之類的刺青,跟真正日式刺青的華麗與繁複簡直不能相提並論。在這些外國人的推崇下,刺青終於在日本合法化了。

雖然一百多年以後,禁止刺青的命令被取消了,普通大眾對於刺青的壞印象卻一時難以改變。大眾普遍依然認為,最喜愛刺青的人群應該是流氓、不法分子、街頭混混、黑幫成員等等。有將近一半的日本人對刺青感到恐懼,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刺青跟犯罪有很大關聯。

日本刺青現狀

時至今日,依然有一半以上的酒店不讓有刺青的客人使用健身房、遊泳池或者溫泉這類設施,官方機構不得不一再呼籲:不要為難有刺青的外國客人,要學習和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儘管如此,媒體依然時不時會爆出某溫泉或景點拒絕有刺青的遊客進入,甚至還發生過教師因為身上有刺青而被扣罰了薪水的事情。

曾任大阪市市長的橋下徹就非常反對刺青,他認為公務人員不能沾染這個習氣,否則就會損害政府機構在民眾心中的正面形象。他甚至還要求公務員填報表格,說明自己是不是有刺青,並且在上報以後清除刺青。

日本政府也非常清楚自己旅遊業面臨著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本國人民對刺青已經存在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另一方面,外國遊客因為文化因素,比如毛利族的刺青具有非常神聖的含義,總不能把人家擋在國門之外吧?所以,官方一方面會給各國遊客發放宣傳手冊,說明刺青在日本文化裡並不被大眾廣為接受的事實,另一方面則建議酒店、溫泉等遊客很多的地方準備創可貼一類的物品,方便遊客遮擋刺青。

我們國家的唐朝雖然也有禁令,但是有人將白居易的三十多首詩刺在身上並且配以插圖;宋朝時期,《鄭節使立功神臂弓》的故事裡有一段就是說眾人就認為鄭信不僅身材出眾,滿身的刺青更是錦上添花。宋朝不僅市井百姓喜歡刺青,達官貴人也喜歡。

《夢梁錄》等社團名錄中,都有一個叫做"錦體社"的組織,類似於現代刺青工作室,還會不定期舉辦各種展示比賽,優勝者還會因為自己的刺青作品而獲得獎金。然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嚴令禁止刺青有任何形式的發展,一旦發現,涉事者全部發配邊疆,此後的清朝也對刺青持同一態度。宋朝紅極一時的刺青文化便隕落了。

相關焦點

  • 別具一格的刺青文化,唐宋時期就流行刺青了,不一樣的藝術風格
    影視劇中,我們看到一些兇神惡煞的大漢身上布滿刺青,或者下意識的,只要看見身上有刺青的就會認為這個人不好惹。其實刺青文化歷史久遠,在先秦時期就有記載,在唐朝發展至巔峰,在宋朝略微下降,在元明清逐漸衰敗,直至少有人知道這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
  • 中國古代唐宋的刺青文化甩日本幾條街,只因他的一句話就戛然而止
    唐宋時候的刺青文化也是盛極一時,但是到了宋元之後中國古代的刺青文化卻戛然而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人們不再崇尚武力,於是社會主流開始慢慢得拋棄了刺青文化,反而刺青文化在武將和社會閒散人員中盛行,而且此時的刺青不像唐朝更追求藝術的美,而是追求威武霸氣,俗稱的「左青龍右白虎」,特別是在《水滸傳》中,梁上好漢九紋龍史進、燕子李青等眾好漢都有一身霸氣的刺青,在宋朝刺青總體來說,被上流社會所拋棄,而繼續流行於下層社會,甚至一度成為社會不安定人士的特有標誌。
  • 做錯事情就要切小指,刺青不能亂紋,日本極道文化為何如此特殊?
    日本世界上唯一一個承認黑道的國家,而日本的黑道發展有著相當獨特的文化脈絡,這次我將透過SEGA的《如龍》系列,談談日本的黑道文化。日本黑道又叫極道或者ヤクザ(流氓),來源眾說紛紜,不過最常見的說法是ヤクザ在日語中代表893,加起來等於20,在《如龍》賭博小遊戲「株牌」裡代表最爛的點數。
  • 在日本盛開的「惡之花」從《如龍》看極具神秘與美感的日式刺青
    而到了日本的江戶時代,即1603年—1868年(又稱浮世繪時代),刺青在當時就已經成為浮世文化的一部分。而會在自己身上留下刺青的多數屬於當時社會階級的最底層民眾,比如歌舞伎。其刺青目的與作用是為了讓自身顯得更具魅力和向常客表達感謝之意。1720年,日本的刺青正式作為對罪犯的懲罰,取代以前的刑罰(割鼻或割耳)。
  • 6歲學習刺青,11歲成師傅,日本女孩獨特禪繞風格受網友追捧
    相信很多喜歡刺青的朋友都知道,刺青基本上就是一輩子的東西,即使可以清洗掉,但畢竟價格昂貴,而且在身體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留下痕跡。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經驗老道的刺青師傅,好將「後悔」的風險降低!不過最近在日本就有一位年紀輕輕的刺青師,憑藉著高超的技術讓很多人指名要找她刺青,甚至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吸引著世界各地不同的刺青愛好者上門。
  • 好萊塢超美藝術範兒刺青,陳冠希餘文樂已經紋上了
    好萊塢超美藝術範兒刺青,陳冠希餘文樂已經紋上了 綜合編譯 林凡靖 2015-05-26 18:05 來源:澎湃新聞
  • 刺青與時裝的完美結合
    出生於美國的刺青男模Jimmy Q,高高瘦瘦身材與大篇幅美麗的藝術作品相結合,讓他從一位刺青藝術家以及專業滑板手在街頭被發掘,現在則是個大秀場愛用的模特兒
  • 中國的「刺青」文化,一種能表達真實自我的文化,卻不易被接受
    年初的夜宿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本來剛剛被大眾所接受的本屬於小眾的嘻哈文化有一棍子被打回了地下。雖然如此,嘻哈文化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一定地位,尤其是它一直強調的KEEP REAL精神,而另一個能代表嘻哈文化特徵的紋身文化,也在近些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接受,許多明星,精英階層也都擁有屬於自己紋身圖案,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探究一下紋身這種原來黑色階層象徵的另類文化。文身俗稱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作為人類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
  • 貓奴刺青前 絕不能錯過的9款貓刺青
    > 小編只是看到一款很文青感的貓咪刺青,好奇心使然搜尋了一番,卻發現貓奴們超瘋狂,各式各樣的貓咪刺青都有,比打開出奇蛋還驚奇,小編自己看得很過癮之外,也為大家整理出9款超有特色圖樣,如果妳是貓奴、也想要嘗試刺青,那請妳先看完這篇文章。
  • 中國刺青名店-- 北京-強子紋身
    強子---北京強子紋身 Tattoo創始人、首席刺青師,從事紋身行業將近10年,10年裡一直鑽研自己對紋身的看法和風格,,為熱愛刺青文化的朋友刺上屬於他一生的藝術品。駐店紋身師-小林小林,出身於繪畫世家。自幼受父母薰陶學習繪畫,2008年開始接觸刺青。
  • 新疆第二部長篇反恐小說 《刺青》獲好評
    《刺青》作者孫春明,筆名初十,任職於新疆法制報社。《刺青》是其長篇反恐小說三部曲第二部,講述了環保志願者在海拔近三千米的羊圈營地帳篷裡發現一名安詳死去的絕美女子,警方勘查發現死者大腿內側有神秘刺青符號。公安局國保支隊民警賈尼克奉命偵查一處暴力恐怖組織的窩點,卻陷入了對手布下的重重陷阱。賈尼克以大智大勇的氣度,逐漸揭開了暴力恐怖組織連環陰謀的面紗,和專家們一起破譯了刺青的含義。
  • 哈爾濱刺青紋身店哪家專業?刺青和紋身都有哪些禁忌?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在接觸刺青,但是很多小年輕都不顧及紋身圖片的忌諱,有的還因此受到了傷害。很多人對於紋身的理解不同,哈爾濱刺青是極具個性化的藝術,可紋的身體部位也有很多,但是紋上去之後就很難去掉了,即使去掉了,也會有些許疤痕。
  • 浪子燕青渾身刺滿花繡,在宋朝的時候,刺青藝術真的很成熟嗎
    刺青是時髦藝術,還是自殘行為,是超級前衛還是絕不入流,這個早就有定論,小編就不磨嘰了。其實,在宋代的時候,刺青就已經很流行了,甚至在技術方面,完全可以與現代刺青相媲美,宋代的刺青技術到底有多牛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英國老年人掀起刺青熱 部分刺青圖案誇張
    【環球網綜合報導】刺青似乎一直被實為年輕人追求個性和潮流的產物,然而在英國,老年人也對刺青情有獨鍾。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12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知名主持人迪步拜以75歲高齡在右肩刺下一個刺青,引發熱議。從事刺青行業者對此表示,英國現在出現專屬於銀髮族的刺青熱,許多祖輩都熱衷刺青。
  • 《如龍》中各角色刺青與背後的含義
    於是如龍講座第三彈筆者就和各位玩家談談黑道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刺身,哦不,是刺青。   原始社會時期,許多民族都有用染料塗在身上起裝飾作用的風俗,這可以算作是紋身的鼻祖。現代日語中的刺青(いれずみ,刺青)這個詞,起源於明治的末期。因為用有墨的針刺入皮膚後會留下青色的印跡,因而得名刺青。
  • 刺青| 他們是刺青的靈魂,4大男神文身師ins別錯過
    在路上偶爾會遇上帶刺青的型男,就會不由得想像他是不是做文身職業的,要是這樣簡直就酷到極點了。本期,小編帶來港、日、韓三地4帥文身師,外貌以及作品都是天菜級別,別說女生,作為男生的我也被吸引了。IG:@ crimer _粉絲數:4.1萬韓國帥哥一枚,名字叫Crimer,翻看他的INS小編覺得他的刺青不止有剪紙的效果,還覺得他很適合當模特。
  • 鄭源歌曲刺青歌詞介紹 刺青在哪可以聽
    鄭源帶來最新單曲,《刺青》-繁花散盡,愛痕依在;燈火闌珊,倩影何在。  源式情歌的經典之作,如果歌聲能夠療傷,那這首《刺青》是毒藥,還是解藥?請輕輕品嘗,深深體會。別以為傷痕只留在了身體裡,那份對愛的的感傷卻一直在心底。一筆難寫風中的遺憾,唯有寄盼於歌聲能洗滌那一絲鬱結;愛到最後,卻是朋友也不能的情何以堪?
  • 刺青小子李鴻其:我天生就反骨
    有關他得到這個演出機會的故事,好多人都知道了:他陪女朋友去試鏡,結果被張作驥導演看中,變成《醉·生夢死》的主演。戲中的他,草根又叛逆,背心短T,刺青從袖口蔓延開來,恣意妄為的樣子。    的確,對於演員來講,刺青是他們身體上少見的「飾物」,而像李鴻其這般,從上臂一直文到上身,更是極少。一來,拍戲不變;二來,如今的商業社會,要接近大眾就別顯得太另類。
  • 宋朝是刺青鼎盛時期,卻和唐朝差別很大,為何以紋龍虎之類居多?
    刺青照片宋朝人刺青的習俗是從中唐以後才開始逐漸興起的,刺青的傳統是漢民族日漸興起的市井文化和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文化還有佛教文化雜糅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因此,唐朝的社會中大量存在著少數民族的文化,也有很多少數民族人民進入內地生活。紋身恰恰是少數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傳統,也是少數民族和漢民族最顯著的一個區別。
  • 我從來沒想過要刺青,但看完這些超寫實的刺青後讓我心動了!
    來自烏克蘭的Dmitriy Samohin是一位傑出的刺青藝術家,凡是出自他手的刺青作品,精緻程度都有別於一般的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