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講:春天到,瘋狗鬧。廣州天氣逐漸變暖後,貓、狗開始陸續進入發情和換毛期,性情狂躁,很容易進攻人,再加上人們衣服漸薄,被動物咬傷的機率也越來越大。有醫院最多一天超過300人因被動物咬傷而注射狂犬疫苗。
每天超百人被動物傷
8日,記者來到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風院區,看到疫苗接種室門口坐著許多等待接種疫苗的市民。當天至下午時止已有90多人來打疫苗。據悉,每天有超100名被貓狗咬傷、抓傷的病人來注射狂犬疫苗。
「這段時間,最多一天有超過300人來接種疫苗,其中大多數都是在動物發情期被意外咬傷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的一位護士表示。一名醫生告訴記者:「當中還是以狗咬傷最多,其次是貓抓傷或者咬傷,也有老鼠咬傷。」
8日,一名初三女生來醫院打狂犬疫苗。她說,自己抱著寵物狗玩,但不小心把開水灑到了狗狗身上,狗就咬了她右手腕一口。她剛把小狗放下,不想它又衝上來對著她的腳咬了一口。「狗狗平時很溫和,沒想到會咬人。」她說。
市民陳先生家住在越秀區,他的朋友家養了一隻貓,平時很溫順聽話,還會與陳先生玩耍。4月2日,他去朋友家談事情,坐在沙發上聊天,小貓就蹲在他的腳邊,他也沒有在意。可沒想到,貓突然跳起來撲向他,導致大腿被貓抓傷。他在當天特意趕到市第八人民醫院打疫苗。「被動物抓傷很麻煩的,醫生說我要打五次疫苗,傷口到現在還痛呢。」陳先生說。
接診醫生告訴陳先生,「這是典型的動物發情期意外受傷害的案例,現在春季正是動物發情的高峰期,家裡有養寵物的市民朋友都應注意」。
當天前來接種疫苗的羅女士說,半個月前,她也被貓咬傷。「傷口不太深,本來是不太在意的,可是昨天同事建議我過來打針,以防得狂犬病,所以就來打疫苗了。」
三四月份咬傷病例增多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廣州每年有超過10萬人接種狂犬病疫苗。被貓、狗抓咬傷的病例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每年三四月份貓狗抓咬傷病例數會較一二月明顯升高。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智聰表示:「『菜花黃、狗發狂』,意思是入春後,也就是菜花開花的季節,貓狗進入發情期,性格暴躁,更易產生攻擊性。」從廣州的門診監測來看,過去三年,發生在每年3月-10月被貓狗抓咬傷的病例佔63.05%,略高於其他月份,可能與人們戶外活動增加,被動物咬傷或抓傷的機會增加有關。
從2015年1-3月廣州市監測數據看,貓狗抓咬傷病例都是寵物犬、寵物貓造成,佔門診監測99.9%以上,另還有部分為老鼠及其他動物抓咬病例。
接種疫苗程序正變少
據了解,廣州市內有超百間狂犬疫苗接種門診,在各區的具體分布可到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上「服務指南」頻道查詢。不少醫院還開設全天24小時服務,市民任何時段都可前往接種。
記者從廣州市疾病預防中心了解到,狂犬病致死率幾乎100%,被寵物致傷後應立即就診,接種狂犬病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目前醫院常用的方法是來5次打5針,接種程序繁瑣,接種周期需要一個月左右。很多人由於記不清或者忘記了接種日期,導致不能按期接種,甚至有人存在僥倖心理,後續針次可能就放棄了,增加了患狂犬病的風險。
另一種接種針次最少的程序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2-1-1」程序,既簡便又高效,只需就診3次打4針,減少了一針,但是效果一樣。「2-1-1」程序在歐洲等發達國家使用20餘年,證明是安全有效的,中國2010年也批准了部分企業可以採用該程序,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400多萬人接種,全程接種均可以預防狂犬病的發生。廣州市已於2011年開始使用該程序。(記者 王普 通訊員 譚峻 實習生 秦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