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在中醫學中是一個複雜的臟腑,作為人體五臟之一,中醫認為其功能為主疏洩、主藏血、主筋華爪、開竅於目,與膽相表裡。其生理特性是具有升發,喜條達,惡抑鬱,體陰而用陽。而且肝臟病變多人的精神情志相關,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可見「乘脾刑肺,衝心耗腎」。
古人說:「肝為萬病之賊」。由於這些特點,肝臟容易出現陰虛和氣鬱證。所以,肝病表現多變,治療較為複雜。很多人都知道逍遙散,是調和肝脾,疏肝解鬱,養血健脾的中藥方劑。但是當肝病及肺、腎時的治療就不清楚了。下面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治肝病名方一貫煎。
一貫煎出自《續名醫類案》,由北沙參、麥冬、當歸身各9g,生地黃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等藥物組成。水煎服,去渣溫服。具有滋陰疏肝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肝腎陰虛,肝氣鬱滯證。
肝腎陰虛,肝氣鬱滯,導致陰血不足,不能濡養肝脈,又有肝氣不舒,氣滯不通,所以胸脘脅肋疼痛。肝氣犯胃,可以見到吞酸吐苦的症狀。陰虛消耗津液,津液不能上承於口,切有虛火,所以有口腔及咽部乾燥,舌頭紅而幹。肝氣不舒,導致肝臟的經脈鬱滯,時間久了就成了包塊。所以治療時應當大力滋養肝腎陰血,同時調達肝氣,標本兼治。
一貫煎這個方子裡,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補益肝腎為君藥,內寓滋水(腎)涵木(肝)之意。當歸、枸杞養血滋陰柔肝;北沙參、麥冬滋養肺胃,養陰生津,意在佐金(肺)平木(肝),扶土(脾)制木(肝),四藥共為臣藥。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洩熱,理氣止痛,復其條達之性。全方共同達到滋補肝腎之陰,疏洩肝臟氣機。
古人在命名方劑名子都很有講究,「一貫煎」這個方子載於《續名醫類案》,為清代魏之琇作創製,後被王孟英所推崇,編入《柳州醫話》。魏之琇說:「餘自創一方,名一貫煎……可統治脅痛、吞酸、疝瘕、一切肝病。」
因此,立方的本意、用藥、遣方全部從治療肝臟著眼,有養肝血、滋肝陰、瀉肝氣、補肝體、和肝用,統治一切肝病的功效,應證了「吾道一以貫之」的說法,所以名叫「一貫煎」。這個小小的方子裡包含了滋水(腎)涵木(肝)、佐金(肺)平木(肝)、扶土(脾)制木(肝)三種方法,全部安五行規律圍繞肝臟進行治療,所以取名「一貫」確實名副其實。
(本文為原創作品,作者授權發表。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欲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