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絡弄潮兒在賽博朋克2077的世界衝浪時,我在Appstore看到一條令人虎軀一震的消息:《摩爾莊園》回來啦!
圓滾滾的小鼴鼠,粉色的麼麼公主,一下子把我拉回十年前的那個夏天。明明是暑期,我卻在摩爾莊園裡不辭辛苦地打工掙錢。
我的努力和上進,陽光草舍的尤尤、城堡餐廳的尼克、服裝店的包工頭湯米,都見證過。現在已是社畜的我,再也找回不了那種奮鬥精神。
聽到摩爾莊園手遊這個消息,我曾經的鄰居都相當興奮。
儘管和頁遊完全是不相通的,當年打工攢下的百萬摩爾豆還不如廢紙值錢,大家仍然急不可耐地預定了這款2021年1月28日發布的手遊,相約換個埠做好友。
關注度和預約數都超乎我的想像,我以為它已經是無人在意的時代眼淚了
唯一有些傷感的,是我的好朋友毛毛的老舅。
老舅當年是摩爾莊園裡的大人物,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天仙族國王。他在讀小學的女兒,順理成章成為人人豔羨的天仙族公主。
作為成年人,老舅是小朋友眼裡至尊土豪般的存在,金閃閃的會員標誌,隨手贈送幾百萬摩爾豆,花哨的限量版衣服,無不證明著老舅的氪佬身份。
出手闊綽的老舅,是小朋友都想有的那種爸爸和舅舅
但是,在一個陰霾的工作日,飽受網癮之苦的老舅顫抖著雙手,將自己的米米號解綁,密碼隨機重置成亂碼。丟失米米號的老舅,從此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小朋友眼裡自由的中年人,不缺錢、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但也有自己的無奈:由於長期側臥玩遊戲,腰受不了,才決定痛斬摩爾情絲。
老舅曾是個傳說
如今,摩爾莊園手遊版回歸,養了快十年腰的老舅,又可以在手機端重振旗鼓,續寫當年天仙一族的輝煌了。
老舅已經蓄勢待發,準備在手遊續寫傳說
01
摩爾莊園裡,
到底有多少成年人?
2008年4月28日,以摩爾(鼴鼠)為主角的頁遊《摩爾莊園》上線。它當時被稱作「兒童的開心網」,大家對它的普遍認知是休閒類小遊戲,本質和7k7k、4399沒什麼很大區別。
《摩爾莊園》萌萌的卡通畫風與它的主要目標用戶相合:6-14歲的兒童。這個年齡段還寫在了遊戲主頁上,讓如我一般的超齡玩家每次看到它時都要默然羞愧一番。
我的家,主題色是我最喜歡的綠色
不過,在《摩爾莊園》裡,年齡根本不是值得羞辱的點。
競技類遊戲裡,「小學生」是對屏幕那頭豬隊友最常用的問候方式,但在一個本來就主打小學生的遊戲裡,歧視變得沒有必要。
退一萬步說, 《摩爾莊園》的用戶,本來就處於遊戲鄙視鏈的底端 ,完全沒有相互鄙視或是逆向歧視的必要了。
都是鄙視鏈底端的人,沒必要相互拉踩了
即使遊戲內的歧視不存在,《摩爾莊園》的超齡用戶還是要努力打敗心魔。其中最常見的問題有:我是成年人,玩這個會不會太幼稚?被其他人知道,會不會嘲笑我?甚至還有更危險的懷疑——被當作戀童癖。
害怕有色眼鏡是人之常情
最開始玩摩爾莊園的時候,我正好初升高,也屬於超齡用戶。當年同學問我玩什麼,我會說《天龍八部》,《問道》,絕對不說《摩爾莊園》。
它就像地下禁忌的歡愉一般。
直到認識老舅,我的心理障礙才消除。
他讓我相信,原來還有這麼多成年人在玩《摩爾莊園》。老舅創建的家族裡,有他女兒的同齡人,和我一樣的中學生,還有大學生,也有不少和他一樣的家長。
和大大方方在辦公室玩《摩爾莊園》的老舅不同,不少成年人和我一樣「偷偷摸摸」玩。
他們謊稱替孩子掛機、試玩,在現實世界裡摸魚,卻和其他小摩爾一起做賽博世界的努力打工人。
可以說,這款標榜「兒童遊戲」的頁遊,曾經混雜著數量超乎想像的成年人。
摩爾莊園的NPC確實不太酷炫,甚至有些冒傻氣的感覺
當《摩爾莊園》的主要目標用戶嚮往更炫酷、成人化的遊戲時,他們卻只想化作一隻看不出性別和年齡的鼴鼠,在虛擬世界裡過一種世外桃源式的烏託邦生活。
自發組織線上跨年活動的小摩爾們
選擇那麼多,成年人為什麼要玩《摩爾莊園》?這個我曾經想不通的問題,現在有了答案。
02
10年前的《動森》
今年上半年,《動物森友會》突然躥紅。3、4月的時候,如果你聽不懂「上島」這兩個字,無疑是被潮流拋棄的人。
田園牧歌式的遊戲節奏,極高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不需要努力氪金內卷其他玩家,備受稱讚的《動物森友會》讓突然我想起《摩爾莊園》。
沒有逃過摩爾莊園的我,當然也沒逃過動森,最愛的還是買衣服
當年的小摩爾(鼴鼠),其實也是沒有性別的,甚至連角色中性這一點,也是如此相似。
可以說,《摩爾莊園》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10年前的《動森》。
社交媒體上一些老摩爾回憶當年在莊園的生活,和《動森》玩家寫出的小作文很類似。看似簡單幼稚的遊戲,承載著成年人「躲避人群、不理俗世」的人生哲學。
知乎上真情實感的回答
有位老摩爾對這款遊戲的總結很準確: 「坦誠親近,和平歡樂。」 這八個字看似簡單,卻是當下很多遊戲所稀缺的。
老舅當年沉迷《摩爾莊園》,喜歡的就是這種簡單純粹的氛圍。在莊園裡,他可以暫時忘記辦公室政治,忘記社會對「成功男人」的定義和標準。
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世界,想賺錢就兢兢業業打工,即使後來推出「超級拉姆」會員制,但玩家之間並不是那麼嚴格的「三六九等」。
打工人,打工魂,有尊嚴地打工,優雅地生活,是每個小摩爾在莊園裡學到的第一課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吸引力,造就了當年的神話。自從該遊戲推出後,其所屬的淘米網絡實現強勢增長,在2009年淨利潤130萬美元,到了2010年淨利潤則達到2160萬美元。
當年因為太受歡迎,在那個對網癮如臨大敵的年代,央視《朝聞天下》與《東方時空》欄目還曾在2009年先後報導了摩爾莊園,譴責它容易上癮,還引發了玩家「爆吧」抗議大戰。
盛極則衰,現在看來,《摩爾莊園》毫無疑問是款失敗的遊戲。2015年3月,《摩爾莊園》宣布停止更新,充值渠道全部關閉,運營工作也停止。儘管還能登陸,但它事實上已經成了一個「dead game」。
關於它的失敗原因,其實有過很多討論。比如用戶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遊戲策划過度複雜化,強推氪金系統、客服把用戶分為三六九等,核心團隊成員嚴重流失……
但我偏偏想說些不一樣的。
上半年盛及一時的動森到現在也涼得差不多,下半年的關鍵詞也變得越來越焦慮起來,內卷、打工人、雞娃,我們所處的時代,焦慮感太重,不太容易靜下心來追求「坦誠親近,和平歡樂」的遊戲體驗。
為了緩解壓力和焦慮,我們需要的是爽感,追求的是刺激,而不是延遲滿足或是田園牧歌。
用戶需求變了,時代變了。
我的好友列表早就一片灰暗
03
青春墓志銘,
情懷值錢嗎?
《摩爾莊園》回來了,還能火嗎?
在《摩爾莊園》手遊預定界面有一行值得玩味的小字: 「IP回歸,快樂養老。」
「養老」這兩個字就很靈性,一貫被指打「情懷牌」的淘米,還在打這張牌。畢竟,兒童社交養成遊戲這塊,已經有了太多競爭對手,不再是它騰空出世時,巨大的市場空白。
另一方面,兒童喜歡的遊戲也越來越成人化。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9年發布的《未成年人網遊認知報告》顯示,最受中學生喜歡的是競技類遊戲賽車遊戲,佔到一半多。
你打吃雞、王者榮耀時,先別忙著噴隊友是小學生,因為他真的可能是小學生。
你的小學生隊友很可能carry你
對於《摩爾莊園》來說,也許最好的出路是把以前的小學生玩家吸引回來。他們現在已經是有更高消費力的成年人,或是已為人父母,打算讓孩子「子承父業」,繼續當一隻平和歡樂的小摩爾。
對於老摩爾來說,莊園確實承載了許多美好的記憶,至今還有許多人在摩爾莊園貼吧尋找當年一起養過豬,在城堡看過夜空,在中心花園慶祝新年的米米好友。
摩爾莊園貼吧上有許多類似的尋人啟事,這個年代裡有種別樣的天真和浪漫
《摩爾莊園》更多的像是承載老玩家回憶的 「青春墓志銘」 。不論如何,遊戲回來了,他們的青春卻回不來了。
也有人年少不懂愛
《摩爾莊園》手遊版這次轉世回歸,能救淘米嗎?
即便Appstore的預約數已經破400萬,初代玩家把原來「摩爾莊園,快樂童年」的口號改成了「摩爾莊園,快樂中年」,恐怕還是很難。
開服的幾周,是「情懷黨」的回歸高峰期,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但情懷是很容易被消費光的。 畢竟,手遊版的《摩爾莊園》事實上不過是IP相同的新遊戲,帳號不共用,而且畫風是許多老玩家不喜歡的3D。
更何況,在很多人眼裡,它已經不過是時代的眼淚,一代人的青春墓志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