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如何評價美加拘捕華為CFO事件?很愚蠢!

2020-11-22 和訊科技
  華為

CFO

孟晚舟

此前因華為涉嫌利用全球銀行系統逃避

美國

伊朗

制裁調查被拘押。多家外媒表示,美國司法部門的舉動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是遏制中國的愚蠢方法。有媒體稱,對孟晚舟的拘押會給貿易談判蒙上陰影,全球股市亦受此影響大幅下跌;也有媒體表示,美國企業高管正感到危機,擔心自己成為中國的報複目標。

  在未確定華為CFO孟晚舟或者華為是否違反了相關法律時,美國和加拿大的逮捕行為沒有尊重人權,難以稱得上的獨立的司法行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海外多家媒體刊文對這一事件做出了評論。

  這一舉動使得中美兩國的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並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化。美聯社刊文稱,局勢已經遠遠超出了關稅或市場準入的範圍,而演變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哪一個取得經濟和政治的主導地位。

  美方的行動是法律上的荒謬過界

  《華盛頓郵報》刊登學者Zachary Karabell署名的一篇文章稱,起訴華為高管是遏制中國的愚蠢方法。

  Karabell在文章中稱,根據美國法律,案件可能是合法的,但仍然是一個可怕的政治錯誤。也許華為出售給伊朗使用了美國零部件的設備,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但即使在不那麼模稜兩可的案件中,也存在著自由裁量權。並不是每個類似案件都該提起,更不必說被起訴至法律的全部條例。在國際案件中,這一事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進一步,即使對案件的處理是正確的,對華為的針對也是一種荒謬的過界。一方面,最高法院承認「反對域外性的推定」,認為美國法律不應在美國境外執行;另一方面,還有諸如「外國腐敗行為法」等法規,該法案懲罰外國實體的賄賂行為。

  美方的此次行為意味著,美國可以決定與美國有業務往來的國外公司如何開展業務。

  彭博社的Joe Nocera撰文稱,對孟晚舟的逮捕似乎不是懲罰違反制裁的行為,而是基本上將這名女性作為人質提供更好的貿易協議的藉口。「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應該對這對法治的破壞程度感到憤怒,」文中寫道。

  難以割裂的中美公司的關係

  日本時事通訊社稱,這是美國向中國高科(600730,股吧)技產業發起包圍行動中的一環,之所以對中國採取這種激烈、霸道的做法,是因為5G通信是左右國家情報網絡和軍事實力的下一代通信之爭的核心。

  瑞士網站Watson稱,「美國正在盡一切努力阻止華為的進步」,多年來,美國一直在警告像華為這樣的中國公司,有許多指控,卻是「零證據」。

  但Karabell在《華盛頓郵報》的文章中提到,三星是伊朗第二大手機供應商,僅次於華為,而瑞典電信公司愛立信即使在制裁下也向伊朗出售設備。這些公司不會將美國的組件用於銷往這些國家的設備,但由於全球組件採購的複雜性,很難說伊朗消費者有沒有美國的智慧財產權。然而,美國檢察官並沒有限制三星和愛立信的工作,也沒有調查設備組成部分的源頭。

  美聯社援引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網絡空間分析師Adam Segal說,中美的公司互相依賴於對方的零部件,很難將兩者分離。若制裁中國公司,則也要懲罰美國公司,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聯社援引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貿易組織主席Dean Garfield稱,美國公司的創新往往完全取決於中國合作夥伴的產品開發和測試,更不用說組件供應商。

  美國像追上了車的狗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在接受NPR採訪時稱,他早已從司法部知曉逮捕計劃,但沒有在G20峰會開始前告知總統。儘管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一直在強調將中美的貿易談判與華為事件相分離,仍難以消除潛在的對貿易談判的影響。

  彭博社Tim Cuplan認為,美國就像是追上了車的狗,他此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只知道追著車;一旦追上,就不得不做出決定。(電影《黑暗騎士》中小丑的臺詞)

  《紐約時報》撰文稱,川普的不知情發出了一個混亂的信息,一是無論中國提出什麼條件,美方都將出難題;或者反映了美方兩個政治派別的分裂。

  無論何種原因,如果中國得出結論認為美國將採取一系列懲罰行動,無論中國採取何種措施來解決美國的擔憂,這將使北京幾乎無法作出有意義的讓步。

  彭博社的Noah Smith撰文稱,這提醒人們,真正重要的貿易戰前線不是川普對高科技產業所徵收的關稅。它的重要性體現在美國科技公司和軍方如何幫助指導政策,包括新的法律和投資限制,這表明鬥爭不會很快結束。

  對金融業和產業的危害

  《福布斯》刊登的紐約長島大學經濟系主任帕諾斯·默多庫塔斯的文章稱,當前的美中貿易爭端與上世紀80年代初的美日貿易爭端存在類似之處,都圍繞巨額貿易順差、缺乏市場準入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展開。

  但不同的是,中國將出口而非國內需求視為主要增長引擎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美日貿易爭端發生在關貿總協定框架內,那是非正式貿易組織。如今美中爭端發生在已取代前者的世貿組織內,是正式貿易組織。同時,與日本不同,中國從來都不屈服於外部壓力。

  文章認為,在貿易爭端上,這種做法非但不會奏效,還有可能使世界貿易和金融系統陷入險境。

  在產業上,彭博社的Tim Cuplan表示,美國拘押了中國公民,中國則持有美國產業鏈。如果美方行為引發中國的反彈,美國公司將遭受很多損失。蘋果公司首當其衝,因為公司的設備組裝在那裡。而美國想取代中國的勞工是不可能的。以威斯康辛州的富士康工廠為例,其產量可能只能達到中國工廠的10%。

  此外,這還引發了高管的擔憂。路透社援引美國高管稱,他們的企業正在考慮限制非必要性的中國行程,並考慮把一些會議地點改在中國以外地區。

  AXIOS援引CSIS智庫技術政策主管James Lewis稱,「如果我是美國技術高管,本周我不會去中國。「(完)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人民幣交易與研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香港神父性醜聞事件」:警方拘捕一名前神父
    「香港神父性醜聞事件」:警方拘捕一名前神父 2002年5月5日12:31  人民網   人民網香港5月5日電 在各界的關注下,香港的「神父性侵犯男童案
  • 外媒稱華為是一匹中國「狼」 已經盯上蘋果、三星
    任正非用 "狼性"來比喻華為的團隊文化,反映其擊敗獵物的戰鬥力,外媒稱這種精神很快就會使華為成為智慧型手機界的頂尖獵人。外媒Daily Times稱,儘管華為未能進入關鍵的美國市場,但華為在今年第二季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直追市場領導者三星。
  • 外媒稱華為是一匹中國狼 已經盯上蘋果、三星
    【環球網科技 記者 張之穎】任正非用 "狼性"來比喻華為的團隊文化,反映其擊敗獵物的戰鬥力,外媒稱這種精神很快就會使華為成為智慧型手機界的頂尖獵人。外媒Daily Times稱,儘管華為未能進入關鍵的美國市場,但華為在今年第二季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直追市場領導者三星。華為突破的關鍵分析師表示,華為實現目標的一部分原因是,一方面不再聚焦於美國市場徒勞的爭奪,另一方面,華為成功在發展中國家推出價格適中、功能日益精緻成熟的產品,一舉吞吃當地市場份額。
  • 從智障升級為愚蠢?華為手機助手讓用戶無奈了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手機都開始往人工AI方向發展了,這個方向對於整個市場的發展還是有很大好處的,只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並不會那麼的順利,所以最近就鬧出了一個笑話,也就是華為的手機助手了,其實不僅僅是華為,好多廠商都有自己的助手,比如小米的小愛同學,蘋果的Siri等,這些助手的出現不僅能提升用戶的體驗度
  • 看了《環太平洋2》外媒評價,決定還是不抱任何希望
    讀者們也許記得,我們曾經翻譯過一篇外媒寫的爛片預測指南,其中就有寫到,口碑解禁晚、大片時長短、拍攝過程難都是爛片的徵兆,至於主角裡有景甜,這是本國國情,外媒沒有收錄進去,依舊很迷。今天(3月21日)口碑終於解禁,還好,沒有我想的那麼糟糕。爛番茄65%的新鮮度(15鮮8爛),還是過了及格線的,雖說換算成分數只有5.2(滿分10分)。
  • 華為新專利曝光,外媒:最能代表2020年的手機
    近日,華為的新專利曝光,小編覺得更是值得我們稱讚。根據相關的信息顯示,華為在近日公布了一項新的專利,在專利內容中顯示,通過手機、平板的攝像頭去掃描人體和物體之後,在主視圖的界面中會顯示測量的人體以及物體的溫度信息。可能說起這個專利內的功能,大家都不陌生了。
  • 香港警方查獲真槍實彈 已拘捕三人
    香港警方查獲真槍實彈 已拘捕三人 2020-06-10 19:43:1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外媒稱索尼和鎧俠已申請恢復對華為供貨,滴滴加入百億補貼陣營
    美又威脅對螞蟻集團和騰訊支付平臺下手,外交部回應 據環球網報導,美國正考慮針對中國的螞蟻集團和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的數字支付平臺出臺限制措施,在10月9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就此向發言人華春瑩提問。
  • 從企業文化看華為251事件
    這是一起典型的勞動糾紛演變成「全民輿情」的事件,事件的具體情況在這裡就不做贅述了,誰是誰非我們也不做評判,是非的判斷標準在每個人的心理,站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一樣。企業文化簡而言之就是企業的價值觀,價值取向。
  • 輿論下的華為「251事件」
    來源:新浪科技 近日,華為前員工李洪元因索要離職補償款而被華為起訴敲詐勒索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在網絡上質疑和聲討洶洶之下,華為終於在12月2日晚間作出官方回應,稱有權利,也有義務,並基於事實對於涉嫌違法的行為向司法機關舉報。 華為方面還稱,尊重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檢察院和法院的決定。如果李洪元認為他的權益受到了損害,支持他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包括起訴華為。
  • 被華為光環淹沒的行業老二,2年前遭美國強力制裁,如今怎樣了?
    2020年,通信市場風雲變幻,華為遭遇美國猛烈制裁,開啟頑強自救計劃。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興的存在感逐漸減弱,在網上的口碑卻不見多大好轉。自從2018年,中興遭到美國制裁事件後,中興在輿論場中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此前,國資委研究中心曾對該事件專門發布過一篇報告,報告評價稱:「中興通訊公司一系列應對都十分愚蠢和被動。」
  • 惡意炒作華為「251事件」是對美帝陰謀的戰略配合
    請看看某媒體的報導——【近日,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高管涉嫌誣告陷害一名離職前員工,致使該員工被羈押251天的事件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圍繞該事件,很多法律問題值得一一申述。從網上流傳的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和《刑事賠償決定書》的內容來看,事件大致經過如下:2005年10月,李洪元入職華為公司,擔任工程師。
  • 回溯華為251事件:或涉及多位光伏逆變器業務負責人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回溯華為前員工「251」事件:或涉及多位光伏逆變器業務負責人作者:張英英 張靖超來源:中國經營網本報記者 張英英 張靖超 北京報導華為前員工李洪元被拘251天的事件仍持續發酵。如今李洪元重見自由之光,華為方面又將如何回應?相關管理層是否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此事向華為方面核實,截至發稿,華為方面並未對此事進行回應,並稱隨後會發布公開聲明。對此,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告訴記者,從目前公開的一些信息來看,華為前員工李洪元涉嫌敲詐勒索一案,可能較難認定該前員工存在以舉報部門主管違法要挾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行為。
  • 三問華為251事件:三次更改罪名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輿論呈現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對華為不道歉、不解釋、不溝通的態度提出質疑,針對華為「支持李洪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的最新回應,有微博網友忿忿評論:「你和他講法律,他和你耍流氓;你還沒有來得及耍流氓,他已經開始和你講法律了!」另一種聲音是支持華為的,認為華為無需道歉,李洪元也並非無辜,甚至有人認為,這場輿論風波就是一場針對華為的黑公關狂歡。
  • 香港警方嚴打「黑的」宰客 「放蛇」拘捕3人(圖)
    香港警方嚴打「黑的」宰客 「放蛇」拘捕3人(圖)     警員示範「黑的」司機如何用對講機咪頭遮擋咪錶顯示屏
  • 王石評價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如同沙漠之狐隆美爾 非常狡猾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談到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很多人都會給他一個正面的評價:低調,善於謀略。近日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也發表了對任正非的看法,認為任正非如同「北非之狐」隆美爾,非常「狡猾」。  王石在採訪中表示,華為是一個非常不張揚的企業,華為從不會說「我要幹掉誰」這樣的話。
  • 251事件當事人爆料:華為即將裁員50%!華為手機剛剛拿下全球第一
    華為今年會很難,這是肯定的,但你要說華為會就此倒下嗎?我覺得不太可能。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華為雖然不會倒下,但是旗下業務可能會有所收縮。畢竟以後華為的產品可能面臨「無芯可用」的狀況。那麼華為有沒有可能裁員,放棄部分業務,集中力量保護核心業務?
  • 大家談談華為手機加價事件的看法?
    華為手機加價,這裡說的是華為Mate40系列吧,其餘的華為手機雖熱現在貨不多(比如Nova8系列、P40系列),但還沒有硬到加價的地步,多是原價銷售,最多就是沒有優惠吧了。那對華為手機加價這事怎麼看呢?簡單說這就是市場行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華為251事件的16點感悟
    1、國人對華為251事件的憤怒表面是罵華為,背後是對司法不公的擔憂,對公權力過度侵入的擔憂。這一點,應該引起華為的警惕。2、華為的回應很官方,但是缺乏溫度,很多人因此很難理解。你對,但你表達的方式不一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