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你覺得,我就要我覺得!」父母變成「老頑固」,我們該怎麼辦?

2021-01-16 杭州網

每日商報訊 「老頑固」是常常用來形容那些思想極守舊,不肯接受新事物的老人。

他們不願意接受新事物,將「我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掛在嘴邊」;勸他們不要吃剩菜剩飯,他們卻認為這是節儉美德;明明可以用支付寶,卻每個月定期到銀行取現金;在兩代人的教育觀念上,指出他們明顯做得不正確或者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對時,他們不能接受,還會發脾氣說再也不做了或者不管了……

年輕人會感嘆,老人固執起來比小朋友還難弄,「叛逆」的老年人背後說明了什麼呢?

親密無間的母女反目成仇

從小到大,單親家庭長大的陳晨都覺得自己和母親的關係非常親密,大事小事無話不談。但近些年來,隨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她與母親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有時候,她時常懷疑,是母親無理取鬧,還是自己不孝順呢?

在帶孩子的問題上,母親認為只要負責生下孩子,養育長大就可以,品格是天生的,是否成材也和教育關係不大。在家務事上,有掃地機不用,洗碗機不用,洗衣服也經常手洗。勸說的次數多了,從母親嘮叨這些機器不好用開始,慢慢升級為母女倆的爭執,嚴重時母親還會大哭說陳晨嫌棄她「老了不中用」。

陳晨覺得無可奈何,為避免此類爭吵,母女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母親迷上了買保健品,種類繁多,一看就花費不少。

陳晨決定和母親認真談一次。舉出很多例子勸說她多數保健品不僅沒有效果,可能還會有副作用。「保健品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都是謊言,」陳晨說,「有病看病,沒病折騰什麼?身體吸收不了這些亂七八糟的!」

母親被這句話激怒,大罵陳晨「沒良心!不孝順!」「我買保健品是為了多活幾年,我還能指望你養老嗎?」

陳晨非常苦惱,曾經自己的榜樣,自己最信賴又最親密無間的母親,什麼時候變成了不可理喻的「老頑固」?

將沉迷撿垃圾的父親送醫治療

相比陳晨母親不聽勸的強勢脾氣,倪磊面對自己父親愛撿垃圾的毛病,更是無可奈何。

倪磊的母親在他高中時去世,70歲的父親開始了獨居生活。倪磊回憶,父親一直很節儉,他覺得無論現在條件多好,勤儉節約都是個不能丟棄的美德。

父親的勤儉節約,不僅體現在省吃儉用上,還經常撿垃圾,他住的兩居室都塞滿了「廢物」。倪磊和親朋都好言相勸,父親卻說,是拿來賣的,但多年來,垃圾只多不少,還引來鄰居的投訴。

更可怕的是,近年來父親開始撿剩菜剩飯吃,因腸胃炎經常住院。最後,覺得不能再坐視不管的倪磊,將父親帶到了市七醫院陳梅芳的診室,並安排住院,強制改這個「毛病」。

剛剛入院的老人非常不配合治療,認為自己沒病,勤儉節約是美德,是年輕人忘本。開的藥物也不吃,在病房裡也撿別人的剩菜和剩飯。

住院期間,經過了二十幾天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行為矯正治療,倪父的情況終於緩解,戒掉了撿剩菜剩飯的毛病。這期間,倪磊處理掉了房間內的垃圾,出院的倪父終於回到了正常的生活。

思維能力下降

老人容易變得固執

陳梅芳認為,「老頑固」產生,有一定的必然因素和合理性。

隨著人年紀的增長,大腦缺少應有的刺激,神經系統敏感性和反應力下降,加之接收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少,思維能力下降等因素,經常會做出一些看似「不恰當」的行為,其實都是合理的現象。

「好在,大多數的『固執』都只是習慣問題,而不是『病』引起的,親朋都不要太過緊張。」她認為,還有一些老人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各種各樣的家庭關係和人際關係不融洽,長此以往會與社會脫節,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受歡迎的人。

還有一些老人受虛榮心和自尊心的影響,在無法學習和適應新事物之後,會變得離群索居,將精神寄托在「老底子」、傳統的觀念上。「比如,勤儉節約是美德,他們會將這個美德發展到極端方面,如果被質疑,就會感受到權威受到侵犯,立即火冒三丈。」

另外,不和睦的家庭,與下一代缺少溝通,得不到家庭成員的理解和尊重,興趣愛好少,也會加劇他們內心的煩躁,將小問題不斷放大。

不要剝奪老人

家庭事務的參與權

由於「老頑固」並非都是疾病狀態,及早地溝通、恰當的心理醫療介入,都可以有效緩解問題。

陳梅芳從老人自身和子女方面,都給出了建議——

作為老人,要學會適應社會大環境的改變。認可價值觀和好壞的衡量標準在變化,過去的經驗要與時俱進。

學會轉移注意力,不能鑽牛角尖。多和年輕人溝通學習,參加同齡人的聚會,或興趣愛好的培訓班,接受新知識的過程,能夠讓自己很快適應社會的變化,並且,忙碌起來可以忽視很多煩心事。

另外,要懂得自我認識和反省。認識到固執己見的危害,陶冶情操,克服虛榮、孤僻的性格,學著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作為子女,要嘗試站在老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做到多理解、多尊重。遇到他們正在進行不恰當的行為時,要耐心溝通,認真聆聽,了解他們的心聲。

鼓勵老人走出家門,接觸新鮮事物。子女要盡所能為他們創造條件走出家門,擴大交際圈,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可以體現他們的價值感,增加對生活的信心和樂趣,讓晚年生活更充實。

更為重要的是,在老人提出合理化的需求時,要儘量滿足。社會日新月異,老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可以理解,要幫助他們解決新事物帶來的「煩惱」,比如,打車、掛號、支付等問題。

家裡的大事小情,要和老人多商量。不要武斷地認為他們都不懂,剝奪他們的家庭事務參與權。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不強求他們同步年輕人的步伐。

相關焦點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父母眼中「高大上」的過時專業
    「在大學裡,如果你選擇的是你父母喜歡的專業,而不是你喜歡的;在大學裡,如果你選擇的選修課是最容易的學分和最容易拿到證書的專業,而不是你喜歡的;在工作時,如果你選擇的時掙錢最多的,而不是你喜歡的;那麼你憑什麼要求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英語該怎麼翻譯?
    關於他的什麼事跡,還有都有些什麼語錄,我就不在這裡費篇幅放出來了,但借著英語探究的名目,我們來看看,他的一些語句我們假如用英文可以怎麼說。一.我的地盤我決定相信網絡上面,被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主要是兩個語句,一個就是「黃」常掛在嘴邊的「聽我的(都聽我的)」,而另一個則是霸道風格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致公知: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我不知道公知的「失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公知的心亂了。公知的心為何會亂,咱不得而知,不過,美國的表現讓公知無所適從是肯定的。美國是公知心目中「民主」的「燈塔」,「自由」的「火炬」,可現在,眼瞅著燈就要熄了,火就要滅了,你說公知的心能不慌、能不急、能不亂嗎?
  • 我想辭職,但是父母覺得當老師很好,我卻不開心。我該怎麼辦?
    有書君感覺你應該是個比較守本份,衝闖勁不是太足的人,不然這樣的問題自己就能果斷解決,用不著問別人怎麼辦。可能你出去幹其它行業就意味著要經歷更大的挑戰,而做教師工作比較穩定,比較適合你。你擔心父母反對還在其次,相信你想好了有把握做好的事,你耐心地和他們溝通交流,父母不會太過反對。畢竟,他們更在乎你過得好、過得開心。但有書君還是建議你不要隨便輕易地辭職,有病可以就醫,請求學校領導的支持,如果真想好了要離職也可以辭職。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家庭教育最忌「霸道總裁病」
    還有一些網民評選出了「最經典明語」: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就這樣,都聽我的。」 「我不管,我全都要搞定。」 「這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要解決。」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用英語怎麼說?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隨著第三期中餐廳的播出,黃教主的這句語錄火透了B站鬼畜區和微博。看過中餐廳的觀眾紛紛表示有點上頭,自己出現了失眠、氣憤、好笑、無奈等一系列症狀。01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I don’t care what you think. I only care what I think.02你們不要鬧了,就這樣,都聽我的。Cut it out. It’s settled. We』ll do it my way.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用日語怎麼說?
    秉承著有教無類(絕對不是蹭熱度)的教學原則,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學黃式自信#吧!~ 首先當然是最經典的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孫紅雷「顏王」真人秀:「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看似霸道蠻橫,實則有主見,有擔當,能扛事。這既是《新世界》金海的人生真實寫照,也是孫紅雷「顏王」前半生的真人秀!02「霹靂嬌娃」:我命由我不由天汗水浸溼衣服,仍然跳;鞋子跳穿,繼續跳,雙腳跳出水泡,堅持跳……你有多努力,你就有多幸運!1987年,孫紅雷參加黑龍江省霹靂舞大賽獲得了省一等獎。1988年,孫紅雷又參加全國第二屆霹靂舞大賽,一舉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孫紅雷把獎金全部寄給父母,父母也終於支持孫紅雷的決定。
  • 我覺得馬爾他移民最適合你,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而比起上學難,更嚴重的是環境汙染,「霾二代」們從幼兒園起就要天天帶著口罩去上學,家長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背負著繁重的學業負擔、忍受著環境汙染的身心雙重折磨。放棄優質的教育資源回到三四線城市又於心不忍,但是一線城市的高壓生活和環境問題讓人不堪重負,所以一些人就想到了移民,但是很多國家都有移民監,對於國內有生意、有父母的家庭來說,移民的代價太大了。對於這樣的家庭,我想說馬爾他移民最適合你!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是什麼梗?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話在2019年火了,是2019年的十大流行語。這句話起源於黃曉明,在2019年暑假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中說出來的。這句話有一種「豪橫」、霸道的感覺,一下就成為網絡流行語句。這句話的意思,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覺得有兩種理解。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成霸道流行語 「聽我的」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成霸道流行語 「聽我的」英文怎麼說? 2019-08-26 13:39 來源:21世紀英文報 作者:   最近,黃曉明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的「明言」實實在在地火了起來,一下子成了大家的快樂源泉~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那麼霸道表示「聽我的」,英文你知道該怎麼說嗎?
  • 將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貫徹到底
    將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貫徹到底要說最近最紅的一檔綜藝節目莫過於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期在熱搜停止時期,毫無宣傳的情況下播出,播放量,就已經達到了四億。繼昨天第二集播出之後,總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6.9億。這熱度恐怕讓廣告商的人都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然而,第二集中姐姐們卻並不像第一集那樣其樂融融。不少關於其中性格比較突出的女明星的爭議漸漸浮出水面。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黃曉明式「聽我的」怎麼用英語表達?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種自信和霸氣,是不是瞬間感受到空氣凝固到要窒息了?「就這樣,聽我的!都聽我的!」霸道表示「聽我的」,英文你知道該怎麼說嗎? My way or the highway要麼走我的路,要麼走公路。也就是不聽我的,你就可以走人了。這個表達的意思就是「我說了算」。
  • 在父母不同意的情況下意外懷孕,男友想打掉,我該怎麼辦?
    我跟男友今年都24歲,在一起兩年。我在事業單位上班,月收入5000左右,男友是做裝修設計的,月入過萬。父母知道兩人在交往,我父母也是事業單位職工,希望我找個穩定工作的男朋友,不同意我們在一起,但可以接受先相處著,鼓勵男朋友慢慢考試,考上事業單位就可以結婚。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是什麼梗 出自中餐廳第三季哪一期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出自哪裡?為什麼突然火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是好壞還是壞壞?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表情包推薦。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是什麼梗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說是黃曉明說的,出自中餐廳,有人認為是霸道總裁式體貼的表現,也有人認為太專制了,給人一種不容置疑的感覺。  這句話給人帶來的是「不容置疑」的感覺。出自黃曉明在《中餐廳》的言論。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黃曉明證明演技,獲百花最佳男主角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黃曉明證明演技,獲百花最佳男主角黃曉明,自從參加中餐廳後爆出「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金句之後,因為《烈火英雄》獲得百花獎最佳男主角。在發表獲獎感言是黃曉明由衷地說,那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又表達了對消防員這一工作者的崇高敬意。黃曉明自1998年出道以來一直獲獎不斷,得到了許多的肯定。大家對他最熟悉的還是《新上海灘》中的許文強,以及和劉亦菲搭檔的《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兩部影視,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都被黃曉明演繹的栩栩如生。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要麼是沒有腰身,讓人拿著放大鏡都找不到她的腰在哪裡,生生地把自己160的身高穿成了140;要麼腰線穿在了胯上,生生把自己變成了55分,俗稱5短身材!也許是團隊終於良心發現,給這位菇涼換了位造型師?今天,我來闢謠啦!說實話至今為止,我的衣櫃裡面一件短款的大衣都沒有,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我的腿型並沒有很直,而且小腿的比例也不長如果要蓋住自己的腿部缺點就要選擇稍微寬鬆的直筒褲,再配上短款的大衣,就顯得整個人很臃腫很矮了在使用長款單品上,荷蘭亞裔博主tlnique就做得很好tlnique身高158cm,也是當之無愧的小個子大軍裡面的一員。
  • 學生覺得不算 家長: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人在各方面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會有一個突然變化的時期,一般我們把它稱之為「青春期」。這個時期很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然而,高中也是我們學業壓力最重的時期。因為高中我們面臨的是前途命運的抉擇,能否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決定著我們未來的人生道路。這種情況下,家長自然會反對一切阻攔孩子考上大學的因素。而戀愛,自然首當其衝。
  • 《虎媽貓爸》:我覺得這個電視劇深刻的告訴了我們兩點
    因為喜歡趙薇,所以她的每一部劇我都會追,只是有時比較晚才開始追劇。幾年薇姐基本沒有拍過電視劇,拍這一部我肯定要集集都看,但是這個電視劇的內容對於我這個已經是兩個男孩的媽媽來說非常有意義。薇姐飾演的勝男是一個事業有成的職業女性,倆人雖然已經結婚多年,孩子已經五歲但是仍然過著談戀愛時的生活。
  • 我「覺得」我們是朋友
    我覺得感情這個東西,只要你對我真誠,我也便會對你回饋真心。但事實往往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其實是我高估了我們之間的關係,是我高估了我在你心目中的位置。現在我仿佛明白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你對他們掏心掏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