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魔幻的2020年就這樣接近尾聲了,而野性石河子團隊的「捉妖」系列已經推出了兩篇文章,分別是《2020版野性石河子捉「妖」記!》和《魔幻的南疆捉妖追豹之行!》,歷時三個月,範圍包括全疆多個地區,記錄到不少珍禽異獸,收穫滿滿。現在,我們終於迎來了今年的捉妖完結篇,講述團隊近一個月在石河子本地的捉妖活動,主要介紹以猛禽類為主的特色冬候鳥,快來看看吧!
11.24 擬遊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疆馬
12.15 短耳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12.07 縱紋腹小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12.05 馬鹿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12.05 北山羊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12.05 壯美神之谷 ©野性石河子
【11.01|侏鸕鷀再度回歸!】
作為2018年度的中國鳥類新紀錄,侏鸕鷀可謂是當年年底最轟動的彩蛋,當年11月20日發現後,便引得五湖四海的鳥友前來加新。由於地理優勢,野性石河子團隊近水樓臺,幾十分鐘的車程,就能來到棲息地,因此我們也在不間斷地觀測著這個溼地的侏鸕鷀種群。2019年入秋的首筆記錄,是團隊的張暉博士在11月22日拍攝於克拉瑪依市郊。而2020年的第一筆記錄也是團隊拿下的,記錄者疆馬,亦是團隊新任的觀鳥組組長,由他來講述吧:
因為工作性質特殊,我在單位待了快三個月,總算是回到石河子休假了。很不趕巧,阿瑞一行人正在南疆開展雪豹專項調查,其他隊員都在上班,我就只能獨自出野了。作為一個觀鳥初學者,我除了死磕圖鑑外,就是把拍到的鳥圖,發去「騷擾」大家。11月1日,正逢周末,帶家人去溼地公園郊遊,出發前一晚,隊友還提醒我留意侏鸕鷀,說這個季節可能已經回來了。然而畢竟是拖家帶口來遊玩,我只是沿著木棧道走了走,沒有更加深入去找鳥,因而記錄到的都是一些常見水鳥:小鸊鷉、大天鵝、普通秋沙鴨、綠頭鴨、赤麻鴨、赤嘴潛鴨、文須雀等。只是在回家前,有一隻鸕鷀快速飛過,消失不見,很可惜沒看清也沒留下照片,不過直覺告訴我,那隻肯定不是普通鸕鷀。
赤嘴潛鴨 ©野性石河子-疆馬
漁鷗 ©野性石河子-疆馬
文須雀 ©野性石河子-阿瑞
雀鷹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疆馬
回到家,我把當天的見聞告訴了阿瑞,他倒也是爽快,直接來了句:「沒有照片你說個錘子!」哈哈哈。但他還是講了很多關於侏鸕鷀的信息:從外形來看,侏鸕鷀鳥如其名,體型小,喙短尾長,頭頸部棕色,這些都是重要的識別特徵。至於習性,侏鸕鷀很少呆在空曠處,更喜歡犄角旮旯、蘆葦豐茂的「陰溝」,它們體態輕盈,可以停落在水邊的蘆葦杆和較細的樹枝上。這下了解了!於是,11月5日,我隻身重返溼地,專程尋找侏鸕鷀。路過公園的開闊水域,只有一群野鴨,我直奔周邊的小魚塘,果然在第一條水溝內就發現了超過30隻侏鸕鷀,個個特徵鮮明,空中還時不時閃過幾隻,看著它們的飛行姿態,和幾天前的那隻完全相同,看來今年的侏鸕鷀提前了20天到達呢。
侏鸕鷀 ©野性石河子-阿瑞
侏鸕鷀 ©野性石河子-疆馬
侏鸕鷀 ©野性石河子-疆馬
轉眼11月20日,阿瑞他們結束了南疆的考察歸來,我和金琥前去接風,還認識了阿瑞的觀鳥師父藍莓姐,我們四人順道拐去溼地看了一圈。此時的侏鸕鷀,竟然已經是這裡最常見的鳥類了,足足看到了超過百隻,零零散散分布在各個未結凍的角落裡。而它們連續三年冬季被記錄,數量穩定,想必已經成為新疆常規的越冬客了。有藍莓姐和阿瑞在,我當天下午還加新了白翅啄木鳥、斑尾林鴿、歐鴿、西方灰伯勞、白秋沙鴨、鵲鴨、豆雁等鳥類,距離我回單位還有二十多天,剩下的日子就跟著大佬飛啦!想想都刺激。接下來的故事呢,就交給阿瑞來講述。
侏鸕鷀 ©野性石河子-阿瑞
侏鸕鷀 ©野性石河子-阿瑞
侏鸕鷀 ©野性石河子-阿瑞
斑尾林鴿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疆馬
白翅啄木鳥 ©野性石河子-阿瑞
【11.24|你好哇!最佳「隼」友!】
午飯後,又被勤勞的馬哥吆喝來觀鳥啦!目的地是南郊的瑪納斯河谷,特色冬候鳥的天堂。這已經是他休假一個月以來第十幾次出門了,「拼命三郎」般的勁頭,像極了四年前剛剛開始觀鳥的我一樣,執著,高頻率,好學,勢不可擋。出了市區,是那片熟悉的開闊農田,此時已被茫茫積雪覆蓋。一路南行,我發現路邊的鐵塔上,有個猛禽的身影,因為逆光,也只能看出個輪廓:身形狹長,站姿挺立,體型還怪大,難道是獵隼?我們趕忙停車,鏡頭拉近,果然獵隼無疑了。獵隼是新疆廣布的一種猛禽,體長可達50釐米,雖說分布廣泛,且野外遇見率也不低,但這隻獵隼,卻是我們在石河子本地區的首筆記錄呢。
獵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我們倆慢慢繞到順光的角度,還沒等舉起相機,突然,從正前方又飛來一隻「獵隼」,直接驚起了最初的那隻,它們倆在空中追逐互毆,翻騰撕叫,幾經輾轉,戰敗方就落荒而逃了,整個過程乾脆利落,以至於我們都沒來得及拍攝。不過還好,勝利的那隻又落了回來。然而剛剛對上焦,這隻根本就不是獵隼啊!它的頭頸部有明顯的紅棕色,腹部的斑點小而稀疏,分明是一隻成年擬遊隼!擬遊隼是石河子地區的罕見冬候鳥,上筆記錄是大顯老師2019年2月14日拍攝於溼地周邊,再前筆記錄就要追溯到更早年以前了。真是驚喜,這一下子就收穫了兩個「好隼」!三分出勤率,七分靠運氣,哈哈哈,繼續趕路!
擬遊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擬遊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擬遊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距離河谷越來越近了,前方的枝頭又站著一隻隼,依然是逆光角度,不過看體型應該就是常見的紅隼了,可當車駛過樹下的那一霎那,我忽然覺得這隻隼的顏色和氣質都有些奇怪,趕緊叫停,下車回頭觀察,此時陽光也正好照射在它的後背,是顯著的藍灰色,腹部則有淡淡的橙色,雄性灰背隼!沒錯,它又是石河子地區不多見的留鳥,體型稍小於紅隼,看來我的直覺很準確嘛。灰背隼也是新疆廣布的猛禽,但行蹤非常隱蔽,從我觀鳥到現在,也就目擊過兩次。不得不說今天還真是神奇,和馬哥這一路上就拿下了三種隼,最佳「隼」友的稱號頒給他,也是實至名歸。
灰背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灰背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相比起我們這一路上的奇遇,抵達瑪納斯河谷後的收穫就顯得中規中矩了,兩個小時裡看到的全部都是固定的冬候鳥,有白尾海雕、蒼鷹、歐亞鴝、草地鷚、黃腹鷚、水鷚、紅額金翅雀、河烏,以及數百隻的黑頸鶇。要說最高光的,就是記錄了黍鵐和田鶇各一小群,黍鵐是新疆西部的常見繁殖鳥,數量較多;田鶇則繁殖於新疆北部,兩者在繁殖季節結束後,都會集群四處遊蕩,石河子地區的冬季,也不是每年都會來的。更意外的是,我們還發現了一隻鳳頭麥雞和白腰草鷸,原本早該遷徙離開的它們現在卻孤零零地身處嚴寒中,希望能順利度過這個冬天吧。總之今天全部的風頭,都被來時路上的三隼給蓋過了。
田鶇 ©野性石河子-阿瑞
黍鵐 ©野性石河子-阿瑞
白腰草鷸 ©野性石河子-阿瑞
鳳頭麥雞 ©野性石河子-阿瑞
䴉嘴鷸 ©野性石河子-疆馬
河烏 變異色型 ©野性石河子-阿瑞
蒼鷹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水鷚 ©野性石河子-阿瑞
草地鷚 ©野性石河子-阿瑞
【12.7|哦吼,一日二鵟三鴞!】
又是午飯後,又被我們的「勞模」馬哥呼喚出門觀鳥了,這位團隊新晉觀鳥人,在一個月的假期裡,守著石河子周邊,已經狂刷了77種鳥類,現在開工在即,他希望能夠衝上80種,那就安排起!今天我們來到了北郊的蘑菇湖溼地,寒風蕭瑟,視野不佳,僅存的水面被霧氣籠罩,只能依稀識別出綠頭鴨和赤麻鴨,無奈就放棄水鳥吧。我們轉戰一旁村落周邊的沙棗林,這裡冬季最不缺的就是各種食果小鳥,一圈下來,長尾雀、歐金翅雀、黑頸鶇、赤頸鶇、紅背紅尾鴝、太平鳥、紫翅椋鳥、蘆鵐,沒有什麼特別的。這時,我看到不遠處農田邊緣的樹尖上,站著一個傢伙,體型比紅隼短小,比西方灰伯勞臃腫,莫非是?「貓頭鷹!縱紋腹小鴞!」馬哥通過望遠鏡識別,搶先一步回答了,也為他加上了今日第一新!縱紋腹小鴞是石河子地區廣布的小型鴞類,體長約25釐米,喜歡站在空曠的枝頭、電線桿、土堆等「制高點」,捕食各類小型動物,雖然長相呆萌憨厚,可人家也是如假包換的「可怕」猛禽呢。
歐烏鶇♀ ©野性石河子-阿瑞
黑頸鶇 ©野性石河子-阿瑞
歐亞鵟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縱紋腹小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因為縱紋腹小鴞,讓我開始對這片緊挨農田的小樹林感興趣了,我和馬哥一前一後順著小路進入林間,沒走出幾步,就撞見一隻正在呼呼大睡的長耳鴞,不得不說,它的保護色真是太太完美了,若是從正前方經過,我們怕是和它就擦身而過了。長耳鴞在石河子地區的一些密林中繁殖,到了冬季則會集群而居,果不其然,我們在周圍的樹上又記錄到五隻。白天它們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隱藏,天黑後便飛往四周捕捉鼠類。長耳鴞雖說不是馬哥的新,但一天之內連續看到兩種鴞類,也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了。
長耳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長耳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出了林子,地面上忽然有個黑影移動,抬起頭,一隻雪白雪白的鵟正緩緩划過天空,落在了路邊的楊樹上,「毛腳鵟!」我脫口而出。用團隊的話來說,撇去常規的識別特徵,其它鵟類身上的白,更像我們小時候喝過的豆奶那般,是染著淡黃的乳白;只有尊貴的毛腳鵟的白,才是真正如冬雪般純淨的白。我和馬哥悄悄繞到樹下,看清了它被羽毛完全蓋住的跗趾,就像穿著保暖的棉褲一樣,馬哥又踏踏實實加了個新種。現在距離80還差一種啊,我們又溜達轉悠了許久,可惜未有收穫,馬哥也只能抱著些許遺憾打道回府了,畢竟觀鳥的路上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嘛。
毛腳鵟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毛腳鵟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返程途中,天色漸暗,臨近冬至果然黑得早啊。我們路過一片開闊的田地,馬哥說他隱約看到有鳥在田埂間的蘆葦叢上飛行,可是飛的高度很低,導致它時隱時現。我看著面前的生境,忽然靈光一閃,趕緊看了看手錶,下午五點十分,黃金時段啊。我們將車停在安全處,來到田邊,準備好望遠鏡和相機,不一會兒,那個身影又出現了,細長的雙翼,輕盈的姿態,還有那雙畫著濃厚煙燻妝的大眼睛,正是短耳鴞!在這個猛禽橫行的季節裡,為了減少和其它種類的競爭,短耳鴞通常會在半下午(約四點半左右)活動,它們的捕鼠能力非常高超,僅我們站在原地拍攝的二十分鐘裡,這隻短耳鴞至少三次抓捕成功,還讓我錄上了吞老鼠的視頻。驚喜總是留到最後一刻,馬哥也如願以償拿下80種,今天更是記錄三種鴞類,圓滿極了!未來觀鳥的路途還很漫長,希望馬哥能夠繼續鳥運亨通!
短耳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疆馬
短耳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短耳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短耳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短耳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回顧2020年的捉妖之行,雖不及2019年的轟轟烈烈,但依舊是精彩絕倫,我們邂逅飛越天山的紫嘯鶇;兩次偶遇有著「金色傳說」之稱的林柳鶯;有幸追尋到隱居帕米爾高原的沙色朱雀與雪鴿夫婦;撞見了遷徙季節的稀客印度池鷺和劍鴴,還有克拉瑪依的紅喉鷚、亞洲漠地林鶯;阿勒泰的黑啄木鳥、白頭硬尾鴨,這些寶貴的記錄,不僅增長了捉妖師們的「經驗值」,更為新疆的鳥類研究和保護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持,感謝每一位並肩同行過的隊友。2021年,野性石河子將會繼續探索這片我們摯愛的土地!
11.20 綠頭鴨(前)與侏鸕鷀 ©野性石河子-阿瑞
11.30 歐亞鴝(左前)與草地鷚 ©野性石河子-阿瑞
12.19 白秋沙鴨♂(中)與普通秋沙鴨 ©野性石河子-阿瑞
11.30 白秋沙鴨♀(右後)與鵲鴨 ©野性石河子-阿瑞
12.15 獵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11.25 白尾海雕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性石河子-阿瑞
11.25 北郊溼地鳥類觀測 ©野性石河子
11.30 瑪納斯河河谷鳥類觀測 ©野性石河子
--感謝每一位支持和幫助野性石河子團隊的朋友
--野性石河子團隊呼籲大家,不要食用野生動物!不傷害、投餵、飼養、觸摸野生動物!不參與任何野生動物交易!
--希望各位鳥友們多多光顧新疆鳥類網,一個非常用心的網站,http://xinjiang.birds.watch,縱覽異域飛羽之美。
--想要開展石河子野生動植物科普講座的學校和單位,可通過本公眾號私信與我們取得聯繫,商量詳細內容喲。
【往期精彩回顧】
1.記我在新疆觀鳥的一年,遇見野性石河子!,張博士在新疆的一年,觀鳥追獸,探索生命,留下了一段傳奇而不凡的故事。
2.10.23世界雪豹日|我們與大貓的情緣!,2020年是我們的雪豹之年,看看與雪山之王結緣的第一年,都有哪些故事呢?
3.那一日,百鳥歡騰,團隊集結,為「奇異博士」踐行!,又名《奇異博士2:煉獄之夜》,精彩絕倫的博物考察之行,畢生難忘!
3.5.10羲和絹蝶日|相守11年,不離不棄!,羲和絹蝶,野性石河子團隊公認的小棉襖,她的故事,已經走過了11年!
4.走吧!去盤屎殼郎!,石河子周邊最常見的兩種屎殼郎,你有見過嗎?快來看看這些勤勞的清道夫的故事吧!
【野性石河子志願者團隊簡介】
一個由石河子本地自然科學發燒友於2016年2月自發成立的民間組織,多年來致力於石河子周邊動植物的野外調查、分類、保護,及影像記錄,同時針對本地方物種多樣性,面向社會大眾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野性石河子聯繫QQ:2962768294
新浪微博關注:
@野性石河子-大王 @野性石河子-阿瑞
@野性石河子-野攝 @野性石河子-星宿
@野性石河子-蟻人 @野性石河子-毒目
@野性石河子-黑毛警長
長按二維碼或掃描關注野性石河子
同行美麗石城,領略荒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