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是覺得幸福,總會喋喋不休,急於向人分享。
一個人如果覺得生活忙碌困苦或者精神寂寞孤獨,是沉默,無言,無話可說。
我最近就很不想說話。很忙碌,心裡也堆積著很多事,很多無法為外人道的心情,說了也無用,因為,我知道,這是無法撫慰的,只能靠我自己一件件去解決去理順。
其實,除了朋友多時的嘰嘰喳喳相互聒噪,很多時候,我是很享受一個人的沉默的,雖然是沉默,但是腦子裡卻從不停歇,一直不停運轉,越沉默越寂靜越熱鬧。
無數天馬行空的念頭啊,平與不平的事情啊,高興不高興的片段啊,看過的電影啊,做過的夢啊,讀過的書啊,路上擦肩而過的人啊,過去啊將來啊……都在腦子裡蹦來蹦去,完全沒有邏輯和規則,最後,落到現實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唉,長長一聲嘆息,想想,該怎麼解決,趕快去做去行動!不能拖!而有些根本無法解決的,就徒留嘆息罷了。
這種失語的境況,這種徒留的嘆息,特別適合看最近上映的無臺詞黑白電影《冬》。
《冬》就像專為我的心情打造的一樣。全劇70多分鐘,一句臺詞沒有,漫天風雪,獨釣寒江,孤絕的曠野山林,完全一副水墨畫。
音樂也是極簡省,不超過五次,很短暫,吉他和古琴和片尾的佛音八吉祥頌。我一個人在電影院,把字幕看到最後,看到了劉索拉和巫娜的名字。啊,劉索拉,我少年時就熟悉的名字,文字圈出名的音樂人,喜歡的人在不同的領域遇見還是同樣喜歡。
電影《冬》是青年導演邢健的第一部影片,可謂出手不凡。請到了當前最紅最帥的八十歲大爺王德順來出演,王德順大爺成網紅時我們都以為他就是個老年模特,深扒,才知道他老人家了得,資深啞劇演員,人體藝術大師,參演過不少電影。
所以,這部無對白電影簡直就是替他量身打造的。僅僅依靠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笑聲及嘆息聲,就完成了和世界和我們的交流和溝通。
原來,許多時候,話真的可以不說。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山中獨居老人與一條魚、一隻鳥、一個小孩之間的故事。冬天漫長,老人在冰上鑿洞釣魚,釣上一條魚,帶回家,用稀飯餵它。
第二天重新放回冰窟窿再把它釣上來,有點像西方神話裡西西弗斯每日搬石頭上山下山的故事一樣,只是西方神話所含的寓意所指的是宗教的原罪說,這個東方老人重複釣魚,只是為了抵禦孤獨,至於還有沒有其他寓意,看完後邊又覺得還值得商榷。
(老人日日重複的雪中獨釣)
一次,魚沒有釣上來,老人很生氣,氣呼呼回家,路上救了一直垂死的鳥兒。鳥兒活過來後,嘰嘰喳喳,給冬天小屋帶來生氣,你唱我和,鳥兒叫,老人也用口哨與之歡快交流。
老人去釣魚,鳥兒環繞,大雪紛飛的釣魚時光亦不孤苦啦。老人高興,將釣來的魚毫不猶豫地剁了餵鳥,卻發現鳥兒不見了。老人四處尋找鳥兒,那份慌亂和落寞與未釣上魚兒的生氣顯然已經不在同一個頻道。情感已然發生。
(老人丟了鳥兒慌張)
鳥兒被個淘氣的孩子捉走了。孩子(荒山野嶺的,哪來的孩子,我很納悶,至此,故事有些奇幻)出現在老人生活裡,老人和小孩,再和諧不過的搭檔,清晨的雪屋裡傳出來歡快的笑聲,老人毫不猶豫將捉來的鳥兒烤了給孩子吃。
(老人渴望孩子歸來,模擬擁抱)
後,孩子出走,是要去給老人釣魚嗎?卻掉進了老人挖的冰窟窿,老人追到撈出一頂帽子(他是真的掉進去了嗎,至少老人以為是),痛不欲生,一臥不起,化作鳥兒飛進了茫茫雪山。
(老人失去孩子慟哭)
他們一句話沒說,我們卻聽到了很多,語言是如此多餘。
老人在風雪中堅持釣魚的執著,是對人間孤獨的對抗,他殘忍地鈍刀剁魚,烤活鳥,那是剁烤的孤獨,是發洩是洩憤。孤獨中的人是多麼冷漠,多麼需要人性的溫暖,所以,魚也好鳥也罷,都不如孩子的溫暖動人心弦。
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人間真情的溫暖,所以他被失去打倒了。他這一生,最渴望的,就是被窩對面愛人伸過來撫摸他的手,是孩子歡快的笑聲啊……
(孩子跟蹤老人)
白茫茫的北方的大冬天啊,重回無邊無際的孤單啊,風雪聲、老人失眠重重的嘆息聲,牆上古老的鐘表聲,鳥鳴聲、嘎吱嘎吱的腳步聲、短暫的口哨聲和歡笑聲,仿佛發生過,仿佛一直都在。
人間多少的歡情最後都成空,我們在抵禦孤獨的路上從來不憚於用舊愛討好新歡,就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主人公託馬斯不停變換的情人,然而,有什麼用呢?可承受的孤獨與不可承受的情愛孰輕孰重,善與惡如何界定,這都是永恆存在的命題。
那麼,《冬》,可算是一部哲學電影。
我看電影介紹說,這部影片是關注留守老人的,顯然,這個命題太小了,孤獨,並不僅僅是老人的問題,孤獨是永恆的存在,因為需要抵禦孤獨,才有了各種藝術、宗教、酒等玩意兒。
本片用黑白片、冬季、山野、老人、魚、鳥、孩子這些元素來演繹,選得多麼好,那漫天風雪、萬徑人蹤滅的世界裡,水下無聲的魚兒,風雪中凍僵的鳥兒,失去愛人的老者,不知所蹤的孩子,每一個都有著豐富的寓意,你以為,他們都是什麼呢?
(神秘的小孩)
或許,那個孩子就是魚兒變來的呢,他最後掉進冰窟窿,不就是回家了麼?老人最後變成了一隻鳥,也就是說,這世界,其實沒有人什麼事兒,只有地上的魚兒天上的鳥,他們生生不息,就像我們內心的孤獨一樣。
孤獨要怎麼解放?影片最後響起的佛音,太明顯的宗教暗示了。
據說,這部影片在國外展映時的名字叫《seven days》,七天,這不是基督教裡的七天創世說麼?這個譯名,顯然是為了暗示外國觀影者本片和宗教的關係。
雖然,我看完電影,細數一下故事發生的節奏,確實是七個片段,七個白天和夜晚,這樣生拉活扯地把東西方關於宗教的東西揉在一起,我並不覺得好,顯然是為了討好歪果仁,而且,據說,片子也確實在國外上映時就收回了成本。
如果你好奇,趕緊搜一下,說不定還能看得到,不過,也許你已經看不到了,這部真正的藝文電影和其他藝文電影一樣遭遇了影院比冬天還寒冷的排片,很多電影院根本沒得看。我很幸運,在家門口的電影院看到了。
一個人,在電影院看一部別人都不來看的好電影,專場啊,真安靜,他不說話,我也不說話,我看著他,懂不懂,都覺得好!
你若孤獨,便是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