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平2000畝種植 成北方最大臺灣水果生產基地

2021-01-16 華夏經緯網

  日前,投資8000萬元,利用三年時間,發展2000畝熱帶水果的北方最大臺灣水果生產基地,在廣平縣十里舖鄉開工建設。

  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政策的放寬,大量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南方地區。但由於受運輸成本高的限制,北方地區市場上的臺灣水果品種和數量還十分有限,為彌補這一不足,廣平縣十里舖鄉多方聯繫,與臺灣綠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手種植臺灣水果,臺商經過調研,發現廣平縣十里舖鄉不僅在氣候、土壤、水質上適宜瓜果種植,而且這裡的幹部對發展設施農業非常重視,群眾種植瓜果的積極性也非常高。經協商雙方達成利用三年時間,在該鄉發展2000畝臺灣水果種植基地的協議。具體實施辦法是由十里舖鄉負責以每畝土地800元的價格從農民手中返租土地2000畝,並負責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達到「三通一平」。投資方負責日光溫室的建設、臺灣水果品種的引進、種植和管理技術的培訓以及臺灣水果的經營。在日光溫室建設和臺灣水果種植上,優先聘用返租土地的農民當工人,工資按月工資計算,工資標準不低於該縣工人的平均工資。在種植前,公司將對所聘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種植後,將採用微生物技術,實施無公害生產,一年四季進行種植。計劃種植火龍果、木瓜、楊桃、毛葉棗等臺灣水果,收穫後直接對接超市。預計畝產經濟效益達3萬餘元。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將利用當地蛋雞養殖戶較多、雞糞豐富的優勢,再上一個有機肥加工項目,對雞糞進行無害化處理,用以活化土壤,增加有機質含量,發展有機果品生產。

  據了解,整個項目建成後,不僅將吸納1200多名農民就業,提高農民種田素質,增加農民收入,而且還將促使當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記者張路平 通訊員劉書振 董秀詩)

  來源:邯鄲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湛江有廣東省最大臺灣釋迦種植基地 釋迦果在招手
    湛江雙雙贏釋迦種植基地吸引了臺灣釋迦種植協會的關注,20日,臺灣臺東縣釋迦生產合作社一行到湛江釋迦種植基地考察,經我市農業局引薦,與湛江雙雙贏釋迦種植基地籤訂長期合作協議,攜手共進,將推動我市釋迦等名優水果產業轉型升級。
  • 南方水果——紅心火龍果在河北景縣種植成功
    圖為河北博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大棚內的紅心火龍果。張夢娟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張夢娟、付琳)炎炎夏日,豐收在即,地處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的河北博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大棚內水果掛滿枝頭,一片豐收景象。
  • 綏化市向全國最大北方鮮食玉米生產基地挺進
    原野公司依託「新北香」糯玉米種植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方式,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現已形成萬畝黏玉米種植、萬噸黏玉米加工、萬噸青貯飼料加工、千頭有機牛養殖、萬噸有機肥加工、商貿物流於一體的閉合循環產業鏈。今年,綏化市鮮食玉米種植45萬畝,佔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正在向全國最大北方鮮食玉米生產基地闊步邁進。  近年來,綏化市大力推動鮮食玉米產業發展,全力打造高緯度鮮食玉米主產區。
  • 探秘「大陸阿里山」:大陸最大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
    這座阿里山不是山,是因為這裡有大陸最大的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因此得名。福建本是臺灣茶的故鄉,臺灣的茶商自然到福建尋求新的發展。南投的謝東慶先生就發現永福四周高山環抱,海拔在800米至1200米之間,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均與臺灣阿里山相似,於是1996年投資成立臺品茶業(臺灣高山茶)有限公司,開闢了千畝茶園,做出了優質高山茶。
  • 川臺攜手打造萬噸芒果深加工及種植基地
    中國臺灣網8月11日四川攀枝花訊  日前,四川首家萬噸芒果深加工企業一期建設項目動土儀式在四川攀枝花舉行。該項目位於攀枝花鹽邊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益民鄉春林村,由四川百津園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臺灣百津園貿易公司董事長沈百合、攀枝花市臺辦、鹽邊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動土儀式。
  • 中國十大水果之鄉!快來看看這些水果之鄉,有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西瓜】山東東明被譽為西瓜之鄉,山東東明是中國最大的縣級商業西瓜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400000多畝,年銷售收入超過6億元。在1995年,東明縣聯合命名由農業部和其他單位作為第一個「中國西瓜的家鄉」。以花皮、黑皮、綠皮、綠皮帶籽大果西瓜、黑美人西瓜為輔。
  • 臺灣水果為何生產過剩?臺中農民:因為大陸市場不暢通
    臺中市農業生產合作社東蘭分社表示,茂谷柑是東勢農產品外銷主力,過去外銷大陸成績亮眼,2016年還有5千噸,農民收購價每臺斤(600克)是新臺幣70至80元,今年只剩下100噸,導致收購價只有新臺幣20-30元(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如果大陸市場暢通,臺灣水果根本就不存在生產過剩的問題。
  • 臺灣華科事業群西部生產基地在永川開工
    永川臺商產業園初具雛形    29日上午,全球最大電路基板(PCB)製造商--臺灣華科事業群,與永川區政府在永川正式籤約並舉行西部生產基地開工儀式,迄今為止,已擁有20家臺灣企業入駐、產值超過70億元的永川臺商產業園已初具雛形。
  • 臺灣青棗芭樂「落戶」汕頭
    由於氣候環境、水土條件與臺灣相似,前美村農民陳俊希從1997年底開始不斷引進臺灣的多個優稀新品種新技術,讓臺灣的水果在這裡「著陸」。  引進臺灣優稀果蔬20多種  近日,記者走進陳俊希的「和平農業種苗基地」,110畝的農場裡規模最大要數60畝的青棗園。記者看到青棗園內一片綠油油,一株株棗樹枝頭掛滿了翠綠的棗果。
  • 趁著春光 培育新苗 石斛種植生產基地生產、接單兩不誤
    位於芙蓉鎮雁湖村的昆富鐵皮石斛種植生產基正在翻新苗圃,培育新苗。溫州昆富鐵皮石斛有限公司有兩大石斛種植生產基地,分別位於芙蓉鎮雁湖村(40多畝)和永嘉縣巖頭鎮(90多畝),都是依山臨水的好地方。2月 24日正式復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翻新雁湖石斛種植生產基地的苗圃。只見工人現在苗圃里舖上松樹、杉樹木條,再鋪一層片狀的木屑,最後鋪一層細碎的木屑。
  • 茨竹鎮方家溝村: 2000畝蘿蔔豐收 村民喜笑顏開
    渝北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張澤美)這幾天,茨竹鎮方家溝村「雙十萬工程」基地的脆冠梨樹下套種的蘿蔔迎來了大豐收,該村正組織村民,趁著晴好天氣,抓緊時節採收蘿蔔。記者在方家溝村「雙十萬工程」基地看到,剛出土的圓蘿蔔一排排地擺放開來,好一幅豐收景象。
  • 臺灣生物科技酵素生產基地在寧夏投產
    酵素生產基地舉行竣工儀式現場。 額麗其格 攝中新網銀川9月21日電 (於翔額麗其格)21日,寧夏靈武市2018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酵素生產基地舉行竣工儀式。該酵素生產基地項目由臺商企業晶葉(青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劃總投資2億元。
  • 江小白牽手山西朔州市,共建10萬畝高粱種植基地
    近日,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小白)旗下的江記酒莊與山西省朔州市政府農業農村局在江津白沙鎮籤訂高粱種植合作協議,共同在朔州市建設10萬畝白酒原料(紅高粱)基地。作為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暨第二十屆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重慶市與山西省達成的產銷對接成果之一,江小白將發揮高粱酒經營優勢,對合作基地範圍內的高粱進行訂單採購,保障朔州市10萬畝高粱種植基地的產值收益。朔州市則將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選擇優質地塊種植「晉糯粱」等高粱品種,發揮比較優勢,提升高粱種植業的規模與效益。
  • 南寧成全國最大火龍果和晚熟雜交柑橘生產基地
    以示範區為抓手,南寧市優化產業結構、強化要素集成,推動傳統農業向名、特、優、新多元化產業轉型升級,建成了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品牌化的農業生產基地,引領了火龍果、晚熟柑橘、茉莉花等優勢特色產業跨越性發展。橫縣茉莉花總產量佔全國80%以上、佔世界60%以上;全市火龍果種植面積超過17萬畝,柑橘種植面積超過76萬畝,我市成為全國最大的火龍果和晚熟雜交柑橘生產基地。
  • 濟寧金鄉2200畝油豆助農民增收 打造油豆種植示範基地
    濟寧金鄉2200畝油豆助農民增收 打造油豆種植示範基地
  • 上海最大的崇明北湖萬畝有機大米基地走訪記
    上海最大的萬畝有機大米基地在崇明。4年前,本報曾報導過崇明北湖地區有機農業示範基地。昨天,北湖5000畝寒優湘晴開始收割,記者再次前往,觀看國家認定的上海地區唯一的一級大米寒優湘晴的收穫過程,探尋有機大米生長之路。  北湖今年播種5000畝寒優湘晴,其餘還有「蘇滬香粳」、「銀香18」等。
  • 連雲港:山村「黃桃罐頭」出口生產忙
    近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朝陽街道種植的制罐黃桃進入收穫季節,制罐車間工人們將果農採摘的新鮮黃桃進行分揀加工,加緊生產各式水果黃桃罐頭,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產品外銷日本、韓國、英國、美國等國家。近年來,連雲港市朝陽街道已形成了「協會+合作社+基地」的產業模式,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黃桃產業富民之路。目前朝陽黃桃出口示範基地是省級出口農產品示範基地之一,帶動周邊黃桃和其他水果種植產業1萬餘畝。朝陽街道年生產加工水果罐頭3.5萬噸,創匯約3500萬美元,輻射帶動種植大戶50餘個,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農民年畝增收1000元以上。
  • 黑老虎水果售價18元一斤,種植有沒有發展前景
    其實「黑老虎」是一種水果,別名叫布福娜,原生於我國西南部原始森林,是集食用、藥用、綠化、觀賞於一體的新型水果,也是一個待開發而又極具開發潛力的多用途珍稀植物。因此,很多果農都在詢問,種植黑老虎有沒有發展前景?能賺錢嗎?關於種植黑老虎水果賺不賺錢?今天為大家分析這個問題,接下來看正文分析,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