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首例!對盜採江砂提起公益訴訟

2020-12-05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標題導航

江蘇首例!對盜採江砂提起公益訴訟

江蘇首例!對盜採江砂提起公益訴訟
向14名責任人索賠生態修復費400多萬

 8月8日,鎮江市檢察院通報,已對齊某等26人盜採江砂案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檢方同時還附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齊某等14名破壞環境生態侵權責任人賠償生態環境損失及修復費用412.84萬元。據悉,這在江蘇還是首例。

  檢方通報稱,2017年5至9月間,齊某糾合劉某等多人,在長江鎮江段水域非法盜採江砂。其中,齊某與劉某共謀,糾約三名吸砂船主在該江段江中吸砂,同時由齊某組織劉某等9名運輸船主,將江中吸取的江砂直接通過管道輸入運砂船艙,後分駁銷售。袁某等14人明知齊某銷售的江砂系違法盜採所得,仍然向其收購。

  2017年12月14日和2018年3月19日,長江航運公安局鎮江分局分兩批將齊某等共計33人,以涉嫌非法採礦、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向金山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經檢察機關查明,齊某累計盜採長江黑細砂60.24萬噸,價值人民幣406萬餘元。劉某等13人分別參與盜採數額12萬至400餘萬元不等。今年6月5日,檢方對齊某等26人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訴。

  「齊某等人非法盜採江砂,不僅破壞了江砂資源,同時也對長江水利安全、水質及沿岸生態環境、水中漁業資源產生損害。」鎮江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景雙彬說,辦案中檢察機關認為有必要附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通過公益訴訟形式向犯罪嫌疑人追償生態損害賠償金。

  就非法採砂犯罪行為提起破壞生態環境類型的公益訴訟,在江蘇省內並無先例。為此,鎮江檢方多方聯繫專業鑑定機構進行環境損害評估。經鑑定,齊某等人非法採礦活動造成採砂區河道結構改變,水源涵養量減少,河床原始結構受損,恢復水源涵養量及河床原始結構所需費用約393.9萬元,造成水生生物資源損失5.04萬元。據此,檢方於7月27日對齊某等14人,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求法院判令齊某等14名破壞環境生態侵權責任人,賠償生態環境損失及修復費用412.84萬元,並在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陶維洲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版權申明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團夥盜採江砂被訴 盜採江砂團夥每小時賺萬元
    (原標題:鎮江破獲特大盜採江砂案:每小時賺萬元,26人涉犯罪被起訴)長江禁止採砂後,江蘇鎮江的江砂一躍成為「軟黃金」,在暴利驅使下,齊偉等人在四個月時間裡盜採江砂60多萬噸,被警方查獲。
  •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入法逾兩年 還有哪些問題?
    試點兩年後,2017年6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正式入法,至今已有兩年半。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效果如何?解決了哪些問題?還存在哪些問題?帶著這些疑問,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遠赴海南進行採訪。  2019年10月,海口市檢察院向海口海事法院提起了民事公益訴訟。這是「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寫入法律後的一起典型案例。  維護公益  補強行政機關執法手段不足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入法之後,各省檢察機關動作迅速。
  • 江蘇首例海洋盜砂公益訴訟案開庭 45個非法小碼頭被拆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李澄澄 記者 王曉宇)6月11日,連雲港市灌南縣檢察院辦理的全省首例海洋領域非法採礦公益訴訟案件——蘇某等5人非法採礦案在連雲港贛榆區法院開庭審理。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公訴機關灌南縣檢察院從該案入手,及時發出檢察建議,監督灌南全縣拆除非法小碼頭45個。
  • 棗莊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提起訴訟
    2月17日,記者從山東省滕州市人民檢察院獲悉,疫情發生以來,該院第四檢察部重點關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辦理了棗莊市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用實際行動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大眾網記者採訪中得知,該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章某非法收購瀕危野生動物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 銅陵:一盜採江砂團夥被端 扣押現金138萬餘元
    原標題:一盜採江砂團夥被成功打掉 抓獲犯罪嫌疑人24名,查獲涉案船舶10艘8月12日,記者從長航公安方面獲悉,8月9日清晨,長航公安局蕪湖分局聯合銅陵市公安局開展了代號為「打飛」的集中收網行動。
  • 我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公益訴訟一審勝訴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郄建榮歷時三年的中國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預防性環境公益訴訟——自然之友「綠孔雀棲息地保護公益訴訟」一審勝訴。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簡稱昆明中院)一審判決被告停止戛灑江一級水電站建設項目。案件原告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等4家組織今天向生態環境部遞交申請書,請求生態環境部 依法撤銷這一項目的相關環評批覆。
  • 瘋狂盜採江砂暴力徵收管理費 武穴一「黑老大」被判刑21年
    湖北日報訊 (記者周壽江、通訊員肖之雲、胡曼李)11月16日,黃梅縣檢察院透露,由該院提起公訴的舒某等20人涉黑案宣判,「黑老大」舒某被判處有期徒刑21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舒某以實際控制的砂石公司、物流公司等為依託,糾集一伙人,盜採江砂。2009年,舒某以保護武穴砂石行業經營業主利益之名,成立武穴砂石協會,由該公司成員組成「經警隊」,通過暴力等手段,逼迫當地砂廠老闆交「管理費」。一個以舒某為首的涉黑團夥初步形成。
  • 盜採江砂、收保護費 馬鞍山警方成功摧毀一惡勢力犯罪集團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警方消息:瘋狂盜採江砂轉賣牟利,還協助吸砂泵船逃避打擊,阻礙行政執法,收取保護費……近日,馬鞍山警方經過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成功摧毀了這一夥惡勢力犯罪集團,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涉案金額高達320萬元。
  • 朋友圈賣三無減肥藥 微商姑娘被提起公益訴訟
    三個做微商的小姑娘,因為賣有毒有害的減肥藥,不僅要被判刑,而且因為損害了很多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利益,雖然沒有受害者起訴,檢察機關還是要對她們提起公益訴訟,要求她們承擔賠償。這也是我們嘉興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的公益訴訟案件。
  • 宿州市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公益訴訟調解結案
    「本人由於法律意識淡薄,實施了非法狩獵行為,破壞了生態系統平衡,損害了公共利益……」1月6日,經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莊某某、王某某在案發地泗縣以道歉信的方式,就其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以消除因此產生的不良社會影響。至此,全市首例野生動物保護類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依法調解結案。
  • 公安查獲12萬噸江砂 犯罪分子竟偽造砂石來源證明
    摘要:犯罪分子偽造政府機關單位印章開具相關文書,對砂石來源進行「包裝」,企圖給盜採江砂穿上「合法」的外衣。近日,九江分局偵破了長江航運公安局督辦的系列「偽造、買賣交易國家機關政府公文、印章」案子。犯罪分子偽造政府機關單位印章開具相關文書,對砂石來源進行「包裝」,企圖給盜採江砂穿上「合法」的外衣。今年3月19日,九江分局彭澤公安民警在與水政單位聯合執法過程中對「明華某」號違法船開展常規檢查時,船主楊某稱船中運載的貨品是河道清淤砂,並出示了對應的運送通行文件「說明」。
  • 非法盜採江砂2000餘噸,9人獲刑並處罰金27萬元
    近日,一個非法採砂團夥自作聰明,將採砂泵改裝成普通貨船在長江上盜採江砂,自認為不會被有關部門發現。然而,在長航公安黃石分局掌握該團夥作案規律後,迅速組織警力對其進行打擊,一舉將該團夥拿下。
  • 遼陽市人民檢察院起訴全市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2017年7月以來一直在市院從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工作中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辦理的「遼陽湯河水庫周邊環境汙染公益訴訟案」入選2018年度全省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辦理「燈塔市某有限公司、洪某非法佔用農用地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案」獲評2020年全省公益訴訟精品案例,《檢察日報》以《被毀林地能夠恢復了》為題,對案件辦理情況進行了報導。
  • 溫州首例涉野生動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溫州首例涉野生動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2020-09-01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電站威脅綠孔雀棲息地 環保組織提起訴訟
    一項由環保組織提起的針對珍稀物種綠孔雀棲息地保護的公益訴訟最近立案(本報此前曾作報導)。8月14日,在遞交起訴書1個月後,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收到雲南省楚雄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書,這意味著持續近半年的挽救綠孔雀的行動進入司法程序。
  • 失火燒山毀林…… 北流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2020年8月13日,北流市人民法院公開宣判被告人蒙某其失火一案,該案系北流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庭審現場-法院端2020年2月27日13時許,被告人蒙某其到北流市新榮鎮扶中村某山場開荒地燒荒草時,由於未注意用火安全,引起山場發生森林火災。
  • 鼓樓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
    福州新聞網11月2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賴志昌)日前,鼓樓區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審理。鼓樓區檢察院以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對該案被告人林某提起公訴。檢察機關認為,被告人林某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明知「藍寶石」蜘蛛系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仍予以購買、出售,其行為破壞野生動物野外種群資源,危害生態環境,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請求判令被告人林某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在國家級媒體上向社會公眾公開賠禮道歉,並參加相關公益活動保護生態環境。
  • ...海砂10多萬噸,這次栽了——海南創新檢察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環境...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鄧攝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劉鄧、陳子薇)12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公益訴訟「亮劍」,有力震懾海洋環境犯罪——海南以檢察建議補行政執法短板,以公益訴訟補行政處罰不足,構建起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的報導。海洋傾廢、非法捕撈、盜採海砂、海島違建……近年來,人類經濟活動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成為世界性難題。
  • 盜掘恐龍蛋化石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7月,西峽縣檢察院以涉嫌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對7名被告人提起公訴。經審理,該7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檢察機關認為,7人的行為不僅使珍貴的恐龍蛋化石資源受到損害,還嚴重破壞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僅提起刑事訴訟不足以彌補其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11月,南陽市檢察院向南陽市中級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 匯川區檢察院:提起訴訟
    2月27日,遵義市匯川區人民檢察院對盧某非法捕獵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依法向遵義市播州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019年10月,盧某在未辦理狩獵證的情況下,用自己在網上購買的彈簧套、塑料踏等作案工具捕獵套獲野生獼猴一隻。經鑑定,該獼猴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