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項鍊寓意斷除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製作佛珠的材料。一般有三類,菩提子類、寶石類、竹木類。菩提子,菩提子佛珠是最常見的一類佛珠。菩提子是一種草本植物,由於多用於念珠,就被成為菩提子。寶石類,比較常見的有水晶、橄欖石、孔雀石、石榴石、青金石等。因為寶石類佛珠手鍊色澤靚麗,易於清潔保養,比較受歡迎。 人的手心會分泌汗液和脂肪類物質,經常盤摸菩提項鍊可以使表面顏色均衡地變成深紅色,行內人稱之為包漿,此後,就會越玩越有光澤。逐漸呈現出半透明狀,給人一種玲瓏剔透的感覺。如果菩提項鍊髒了,切忌不可直接用清水洗滌,可以找一把柔軟的小刷子,蘸著橄欖油輕輕地擦拭,但油量切不可多。油量過多,積在深凹處的油不擦掉,日後就會形成一個個深褐色的「花點」使手串變得難看了。平時不佩戴的時候,最好將菩提項鍊置於密封的小袋之中,以免因風乾而開裂。
菩提一詞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菩提項鍊寓意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菩提項鍊一般為一百零八顆,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