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師」沈巍:我紅 我錯了嗎?

2020-11-27 中國網

原標題:2019未完待續丨「流浪大師」沈巍:我紅,我錯了嗎?

「對不起,到此為止吧。我不再接受採訪了。」12月11日中午,在江蘇蘇州一家酒店門口,沈巍突然改變原本和紅星新聞記者的約定。

「助理」大寶趕緊將記者引到拐角處電梯,壓低聲音:「對不起,老師情緒有些波動。」

情緒波動,源於一家掌握著巨大流量的網站對沈巍的報導,報導讓他再次感到不快。「別人怎麼黑我無所謂,但我總不能主動配合一家家機構來黑我吧?」他決定拒絕再度接受任何媒體採訪,無論採訪他的人,基於怎樣的立場。

「從今年3月到今天,很多人打著正義、以正能量的招牌,對我發起一輪輪攻擊。」沈巍說,他只是個普通人,抱著理想來到這個世界,沒能實現他的理想,「一個偶然的事件讓我獲得了一點小小的虛名,但我既沒有陶醉,也沒有利用它招搖撞騙,怎麼就這樣了?我錯了嗎?」

江蘇蘇州,沈巍爬上小山眺望太湖。

直到今天,面對紅星新聞的採訪,沈巍依然保持對自我的清醒認知。

「我失去的,遠比我得到的多。」12月11日,沈巍向紅星新聞坦承:「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01 突然成名

2019年3月前,沈巍還是上海高科西路上的一名流浪漢。

每天凌晨3點,他從位於綠化帶邊或橋洞的「床邊」起床撿垃圾,進行分類,然後,偷偷藏到高科西路綠化帶某個角落。

自1993年,從徐匯區審計局「病退」後,這是他過去26年生活的常態。和很多流浪漢一樣,他蓬頭垢面,衣裳破舊,汙垢油亮,頭髮捲成一根根粗條條。

爆紅前,沈巍已流落街頭26年。

那天,在上海出差的一位路人發現他正閱讀《左傳》,就問他一些問題。面對鏡頭,沈巍侃侃而談,比如「不與民爭利」「善始者眾,善終者寡」……這些視頻率先在抖音上獲得廣泛傳播,並贏得如潮好評。

如果短視頻時代還沒到來,沈巍或許依舊持續著他的流浪生涯,但當他被網際網路裹挾,推上萬眾矚目的「殿堂」後,一切,都由不得他了。

媒體深挖發現,沈巍曾是上海一名公職人員,想像和現實的強烈落差,在原本就紅火的話題上再加了一把火。粉絲從全國各地湧往上海,將高科西路一帶填得滿滿當當,以至於,人們進出地鐵口都困難,城管和警察只好(也)前往維護秩序。

2019年5月7日,上海市楊高南路地鐵站出口,沈巍的粉絲和同學幫他在附近租了一間房棲身。

「3月剛火那會,刷抖音和快手,每10條就有8條是我。」沈巍說,具體數字他也不清楚,是粉絲告訴他的。「助理」大寶接過話:「老師,當時您有幾十億的關注度。」

大寶是一名1歲多孩子的父親,原本在浙江義烏做點生意,在沈巍的乾兒子劉小飛離開後,便臨時接替幫忙他打理一些日常事務。沈巍說會給他點錢,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但出於對大師的崇拜,大寶心甘情願幫忙。

那時去上海看大師的人,除了像劉小飛和大寶這樣純屬出於對沈巍仰慕的,有為蹭流量去直播的,還有去談合作的,但都被他拒絕了。

「我不想受合同或他人約束。」沈巍說,一是因為26年的流浪生涯,他自由慣了,另一原因是,「對商業實踐,我不懂。」

即便後來上了快手平臺開直播,他也是在乾兒子劉小飛的指導下完成的。

2019年12月9日,晚上八點半,沈巍開始直播。

直到現在,沈巍也沒有團隊,他有時去到一個地方,大都是受粉絲的邀請,對方負責買單,帶他走走看看。這次住酒店,就是一個叫黃總的人買單,黃總自稱做建築,是他的粉絲。

02 艱難的改變

「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這是當時傳播最廣的評價之一,但沈巍覺得,這是外界給他的謬讚。

「我從來沒有說我是大師,甚至稱我自己為老師。」對此,沈巍一直感到惶恐不安。「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我的知識是零碎的。」

3月剛剛走紅那段時間,沈巍還是習慣凌晨起來「撿垃圾」。粉絲看後很著急:「老師,您現在出名了,不能再撿垃圾了。」但在沈巍看來,他撿的不是垃圾,是資源,有利用價值。

沈巍和隨行的粉絲一起直播。

直到今天,沈巍的行為模式還和大多數人的做法,有較大出入。

比如,他走路看到路面有張印有圖案的紙,會低頭去撿,並認真端詳和琢磨。再比如,他登山進入一座寺廟,方丈請他喝茶,看到茶杯裡的圖案好看,他也會請粉絲幫忙拍下。

12月9日,從瀋陽來的一名粉絲花了450元給他送了個蛋糕,但他對蛋糕不感興趣,卻對包裝蛋糕的紙皮感興趣,第一時間收集紙皮,用以今後練習毛筆字用。

採訪時,對面前的喝水紙杯,他直言:「這些紙杯,你們喝完水,就會扔掉,但我會收集回去,撕開了,還可寫字。」

很多粉絲很難理解沈巍的行為,網友「凌波仙子」說:「老師,您要是需要紙張寫字,我給您買一堆!」沈巍不幹,他說:「紙張、紙皮,只有它面臨成為垃圾的命運,我把它利用了,才顯示出其價值來。」

沈巍沒有因粉絲的反對,而改變自身原有的行為模式。比如,12月10日晚,在蘇州一家名為樂橋府的飯店吃晚飯。飯後,沈巍把剩下的魚骨和幾塊豆腐一併打包帶走。同時,他還把一瓶已喝完的酸奶紙盒也帶上。

走出包廂那一刻,他一手拿著空紙盒,一手拿著打包好的剩菜,拐角處,突然看到酒店牆壁上有幾幅字畫,他迅速拐過去看了看,發現不是名畫,又迅速走開。

此前一晚,即12月9日晚10時40分,當完成快手直播後,肚子餓了,他在酒店邀請記者和他一起吃蛋糕。他在挪動蛋糕時,一顆草莓掉到酒店地板上,他彎腰拾起,重新放回蛋糕的紙板上。

吃完蛋糕,他發現有奶油滴到書本,叫了起來:「你看,奶油弄到我的書了。」大寶趕緊從床頭抽出兩張紙巾,沈巍制止他:「不要浪費紙張,用布擦。」

一位粉絲為沈巍送上大大的生日蛋糕,並不喜歡吃蛋糕的他不忍浪費,直播結束後當晚飯吃了些。

「老師的行為,不能說是錯的,我理解這是他過去26年流浪生涯養成的習慣,很難一下子改變。」粉絲「文竹」說,「包括我們讓他穿襪子,他也不穿。」

「老師已改變很多,比如現在,凌晨他沒再去撿垃圾了。」在大寶看來,沈巍能聽進不同意見,也在做一些改變。

比如12月10日的一場外出活動中,大寶勸他換衣服。沈巍說:「不換!不換!憑什麼受別人約束和使喚?」最終,他還是換了衣服才出門。

03 誰病了?

很多人認為,沈巍的命運由此改變。

過去,他搞垃圾分類,將別人認為沒有價值的紙皮(紙張)、報刊和舊衣服,往出租屋或小區拐角收藏時,一直被投訴,並多次遭到房東驅趕。

後來,他在上海橋洞下、別人屋簷下、綠化帶邊上睡覺,並將紙皮、報刊等「寶貝」藏到綠化帶後,還是被人發現並拍下,投訴到街道負責綠化或城管的工作人員那裡,他的「寶貝」也因此一次次被清空。

如今,有了粉絲資助和打賞,他不再被驅趕。寒冷的冬日,他不需要蜷縮於街頭冰冷的地板上,住在有暖氣的酒店裡,他不再顛沛流離。他甚至受邀前往全國各地景點「遊學」,解讀當地歷史人文。

來到太湖邊的沈巍,給隨行粉絲講解。

過去和現在,你更喜歡哪個狀態?都不喜歡,他說。「我的心靈一直處於動蕩中,每天都要花不少時間接待粉絲,接聽電話,看書越來越少。」

但他更不喜歡的是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

關於「翻找垃圾」的話題,沈巍不止一次向外界強調,他在做「垃圾分類」,但沒人認可一個流浪漢的聲明。他們認為,「垃圾分類」這麼高大上的,和流浪漢的身份不符。

沈巍說,即便在流浪的日子裡,他一個月也有單位給予的2000多元。他強調,「我收集這些你們眼裡認為的垃圾,不是為賣,而是為更好地(廢物)利用。」

沈巍說,他不僅不賣廢舊報紙,相反,他還去買回來看。

「為什麼一個作家收集這些東西,就是好的,正常的,我收集這些,就成了精神病或有收集垃圾癖、囤積症等怪病?」他不解。

讓他更不解的是,他帶一些記者找他母親,在樓下,他指點記者上樓去採訪。出門後,記者告訴他:「你的母親為你感到驕傲。」

但最後的結果,卻把他黑得一塌糊塗,黑得那麼猥瑣和不堪。沈巍說,在他們眼裡,他看書是裝的;他穿布鞋,是因為領導愛穿布鞋,影射他有當官的欲望。「甚至,我吃飯時發出的聲音,也被他們認為這是『帶有流浪漢的印記』。」

沈巍站在太湖邊若有所思。

在快手平臺上,一些黑粉一見他直播,就在屏幕下方打出了諸如「沈大屍」「沈巍,你今天沒有打你的母親,你今天表現不錯!」

「我什麼時候打過我母親呢?」沈巍說,他這輩子,一直抱著善良之心,謙讓對待別人,從沒害過一個人,也沒打過一個人,「為什麼人們卻一次次傷害我?我做錯了什麼?」

04 特殊關係

直到今天,沈巍都沒明白,為何一些人對他和乾兒子劉小飛的關係很感興趣,其中甚至有一些媒體記者。

但每當有人向他試探時,他仍毫無保留,甚至把他在房間和劉小飛對話的場景都一五一十和盤託出,之後「就被一些媒體掐頭去尾,聳人聽聞」。

「這是公共媒體該有的樣子嗎?」沈巍說,即使是偉人也有自己的情感生活,但不影響其成為偉人,為何不能把公德和私德分開?「何況我一點問題沒有。」

沈巍稱,他反覆說了,自己對女性不感興趣,對婚姻不感興趣,但同時也說了,自己對男性也不感興趣。「奇怪的是,他們只寫前半句,不寫後半句……甚至長篇大論進行影射。」

沈巍承認他對劉小飛「有特殊感情」,他認為,這主要是和他的原生家庭以及人生經歷有關。

沈巍在酒店大堂看書到半夜。

沈巍本姓彭,但外婆只有他母親一個女兒,她希望女兒的長子為沈家傳宗接代,所以就讓沈巍隨母姓。

對此,沈巍的父親彭先生顯然不滿意,他在發脾氣時,常常會對沈巍說:「你是姓沈的,又不是姓彭的!」

沈巍至今都難以釋懷。他告訴紅星新聞,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的大學生,「思想應該比較開明才對呀?」但現實中,父親對他格外「苛刻」。

在批評幾兄妹時,父親唯獨對沈巍加重語句和增添內容,比如,父親在罵他以及弟弟妹妹時,會對他加一句「特別是你!我最討厭你了!」

「父親動不動就發脾氣。」沈巍指著手上的手錶告訴紅星新聞,比如這塊表,父親一生氣就說,「拿過來!」隨後「叭」一聲,手錶被重重砸到地上,隨即四分五裂,也砸碎了沈巍的心。

作為一名教師,母親在家裡比較聽從父親的意見,對父親的責罵,母親沒有維護沈巍,也沒反駁,只是沉默。「我母親的性格,本質上也是懦弱的。」沈巍說:「如果母親當時勇敢站出來,我的人生絕對不會是今天這樣的處境。」

回到酒店大堂後,沈巍和隨行粉絲開始整理各自拍的照片和視頻。

沈巍認為,母親也把懦弱的性格傳承給他。在家裡,沈巍感受不到溫暖,感受到的,只有對父親深深的畏懼和不安。

但沈巍從不敢反抗。

上世紀90年代初,沈巍參加高考,沒考上大學,他的本意是繼續復讀,但最終還是按照父親的意願,成為了一名公職人員。

但這不是沈巍喜歡的職業,他喜歡文科,喜歡歷史。但他沒有勇氣和父親對抗。

再後來,因看到單位將還可用的紙張變成廢紙,他在單位撿垃圾,試圖變廢為寶。被單位發現後,領導到他家和他父母說,「沈巍可能有病,因為他喜歡撿垃圾。」沈巍的父母沒有辯解,予以默認。

他更不能理解的是,父母還去找他的單位要錢給他看病,把他送到精神病院。進一步坐實了「『沈巍有病』的猜測」。這樣,從單位到父母,沈巍沒有可以言說的對象。

沈巍選擇了沉默。「你們說我是精神病,那我就是吧。我至今都沒有去找單位要說法。」他說,自己的懦弱是深入骨髓的。

2019年12月10日,沈巍走到哪裡都能遇到認出他的人,並邀請他合影。

05 再社會化之路

劉小飛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劉小飛叛逆、狂野、勇敢,甚至還被網友挖出「有前科」,但在沈巍看來,他是唯一能替自己出頭的人。

沈巍和他陳述過去被父母騙去精神病院,被單位認為是精神病而「病退」的經歷時,劉小飛說:「乾爹,以後沒人敢這樣對你了,因為有我在。」

一句「有我在」,讓沈巍產生了安全感。因為和父母相比,小飛對他的維護,讓他感受到一絲親情的溫暖。

隨行粉絲將銀杏葉拋起拍照,沈巍也跟著玩耍起來。

沈巍像對親兒子一樣對待小飛,他希望把自身童年缺失的父親的溫情,都給小飛。和小飛相處時,他每天起來,都會走到小飛的床邊,摸摸小飛的額頭,喚他起床。

他向很多記者如實陳述這些場景。但在一些記者筆下,他和劉小飛被描繪和影射成同性戀。「同性戀有罪嗎?何況我確實不是。如果我是,我不說誰知道呢?」他說,他的原生家庭,讓他對女性不感興趣,對婚姻不感興趣,當然,也對男性不感興趣。

「沈老師走紅後,確實有好多女孩找他,20多歲的也有,但老師都拒絕了。」大寶說,還有的是通過自己來傳話,但他不敢提。

沈巍有空,就喜歡在酒店大堂看書。

有一次,大寶試探沈巍:「老師,你還年輕。」沈巍聽後,陰下臉,拉長聲音回答說「好啦!」示意大寶不要再提了。

沈巍早前曾公開表示,他這輩子最大遺憾是「沒有一個孩子」。大寶不知道,老師拒絕,是不是因他居無定所。但現在有了小飛,也就了卻了這個遺憾。

陽光下,在酒店門口臺階上坐著的沈巍,再次向記者提出自身的困惑,但沒人回答他的疑問。

過了一會,他自問自答:「我一生所受到的傷害,都是以愛的名義出現。年幼時是父親,工作時是單位,現在也是,每個人都希望我按照他們認為或設計的路徑,走下去。」

時光仿佛再次將沈巍拉回童年時代,逼著他再次做出抉擇。但他依舊很懦弱。

「黑粉太多,鍵盤俠太多。」他說,想靜靜。

現實中,當粉絲褪去,他一個人會在酒店大堂看書,一直看到深夜凌晨2-3點。他說,他喜歡獨處的時光,「沒人打擾」。

沈巍在酒店大堂看書到半夜。

有時,白天沒外出,他就到酒店門外邊上的臺階坐著曬太陽、看書,這是他過去生活的延續。

這點,他很難一下子調整過來,一如他「再社會化」的種種遭遇。

12月10日晚,沈巍讓大寶將新買的筆記本電腦拿到酒店大堂,「你教教我。」沈巍說。

沈巍向隨行的大寶學習使用電腦。

大寶拿電腦下樓後告訴沈巍:「老師,這是電腦開機鍵,通常都位於這個位置,摁下去就可以了。」

「要摁多長時間?」沈巍像個小學生一樣,他拿起筆,掰開香菸紙盒內頁,認真畫了畫電腦的開機健符號。

隨後,從如何握滑鼠,如何點開瀏覽器等,大寶一步步教他,他一個個流程學習。

很快,他的手心沁滿了汗水。

相關焦點

  • 流浪大師沈巍:曾經衣衫襤褸顛沛流離,如今西裝革履萬人追捧
    也催生了一些網絡時代特有的產物,比如說網紅。初聽網紅這個詞,腦海裡浮現的多是搔首弄姿的美女,賣力叫賣推銷的直播大咖……和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形象似乎扯不上關係。其實不然,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就有這樣一位網紅。
  • 「流浪大師」沈巍曾衣衫襤褸,網絡走紅後,如今生活已經大變樣
    隨著快餐式文化的發展,網絡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網絡的推動下,也興起了一個產業,這個產業就是網紅,關於網紅定論太多,特別是一些「不走尋常路」的人網紅,正因為「特殊」所以才能吸引人。沈巍就被稱為「流浪網紅」或者「流浪大師」,沈巍開始出現在大眾,是以一種「學者」的身份走紅,他經常會蹲在地鐵或者路燈下看《尚書》、《論語》等書籍,並且對於這些古籍進行「高談闊論」。
  • 流浪漢變身國學大師,成名不久宣布退網,沈巍是誰的「黃粱美夢」
    很多遺落民間的高手,通過自媒體網紅的方式,為大眾帶來些許文化清流,比如前段時間上海的流浪大師沈巍。 如何看待沈巍和他的流浪 大師未必流浪,流浪的人不一定都是大師
  • 流浪大師真實身份是什麼?抖音流浪大師背景資料
    最近在抖音上突然火起來一位流浪大師,以「精通」古典走紅,3月20日,近百名主播微商聚集,許多網紅美女都爭先跟流浪大師合照,並且在網絡上迅速的傳播,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流浪大師是誰,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抖音流浪大師真實身份是公務員嗎 沈巍學歷家庭工作經歷
    關於流浪原因,沈巍說「畢業後,我進入上海某區審計局。我沒有名校背景,對審計專業也不喜歡,但在父親的約束和壓力下,我才做的這個選擇。」  徐匯區審計局方面也向媒體證實,「沈巍於1986年進入徐匯區審計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至今。在其病休期間,我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足額地向其發放了工資。」  據了解,近7年,他多在上海楊高南路地鐵站附近棲身。
  • 抖音流浪大師沈先生背景來歷 沈巍談工作個人經歷遺憾
    【抖音流浪大師沈先生背景來歷 沈巍談工作個人經歷故事】「金句流浪漢」、「國學大師」、「審計局公務員」、「垃圾分類倡導者」、「復旦大學高材生」……近幾日來,被貼上各種標籤的上海流浪者沈巍爆紅網絡,圍繞在他身上的傳奇故事也被人津津樂道。
  • 從一無所有的流浪漢到一年就賺200萬的大師,沈巍到底經歷了什麼!
    有人說他是大師,在野流浪大師,先生出生恢復高考制度的那一年,如今已年過半百,可是他的生活狀況怎麼樣呢!簡直不敢說,一塌糊塗,要不是媒體時代的到來還不敢相信有人過得這麼落魄,值得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落魄呢,發生了什麼事,按照今天國家的地位,不至於這種結果。
  • 抖音流浪大師真實身份揭露
    抖音流浪大師真實身份揭露 日前,一位「通古博今」金句流浪漢走紅,其人名為沈巍,僅僅幾天時間就迅速在抖音上流傳開來,雖然身為流浪漢,但是他說出的話語可以看的出來讀過很多書,涉獵範圍也很廣,因為紅的太快
  • 一位是流浪大師,一位是才女,比起書法來,誰的水平更勝一籌?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句話形容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再適合不過的了,流浪26年的他,在機緣巧合下,因為一手好字火遍網絡,他就是流浪大師沈巍,那麼和才女徐靜蕾相比,誰的水平更勝一籌?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總有人仰望星空,沈巍雖然是一個流浪者,但他的心中一直裝著理想,他的那片天空有關夢想,有關知識。雖然身體在流浪,但是他的心卻是充實的,書法,書籍,是他在流浪過程中的一絲慰藉。才女徐靜蕾,書法精通和流浪大師沈巍不同,徐靜蕾的生活要好得多。
  • 從精神病到網紅大師,沈巍帳上多了200萬,卻為何決別江湖?
    這樣的日子,沈巍過了26年。2019年3月,有短視頻主播將他講國學的視頻發到網上——一個鶉衣鵠面的流浪者,卻能談稻盛和夫,講《尚書》、《左傳》,張口就是「善始者眾,善終者寡」。人們評價為「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巨大的反差引來巨大的流量,主播、網紅機構聞風而動,高科西路人滿為患,安靜的日子結束了。
  • 抖音流浪大師沈先生叫什麼名字 上海乞丐網紅沈先生身世簡歷
    最近抖音上有個號火了,叫做記錄沈先生,視頻中的那個人就是最近抖音很火的讀書流浪大師,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這位上海流浪大師沈先生叫什麼名字,乞丐網紅沈先生身世簡歷。  抖音讀書流浪大師是不是乞丐?
  • 抖音上海流浪沈大師怎麼成網紅 沈巍學歷背景真實身份簡歷
    抖音上海流浪大師沈巍以前是做什麼的?沈大師是怎麼火的走紅網絡的?還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流浪漢沈巍學歷背景真實身份個人資料介紹。  抖音沈大師是怎麼火的如何變成了網紅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 上百人舉著手機,對準一流浪漢,警察都出動了!
    網傳這名流浪男子名叫沈巍,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知識淵博,曾經是上海市徐匯區審計局的一名公務員,因為家庭出現了變故,所以離家出門流浪。但是在視頻中,他本人否認了畢業於復旦大學,而是畢業於一個普通的院校,因為「愛撿垃圾」而被單位勸退。
  • 上海乞丐網紅沈巍身世為什麼流浪?
    上海乞丐網紅沈先生身世簡歷浪漢乞丐沈先生無意在抖音走紅後,總有許多網友前來合拍,採訪再一次將沈先生推於大眾視線!他出口成章、經常會說一些大道理,總是看到他拿著一本書,因此不少網友尊稱他為沈先生。隨著沈先生視頻的快速轉載,沈先生的真實身份也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那到底沈先生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他真的是傳言中曾經某個地方的有錢老總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這些沙雕網紅,承包了我一整年的笑料
    那小雷就按照沙雕程度,來對這些網紅和網紅梗,來做一個年度Top 10的排名吧。Top 9——沈巍一夜爆紅,可能放到某個明星網紅身上,還比較常見。但很難想像一個流浪了二十幾年的流浪漢,居然也一夜爆紅了。他身上這種博學與流浪這兩種產生的反差感,一下子就在抖音上火了,被網友稱作「流浪大師」。後來找他直播的人越來越多,最多人的時候,甚至把整個街口都塞滿了。
  • 流浪大師秀 我們從中得到了那些新媒體營銷技巧?
    「你們買衣服幾百幾千,你都不嫌貴,一本書十幾塊,你們還覺得貴嗎?」" 不是我讀書多有見識,而是你們讀書太少了。"隨著事件的發酵,各地各平臺主播都紛紛來到流浪漢所在地,並以拍攝流浪漢收集的垃圾為打卡。對於流浪大師沈巍的行程,主播們現在都已經了如指掌。流浪大師現在儼然成為了流量大師!
  • 流浪的繪畫大師,雪地裡修補自行車,卻自信在繪畫上超過齊白石!
    能被稱為「大師」的人,在我們的印象中應該都是談吐不凡,衣著整潔,從事著某項藝術研究等這樣的形象。但不是所有的大師都是如此,之前在網上特別火的「流浪大師沈巍」就因為書法和國學出名,衣著犀利,算不上整潔和乾淨,但是卻一樣被人稱為大師,隨手作品都被搶著收藏。
  • 是誰在圍剿那個一夜爆紅的藏族男孩?
    如今的丁真,和曾經的「流浪大師」沈巍何其相似? 2019年,因為網友無意上傳的視頻片段,51歲的沈巍火了。 畢竟,誰都沒見過一個本科畢業,撿了26年垃圾,還滿腹人生哲理的」流浪大師「。
  • 從光鮮亮麗到流浪漢,從人盡皆知到熱度不在,沈巍已經一無所有
    想要成功必須要經歷很艱難的路途,可是偏偏就有一些人因為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個視頻就能爆紅整個網絡。談起知識淵博,博學多才這兩個詞,人們想到的肯定是一些讓人望而生畏的角色,例如站在講堂上氣宇軒昂的教授,或者面目慈祥,穿著整潔,白髮蒼蒼的花甲老人。可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卻是一個以收集垃圾為生渾身破爛不堪的老人。他的名字就叫做沈巍。
  • 「流浪大師」用自己一個人的流浪,其實證明了更多的人在流浪!
    ◆圖為「流浪大師」然而,在我看來,這個「流浪大師」用他自己一個人的流浪證明了更多人在流浪,都說「小丑在殿堂有以下3點理由,且聽我娓娓道來!第一,更多人是別有用心想一想,「流浪大師」是怎樣進入到我們的視野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