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玲菊
期待您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
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松科樹樁盆景以黑松為材料製作的很少。以天然成型的老黑松樹樁挖掘上盆,造型製作成具有蒼勁虯枝的黑松樹樁盆景則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1.黑松樹樁的形成
黑松為松科松屬植物,原產日本及朝鮮,原產地高達40m,胸徑2m,樹皮暗灰色至黑褐色,甲狀塊裂,針葉粗硬而短。適應性強,抗風,耐瘠薄,耐低溫。六十年代,我國在相對瘠薄、適宜黑松生長的荒山開展了黑松綠化造林。由於樵夫的不斷砍伐,加之生長環境的貧瘠及大風的侵襲,形成了矮壯枝密極富變化、疤痕累累、白骨嶙峋、古拙虯曲、盤根錯節的黑松樁頭。
2.起掘時間
黑松樹樁宜在10~11月中旬或2月底~4月挖掘,此時黑松處於休眠階段,易挖掘,上盆後恢復生長快;而12月至翌年1月天氣太冷,不利於植株恢復。【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3.選擇及採掘
採掘前,選擇矮化,主幹較有變化、過渡自然、出枝得體、較有發展前途的樹樁。然後用手握住主幹,用力搖晃,若樁頭較容易晃動,則樁頭可能鬚根較少,只有一、二根主根,這種樁頭較難成活,應該放棄。如樁頭在搖晃中顯得穩健,這類樁頭鬚根發達,容易挖掘和養護。在採掘時,土壤不能太幹,太幹土球易鬆散,影響成活;但也不能太溼,否則根系透氣不好而影響成活。採掘起土前,先截剪部分多餘枝葉,以根 徑10倍左右帶泥球起掘,挖掘時儘可能少動鬚根,對斷根、裂根、過長粗根要剪短、剪平。如黑松所處地形複雜,在挖掘時所帶土《松 球達不到標準情況下,樁頭運回時,應強度截去枝葉以減少葉面水分蒸發。
4.黑松樹樁的運輸
黑松挖掘後要及時運輸,如果在挖掘得不能及時運輸,須將挖掘下來的黑松進行避蔭防風處理,以保持樹樁新鮮度。
5.上盆
黑松樹樁運回後應及時上盆,盆土以乾燥疏鬆壤土為宜,栽植後將盆土壓實,使盆土與樹樁宿土緊密結合,然後澆透水。
6.管理
黑松樹樁上盆後能否成活,管理是關鍵。第一次澆足水後,若一星期後盆土仍無明顯乾燥,須用幹土覆蓋盆土上面以吸收盆土水分,直到盆土乾燥。平時澆水不能太多,以偏幹為宜,加強葉面噴水,當盆土見白再進行澆水。切忌盆土長期高溼或連續澆水,以免造成盆土過溼而爛根。約一個月左右,植株就會恢復起來,適應新的環境,以後管理按常規進行。
擴展閱讀:
盆景的苔蘚點綴和培養
盆景大師手把手時示範松樹盆景整型,小林國雄教學課堂實錄
307臺灣松樹盆景專場展覽,讓你一次看個夠,大師作品眾多2
綠化用的柏樹居然也能做成盆景,長見識,小夥子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