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日前和雜誌記者餐敘,被問到許多「特別」的話題,其中包括晚上怎麼度過?蔡英文回答說自己很愛吃泡麵,愛吃到最近泡麵被廚師沒收;且最近還開始看起《延禧攻略》、《如懿傳》、《甄嬛傳》等宮鬥劇;也會跟貓咪「蔡阿才」一起看20臺的動物頻道。
蔡英文在同一天還表示「希望有足夠的時間,把想做的事情做完」,被認為透露出希望競選連任的意願。
民進黨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慘敗,當年被視為觸動人心的蔡英文「文青體」,在「執政」兩年之後卻人人喊罵(逼得其文膽姚人多公開為此道歉),不少綠營人士認為蔡英文下一任可能連黨內提名權都將爭取不到。不過近期蔡英文通過一連串的網絡操作聲量似乎大了些,網絡上由黑轉紅,還得到「辣臺妹」的稱號,不只瓦解民進黨內「逼宮」聲勢,有些人還認為蔡英文的政治能量回來了。
估計蔡英文大受鼓舞,才又演出向媒體記者放話的戲碼,好像她不再說那些文青言論,就真的接了地氣。
在臺灣,網民基本等於選民,網絡對政治的影響力因而大幅提升,民眾可以在網絡上獲得公共事務信息,也可以擺脫人際關係限制直接與政治人物溝通,甚至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各行政層級表達意見、向臺當局或政黨施壓。
不知道蔡英文明不明白,臺灣選民不是傻子,不是聽不懂她說的話所以必須換一種溝通方法或者轉換成他們習慣的語言;如果只在臉書上發文、發帖、配圖,用年輕人愛用的梗來騙騙贊,卻不給大家真正想要的東西,那麼蔡英文這個「網紅」恐怕馬上要引起網絡族群的反感,畢竟不是誰都適合當「網紅」。
就如同柯文哲批評蘇貞昌,不該要每一位臺行政團隊成員「網紅化」,有些人就是不適合當「網紅」,當「網紅」只會更慘。況且蔡英文還停留在網絡1.0圖文傳播時代,以圖文掩飾自己口語表達能力不佳、缺乏鏡頭魅力的政治人物,怎麼能轉型成為真正的「網紅」?
最好的例子如韓國瑜,他算是擅打網戰的贏家。韓國瑜在臺北市議會大戰王世堅,於2016年11月發布的影片,兩年之間的觀看次數不斷提升,2018年10月達750萬,近日更趨近1400萬,可見「個人魅力+數字影音」在傳播上的持續性和發酵力。
依據臺灣TVBS最新民調,蔡英文滿意度23%、不滿意度53%,顯然對蔡英文而言,網絡聲量沒有能創造好的支持度,更不能如同柯文哲或韓國瑜般創造奇蹟。
無論是傳統營銷、圖文營銷還是影音營銷,都只是一種溝通的策略。臺媒評論,「執政者」要想細水長流,無愧於選民託付,關鍵在於施政是否能改善民眾生活。蔡當局倘若想在未來有限的任期內挽回民心,必須正視並響應民眾的心聲,而非通過政治操作和宣傳伎倆來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