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獸醫臨床上,很多人在醫治豬病時存在習慣性錯誤。根據華畜技術團隊對各大養殖場養殖問題的反饋,總結出以下7種豬病治療的常見錯誤,供廣大養殖場參考。
一、連續大量應用退熱劑
有些人治療豬病習慣應用退熱劑,如氨基比林、安乃近等,而且是連續大量應用,甚至有些並不發燒的病豬或溫度已退至正常的豬也用此類藥。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發燒是豬的一種防禦性反應,適度、適時的發燒對抵禦疾病有一定好處。發燒是豬因感染病原微生物及炎症所致,而解熱藥只能起到退燒的治標作用,卻無治本作用,尤其是長時間大量使用解熱藥還可引起豬只白細胞減少、抵抗力下降。所以。對確診為高燒的豬才可用退熱藥,並要配合抗生素使用,且不能連續、大量應用。
二、利尿藥治尿閉
臨床常見尿閉及少尿患豬,有些人習慣用利尿藥進行治療,如肌肉注射速尿等。其實,豬的尿閉大都是非腎源性尿閉,多是膀胱、尿道炎症或結石所致。很顯然,這些尿閉並非尿產生的少,而是排尿不暢所致,所以用速尿等利尿劑治療是不對症的。對此,應該用泌尿道消炎劑、排石治淋的中草藥或手術治療。
三、病毒靈治療一切病毒病
豬的病毒性疾病有很多;而病毒靈聽其名為抗病毒靈藥,故在治療豬病時大量、廣泛應用。其實,病毒靈是根治不了病毒性疾病的。截至目前,醫學界還沒有一種殺滅病毒的特效藥,所以我們不能寄希望於用病毒靈來治療所有的病毒病。對抗病毒性疾病時,可應用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藥(如魚腥草、板藍根等),並配合地塞米松、抗生素等治療。
四、解毒法治療有神經症狀表現的突發性病豬
近年來,臨床上突發性、有神經症狀表現的病豬很多,因這類豬的表現症狀與中毒的表現症狀相似,因而人們常將這類病豬誤認為是中毒,並以解毒法治療,如注射解磷啶、阿託品、解氟靈等。其實,這些病豬絕大多數不是因中毒所致,而是一種腦神經紊亂疾病,應該用安定、氯丙嗪、腦炎清等藥物治療。
五、僅用抗生素治療消化不良性腹瀉
腹瀉是豬的一種常見之症,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消化不良所致,若不加區分統統用抗生素治療,效果當然是很差的。對於消化不良性腹瀉應加服消化藥,如大黃蘇打片、多酶片、酵母片等;針對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可應用6.5%硫酸新黴素+華畜白頭翁散治療;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引起的腹瀉,可使用10%硫酸安普黴素+華畜白頭鬆散治療。
六、一生只用一次驅蟲藥
豬寄生蟲病的發病率特別高,所以做好驅蟲工作尤為重要。豬的驅蟲應一年多次且定期進行。因為寄生蟲蟲卵隨時都可能感染豬只,且蟲卵在豬體內經40天左右即可發育成成蟲,所以豬場應定期40多天驅1次蟲。
七、注射青黴素治療胃腸道炎症感染
青黴素是一種較好的抗生素,在治療豬病中被廣泛應用,但青黴素對治療胃腸道感染,如胃腸炎、大腸桿菌病等,療效不明顯。因此,對胃腸道感染性疾病不應該用青黴素治療,而應改用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慶大黴素等廣譜抗菌藥。
基於對養殖市場的深刻了解,華畜的產品已經全線覆蓋畜禽的各類疾病,並有專業技術團隊給用戶提供購買和用藥指導。目前全網已經有數千萬用戶選擇使用華畜產品。關注華畜,帶你科學養殖,降低成本,不走彎路。
[責任編輯:趙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