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見的大型海洋生物中,鯊魚大概是人類覺得最不友好的一種。以往影視作品中鯊魚給人的印象就是血腥——因為它們吃人,但實際上大多數鯊類都沒有主動攻擊性,它們很聰明,也是屬於喜歡跟人類玩耍的類型(但為了安全起見儘量不要無保護狀態下水下觀鯊,畢竟是可以咬碎海龜殼的傢伙)。
海洋生物學家Kori Garza上個月在印度尼西亞潛水的時候,遇到了一條鯨鯊。這隻巨大的生物在她和朋友身邊遊來遊去,仿佛在與她們嬉戲。由於鯊魚最脆弱的地方在腹部,通常情況下不喜歡任何生物從它們身下遊過,但這隻鯨鯊就放任Kori從它的腹下遊過。這一場景被同行的Etoile Smulders從鯨鯊的上方巧妙地拍攝下來,畫面中的Kori就如同被吞入了鯊腹一樣。
也正因為此,Kori在鯊魚腹下遊過的時候,發現它的生殖器上纏滿塑料還有一大截魚線。她回到船上取來刀子,打算幫這隻鯨魚「松鬆綁」。她以為這隻鯊魚會意識到危險逃離她們身邊,沒想到的是它離她們越來越近,不但沒有逃開,反而開始和她們互動。
鯨鯊大概是鯊魚中最為溫和親人的種類。它們的食譜中包括浮遊生物和小魚,進食方式為濾食,一張嘴譁啦啦海水吸進去,然後水噴出來,小魚就留在了肚子裡。它們很聰明,有過視頻記錄了鯨鯊利用漁民的漁網進食的過程:小魚剛從漁網裡逃出來,就順著海水溜進了鯨鯊的嘴巴……
因為經常在浮遊生物中遊過,它們的腹部經常也會成為這些浮遊生物的棲息地,有些魚類會附著在它們身下找食。也因此,有些鯨鯊甚至會在遇到潛水的人類時主動把肚皮翻開,讓人類幫它們清理腹部。
古老的捕鯨業造成了鯨鯊的數量逐年減少。因為太過親人,它們難免會被漁民捕捉,切開,送上餐桌。鯨鯊的另一個名字「豆腐鯊」就因此而來:因為肉質口感與豆腐相似。它們的魚翅、肝油、軟骨等在國際市場上價格很高。也由於鯨鯊的成長期偏長,30年才算發育完全,被捕獲的又大多是年輕的幼崽,致使鯨鯊的數量直線下降。
我國漁民也有過捕撈到鯨鯊的經歷,尤以福建、廣東沿海居多。但我國的刑法對於鯨鯊的捕撈有著相當嚴格的懲罰制度。2015年7月,福建平潭一名漁民捕到一頭鯨鯊並以8000元價格賣給了浙江的另一名漁民,被海洋漁業執法部門沒收了販賣所得,並予以了等額罰款。
可喜的是現在鯨鯊洄遊線路上的很多國家都出臺了對鯨鯊的保護,禁止捕殺鯨鯊。但隨之而來的是,有部分國家如日本、菲律賓等根據鯨鯊喜歡與人類互動並常常淺遊的特性,開發了相應的旅遊項目。但這些項目卻給鯨鯊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傷害。
為了獲得食物,鯨鯊們會遊到遊船附近,它們的身體難免會和遊船發生碰撞和摩擦,雖然它們的表面很厚實,但依然會受傷,出現皮膚破潰,導致感染。新到附近海域的鯨鯊身上基本上是完好無缺的,但一周過後就會變得傷痕累累。
同時,由於長期人工餵養使鯨鯊的洄遊習性發生了改變,根據記錄,曾經一隻名叫「憨豆先生」的鯨鯊在菲律賓奧斯陸停留時間達到了392天。這種習性的改變,使它們沒有機會參加洄遊從而交配,也促成了鯊群數量的下降。而人工投餵的食物也會造成鯨鯊的營養不良,對健康有所影響。
前面提到的負責拍照的Etoile現在生活在印度尼西亞,這裡也在鯨鯊的洄遊線路上。她說:「我們非常願意拍攝鯨鯊,拍攝它們在自然環境下的狀態,但是不想支持菲律賓的那種缺乏監管的的騷擾動物的行為。」
目前鯨鯊在全世界範圍內大約只有4000餘只,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瀕危」。2008年,在墨西哥舉辦的世界鯨鯊研討會上,將每年的8月30日定為「世界鯨鯊日」。
海洋是巨大的寶庫,同時也是我們每一個生命的起源。現代的生活在不斷侵蝕破壞著海洋,全球海洋中已經有一半的生物永遠地告別了這個星球。希望今後不要因為人們的無知和貪婪,讓這種溫柔的海中「巨人」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