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魚,以兇猛之性格,狂野之姿態,獲得了很多魚友的青睞。現在,家中飼養肉食性魚類,早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有些魚友喜歡從小把魚養大,認為這樣養出來的魚會更認人,會更加有意義。當然,無論是什麼東西被養起來,只要條件合適,他們都會繁殖,肉食魚也不例外。所以,常常有魚友會獲得一大堆肉食魚小苗,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處理。昨日有一位魚友問了我:「小苗階段的肉食性魚類,餵飼料好?還是處理過的活食好?」這個問題是有爭議的。
一般情況下,人工飼料其實已經是對苗子觀賞魚的成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進行了充分合理的配比,基本上是不需要擔心魚苗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某一營養物質。市面上的苗子飼料種類極多,並且都有相對應的適用魚類,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購買和自己養的苗子相互匹配的飼料種類。通常而言,苗子的飼料一般蛋白質含量會比較高一些,並且飼料並不完全是包含了所有營養物質的,而是主要包含了幾種魚苗成長必須的營養物質。真正把飼料當作主食來進行投喂,時間長了,對魚也是不好的。我只能說,食物越多樣化其實是越好的。
除了投餵飼料以外,只要你的觀賞魚尺寸夠大,其實還能餵蝦。不論是長臂小青蝦,還是黑殼蝦,體內都含有蝦青素,是能夠促進觀賞魚發色的。並且,如果連殼一塊兒吃,還能達到一定的補鈣效果。
除了黑殼蝦以外,經過殺菌處理過後的紅蟲同樣也能夠作為魚苗的食物來鍛鍊適口性,也能夠鍛鍊觀賞魚搶食的積極性。麵包蟲,相對而言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一般情況下一周餵一次就行,不然不好消化還容易發胖。
我建議大家用飼料作為主食。每次投餵可以先餵少量飼料進行墊底,之後餵其他食物。總之,小苗階段的魚,飼料方面上最好是越豐富越好,長大以後就比較不容易挑食什麼都吃,而且發色會更加好。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並非是最全面的,還要靠其他食物來進行輔助,才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群養的魚苗,餵食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投餵數量,讓每一條魚都能夠吃飽,並且要保證沒有剩餘飼料敗壞水質。魚蝦蟲之類的,最好是經過處理後再進行投喂。
魚的話提前高鹽度鹽水進行殺菌,然後清水衝洗乾淨鹽分。蝦一定要提前去頭或者去掉蝦針,如果蝦針卡在了觀賞魚的喉嚨,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麵包蟲這類的投餵可以提前掰斷,這樣能夠使味道散發出來吸引觀賞魚,也利於觀賞魚進一步的咀嚼。蟲一定不能多喂,其他的食物比例均衡即可。
不要以觀賞魚的角度去投餵食物,他們比較愛吃啥你就多餵啥,這是不好的,會造成剩食挑食。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