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各小區,養狗的業主並不少。9日,「樟木頭某小區發生藏獒咬人事件」也引發了市民對小區養狗安全的擔憂。樟木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楊誠說,天氣悶熱,動物們容易煩躁,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抓傷或咬傷人事件。「每天,我們急診科都能接到五六個被犬弄傷的患者。」楊誠說。而據市疾控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被狗、貓等溫血動物咬傷、抓傷的有10.3萬人次。
/醫生說/
急診科每天有五六起犬傷病例
8月8日,樟木頭某小區發生一起藏獒咬人事件。楊誠當時是樟木頭醫院急診科的接診醫生。
「早上7點半左右,救護車把傷者送來急診科。」楊誠說,當時一共有五名傷者,其中兩人傷勢較重,胸部、臀部、前臂都有撕裂傷。有一位80歲左右的老人家,被狗抓傷臀部,還有摔傷,導致肩關節骨折。另外兩名輕症傷者是被抓傷的。
在樟木頭醫院急診科,楊誠每年都會接診不少犬傷患者,「平均每天急診科都能接到五六個患者,有被貓抓傷的,有被狗咬傷抓傷的,還有被老鼠咬傷的。」楊誠說,天氣悶熱時,接診的病例會更多,因為天氣悶熱,動物也容易狂躁,傷人事件高發。
接診的傷者中,以被動物抓傷的較多,「咬傷的話,會比較嚴重,會有較深的傷口。」楊誠說,市民受傷後,大部分都會來打狂犬病疫苗,但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被貓、老鼠抓傷的,有部分市民會選擇不打疫苗,叫我們消消毒就行了。經我們解釋情況,有人就是不肯打。大概10名傷者裡,可能會有1個是這樣的,存在僥倖心理。」
在急診室工作多年,楊誠說他見過很多犬傷病例。就在前兩個月,楊誠在急診室還治療了一名被大型犬抓傷的男性傷者。「臉上都是撕裂傷,送來時,滿臉是血,血肉模糊。」楊誠說,經過緊急處理後,傷者選擇轉院進一步治療。
楊誠還接診過五六歲小男孩的小雞雞被狗咬傷的病例,「男孩在小區被狗咬了,造成了撕裂傷,後來縫了針。」
/知多D/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幾乎所有的溫血動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最主要的是犬科和貓科動物。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舔舐黏膜或破損皮膚,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接觸了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動物的唾液或者組織都可能會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病毒是不能通過完整的皮膚侵入人體的。
人得了狂犬病後的特徵性臨床表現是:恐水、怕風、畏光、吞咽困難、狂躁等,其中恐水是常見症狀,因此狂犬病也稱為「恐水病」。
/處理應對/
被犬傷要這樣應急處理
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一旦被狗抓傷或咬傷,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的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進行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因為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為100%。而及時規範地處置,是預防狂犬病唯一的有效手段。
那麼,萬一被狗咬傷抓傷了,該如何緊急處理?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要學會這四步:
第一步:衝洗傷口
用20%的肥皂水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徹底清洗、衝洗傷口至少15分鐘。
第二步:消毒傷口
徹底衝洗傷口後用2%-3%碘伏或者75%酒精塗擦傷口。
第三步:儘快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
目前有兩種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程序。第一種是4針法:當天接種2劑,第7天、第21天各接種1劑。第二種是5針法:當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接種1劑。
第四步:根據傷口暴露情況,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經醫生檢查傷口後確認為III級暴露的,需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提醒/
全市有62個狂犬病處置門診
可通過「東莞疾控」公眾號查詢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各門診信息
根據近些年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登記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有8.4萬人次被狗、貓等溫血動物咬傷、抓傷等,其中有97.98%的人接種了人用狂犬病疫苗;2017年有10.3萬人次被狗、貓等溫血動物咬傷、抓傷,其中95.77%的人接種了人用狂犬病疫苗。
那麼,在東莞,哪裡可以打人用狂犬病疫苗呢?市疾控中心表示,目前我市共有62個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分布在全市各個鎮街,可為市民提供24小時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服務。
市民可通過「東莞疾控」微信公眾平臺(服務信息-預防接種)查詢全市各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