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功能機時代過度到智能機時代大家肯定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手機的聲音變小了,功能機時代很多手機都是四個喇叭或更多,甚至還有低音炮的效果,特別囂張,而現在的智能機卻都是像蚊子一樣,在熱鬧的人群即使音量調到最高也有可能聽不到聲音。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些功能機不光是揚聲器數量多,同時功率也更大,沒有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這麼花裡胡哨,單純的做到這些很容易,智慧型手機發展到現在,從最初的單揚聲器到後來的雙揚聲器,到目前為止甚至一些高端旗艦機用的都是單揚聲器,而所謂雙揚聲器大部分都是不對等單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雙揚聲器!
如果說智慧型手機雙揚聲器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毫無疑問就是HTC,HTC的對稱式設計,將兩個揚聲器單元全部放在了手機的正面,直到目前為止其外放效果仍舊被人大加讚賞,相比於揚聲器放在底部邊框上,可以避免因為握持不當造成聲音出不來的尷尬,特別是打遊戲的時候。
而且放在正面聲場更強,特別是看視頻的時候,有種身臨其境的沉浸感,目前的華碩ROG 遊戲手機就是這種設計,當然之前幾款中興天機系列還有索尼手機也是這種設計,不過隨著各大手機商都在不斷追求全面屏,這種設計也已經成為歷史了!
有人肯定會疑惑,手機攝像頭數量越來越多,甚至很多手機商為了多攝像頭強行湊數,而且手機攝像頭數量增加對於拍照畫質提升其實並無影響,只是增加了拍照的玩法和多樣性還有不同場景下的表現,比如人像,微距,長焦,廣角等,但是畫質的好壞最終還是由主攝決定,那麼攝像頭數量一直在不斷增加,為什麼揚聲器卻沒有增加?
第一,成本問題,這個成本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揚聲器元器件,不同供應商有高低不同的檔次之分,當然價格也不同,雖說揚聲器只佔整個手機成本的一小部分,但是對於很多手機商則是能省則省。除了揚聲器本身成本問題還有就是設計成本問題,多一個揚聲器就意味著在設計上多一些難度,而且還需要額外的電路和機身空間,當然如果想保證音質還需要後期調教,這些都是成本!
第二,全面屏發展的妥協,全面屏的發展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增強手機視覺衝擊力,目前的全面屏方案已經進入挖孔屏階段,可以說正面除了攝像頭挖孔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了,許多雙揚聲器方案,都是採用底部的主揚聲器再配合頂部聽筒部分的揚聲器,好處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但這種設計方案往往都會導致兩個揚聲器單元不對等,說是雙揚聲器,上面的揚聲器更多是輔助作用。
而聽筒部分無論是音腔還是發生單元包括空間都是沒有辦法和底部主揚聲器媲美的,許多水滴屏的設計或者挖孔屏和機械結構,只能壓縮頂部聽筒部分,當然或者乾脆採用屏幕發聲技術替代聽筒,雖然屏幕發生技術目前並不是什麼新鮮黑科技,也可以用作外放替代揚聲器,但播放效果始終不如傳統揚聲器單元!
第三增加揚聲器當然沒有問題,但會影響該機身整體性,否則背面,四邊的中框都可以放,但手機配置一直都在做加法,但是外觀設計卻一直在做減法未來可能就是無開孔。而揚聲器不可能像攝像頭那樣,攝像頭並不影響機身的密封性,但是揚聲器卻必須要開孔使聲波發送出去,當然目前許多防水手機已經克服了這個問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手機就可以隨意打孔,因此雙揚聲器已經是豪華配置了,再多的揚聲器意義不大。
第四,對於音質提升不明顯,音質是一個很玄學的概念,雙揚聲器確實可以很有效的提升音樂的聲場帶來更真實的外放體驗,但是外放畢竟是外放,說音質有點勉強,更何況是手機,隨便買一套2.1的音箱的效果都好得多?而且對於喜歡聽音樂的小夥伴來說似乎更在意的是戴上耳機的音效感受,3.5mm耳機接口其實更有用,雙揚聲器有了當然好,沒有也完全是可以妥協的!
最後就是流行趨勢,現在的流行趨勢是多攝像頭和全面屏,至於雙揚聲器或者更多的揚聲器,關注度不夠高,女性消費者購買全憑第一感覺,而男性消費者的更多痛點都在其他硬體配置上了,因此手機商也並不太重視。而且人無完人,機無水桶,真正意義上沒有任何缺陷的全面機皇沒有,絲毫不妥協的根本不存在,這個就需要消費者自己做取捨和選擇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能雙揚聲器當然最好還是雙揚聲器,畢竟實際體驗肯定要比單揚聲器好的多,不過指望揚聲器的數量也像攝像頭一樣不斷增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能用上比較不錯的雙揚聲器就已經很良心了!而且單就外放音質來說,大多數設備,平板,筆記本電腦,電視都是秒殺手機的,提升揚聲器的代價遠比它所能帶來的體驗大的多。
【圖片內容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