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區有個五層石塔,塔尖上有個猴子,這就是被稱為「五層第一峰」的猴子塔。據說,這隻猴子以前是活生生的,一到大年三十半夜,大叫三聲,它叫時面朝哪一方,來年那個方向一定會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後來為什麼變成石殘子呢?
清朝光緒年間,海禁大開,寶慶城裡來了一個高鼻碧眼的洋人,說是來傳教的。合城官員把他看作親爹娘一樣,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轎來轎去,遊山玩水。這天來到五層第一峰,下得轎來,幾個差子把他扶上峰頂。他四下一觀,看見一根石筍子上一隻猴子,腦門上有三根猴毛放出毫光,嘴裡圓鼓鼓的含著東西。他歡喜得手舞足蹈,喝退差胸子,三步當作兩步,向石筍子奔去。突然,猴子張口一叫,一道金光象利箭一樣向他射來。他一骨碌滾下山來,跌個半死。差狗子七手八腳把他抬回府去。
這洋鬼子養好傷,賊心不死,他認定猴子口裡含著寶貝,非要掠為己有不可。他夜晚一個人偷偷摸摸爬上峰頂,遠遠地圍著石筍轉了幾圓,看清子口裡確實有顆光彩四射的珠子,想個什麼辦法要它吐出來呢?想來想去,猛然想起猴子是愛吃水果的,眼下李子園的李子不是熟透了嗎?於是,他面見府臺,要五百擔李子急用。知府怕得罪洋大人,問都不敢間,照洋人的吩咐,將李子園的李子摘個精光,一擔一擔地送到五層第一峰上。
第二天清早,洋人換了新衣,將轎停在山下,命差狗子趕走眾多百姓,他一個人走上峰頂,大把大把地將鮮紅的李子丟在猴子面前。丟來丟去,眼看日落西山,李子丟得剩一把了,猴子還無動靜。洋人發起急來,把最後一把李子朝猴子面上打去。只聽一聲嚎叫,四方八面,山山呼應,験子跳下石筍,張口吃李子,球子掉在地上,映紅了半邊天。洋人大喜,去搶珠子。
山腳下的老百姓看見洋人要搶寶,一個個氣往上撞,不顧差狗子的攔阻,蜂酒面上。那猴子剛將一顆李子放在口中,被這麼多的人嚇慌了,又躍回石算。一聲巨響,說也奇怪,那石筍飛起來,將洋人和珠子壓在下面,石算變成了石塔。石猴蹲在塔上面,從此再也不叫了,再也不動了,只是口裡含著那顆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