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女兒,可能因為我是獨生女吧,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習以為常,反而不太懂得去關懷他們,更不要說表達。
我很少帶父母去旅行,尤其是父親,感覺我們之間有條鴻溝,不知道是他不喜歡,還是不願意打擾我們,感覺彼此之間隔著一座山。
常言道:父愛如山。
這應該是重量,而不該是隔閡。
難忘的武功山之旅
在我的記憶中,上一次與父親同行還是6年前,那一年的秋天去了江西的武功山。
我也是第一次去江西,不知道附近有啥好玩的,看了看攻略,知道了那裡有一座驢友摯愛的高山,叫武功山,是徒步與露營的聖地。
但我攜老帶幼的,猶豫武功山適不適合家庭遊,當時父母60歲出頭,兒子4歲,只要不那麼辛苦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大家對我的提議也沒有提出反對,就這樣敲定了。
金秋10月,麥穗已經成熟,漫山遍野的穗子像波浪似的隨風而動。有些稻穗已被收割,攤放在路邊曬,我問老闆這麼多車來車往的不髒嗎?老闆笑笑說沒關係,之後用風谷機脫殼就連沙子也一起脫掉了。
午飯過後,再驅車半小時就到達武功山腳了。
惡劣的住宿環境
前來武功山的遊客一般分兩種:一日淺遊的,坐纜車上山頂,看看高山草甸,幸運的話可以看到雲海;另一種是徒步穿越,從武功山徒步4-5天到達明月山,途中住帳篷。而我們既不想要膚淺的一日遊,也不想要勞累的穿越,於是選擇在最高峰金頂上的客棧住3個晚上,白天就量力而行地徒步一小段,晚上看看星星還有日出日落,休閒過幾天。
我們到達的那天,天高氣爽,萬裡無雲,真是郊遊的好時間。
武功山有兩段纜車,第一段到達山腰,第二段從山腰至金頂。我提前在網上買好了纜車票,一直坐到頂就好。
山腰是一個很大的平臺,有一個中庵叫【紫極宮】,因為是燒香拜佛的地方,我們就沒有進去了。
從第一段纜車的出口到下一段的入口,大概有500米的距離,有些走不動的人會選擇坐藤椅,一前一後兩人擔著,搖搖晃晃,這一幕讓我想起了《挑山工》。
課本裡的文章並不假,在許多山區的景點處都有不少人用「挑山」賴以為生。我們背著幾天的行裝都覺得很累,何況他們挑著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水和食物上山,一天來來回回幾趟,用體力換取微薄的酬勞,實在辛苦。
我們邊說邊走,經過了鐵索橋,來到了「掛壁棧道」前。在兩段纜車之間,有一段路巨石突出,鑿石穿山十分困難,於是景區沿懸崖峭壁修建了一條棧道,看上去非常險要。
雖說我爬過的山不多,但武功山的樣子還是挺特別的。這要追溯至8億年前的地殼運動,武功山是從深海露出的一塊巨大巖石,經過多年的板塊擠壓、碰撞,造成斷裂、褶皺、沉積等,最終形成了今日的擁有各種各樣自然風光的武功山。氣勢恢宏的高山瀑布群、雲海日出、高山草甸、穿雲石筍,還有奇特的怪石古松、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巨型活體靈芝等景觀,都令遊人嘆為觀止。
然而另一方面,景區為了最大力度的保護原始生態環境,沒有對武功山過多改造。山上的住宿非常非常地簡陋,都是用鐵架木架等建成的簡易房屋,屋內就只有床和幾個架子,洗手間與衝涼房都在外頭,熱水只在晚上5點-11點提供,想洗個澡不僅要付款、排隊,還規定只能洗10分鐘。如果惡劣的住宿環境,我還真是第一次看到,難得帶父母親來一趟旅行,我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尤其是父親,一看就皺眉頭,因為他經常要上洗手間,習慣每天洗澡,住這裡實在太不方便了,看得出來他的不歡喜,就差沒有掉頭走了。我好不容易勸說他,將就住幾晚,說不定這裡的美景能夠彌補環境的惡劣,他才不情願地住下來。
日落
我們到達白鶴峰(金頂)時已經黃昏了,住進了草率搭建的鐵皮屋,便等待日落的降臨。
山頂上除了鐵皮屋,更多的人選擇住帳篷。五顏六色的帳篷架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斜陽餘暉灑落大地,也映照在帳篷頂,遠處的浮雲慢慢飄過,這是我從未見過的景象。我在帳篷間溜達,有點後悔為啥不選擇帳篷,或者比鐵皮屋要舒服一點,至少看上去比較通風。
走著走著,見到幾個國外的小夥子,他們來自上海的一所大學,趁著假期來武功山玩幾天。他們對中國的大好山河讚不絕口,說一定要趁著在讀的時候將全中國走一個遍。確實如此,誰不想呢?!
武功山的日落確實很美,金黃色的晚霞盡染重山。
我問身邊的兒子,喜歡這裡嗎?
他說挺美的,如果房間能漂亮點就更好。我原以為他會嫌棄,想不到他還挺能吃苦耐勞。
我說:那就在這住3天吧,行嗎?
他爽快地說:行!
徒步高山草甸
第二天很早大家就起來了,當然是因為不習慣,可惜看不到雲海,有點遺憾。
吃過簡單的早點後,我們就走向連綿的高山草甸。
武功山徒步是沿著山脊行走,一望無際的高山一直延伸至隔壁縣的明月山,看上去起伏不大,總覺得能輕易徵服,以至於我們都沒有準備登山棍,就拿上最輕便的隨身物品出發了。
但就只是走了幾百米就開始後悔了,雖然坡度很緩,走著挺舒服的,但每一座山實在太大了,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翻過一座,而且帶著孩子就走得更慢了。
兒子自小不嬌生慣養,出門在外也從不需要背或抱,來到這裡也一樣,就是累了要一直坐,不肯走。幸好我們也不是有啥目標,就是當鍛鍊,走一段路又拍照一頓,一晌午才走了一個山頭。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翻了一座就突然熱血沸騰,信心百倍,揚言要繼續翻。走到一半就後悔沒力氣走下去,回頭望望,回去的路也很漫長,倒不如再向前走一小會兒吧!終於我們好不容易翻過了兩座山頭,來到了【吊馬樁】,這是一個補給站。有一間小賣鋪,一家客棧和餐廳,我們的午餐就在這裡了。
吃過午飯,又歇息了好一會,我想往前再走一段。我媽媽說都可以,走就走,但是我爸爸不願意了。他是一個不太愛運動的人,雖算不上很胖,但是也總應該每天鍛鍊一下。今日的運動量遠遠超過平日的,他有點受不了了,於是堅持要回去,睡一下也好,洗個澡也好,反正就不再往前走了。在他的堅持之下,我們也只能迫於無奈,回金頂了。
其實我早就看出來爸爸的不愉快,可能這樣的旅程真的有點超出他的負荷,想不到與父親出遊,就如哄小孩一樣。我與先生商量要不然再住一個晚上就下山吧,反正高山草甸我們也走不遠,只是希望明天能看到雲海。
下山
於是我們住了兩個晚上,比原計劃少了一晚。
那天晚上雲層太厚了,完全遮住了星空,我很納悶明天能看到日出嗎。果不其然,日出之時密雲未散,太陽只能躲在雲層中偷偷升起。7點鐘我們看到太陽的時候,已經完全升起,我和兒子都有點失望。
早上的風勁很大,住帳篷的都在收帳篷,以免被吹翻。我們吃了幾盒方便麵,便收拾行裝準備下山,我期待的雲海最終沒有出現,實在太遺憾了。
我們來到纜車入口,非常不幸地被通知,由於風速過高,纜車不能開啟,何時能重啟只能聽天由命。我們正要商量是等纜車重開,還是直接徒步下山,爸爸突然來了一句「走吧走吧,不等了。」我還沒來得及反應,他就背起他與我媽的行李就往下走了。
下山的路都是臺階,總體來說不是很陡峭,慢慢走還是可以駕馭的,就是需要負重下山,需要不停地休息。但其實我覺得徒步下山也挺好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清楚武功山的樣子,巍峨嶙峋,絕壁艱險。
一路上,許多「挑山工」與我們迎面而來,他們的汗水讓我感受的自己的幸福,我對兒子說:我們都應當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希望他能明白我的意思。
終於走到了中庵平臺,幸好這一段下山的纜車有運營,我們才可以卸下行裝,輕鬆地欣賞一下風景。
這次的武功山一遊,是我與父母難得的同遊,儘管不很舒適,父母也從不表達。我問父親感覺如何,他居然說挺好的,或許這就是父愛吧。
我與父母之間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平淡也許就是幸福。我還是會希望能在他們走不動之前,能再帶他們多走一些地方,看多一些風景,感受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