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浮生,漫遊八景

2021-01-19 騰訊網

潮州

嶺海名邦,嶺東首邑

潮州,位於廣東東部,東與福建省接壤,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素有「嶺海名邦」、「嶺東首邑」等美譽。潮州有眾多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潮繡、潮州戲、潮州木雕、潮州菜、潮州功夫茶、潮州民居等。潮州旅遊資源也極其豐富,有新舊潮州八景,潮州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遊玩。

而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是潮州本地著名景點——潮州八景。

01

鳳凰時雨

鳳凰臺位於潮州城南郊的老鴉洲(後稱沙洲島或鳳凰洲)北端,明隆慶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鳳凰臺是鳳凰洲公園的主體建築,該臺因立於洲頭,歷史上屢遭洪水猛浪之厄,這次重建前所存殘跡為民國初年所修,臺上是一座四柱、單簷歇山頂水泥結構的亭臺,與原貌相差甚遠。

現重建的鳳凰臺由臺體和閣亭兩部分組成,坐南朝北,高達四丈多。臺體中首層石座為高臺,高達丈八。二層為明臺,高約丈八,亭閣高達丈七,由8根簷柱及12支門柱支撐,屋面是一個三開間,中間高,兩側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兩個層次,產生出前後六面簷口,兩側二面簷口,勾勒出八面簷花。高低錯落,簷牙高築,峻凌飄逸,堂皇壯觀,再現了鳳凰臺的本來面目和迷人的風採。亭閣上的"鳳臺時雨"、"中流砥柱"等牌匾與木質結構、明式拱鬥和屋面的傳統青瓦相映襯,統一和諧,文氣斐然。若從遠處欣賞,則有如古人所說的"煙雲開罨畫,燈火見樓臺",美不勝收。

鳳凰臺以借景著稱,潮州八景之一的"鳳凰時雨",指的就是這裡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測的時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時節,江上奇景,千變萬化,有時薄雨疏疏,江面輕煙淡淡,帆影穿梭;遠望湘子橋,煙雨濛濛,車水馬龍,宛如海市蜃樓;仰視筆架山,輕雲渺渺,山上樓閣籠罩在薄紗之中。晴天烈日,時雨驟降,好似萬斛銀珠從天拋灑,陽光輝映雨點,又如千幅珠簾憑空搖蕩,令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疑入仙境。有詩讚道:

鳳城郊外聳層臺,時雨霏霏渡水來。

雲鎖湘橋疑海市,煙迷筆嶺憶蓬萊。

一天銀竹侵朱檻,八面簷花點碧苔。

雯後山川多景色,老鴉洲上好徘徊。

02

湘橋春漲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隻牛一隻溜」。這首民謠,準確描繪潮州古城湘橋的風姿,湘橋與韓江春潮構成了「湘橋春漲」的壯麗景色,聞名遐邇。

湘橋,也稱湘子橋,它是中國建橋史上第一座啟閉式的橋梁,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合稱「中國四大名橋」。最初的湘橋,稱康濟橋,後稱濟川橋,明宣德十年(一四三五年)更名廣濟橋。建造這麼一座大橋,在數百年前,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事情。但是,充滿智慧的勞動者用靈巧的雙手和心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建成了。人們面對如此巧奪天工、構思獨特的大橋,不能不為之折服。因此,傳說中後人把他們給神化了。

這座充滿神奇的大橋,每一個橋墩距今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從宋代建成第一個橋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後共延續了300多年。在古代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在大江上建造這樣的大橋,其難度是超乎人們想像的,故潮州民間便流傳許多「仙佛造橋」的傳說。

據說,韓愈刺潮後,時常登東山門(即今筆架山)遊玩。但深感過江之苦,便請他的侄孫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一起造橋。韓湘子造東面一段橋,請八仙來幫忙。韓湘子親自去鳳凰山取石,把石頭都變成黑豬,一路趕來,但最後一群豬剛趕到鳳南時,給一個孕婦識破,怪叫起來:石頭怎會走路!一句話洩破了天機,石頭再也趕不動了,因此韓湘子負責的那東面最後幾墩沒有修起來。廣濟和尚造西南一段橋,也請來十八羅漢幫忙。他親自去桑浦山開取石頭,把石頭點化成群烏羊,一路趕來。但當最後一群烏羊趕到半路時,碰到當地一個惡霸地主,存心想奪取這些羊,便說:「你這和尚哪來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廣濟和尚被糾纏得不耐煩,便說:「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趕到你田裡去吧!"地主把羊一齊趕到他自己的田裡去,卻變成一座座烏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壓掉了。相傳這就是浮洋烏洋山的由來。因此,最後一批黑豬,烏羊沒有及時趕來,中間一段橋便沒法修攏。怎麼辦?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將手中的蓮花瓣拋向江心 化成十八條梭船;廣濟和尚一見,立即拋下禪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隻大船拴住,成為浮橋。這樣,人們為紀念仙佛合力造橋的功績,便把此橋既稱為「湘子橋」,又叫「廣濟橋」。「仙佛造橋」的故事傳遍千家萬戶。

「湘橋春漲」描繪在暮春三月桃花水汛,韓江水漲,河面增闊,十八梭船的漲落隨潮水浮沉升降與橋東西墩連成一線,恰似長龍臥波活現。展望江面,但見韓水上遊輕舟點點隨波飛馳,中遊東岸筆峰搖翠,下遊鳳凰的桃花盛開,景色迷人。這一番景致在清乾隆進士鄭蘭枝盛傳海內外的「潮州八景」詩中,描繪得絕妙:「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激石雪飛梁上冒,驚濤聲徹海門潮。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雲霄。」

03

龍湫寶塔

船如梭,橫織江中綿繡;塔作筆,仰作天下文章。

龍湫寶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韓江河面的小洲上,建於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蔥鬱繁茂的樹林,有雅致幽靜的寺院,與四周的景物相輝映,構成一幅美妙綺麗的風景。初時名為「塔院維在,代替此景是韓江東岸邊一座古色古香的「鳳凰塔」的風光。「鳳凰塔」是萬曆年間(1518年--1585年)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遙對鳳凰山,又與隔江的鳳凰臺相對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早時稀水常涸,叫「涸溪」,鳳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為七層八面磚結構,高47.72米,基因46.6米,塔門朝西北。

鳳凰塔獨特之風採,引起歷代名士的讚美:「船如梭,橫織江中綿繡;塔作筆,仰作天下文章。」

關於龍湫寶塔的故事:

相傳明萬曆年間,潮州知府要在韓江兩岸各建一座塔以鎮湍急洪水。據說承建這兩座塔的是潮州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和他的頭手徒弟。師傅為了試一試高徒的功夫,決定各承建一座,各自設計,各自施工。師傅自己包建鳳凰塔,徒弟包建三元塔。

兩座塔同時開工,進度差不多。塔快建成時,過往行人多數稱讚徒弟的三元培,沒有人讚賞師傅的鳳凰塔。師傅不解,就坐船到20多裡的江東圓山看那三元塔。他這裡摸摸,那裡敲敲,確實挑不出毛病。他表面雖說連連點頭,內心卻妒嫉,於是找到徒弟說:「塔封頂那天,你我都不能從樓梯走下去,得各顯神通從塔頂跳下去。」還擇定了跳塔的時辰。做徒弟的只好點頭答應。

約好跳塔的前一晚,師傅把事先準備好的兩把傘拿出來,將其中一把叫妻子送到徒弟家裡,讓徒弟明天打開這把傘從塔頂往下跳。妻子接過雨傘,她心裡清楚丈夫平素的為人,藝精但嫉妒心強,她猜丈夫沒安好心,便打開雨傘檢查,果然是做過手腳的。她於心不忍,吩咐徒弟一定要換把漳州產的好傘。

第二天,兩座塔的下面圍滿了人,觀看師徒兩人跳塔。時辰一到,徒弟定神打開一把新雨傘,從三元塔從容跳下,人徐徐著地,沒受半點傷。師傅因心中有愧,遲遲不跳,圍觀的人以為他害怕不敢跳,就一齊喝倒彩。他心一慌,往西邊韓江裡跳,竟忘記打開雨傘,倒栽到水裡,幸有船老大救起他,才撿回性命。這只是人們對潮州工藝大師的昔時鬥藝,互不服氣所編造的傳奇。

04

北閣佛燈

北閣景區與北閣佛燈北閣是金山東面的一組樓閣的總稱。這裡地理位置獨特,古城牆在此攬繞金山,亭臺樓閣高低錯落,曲徑幽深,東臨急轉直下的韓江流水,高覽低俯均是別致的景色,堪稱嶺南一絕。凳臨北閣,北堤上「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詞橡木」,韓江下遊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流滔滔,白帆點點。

登上北閣景區的頂端,仁立古城牆北端的「觀瀾亭」上登高眺望,頓覺心胸開闊,天地渾然一體,有「銜遠山,吞韓江」之氣勢,山川美景盡在眼下。景區山上的古井是號稱「廣東第一井」的金山古井。史載:「井深百餘丈,可飲萬人』。井徑3.8米,圍12米,深18米,全井容積可達204立方米,比廣東省內在此前發現的最大連平縣的「仙人照鏡井」的容積(63 8立方米)超過2倍多。該井始建年代尚需進一步考證。

但這口古井卻隱含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清順治九年(即南明永曆六年,1652年)明東閣大學士兼禮、兵部尚書潮人郭之奇策動全潮反正,潮州總兵郝尚久響應反清復明。為了抵抗清兵進攻,郝尚久在金山頂上築堅固堡壘,積粟儲械。後因內姆王安邦投降。清兵突至,郝尚九與其子郝堯措手不及,眼看著潮州城陷,只好同投古井而死。

新的建設時期,通政人和,百廢俱興,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又得到重建。整個景區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錯落,雄偉壯觀。新建的玄天閣,黃瓦紅牆,重簷翹角。九十八高齡的著名書法家秦鄂生為玄天閣題匾並重書對聯:「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飛絡地維」。閣內重塑真武帝的藝術造像。閣旁聳立石佛燈一座。閣下山坡是韓江樓,為雙層建築,上作觀賞之用,下供關羽、關平、周倉塑像。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饒宗熙先生為樓題匾,重書對聯:「忠貞亙萬古而有光,何用別求白日;義勇垂兩間於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韓江樓的南面闢建迥瀾亭,亭刻對聯為:「折地河聲奔足低,脫天峰影落城頭。」再現了鄭蘭枝當年詠嘆的景象:

城北煙林閣幾層,琉璃座上看燃燈。

一痕隱射青天靜,半點長隨白日凝。

影什晨星懸古剎,光分夜月掛崗陵。

梵宮自是長明鏡,照徹韓潮萬象澄。

05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於城北韓江之濱,高約金黃四十餘米,狀如覆釜,為潮州古城後枕,與西面的葫蘆山,東面的筆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馬丘松翠。因宋末摧鋒寨正將馬發,率領潮州人民奮起抗擊元兵侵潮,後元將收買南門巡檢黃虎子為內應,攻陷潮州城,馬發「收殘率百餘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為,令妻子自縊死,發自鴆」,滿門殉節,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過程中幾遭殺盡。後人為紀念馬發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築馬發墓,並植蒼松翠柏,以喻高風亮節。鄭蘭枝有詩讚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萬古凝蔭一棵松。

矗矗凌雲懸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風亭積翠飛層堞,虎石吹濤逐晚鐘。

長峙海邦標勁節,滿林秋色入望濃。

金山古松

06

鱷渡秋風

在潮州城外北堤中段有一個古渡頭,叫鱷渡。該段江面寬闊,沿江堤邊木棉樹挺拔偉岸。昔日金秋季節,渡船來往於兩岸,可以一面風使三面帆,一幅「輕舟渺渺道清風,載向西來載向東」的秋風送帆美麗景觀。

據說韓愈當年到潮州後,深知民之疾苦:「皆口惡溪有鱷魚食民物產,民是以窮。」親自去觀察後,寫了一篇《祭鱷魚文》,並叫他的部屬秦濟殺了一豬一羊,到北堤中段鱷魚經常出現的地方,點上香燭,宣讀祭文,限期叫鱷魚徙歸大海。當時,潮人傾城而出,人山人海,鴉雀無聲。只聽韓愈嚴厲宣布:「鱷魚!鱷魚!韓愈奉天子命到這裡來做刺史,為的是保上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姑念你們無知,不加懲處,限你們在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懲不貸。」 宣畢將祭文焚化連同獵羊投入溪中,拜祭鱷魚。相傳,當日拜祭了鱷魚,晚上惡溪驟起暴風雨,雷鳴電閃。數日後,溪水盡退,鱷魚不得不遷徙去大海。宋以後,潮人崇祀韓愈,便把秋風送帆的特有景色「鱷渡秋風』作為潮州八景之一。

07

韓祠橡木

跨過廣濟橋,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筆架山,山上巖石層疊,蒼松翠柏,濃蔭蔽日,沿中峰石階直上山腰,莊嚴靜肅的韓文公祠便聳立在眼前,這裡便是「韓祠橡木」的勝地。

韓文公祠的建築簡樸雅致,牆壁全是水磨磚砌成,祠內分前後二進,並帶兩廊,後進升高七尺,有石階可登,正中供韓愈塑像。祠內石柱多刻對聯,四壁環立歷代碑刻四十面,詳載韓愈貶潮史跡和該祠興廢情況。

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簷,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稜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於他手植的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於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鄭蘭枝有詩云:

高植一株聳翠巒,侍郎手澤倚欄幹。

根深八月蟠祠古,葉毓雙旌度歲寒。

稜影參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壇。

遊人若問科名事,為指芳林舊姓韓。

韓祠橡木

韓文公祠(韓愈紀念館),位於韓江東岸筆架山麓,是紀念我國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韓愈的祠宇,是著名的潮州八景之一 -- 韓祠橡木的所在地。

08

西湖漁筏

芳塘如鑑正清兮,漁筏隨風看不迷。

幾朵蘆花浮水淨,半竿山日落湖低。

鷺飛磯上霜千點,魚織波心絹一溪。

自有釣臺堪寄興,載將秋色過城西。

潮州八景之一的「西湖魚筏」位於潮州古城西北側,由西湖與葫蘆山組成。西湖魚筏是秀麗壯觀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詩意和惹人慾醉的絕妙景致,因魚筏出沒於瀲灩空濛,變幻無窮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當夏初,湖水浸溢湖邊石堆,青蔥的樹木,別致的亭閣,倒映在波平如鏡的湖水中,岸畔柳條隨風搖曳,遠處蓮池散發著陣陣清香。十幾隻漁筏,浮泛湖中,拋網捕魚,過後則泊聚湖邊,漁人在筏上曝網曬衣,飲灑談笑,充滿一片平靜歡樂的景象。

秋日裡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鑑,遊魚如梭,漁筏飄蕩湖心,忽聚忽散,山樹橫映水底,影動波搖,若遇小雨疏煙,湖面一片空濛。幾對漁筏若隱若現,拋網收網,儼似一幅天然彩畫。當這秋色方濃的時刻,藏身於湖邊柳蔭或釣臺之上,觀魚垂釣,更是饒有風趣。

人傑地靈,文脈縱橫

擁有嶺東首邑,海濱鄒魯之美譽

這就是潮州!

資料來源於網絡

編輯 | 時年八節

「時年八節」

是每個「膠己人」生活的節奏、情懷的歸屬。

你知,或不知;

它都會定期提示你、教你、為你解答疑問。

分享 傳承 凝聚

過日子 ┃ 勿忘時年八節

相關焦點

  • 潮州這兩處僻靜之地,均為「古八景」之一
    擁有悠久文化歷史的潮州,很好地保存了歷史遺蹟,由此產生了很多美麗的景點供遊客觀賞。但今天要說的不是輝煌的牌坊街,也不是大氣的廣濟橋,而是兩處比較小眾的旅遊地,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吧~潮州旅遊最近很火,不少朋友專程前去遊玩,不過大多數人去的只是廣濟橋、古城牆、牌坊街和開元寺,錯過了其他很多風景秀麗又值得遊玩的地方,這些地方都不太受關注,韓江邊的「北閣佛燈」和鳳凰洲公園裡的「鳳凰時雨」就是代表,它們都是潮州古八景成員。
  • 《舊影潮州》增訂再版|傳統攝影下黑白的潮州歷史與風物
    它站在一個客觀、冷靜的歷史高度,用影像學的角度來解讀潮州,用鏡頭來展現一個百餘年間老一輩熟悉的,新一代陌生的潮州。讓我們一起,在潮州八景中回憶一段舊時光。潮州八景的舊時光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裡寫道:「凡看一部縣誌,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誠然這篇文章中提出的,是對國人貪大求全的「十景病」的批判:「我們中國的許多人……大抵患有一種『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
  • 「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所謂「北閣佛燈」其實就是在潮州北閣景區半山腰的指示燈。北閣景區位於潮州市環城東路,依金山,傍韓江,旁邊是潮州古城牆。登上北閣景區高處,可以俯瞰韓江兩岸美景,看廣濟橋「十八梭船廿四州」,賞遠處連綿山色,仿佛置身於畫裡,如果剛好經歷過大雨,偶爾還能看到遠山氤氳的「蓬萊美景」。
  • 歡迎來潮州新八景之一綠島山莊,這裡山環水繞,百年欖樹茂密成林
    潮州綠島旅遊度假區由國家AAAA級景區綠島旅遊山莊、青嵐國家地質公園、民俗明清古寨三大景區構成,百年欖樹茂密成林,水杉映湖四季色變。綠島旅遊山莊佔地近萬畝,依山而建,依託原始的天然地貌景觀,林地覆蓋率高達95%,景如其名。
  • 潮州旅遊景點介紹,潮州必去五個景點推薦,潮州好玩景點地方
    廣東潮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潮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潮州旅遊必去的五個景點介紹,一起來看一下潮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三:廣濟橋(潮州市湘橋區環城東路),有歷史,有文化,有美感,絢麗的燈光秀令人震撼,廣濟橋橫臥寬闊的韓江之上,不僅造型精美、氣質極佳,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來潮州遊玩一定不能錯過,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地,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四:韓愈紀念館(潮州市湘橋區韓江東岸筆架山麓),乾淨、清爽、大氣,可以看出在潮州人民心目中,韓文公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 潮州八景之一,明代文物,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塔
    憑欄眺望,潮州古城景色皆入眼帘。此塔塔尖3米高的鐵葫蘆,重達 2萬多斤。塔基須彌座分雕龍、鳳、鶴、馬、羊等各種祥禽瑞獸和精美的花卉。座的幾個角還刻有各種不同造型、不同形態的力士像。塔門西北向,兩邊有明萬曆年間潮州知府郭子章所書對聯:"玉柱擎天,鳳起丹山標七級;金輪著地,龍蟋赤海鎮三陽。"鳳凰塔位於韓江東岸,正當江水分流要衝,地勢險要。近400年來,雖經颱風、洪水、地震考驗,仍昂然屹立。
  • 這九大景點,在潮州的你一定要去看看
    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同時是粵東地區文化中心。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貿易的始發地。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文化櫥窗」等美譽。而以下這九大景點,在潮州的你一定要去看看哦!
  • 潮州最美麗江心小島,知府認為是鳳凰棲息之地,有一景觀很著名
    許多遊客經常認為廣東的文化和歷史遺蹟很少,但事實並非如此,至少東部城市潮州有許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潮州還是廣東省唯一以古城為名發展旅遊業的城市,近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潮州不僅是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而且八處景點也都在城外,例如橫跨廣濟橋的漢文公廟,漢江邊的鳳凰塔和鳳凰島上的鳳凰雨。鳳凰島是漢江中的一個小島,過去,它是一個孤立的島嶼,居民不得不依靠船隻才能到達該島。潮州八景中的「鳳凰雨」位於鳳凰島公園,這是除廣濟橋外的漢江地標性建築,儘管自古以來就聞名,但由於與其他景點的距離較遠,因此大多數時候遊客很少。
  • 潮州再辦騎行節,發布4條韓江遊徑
    在騎行過程中,騎行愛好者們不僅可以欣賞沿途美景,領略潮州鄉村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還可以親身感受潮州新村新景和文旅新風。 「在潮州騎行的體驗很好,空氣清新,潮州的山路讓人盡興!」從廣州來參加騎行節的騎行愛好者王子原如是說。
  • 廣東潮州第一古廟,屋頂太精美了,值得一遊
    去廣東旅遊,不能錯過潮州,潮州的旅遊景點很多,歷史悠久的青龍古廟遊客很少,它就在南堤路鳳城公園,韓江大橋邊,離鳳凰雨和潮州的古城牆、廣濟橋不遠。這個被遊人忽視的古廟雕刻精巧,屋頂是無價的寶物,還有兩段傳說在流傳。
  • 潮州必玩景點大全,值得收藏!
    累了,就去旅遊~潮州是一座古老又現代的城市,具有蘊涵濃鬱的中古遺風,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熱情傳統團結的「膠己人」,馳名在外的「潮州八景」一生不可錯過的潮州美食獨具特色的潮州民俗文化每一項都值得你去一次本期介紹潮州景點篇潮州廣濟橋
  • 潮州三大冷門景點,第一個是國學大師故居,第二個屋頂都是寶
    潮州是廣東省唯一一座保留完整古城氛圍的千年古城,旅遊業雖然開發多年,此前卻一直不溫不火。2020下半年開始,潮州的知名度直線上升,吸引不少省外遊客前來觀光,這些匆匆來去的遊客去的都是廣濟橋、古城牆、開元寺等知名景點,其他一些有故事的景點很遺憾地被錯過了。
  • 從此波平鯨鱷徙 登臨不用杞人憂——潮州鎮海樓談片
    ■編者按 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這個地域涵蓋歷史上潮州府「一府管九縣」的區域。潮州府署毀於戰火,很長一段時間無跡可尋。如今,潮州決定原址復建潮州府署的譙樓——鎮海樓,這對於受潮州文化滋養的千萬潮人而言,意義重大。
  • 潮州一座悠閒的城市公園,湖光山色景點眾多,一點不輸杭州西湖
    但中國地大物博,西湖這個簡單的名字在其他地方也有,比如,遠在廣東潮州就有一個西湖,人們就叫它西湖。人傑地靈的潮州,有「海濱鄒魯」之稱,潮州八景更是聞名遐邇,其中以「西湖漁筏」最為經典,自唐宋以來,千百年來,潮州人都習慣於閒暇之餘到西湖「扯談講古」,而「西湖漁筏」的故事,也就流傳下來了。
  • 潮州隱藏一個小眾景點,佛燈高聳氣勢恢宏,遊客卻很少前往
    潮州城,是一個優秀的旅遊城市,是潮州文化的發祥地和發祥地之一,也是一個文化淳樸的地方,這裡的人們熱情好客,在潮州的街頭巷尾,可以找到許多令人驚喜的地方,比如北閣風景區。北閣,原是金山下一組閣樓的統稱,而北閣佛燈,又是潮州八景之一的一處,在最北角的巖石上,掛著一盞佛燈,這是前人遠航歸來之夜的一盞明燈,座高七米,仿唐石經幢造型,三層六角,在十五裡外的鹿湖、下遊的三元培,以及南武棟、浮洋鎮等地方,都能看見佛燈的指路,到了晚上,見它心境平和,便帶著回家的希望。
  • 廣東潮州有座「守護塔」,為何塔尖有個「高3米重2萬斤」鐵葫蘆?
    珊珊三丫頭這次到千年古邑潮州旅行,曾看到韓江邊上有一座非常有「特點」的古塔,印象十分深刻:潮州自從有了鳳凰洲開始,韓江三分成了東、西、北三溪,其中以北溪面積最小,旱時溪水常涸,因此叫涸溪。涸溪與韓江分流處,有一座建於明代的古塔,叫涸溪塔。又因為涸溪塔與鳳凰洲和鳳凰臺相對,又名叫鳳凰塔。鳳凰塔始建於明萬曆13年,即公元1585年,是當時的知府郭子章倡建,清朝時進行過重修。
  • 太原的文化符號——太原八景
    八景,是中國古代對於某個地區著名景觀的傳統集合方式,通常都由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八處自然風景和人文名勝來組成,經過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和千百年的傳承,進而演化為這個地區的文化符號和地域標籤。
  • 「安陽八景」名稱的源頭、演變、繼承和發展
    「八景」源頭及「安陽八景」名稱的演變與繼承——寫在《安陽八景詩例話》發布收官後王汝海關於「安陽八景」的話題,不少人談過,但都沒有找到它的根源,因而也就說不清它何以會有那麼長的演變過程。民國《續安陽縣誌》柏門珠沼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陽八景——柏門珠沼一、「安陽八景」的名稱是「瀟湘八景」名稱出現後各地「追風」的產物。據清代趙吉士《寄園寄所寄》一書記載:「自宋員外迪,以瀟湘風景寫平遠山水八幅,一時觀者留題,目為瀟湘八景。」「員外」,是官職,宋迪是北宋著名畫家,官度支員外郎。哪八景?
  • 風水揭秘|亞洲首富李超人潮州祖墳的風水秘密,難怪他可以成為首富!
    第三站  1.7  李超人祖墳風水格局  李超人,1928年7月29日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縣,祖籍廣東潮汕地區,  李超人祖墳位於廣東潮州蓮花山脈上的龍脈正穴,以生機勃勃、氣勢磅礴的蓮花山山脈和九蓮山山脈為靠山。正穴後方的來龍深遠、猶如登天之梯,直達蓮花山主山之處。
  • 謝先生推薦他心中的重慶永川新八景
    原標題:謝先生推薦他心中的重慶永川新八景 ?神女湖攝影班。  學員供圖  ?樂和樂都組織的世紀大水戰。  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通訊員 劉五嶽  ▲興龍湖公園,一對新人在拍婚紗照。通訊員 孫濤  歡迎推薦重慶永川新八景 後續>  重慶晨報重慶永川讀本訊 (記者 張梁)本報日前刊登了《聽過這些重慶永川古八景嗎 歡迎來推薦重慶永川新八景》(詳見6月13日一版)一文,市民紛紛發表看法。  13日,謝先生撥打了本報服務熱線966966。他說,雖然過去的昌州八景有些看不到了,但重慶永川也出現了更多更漂亮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