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廁所的重視程度,可謂到了極致。對於日本的人民來說,衛生間文化就是本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家的「臉面所在」。日本電影裡還有這樣的一句臺詞:「乾淨的廁所,是精緻生活的基本所在。」因此日本衛生間設計可以說是面面俱到,讓洗漱沐浴成為了一種享受。
01
四室分離式布局
在日本,衛生間大多採取「四室分離」的布局,所謂四室分離,就是浴室、洗漱間、洗衣房、廁所這四個功能區分開。如果衛生間面積不大,最少也要三室分離。這樣既能合理的利用空間,而且即便是有人在上廁所其他人也能洗漱。
02
智能馬桶
日本的智能馬桶可以說是日本電器界熱賣產品之一,甚至有很多國人特地從日本代購馬桶。
其不但擁有自動除臭、清洗、烘乾等功能,在冬天馬桶圈還能自動加熱。
只要按個鈕,智能馬桶就會提供個性設置的服務,包括自動除臭、翻蓋、冷熱風等等。
為了緩解人們如廁時會發出聲音的尷尬,馬桶還配有「唱歌」功能,按下"音姬"按鈕便會傳出潺潺流水聲或者音樂,蓋住如廁時的聲音。
一些馬桶水箱的頂部還設計成洗手池,洗手水可以直接衝馬桶,衛生又環保。
03
抽拉式水龍頭
這種水龍頭在日本可以說是很多家庭的標配,龍頭可以取出並隨意控制方向,不但方便清潔水池周邊的汙漬,對於喜歡在水池洗頭的人來說,也不用再把頭扎進水池裡了。
日本很多衛浴品牌的洗手盆設計的都偏大且底部扁平,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方便媽媽們給寶寶洗澡。一般正常的伸拉水龍頭長度約為29cm左右,這個長度已經差不多剛好夠給寶寶洗澡。
04
恆溫浴缸
日本人對於泡澡可謂是情有獨鍾,這是他們文化中的一部分。日本人會在泡澡前先把自己洗乾淨,這樣泡澡水在家庭內部就可以循環使用。
除此之外,日本的浴缸還裝配了恆溫功能。
浴缸的溫度控制面板還有一個緊急呼出裝置,如果遇到在浴室突發意外,浴室之外的家人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救援。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現在通過手機APP還可以提前預備好泡澡水。
05
多功能通風設備
日本本土因為天氣多變氣候潮溼,為了能夠有效避免滋生黴菌,特地開發了一套適用於衛生間的多功能通風設備。集冷暖房空調、衣物烘乾、通風換氣等為一體。
06
隱形地漏
日本95%以上的浴室都是整體化浴室,地板無縫對接用海綿擦一擦就乾淨了:
而且地板和浴缸採用的是相同的一套保溫系統,能夠調節溫度,踩上去非常舒服:
地漏內部都是潛水艇式,清理起來也很方便。比如Lixil旗下的整體浴室,採用的就是渦流地漏,終於不用一根一根摳頭髮了:
而且整體浴室採用的都是隱形地漏,上面是與地板一樣的蓋板,美觀易打理:
07
防霧鏡子
日本浴室的鏡子都是防霧鏡,這種鏡子根據防霧原理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主要原理就是在鏡子後面加一張電熱防霧膜,通過加熱使鏡面溼度升高,霧氣快速蒸發,從而形成不了霧面。不過這種方法比較耗電。
第二類就是在表面噴或者貼一層防水膜,這樣霧在鏡子表明就無法形成了。這種方法比較環保不耗電,但是時間久了防霧效果就會變差,需要重新貼膜。
08
電熱毛巾架
這個可以說是日本洗手間裡的神器,每次擦手都能用到又幹又熱的毛巾,尤其是在潮溼的春季,再也不用擔心毛巾不幹而滋生細菌了。
除了電熱毛巾架,還有類似的電熱拖鞋架等等,在梅雨季節時,避免家中其他物件的潮溼發黴。
09
智能坐式淋浴
日本還發明了一種坐式淋浴,噴頭多方位對準身體,可以讓老年人也輕鬆淋浴。手臂可根據個人高度調至合適的位置,並且使用後可摺疊,減少空間的佔用。
10
吸水地墊
日本衛生間設計除了設備上不斷進化,小物件上也處處是驚喜。從浴室出來溼漉漉的特別容易滑倒,市面上的腳墊吸水效果差且不耐髒。
這種硅藻泥吸水地墊,顧名思義是由天然硅藻土。經過高壓塑模技術做成的,具有超強的吸水性,踩上即幹。
11
極致收納
日本人在收納上可謂把強迫症精神發揮到了極致。收拾並不等於收納,收拾需要的是體力,收納則需要智慧。日本住房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對於空間的利用也更加重視。
例如,洗手臺下面加上兩個木架子,最大化利用空間:
在馬桶上方和左右空隙處加一些隔板,這樣廁所再小也能放下無數雜物:
洗手池下面的空間也要充分利用:
利用夾縫增加儲物,再狹窄的空間也有辦法輕鬆填滿:
洗衣機的排水槽也不能輕易放過:
來源丨Billwang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