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歷史百科】「智」霸春秋的一代不世君主——秦穆公

2021-01-12 歷史風雲再起

【名人簡歷】

秦穆公(?—前621年),一作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號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裡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它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裡,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歷史功過】

秦穆公是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開始了秦國的崛起。

【名言名文】

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

【賞析】秦穆公自以為是、勞師遠徵慘遭敗績、付出數萬將士的性命後,做深切自責的,《尚書·秦誓》記述了這位古代領導人的悔過之詞,其文結語就是上文。秦穆公明確意識到一國之主與國家安危的關係:自己美德不足,國家就壞了啊!這樣就保不住秦國的人民了,事情就搞糟了。國家有危險,是因為我用人不當;國家安寧,是因為我重用賢臣啊。

【成語典故】

秦晉之好

釋義: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

賞析:公元前676年,晉武公之子姬詭諸繼承君位,即晉獻公。獻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齊桓公女兒齊姜,齊姜則與當太子的姬詭諸有私情。姬詭諸繼位後,把庶母齊姜娶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後來的秦晉政治聯姻中嫁給秦穆公為夫人,這便是所謂「秦晉之好」的開端。在此後二十年間,又有過兩度「秦晉之好」。因此秦晉之好代表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後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為「秦晉之好」。

求賢若渴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釋義:像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賞析:戰國時期,晉獻公用碧玉駿馬向虞國行賄借道滅掉虢國與虞國,俘虜虞國大夫百裡奚,晉獻公將百裡奚作為奴隸陪嫁到楚國,秦穆公釋放用五張羊皮換取百裡奚並與他共商國事。百裡奚向他推薦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並封他為上大夫。

楚館秦樓

出處: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

釋義:後指歌舞妓院場所。

賞析: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對吹簫非常擅長,為了她秦穆公特別建造了一座鳳樓,又叫秦樓,在此樓弄玉吹簫作樂。楚靈王十分好色,建造了章華宮,把全國最漂亮的女子挑選出來,讓他們住在那裡,以供他玩樂。後人又把章華宮稱為楚館。清墨浪子《西湖佳話·西泠韻跡》: 「小小自十五而至二十,這四五年,楚館秦樓之福,俱已享盡。」

吹簫跨鳳

出處:漢劉向《列仙傳·蕭史》

釋義:後以「吹簫跨鳳」作為男女婚配、升仙的典故。

賞析:傳說春秋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簫聲引來白鶴、孔雀飛集中庭。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愛上了他,並與他結合。蕭史教弄玉吹簫,能引來鳳凰,秦穆公為此給他們築了鳳臺。二人在臺上住了數年,一天兩人乘鸞跨鳳飛升而去。元張可久《滿庭芳·秋夜不寐》曲:「憑闌聽,吹簫風鳴,人在雪香亭。」

東道主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年》

釋義:後來以「東道主」泛指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

賞析: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唐劉長卿《別陳留諸官》詩:「戀此東道主,能令西上遲。」亦作「東道」、「東道主人」。唐李商隱《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詩: 「東道違寧久,西園望不禁。」《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我雖不能做詩,這些詩人競不厭俗,容我做個東道主人。」

伯樂一顧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

釋義:後指因受到名人重視而聲價大增。

賞析:春秋時,秦穆公的相馬專家孫陽特別善於觀察品評馬匹的優劣,人們用神話中掌管天馬的星宿名「伯樂」來稱讚他,凡他相中的馬,身價立即提高。一次有人牽馬去市場賣,三天都沒人問津,他請伯樂去光顧,立即就有人高價收購。《後漢書·隗囂傳》:「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託驥尾,得以絕群。」宋王觀國《學林·銅鬥》:「凡物不以美惡,稍為名士所稱。遂以可貴……所謂伯樂一顧,其價十倍。」亦作「伯樂一盼」、「伯樂顧」。

【人物傳說】

寶雞的由來

傳說春秋時有一對神雞經常出沒於陳倉一帶。有人若是能夠獲取雄雞便能成王,若是能夠獲取雌雞便可稱霸。當時的秦穆公得知這一消息後大喜過望,即刻組織專門機構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捕獲神雞。耗時數年總算抓住了其中的一隻,雖然美中不足只是那隻母的。到後來,秦穆公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後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出於這個典故,到唐以後便將陳倉改成了寶雞。

現代人當然知道,這只是一則美麗的神話而已。秦穆公之所以能夠成功,最根本的一條是廣攬人才得道多助,不僅實現了霸業,而且為強秦富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生平大事】

秦晉之好

秦穆公為求將來做霸主,巴結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為討好年輕的妃子,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為了活命,分別逃往他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的運氣比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他忘掉了秦國的恩情,反倒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不得已割地求饒,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係修好。

秦穆公為了聯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係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就扔下妻子,一個人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沒想到公子圉又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夷吾,秦穆公當然很生氣,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

現在秦穆公與晉國的關係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兩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的舊老丈人,還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現在,他們的關係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社會,又有幾個人敢說三道四?最後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頭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如願以償的趕走公子圉,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藉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晉失和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六二八年)。晉文公和鄭文公全去世了,秦穆公便想藉此機會打敗晉國,謀求霸業。他命孟明視為大將,西乞術和白乙丙為副將去打晉國。

孟明視率大軍先攻破了一個叫滑的小國,搶到大量珠寶、糧食和衣物,然後到達澠池 (今河南澠池縣)。白乙丙和孟明視說:「這兒靠近崤山,地勢複雜,我們一定要當心啊。」但孟明視並不以為然,他認為秦軍強大,無人敢來襲擊。走完了一段路,前軍派人報告說路被亂木擋死了。孟明視至前面一看,但見橫七豎八的木頭堆在路上,上面還立著一根三丈多高的旗杆,一面紅旗高高飄揚,旗上一個大大的「晉」字。孟明視雖說有些警惕,但還是令士兵放倒紅旗,搬走亂木前進。

豈料秦軍才放倒紅旗。頓時鼓聲震天,晉軍從四處山野中殺了出來。原來那旗一被放倒,就是晉軍攻擊的信號。這時前面堵截,後是追兵,走投無路的秦軍,只好退到堆亂木的地方。哪知晉軍早在那些木頭上灑了硫磺等引火物,就等秦軍一退到這裡,把火箭射來,引燃亂木,山谷頓時就成了火海。秦軍死傷不計其數,爭相逃命,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員大將都成了俘虜。

晉軍大勝秦穆公,十分高興,準備將秦軍的三員大將殺了,用他們的頭顱來祭祖先、慶勝利。晉襄公的後母乃秦穆公的女兒,她聽說這件事非常著急,就對襄公說:「秦、晉兩國原是親戚,關係很好,可別為殺這幾個人壞了兩家的和氣。現在秦軍戰敗,秦君肯定怨恨他們。不如放回他們去,讓秦君自己來處置他們,免得我們落個殺人的壞名聲。」晉襄公聽她說得在理,就把孟明視等人放了,可後來又後悔了,便又派人去追。待追兵趕到黃河邊上,孟明視三人坐的船才離岸。追兵沒船,只得作罷。這樣,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得了條命,回到了秦國。

秦穆公得知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人僥倖逃回,就身穿喪服,親自到城外迎接他們。孟明視等人看到秦公,急忙跪下請罪。而秦穆公不但沒責備他們,並自己承擔了責任,希望他們勿忘國恥,以圖再起。孟明視等人見秦公沒有怪罪他們,仍舊叫他們掌握兵權,十分感激,決心立功贖罪。他們操練士卒,演練陣法,為報仇做著不懈的努力。又過了一年,孟明視認為秦國軍隊已具有打敗晉軍的實力了。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六二五年),孟明視向秦穆公請示,率兵攻代晉國。得到秦穆公同意後,孟明視、西乞術稱白乙丙三位將軍帶領四百輛兵車出發了。

晉君料到秦國不會甘心的,備戰的事也沒有放鬆,見秦國來攻就派出大軍迎戰。兩軍相逢斯殺一場,秦軍敗下陣來。孟明視原以為這次可以取勝,沒想到卻吃了敗仗,覺得這回秦穆公不會饒過他了。萬沒想到,秦穆公沒有責備他,還讓他繼續執掌兵權,這使他對穆公感恩不已。

通過兩次失敗,孟明視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認識到自己的指揮才能不夠,訓練軍隊和作戰的方法也有缺陷。於是他變賣家財,撫恤傷亡將士家屬,親自訓練軍隊,和士兵朝久相處,同甘共苦。就在他正緊張訓練部隊的時候,晉襄公命大將先且居(晉國大將先軫的兒子),率領晉、宋、陳、鄭四國軍隊打秦國。面對士氣昂揚的四國聯軍,孟明視沉著冷靜,認為秦軍尚未做好充分準備,不可應戰,就命令緊閉城門,加緊訓練。許多秦國人都認為孟明視輸怕了,成了膽小鬼,建議解除他的指揮權。秦穆公卻向大家說:「孟明視肯定能打敗晉軍,咱們等著瞧吧。」

秦軍經過孟明視等將軍的嚴格訓練,已經是一文兵強將勇、英勇頑強的軍隊了。孟明視認為徵伐晉軍的時候到了,他請求秦穆公掛帥親自出徵,並且還發誓說:「假如這次出徵不能獲勝,我決不回國見家鄉父老。」秦穆公命令給出徵的軍隊五百輛兵車、裝備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糧食,又撥給出徵兵士家屬糧食和錢財,以解士兵後顧之憂。經過充分的精心準備,秦穆公、孟明視率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晉國。

秦軍渡過了黃河,孟明視下令燒毀渡船,表示沒獲勝利便不生還。先鋒由孟明視親自擔任,秦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沒幾天就把過去被晉軍攻佔去的城池收了回來。消息傳至晉國都城,朝野兵民一片驚慌,群臣見秦軍如此兇悍,全建議迴避一下,不要和秦軍作戰,連大將先且居都不敢迎戰。晉襄公無法,只得命令晉軍堅守,不得與秦軍交戰。

在晉國的土地上,秦軍往來馳騁,為所欲為,猶入無人之境,晉軍哪敢迎戰。秦穆公見失地已經收復,也挫滅了晉國的威風,憋了三年的氣今日總算出了,就帶領大軍到崤山,在當年晉軍堆亂木、樹紅旗的地方,把上次陣亡將士的屍骨埋好,且親自祭奠一番。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跪在墳前,大哭不止,將士們看了全很感動。

稱霸西戎

當時,在今陝甘寧一帶,生活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陸渾之戎。他們生產落後,披髮衣皮,各有君長,不相統一。他們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給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難。三十七年(前623年),秦軍出徵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秦穆公乘勝前進,二十多個戎狄小國先後歸服了秦國。秦國闢地千裡,國界南至秦嶺,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北至朐衍戎(今寧夏鹽池),東到黃河,史稱「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過帶了金鼓送給秦穆公,以表示祝賀。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去,用了177人為他殉葬,這是自西周以來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反映了秦國社會的落後、野蠻一面。秦國很有才幹的子車氏「三良」:奄息、仲行、針虎也在殉葬人群之列。這樣大量毀滅人才,秦人非常哀傷,作詩《黃鳥》三章來哀悼他們,也是對用人殉葬制度的憤怒。

秦穆公死後,人才被用來殉葬毀滅,他的繼承者們也都平平無大作為。終春秋之世,秦國再沒有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有過上乘的表演。

【秘聞軼事】

羊皮換賢

周文王拉車聘姜子牙,劉備三顧茅廬已經人盡皆知,可見,求一賢才,領導者們不僅需委曲求全,而且還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秦穆公只用了五張羊皮就換得了五位賢才。其求賢的不凡之處讓人不得不佩服。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縶到晉國代自己去求婚。晉獻公為了聯姻,就同意把大女兒許配給秦穆公,還送了一些奴僕作為陪嫁,其中有一個奴僕叫百裡傒。

百裡傒是已經滅亡的虞國的大夫,很有才能。晉獻公本想重用他,但百裡侯對故國忠貞不渝,無論晉獻公怎樣誠懇地請他,他寧死不從。有個大臣獻計給晉獻公說:「百裡傒不願做官,就讓他做個陪嫁的奴僕吧。」於是,晉獻公就將百裡侯當作奴僕陪嫁給自己的大女兒。

公子縶帶晉獻公的女兒,連同她的嫁妝,還有陪嫁的奴僕,一起回國,當然,其中就有百裡侯,沒想到半道上百裡侯卻偷偷地逃走了。

秦穆公和晉獻公的大女兒結婚後,在陪嫁奴僕的名單中發現少了百裡侯。秦穆公就追問公子縶百裡傒的下落。公子縶卻不屑一顧地說:「一個奴僕逃走了,有什麼了不起的!」

朝中有個從晉國投奔過來的武士叫公孫枝,聽說過百裡傒這個人,於是把百裡傒向秦穆公介紹了一番,說他是個了不起的賢才。於是,秦穆公自此一心想找到百裡侯,為自己的國家效力。

再說百裡侯慌亂中逃到了楚國的邊境線上,被楚兵當作奸細抓了起來。百裡傒辯解說:「我是虞國人,給有錢人家看牛的,國家滅亡了,只好出來逃難。」楚兵見這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子一副老實相,不像個奸細,就把他留下來看牛。

百裡傒還真有一套牧牛的本領,把牛養得都很肥壯,大家給他送了個雅號——「放牛大王」。楚國的君主楚成王知道後,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馬。

後來秦穆公通過各種方式,總算打聽到百裡傒的下落,就備了一份厚禮,想派人去請求楚成王把百裡傒送到秦國來。公孫枝獻計說:「這可萬萬使不得!楚國讓百裡傒看馬,是因為不知他是個賢能之士。如果您用這麼貴重的禮物去換他回來,不就等於告訴楚王,你想重用百裡傒嗎?那楚王還肯放他走嗎?」

秦穆公問:「那你說說怎樣弄他回來?」公孫枝答道:「應該按照現在一般奴僕的價錢,花五張羊皮把他贖回來。」

於是,秦穆公就派了一位使者去楚王,使者對楚王說:「我們有個奴隸叫百裡侯,他犯了法,躲到貴國來了,請讓我們把他贖回去辦罪。」說著獻上五張黑色的上等羊皮。

楚成王一聽,秦穆公不就是想要一個養牛的老頭嗎?把他還了回去也無妨,於是想都沒想,就命令把百裡裝上囚車,讓秦國使者帶回去。

這時,百裡傒已經七十多歲了。穆公親自解開了他身上的枷鎖,跟他談論國家大事。百裡傒推辭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您來詢問?」穆公說:「虞國國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國了。這不是您的罪過。」

穆公不恥下問,跟百裡侯探討國家大事,兩人談了三天三夜。最後,秦穆公還把國家政事交給了他,稱其五羖大夫。羖,就是羊皮的意思。

百裡傒謙讓說:「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沒有人知道。我曾外出遊學求官,被困在齊國討飯吃,是蹇叔收留了我。我當時想事奉齊國國君姜無知,蹇叔阻止了我,我才得以躲過了齊國發生政變的那場災難,於是到了周朝。周王子禿貴喜愛牛,我憑著養牛的本領求取祿位,頹想任用我時,蹇叔勸阻我,我離開了禿貴,才沒有跟穨一起被殺。事奉虞君時,蹇叔也勸阻過我。我雖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實在是心裡喜歡利祿和爵位,就暫時留下了。我兩次聽了蹇叔的話,都得以逃脫險境;一次沒聽,就遇上了這次因虞君亡國而遭擒的災難,因此我知道蹇叔才是有才能的人啊。」於是穆公派人帶著厚重的禮物去迎請蹇叔,讓他當了上大夫。

之後,百裡傒還誠心推薦了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白乙丙。沒多久,百裡傒的兒子也投奔到秦國來,被秦穆公拜為將軍。事實證明,這些人為秦穆公成就霸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自此,五張羊皮換來五位賢人的事,成為千古佳話。

非凡寬容心救自己一命

在君權至上的時代,觸犯了皇帝,必死無疑,要是有人吃了皇帝的愛馬的肉,那麼小命肯定不保了。可秦穆公不但沒有誅殺吃了自己愛馬肉的農民,還放了他們一條生路,這種寬容之心給他日後帶來了「福祉」。

秦穆公在歧山有一個王室牧場,飼養著各式各樣的名馬。有一天幾匹馬突然衝破柵欄逃了出去,管理名馬的牧官大為驚恐,拼命派人四處尋找,結果在山下附近的農村找到了馬骨,心想王室的馬一定是被這些農民吃掉了,穆公的牧官深怕被秦穆公怪罪,便把這三百個農民全部判死刑,並交給穆公定奪。

「這些農民把名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們死刑。」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穆公聽了牧官的報告不但不怒,還說這幾匹名馬是精肉質,就賞賜給他們下酒。結果就給這三百個農民免除了死刑。農民們撿回一條命,高興地回家了,心裡更是非常感激穆公的恩德。

幾年後,秦穆公與晉惠公交戰,平常在戰場上戰無不勝的穆公,這次卻陷入絕境,士兵被敵軍包圍,眼看快被消滅,穆公也快支撐不住了。

正當他為此而沮喪的時候,敵軍的一角開始崩裂,一群騎馬的部隊衝進來,靠近秦穆公的軍隊協助戰鬥,這些不知從哪裡來的部隊非常勇猛,殺得晉軍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撤走了,穆公脫離了險境。

在這支援軍保護下到達安全地點後,穆公感謝了這些勇敢善戰的士兵,並問他們是何方的軍隊?他們回答說:「我們是從前吃了穆公的名馬,而被赦免死罪的那些農民。」這些農民比穆公的部隊更勇猛,他們是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才拼命奮戰。秦穆公的得救,完全是他以前赦免了三百條性命的恩德帶來的。

【歷史遺蹟】

秦穆公墓

陝西鳳翔縣城以贏秦彰,東湖名因蘇軾傳。秦穆公墓位位於鳳翔縣城文化路博物館院內,東距陝西省級風景名勝區東湖古典園林僅數百米。

秦穆公墓佔地近十畝,仿古建式油漆彩繪大門,墓冢在院內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餘。大門前樹有清代名流陝西巡撫畢阮篆寫「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秦穆公墓宋·蘇轍泉上秦伯墳,下埋三良士。三良百夫特,豈為無益死。當年不幸見迫脅,詩人尚記臨穴惴。豈如田橫海中客,中原皆漢無報所。秦國吞西周,康公穆公子。盡力事康公,穆公不為負。豈必殺身従之遊,夫子乃以侯嬴所為疑三子。王澤既未竭,君子不為詭。三良狥秦穆,要自不得已。

【歷史啟示】

秦穆公的用人啟發

秦穆公立志稱霸天下,又苦於身邊沒有賢才良臣輔佐,就廣攬人才,先後得到了百裡奚、蹇叔等名臣。由於秦穆公心胸開闊,容納人才,最後成就了穆公的霸業,為將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春秋時期由於連綿的沙場徵戰,戰馬的作用凸顯。養馬與相馬的知識業已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伯樂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脫穎而出,因相馬成為秦穆公手下要臣,被封為「伯樂將軍」。伯樂的相馬術是否就是當時天下第一呢?非也,他的朋友九方皋的相馬術就不在他之下。

一天,秦穆公召見了善於相馬的伯樂,對他說:「你的年紀一天比一天大了,不知你的子孫輩中有繼承你的相馬本領的嗎?」伯樂回答說:「大王,真是可惜得很,我的子孫中沒有一個人及得上我,倒是我的好朋友九方皋,他相馬的本領高強,大王可以試一試。」穆公當即召來九方皋,請他去尋一匹好馬。過了三天,九方皋興衝衝地跑來報告,說已為大王覓到了一匹第一流的好馬。穆公高興地問:「是匹怎樣的馬?」九方皋答:「是匹黃色的母馬。」穆公讓人把馬兒牽來,誰知竟是一匹黑色的公馬。於是穆公對伯樂說:「你推薦的那位朋友怎麼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分辨不清,我怎麼能相信他推薦的是匹好馬呢?」伯樂答道:「大王您有所不知,會相馬的人,一眼便能看中馬的內在的靈性。至於馬的顏色、外貌和雌雄都不會影響到一匹好馬的品性,所以九方皋把這些給忽略了,或許,他根本也沒理會這些。大王,您盡可以放心。」後來一試,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駿馬。

但是九方皋先生抱樸守真,不求名利,沉寂於山野,雖與伯樂水平相當,甚至還高於伯樂,然而九方皋的一生卻幾乎被埋沒,名氣遠遠不及伯樂!究其原因,九方皋主要缺少的是封賞、地位和社會傳播,自己也不注重個人品牌塑造。不過,秦穆公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在遴選人才時候,抓住人才的本質和潛質特徵而不能注重衣著本象等粉飾包裝。後來他派人到各處去廣招人才,希望天下有用的人都投奔到他的門下來。當代的富豪李嘉誠就具有九方皋相馬的慧眼。李嘉誠正是因為極為高明地辨識和使用了眾多的「千裡馬」,他指揮的高速前進的商業巨艦,才馳騁商場幾十年而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相關焦點

  • 雄心大志,招攬賢士,秦穆公用羊皮換來了霸主之位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春秋戰國的秦穆公是怎樣用何種的方式找到了百裡奚?他們的故事與劉備與周文王有一定的特殊性。他被認識的時候,是從一個奴隸而得來的。今天我們就對他的故事展開一段精彩的角逐。我們知道戰國時期的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當秦穆公繼承了自己的大位以後,就為了能治理好這個國家,就於是發布告示到天下,尋求能夠支持和能幫助他的這些大臣和武將們。
  • 【名人百科】品性貪婪卻譽滿天下的「春秋第一相」——管仲
    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周穆王的後代,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 【歷史功過】 中國歷史上的權臣和名相不勝枚舉,然而真正能讓人記得住名字的又有幾人呢?
  • 春秋時的一小國,被晉國消滅,誕生了多個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通常用來指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據說是由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名人簡歷】齊桓公(?-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是齊僖公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姜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 秦穆公雄才大略、愛才如命,為何死後留罵名?
    秦國擴張的歷史,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往西打,消滅西方、北方的少數民族,鞏固後方;第二個階段,才是往東打、往南侵。打西邊,兩個人做出了突出貢獻(表彰大會開始):一個是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在他治下,雖然東進之路被強晉阻擋,但西拓之路順暢,打下了基礎;一個是戰國時期,秦始皇著名的曾祖母——宣太后,也就是你們傳說中的羋月。打江山靠什麼?人才!
  • [名人歷史百科]千古一帝——秦始皇
    【名人簡歷】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
  • 五張羊皮換來了秦國的崛起,秦穆公堪稱最佳商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雖然地處西部邊陲,但是對於中原的覬覦可謂一直存在。如果追溯秦國的祖先,可以歸結到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在大禹治水的時候,秦人的祖先伯益由於治水上的貢獻,所以被舜賜以「嬴」姓。在西周時期,秦人開始集聚在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地區。
  • 為何如今有人將春秋和戰國分開,認為他們是兩個不同時期的歷史?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上最順應這句話的應該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了,因為在這個時期,各諸侯因為舊主周王室勢微,野心漸長,脫離了周王室的統治,開始強大自己,分而治之,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又希望能夠將其他小國滅掉,實現大一統。
  • 春秋死相最難看的君主,曾與秦共同稱帝,被蘇秦耍到暈頭轉向
    春秋死相最難看的君主,曾與秦共同稱帝,被蘇秦耍到暈頭轉向中國的封建王朝歷史上,改朝換代從來都是常事。因此產生的戰亂無數,而有時候內在的威脅更是不少,所以封建王朝的國君可以說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麼容易。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一說春秋一位死相最為難看的君主。跟大家說說這個曾經與秦國共同稱帝的國君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衰敗之路,最後又是怎麼慘死的。這個國君就是齊國的齊閔王。
  • 戰國七雄中,各國在位最久的君主是多長時間,秦國56年
    秦國:56年秦國在位最久的君主為56年,這個時間在我國歷史上都是非常久的。可以說整個古代社會在位時間比56年長的寥寥無幾,秦國創造這個歷史的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繼位,一直到公元前251年去世。
  • 中國歷史上延續君主最多的國家:竟然是它?
    大家首先想到的中國歷史上延續君主最多的國家應該是周朝,因為它存在的時間足夠長,不過與周朝同始終,或是超過周朝時長的國家還是有的,它們分別是:燕國和楚國,其中楚國從鬻熊開始到楚懷王熊心截止,一共有47位國君,即便從熊繹(周成王封子爵)開始算,也有44位君主,比周王朝的37位君主多了許多。
  • 【歷史名人百科】美人一笑失天下——周幽王
    【名人簡歷】周幽王(前795—前771年),周宣王的兒子,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宮湦(湦一作涅、湼)。出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據幹寶《搜神記》記載)。周幽王為取悅褒姒,數舉驪山烽火,失信於諸侯。結果,被犬戎兵殺死於驪山之下,西周滅亡。
  • 中國歷史上的「感恩節」典故
    中國歷史上的「感恩節」典故 來源:人物|作者:迷途的帥書童 羊有跪乳之恩今天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那些「感恩節」典故。 1 秦穆公出外巡遊時,不慎丟失了自己的戰馬,等他找到時,已有一幫人殺馬在吃肉。秦穆公見愛馬身死,雖然心有不悅,但不知者無罪,馬死已無法挽回,再追究也無濟於事,反而會失去人心。秦穆公便對殺馬的眾人說:「吃馬怎能不喝酒呢?」又命侍者為他們斟酒。
  • 歷史上中國哪個省的人最聰明? 中國各省份的智商排名
    歷史上中國哪個省的人最聰明? 中國各省份的智商排名時間:2016-08-30 14:0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上中國哪個省的人最聰明?中國各省份的智商排名 大家知道,中國地域廣大,風土人情各不相同,比如常稱廣東人會打算盤、湖南人霸蠻、江西人溫和、東北人豪爽,這其中,認為湖北人最聰明,俗語云: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那麼在歷史上,是不是湖北人最聰   原標題:歷史上中國哪個省的人最聰明?
  • 歷史上突然失去蹤跡的古名人,究竟是得道升仙,還是成功穿越?
    歷史上突然失去蹤跡的古名人,究竟是得道升仙,還是成功穿越?歷史長河漫漫,孕育出了無數巾幗英雄,在文化上,生出了一代又一代影響著世界的獨特文化,而歷史值得考究的不僅是它的過去,更有含金量的是它們擁有能夠讓後人不斷鑽研,與古人「對話」的方面,曾經不少奇人異事也得到了傳播,直到如今依然存在難以解釋的傳說或人物事跡,而歷史上的這五位名人毫無徵兆地突然消失確實古怪。
  • 那些歷史上「死」成了段子的名人,難道真是生死有命?
    但是當人生走到終點的時候,往往是很悲傷的,不過也有那麼一些人,用自己的死告訴大家,原來死也可以這麼「奇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那些「死」成段子的人物。 當然不是,齊桓公在歷史上還是很有名氣的,是春秋霸主當中的第一個。 當上霸主之後的齊桓公開始了享受生活,山珍海味,胡吃海塞。甚至還對手下大臣說,自己很想吃一吃清蒸嬰兒肉,結果還真就有個馬屁精,叫做易牙的,把自己的孩子當作食物獻給齊桓公,把小白同志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這麼一個君主,最後居然被活活餓死,也算是很「奇葩」了吧。
  • 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北地三才子」之一!
    這裡的晉州鴨梨除了栽培歷史悠久、梨果面積較大外,梨果品質也堪稱一絕,果實呈倒卵圓形,因其果梗部狀似鴨頭而得名。其質量優良,色澤金黃,皮質如玉,果肉細膩,酸甜可口,清香多汁,素有「落地酥碎,嚼後無渣」之美譽,具有清肺、化痰、潤燥、利便之功效,對咳喘病、高血壓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享有盛名,號稱「三大果霸」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春秋時期幾大國的疆域劃分是什麼樣的?
    周王室衰落後,外憂內患,諸侯國各自擴張疆域,外面的蠻夷戎狄也不斷搞些小動作,所以到春秋時期,整個中原地區,各諸侯國境相對獨立外,諸侯國之間還雜居著大量介於部落和國家之間的蠻夷戎狄,這些部落完全不受諸侯國控制,也不臣服於周王室,也常常成為諸侯們背後的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