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森訪華:換女翻譯,一雙筷子,兩隻熊貓

2021-01-17 愚話歷史

1972年一直對持的中美關係正式破冰,為了進一步表示兩國關係的友好,尼克森於2月21日乘坐「76年精神號」專機抵達北京,這也是美國總統第一次訪華。雖然尼克森訪華事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但是在訪華過程中發生的那些小事情至今還被大家津津樂道。

第一件小事情:要求換翻譯

尼克森首次訪華,這是中國外交史上一件大事,在各方面都不能馬虎,尤其是在翻譯這方面更是要求極高。當時中國安排的翻譯是章含之女士與另一個男同事,英語水準都是極高的。章含之負責尼克森夫人這邊的翻譯,男同事則負責尼克森總統的翻譯工作。據章含之女士的回憶,雙方本來交流得挺好的,但是尼克森總統為表現出輕鬆、隨和、有很強親和力的特點,在第一次宴會結束後,尼克森就和周總理要求要和夫人交換一下翻譯。周總理不解,就問了原因,尼克森解釋道:「你的翻譯是一位女士,形象非常好,而我的翻譯是一位男士,個子非常高,我倆站在一起形象非常不一樣。」一番調換之後,章含之女士就成為了尼克森總統的翻譯。

第二件小事情:一雙筷子

各種參觀訪問結束後,自然就到了吃飯的時間,但是在吃飯方面中美也是存在了很大的差異。美國人習慣用刀叉做餐具,中國人則是用兩根筷子。尼克森總統等一些隨行的美國人員,依次挨桌坐下,許多人都用不慣筷子,以至於吃飯的時候行為動作就顯得有些笨拙,其中包括尼克森的夫人帕特。但是尼克森卻沒有出現一絲窘迫,使用起筷子來動作雖然不是那麼嫻熟,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大問題。這讓當場的人都吃驚不已。原來在開始訪華之前,尼克森總統就已經做了一些充分的準備,其中包括用筷子吃飯。他知道中國人吃飯基本都是用筷子,很少會用到刀叉之類的工具,也知道此次訪華必定會吃中國餐,吃中國餐就要用到筷子,所以他在美國的時候就在經常用筷子練習吃飯、夾菜。由此也可以看出尼克森對第一次訪華的重視。

第三件小事情:送大熊貓

尼克森訪華結束的前一天,中國為他舉行了答謝宴會,在宴會期間,尼克森與周總理在抽菸,尼克森夫人坐在一旁,桌子上面擺著印著大熊貓樣的煙盒。煙盒上的栩栩如生的大熊貓立刻就吸引了尼克森夫人的注意力,其實早在尼克森夫人參觀北京動物園熊貓館時,就對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拿著相機對著大熊貓是左拍一張右拍一張,簡直是愛不釋手。再加上尼克森到達的當天,就送了中國一對「瓷塑天鵝」為禮物,它是美國陶瓷藝術大師波姆的遺作,在全世界僅存兩件。基於此,周總理看見尼克森夫人對大熊貓如此喜愛,就指著煙盒上的大熊貓對尼克森夫人說:「我把它送給你。」一開始尼克森夫人沒反應過來,以為周總理是要送煙給她,後來經過旁邊的人解釋,才明白過來。尼克森夫人當即就驚訝不已,激動地轉頭對自己的丈夫說:「理察,周恩來總理剛剛說要送我們一對大熊貓,是真的大熊貓。」聽後,尼克森也是一副很驚訝的表情。

相關焦點

  • 尼克森訪華趣聞:學用筷子 周總理拍板送大熊貓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在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背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細節。  尼克森對這次來訪做了充分準備:在盛大的國宴上,在座的美國人大都不會使用筷子,唯獨尼克森不同於他人,不緊不慢地用筷子夾取美味佳餚,他那挺像回事的一招一式,吸引了眾多記者的鏡頭。
  • 尼克森訪華時假裝討要煙盒上的熊貓圖案,周總理拍板:送兩隻真的
    中美建交前夕,繼基辛格秘密訪華以後,1972年尼克森總統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首次訪華。尼克森訪華的一周時間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舉世矚目。在尼克森訪華之前,美國就派出了多批由政府高級官員組成的先遣小組,探討尼克森訪問中國一些細節,唯一令人意外的是,儘管每一批先遣小組的任務不一樣,但他們都會去一個固定的地方,那就是北京動物園的熊貓館,當時我們不知道的是,熊貓以憨態可掬的形象已經席捲西方國家,當時並沒有商業性質的向其他國家租借大熊貓,西方人能看上一眼熊貓非常的難得。
  • 尼克森訪華時假裝討要煙盒上的熊貓圖案,周總理拍板:送兩隻真的
    中美建交前夕,繼基辛格秘密訪華以後,1972年尼克森總統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首次訪華。尼克森訪華的一周時間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舉世矚目。尼克森的這次訪華可不僅僅是校對《中美聯合公報》中的細節,還有許多的接待禮儀和互換國禮,其中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作為中國「國禮」回贈給美國的那對大熊貓了,成為了最著名的「熊貓外交」事件。
  • 戲劇性鋪墊:毛澤東主導1972年尼克森訪華
    尼克森訪華,中美高層直接對話,打破了中、蘇、美三個大國相互抗衡、互相制約的平衡,表明中美兩國為了戰略上的共同利益,存異求同,開始聯合抗蘇。鑑於中美高層接觸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敏感性,為使尼克森訪華順利,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中國政府在毛澤東的主導下,煞費苦心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戲劇性的鋪墊。
  • 熊貓「外交官」出國記(下)
    1973年9月,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大熊貓「黎黎」和「燕燕」落戶巴黎文森動物園;1974年9月14日,大熊貓「佳佳」和「晶晶」抵達英國倫敦動物園;1978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第一次訪華,中國政府贈送一對大熊貓「強強」和「紹紹」;1980年11月5日,西德總理施密特親自來北京迎接大熊貓「寶寶」和「天天」……而在這一系列的「熊貓外交」中,最轟動的要數1972年中國政府送給美國的一對大熊貓。
  • 出國後比國寶更國寶的熊貓
    在中蘇兩國關係史上,曾經有兩隻重要的熊貓你沒看錯,國際關係跟熊貓有關係。1957年,中蘇關係如膠似漆。我們送給蘇聯兩隻大熊貓「平平」「磧磧」,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過了幾年,大哥跟兄弟的關係沒以前那麼好了,甚至,有些隔閡。蘇聯方面提出:我們懷疑兩隻大熊貓都是同一性別,要不為啥不下崽!
  • 尼克森問主席特長是啥,主席回5字,尼克森當即鞠躬致意
    友誼不會空穴來風,只能從交往交流中得到,這就有了基辛格訪華,由於諸多的因素導致基辛格都是秘密訪華的。負責接待他的是總理,二人緩和雙方關係,訪華三天達成共識,為後面的尼克森訪華做出了鋪墊,埋下了伏筆。基辛格訪華是秘密進行的,這其中商討的細節我們知道的也並不詳細。只是知道當時中國的國際地位在當時十分尷尬,美國當時也是很危險,如果兩國關係友好,將會互幫互助,得到不少的好處。
  • 尼克森女兒深情回憶毛主席 稱中國朋友太友好了
    尼克森女兒深情回憶毛主席 稱中國朋友太友好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31日 01:49 來源: 來源:國際在線(美洲)  新華網專稿:在即將迎來已故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實現啟開中美關係新紀元的歷史性訪華
  • 騎著熊貓去打仗?萌蠢可愛的熊貓,在古代歷史中它原本就是兇獸!
    據日本《皇家年鑑》記載,早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臨朝稱制的太后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熊"和70張"白熊"毛皮。據大熊貓專家胡錦矗考證,此"白熊"即今之大熊貓。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
  • 100多年前,熊貓是可以當寵物的!原因卻讓人很傷心
    1972年美國尼克森訪華,周總理將熊貓牌香菸遞給尼克森夫人,並表示向美國贈送2隻大熊貓,其後我國分別向日本、法國、英國等國贈送大熊貓,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熊貓數量的迅速減少,中國也隨之停止贈送模式,轉而採取著名的「熊貓租借」的方案。
  • 毛澤東首席翻譯憶往事:主席見斯諾曾開腔說英語
    ,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位翻譯界代表參會,這是北京奧運會召開前夕在中國舉行的一次重要的國際活動,也是首次在亞洲舉行的國際翻譯界的盛會。唐聞生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的英語翻譯,現擔任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中新社上海八月六日電 (作者 宗晨亮 李佳佳)小跑入內,未及落坐先道歉,僅為先前會議的片刻耽擱――出現在此間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上的才女唐聞生,這個當年毛澤東的首席翻譯,給人以謙遜又不失誠意的第一印象。
  • 熊貓母親懷抱蘋果,當做死去幼崽,哄它入睡,WWF降半旗致哀
    關於大熊貓,有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在國宴上周總理遞給尼克森夫人一盒「熊貓牌」香菸,問道「喜歡嗎」?尼克森夫人回道「我不抽菸」。周總理指著香菸盒上的大熊貓笑道「我是說大熊貓」。尼克森夫人驚喜萬分,趕忙道謝。
  • 熊貓熱席捲全球,但第一隻被發現大熊貓的結局,讓中國人感到可惜
    同時大熊貓也是中國對外友好交流的「吉祥物」,如果與一個國家的關係非常好,中國會向其贈送大熊貓,中國的「熊貓外交」政策可以說給兩國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而最著名的「熊貓外交"要數1972年尼克森訪華的時候,中國將兩隻大熊貓」玲玲」和「興興」作為友誼大使贈予美國,到達美國時受到了8000多名觀眾的冒雨迎接。
  • 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親歷者憶1973年中美藝術破冰之旅
    (由費城交響樂團官方供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錢珊銘):1973年,美國費城交響樂團作為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文化使者」前往中國演出,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支訪華巡演的美國交響樂團。此次中美藝術「破冰之旅」為中美兩國人民增進了解、加深友誼翻開了新篇章。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的親歷者們至今對1973年訪華之旅記憶猶新。
  • 上古時期兇殘的猛獸,蚩尤坐騎——熊貓,怎麼就成了現在這樣吶?
    熊貓這種神奇的動物,明明可以考實力吃飯,現在卻偏偏要考賣萌。這是很多人對熊貓的評價。在1988年的時候熊貓正式成為國寶,從此,熊貓就在賣萌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其實熊貓已經出現了八百多萬年的時間,而智人出現才三百萬年的時間。
  • 毛澤東助手冀朝鑄:曾被主席抱怨翻譯聲音大
    毛的得力助手:從哈佛校園到天安門廣場,我在中國外交部的生涯(The Man on Mao's Right From Harvard Yard to Tiananmen Square My Life Inside China's Foreign Ministry) 作者:冀朝鑄  出版社:美國蘭登書屋  出版時間:2008年7月  顧 宸  40年前2月的一個陰冷早晨,美國總統尼克森首次訪華
  • 被大熊貓支配的外國人 到底有多喜歡熊貓?
    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將熊貓玲玲和興興贈送美國,這被稱為熊貓外交的巔峰。兩隻熊貓乘坐專機達到華盛頓,造成國家動物園前所未見的萬人空巷,掀起的參觀熱潮,開放第一天就有兩萬多人擠進觀賞。這一年也堪稱「熊貓外交年」。
  • 臺北動物園倆大熊貓的二寶圓寶出生了,趕緊來溫習一下熊貓冷知識
    從照片上看,熊貓總是一副圓滾滾的可愛樣子,但實際上一隻成年熊貓重達90-135公斤的,它們的平均身長也有1.5米。別看大熊貓現在喜歡吃竹子,遠古時代的它們可是以吃肉為主的,那時的它們有著發達尖牙和爪子,其咬合力還要高於美洲豹。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隻熊貓都屬於中國,如果你有幸在其他國家看到熊貓,那只能說明它們是從中國「借來的」。當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熊貓生寶寶後,小熊貓會被聯邦快遞運回中國。
  • 熊貓外交記,掀起了西方人對熊貓的熱情
    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一代代熊貓就從中國去往西方國家,掀起了西方人對熊貓的熱情,也激起了西方人對熊貓所代表的東方國度的想像。意外獵物1869年,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將一隻大熊貓標本帶回歐洲。人們從各處趕來一睹這隻「活著的」大熊貓的風採,參觀者最多的時候一天達四萬多人。參觀者當中不乏社會名流,著名的盲人作家海倫·凱勒甚至親自前往動物園摸了摸蘇琳。可惜的是,蘇琳於1938年4月1日死於肺炎。後來,它被製作成標本陳列在芝加哥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