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生長的許多形態各異的生物。然而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各種各樣的魚類信息理所當然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到底全國各地的魚類都有什麼區別?很多類似的魚類又該如何區分?最主要的是怎麼去釣獲這些魚?針對這些問題,所以我總結自己多年垂釣經驗結合廣大釣友的交流信息,將這些問題的相關知識陸續發表,希望能給廣大釣友提供一些幫助。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廣大釣友都非常熟悉的大型魚類鰱鱅,鰱鱅因為分布廣泛,味道鮮美,是我國的主要經濟魚種之一,因為個頭大,力量強,因此也自然成為我們釣魚人最喜歡的目標魚種。
那大家都熟悉的鰱鱅怎麼還要去專門介紹呢?其實鰱鱅並不是一種魚,是白鰱和鱅魚的統稱。因為這兩種魚不管長相,生活習性,覓食習慣都非常接近,所以人們會把他們合在一起統稱鰱鱅,其實它們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我們先來看看白鰱。
白鰱魚也叫跳鰱,水鰱,屬於鯉形目鯉科鰱屬魚類。分布於我國大部分水域,是我國的原生魚種。鰱魚屬於中上層魚類,主要以浮遊生物為食。性情比較暴躁,喜歡跳躍。鰱魚的體側稍扁,而且稍高。鰱魚的腹部比較狹窄,有腹稜自胸鰭直達肛門處。頭比較大,約為體長的四分之一。吻短口寬。眼睛比較小,位於頭側中軸上方,有一行草履狀的咽頭齒。鰓耙癒合成半月形的海綿狀過濾器,魚鱗小而圓,側線鱗數量在108-120之間。臀鰭中等長,起點在背鰭基部後下方。胸鰭起點距胸鰭比距臀鰭為近,末端不達肛門。尾鰭呈深叉狀。體背側面呈現暗灰色,下側為銀白色,各鰭為淡灰色。鰱魚成魚個體在5-8斤,最大可達40斤以上。
我們再來看看鱅魚,鱅魚也稱花鰱,雄魚,胖頭魚等。它也是鯉形目鯉科鰱屬魚類,同樣的也是中上層魚類。但是鱅魚也常常潛入水底覓食,而且鱅魚的食譜更廣泛,浮遊生物,昆蟲水草都是它的食物。鱅魚性情溫順,不喜歡跳躍。鱅魚的體型比較扁平且較高,鱅魚的頭很大,約佔體長的三分之一,頭長大於身體高度。吻短且較圓鈍,魚口比較大且稍向上傾斜,下頜部分比較突出,上唇中間部分比較厚。鱅魚沒有魚須,眼睛比較小,且位於頭前部中軸的下方,兩眼之間部分比較寬闊且向上隆起,鼻孔靠近眼緣的上面,下咽齒比較平滑。魚腹在腹鰭基部的前面比較圓,但後面至肛門處有較狹窄的腹稜。鱅魚的鰓耙數目很多,而且呈現出頁狀,排列緊密但不連合。鱅魚的螺旋形鰓上器十分的發達,魚鱗比較小。鱅魚的側線完全,而且在胸鰭末端帶硬骨。成魚個體比較大,最大可達百斤以上。
看了這麼多大家懂得區分鰱魚和鱅魚了嗎?其實說實話憑這些描述我也不懂區分,那就簡單通俗的說吧:
1,背部和腹部顏色差別明顯的是鱅魚
2,嘴巴大,嘴唇有肉感的是鱅魚
3,身上有黑斑花斑的是鱅魚
4,魚頭很大,佔身體比例1/3的是鱅魚
5,眼睛長得比較下,簡直長在臉上的是鱅魚
6,以上特徵都不符合的就是鰱魚。
這下大家應該可以分辨鰱魚鱅魚了吧,釣魚的時候還人家清白吧,別老是鰱鱅的一起叫。好了,關於鰱鱅魚的介紹到這。
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更多釣魚相關信息請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