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發現大型蜻蜓類化石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2021-01-08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南京6月15日電(鄭晉鳴、徐曉陽)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圖為林氏中國三疊蜓翅脈復原圖 資料圖片

  「這塊化石的發現讓科學家找到了一個新的遠古蜻蜓,也是目前為止,我國在2億年前這個時間段發現的最大蜻蜓。」張海春告訴記者,此次新發現的這類原始蜻蜓屬於蜻蜓總目下的原蜻蜓目,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相當於成年人手掌長度。它的單翅長101至102毫米,僅略小於此前在內蒙古發現的單翅長107.6毫米的趙氏修復蟌蜓,從形態看,它的翅膀擁有獨特而古老的脈絡,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張海春說,由於蜻蜓化石保存非常困難,和之前發現的蜻蜓化石一樣,只有翅膀部分得以相對完整地保留。「可以看出,它的翅膀尤為細長,翅膀上的縱脈特化,橫脈非常密集。這種獨特的翅脈系統,讓科學界建立了一個新科:中國三疊蜓科。」該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鄭大燃告訴記者,團隊將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命名為林氏中國三疊蜓,以紀念中國著名古昆蟲學家林啟彬。

  「林氏中國三疊蜓所屬的原蜻蜓目支系,代表了古生代巨型蜻蜓和現代蜻蜓的形態學『連結』。」張海春介紹,從3億多年前誕生起,蜻蜓總目昆蟲總體上經歷了體型由大到小的變化。目前發現個頭最大的古生代「巨蜻蜓」,翅展最大達710毫米,生活在距今2.8億年前的早二疊世,是世界已知最大的昆蟲。但隨著大氣含氧量的降低,以及翼龍、鳥類、蝙蝠等捕食動物陸續出現,靈活性欠佳的巨型蜻蜓逐漸滅絕。現生蜻蜓多數翅展在30至90毫米之間。

  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已正式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16日 06版)

[責任編輯:邱亭]

相關焦點

  •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我國學者發現大型蜻蜓類化石 這是一種新的遠古蜻蜓 2017-06-16 光明日報 鄭晉鳴 徐曉陽 【字體:大 中 小】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原蜻蜓目化石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對陸相三疊系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考察和化石採集工作,在盆地南緣和西北緣發現了一些新的昆蟲化石產地和大量昆蟲化石,對這些昆蟲群的系統研究將有助於恢復三疊紀昆蟲的復甦和輻射過程以及追溯部分現生昆蟲類群的起源。
  • 蜻蜓老祖宗為什麼如此彪悍
    據中科院南原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團隊成員之一、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鄭大燃介紹,由張海春主導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了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單翅長101至102毫米,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A4紙短邊的長度),是我國中生代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 遠古時代的巨型怪物, 巨大蜈蚣體長超2.4米, 蜻蜓竟以松鼠為食!
    巨大蜻蜓!現代的蜻蜓體型較小,但是它們的祖先卻十分龐大,遠古時期巨大蜻蜓翼展達到60釐米,身體長度接近40釐米。這種龐大身體讓研究人員猜測它可能以青蛙、松鼠大小的動物為食。這種體型龐大的史前蜻蜓滅絕的原因是地球大氣層數百萬年前開始氧氣含量升高。遠古蜈蚣蟲!
  • 我國首次發現「變異」蜻蜓,體型變大變黑,長出可怕獠牙
    除了廣西之外,我國雲南、四川、安徽等地區也有所發現。國外曾有考古團隊發現了屬於石炭紀時期的古老昆蟲化石,不可思議的是該昆蟲的體型竟然比半個人還要大,後來經過鑑定該昆蟲就是史前巨型蜻蜓。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蜻蜓的長度和寬度都幾乎達到了1米,是歷史上最大的昆蟲。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巨型蜻蜓的出現呢?對此美國耶魯大學的生物學家羅伯特·貝爾納等人曾經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發現石炭紀時期的地球氣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遠古的地球上「巨獸橫行」,蜻蜓都有1米長,那麼遠古蚊子呢?
    前言:一直以來,在小朋友的幼兒讀物中,都不難看到恐龍這類巨型生物的畫像,但是每當孩子們提出想要去動物園看恐龍時,大人們都會耐心解釋道:恐龍在遠古時代已經滅絕了。>根據已經被發掘的化石資料顯示,早在三億多年前的時候,巨型生物存在的同時,也有著巨大的蟲子,其中就有一種長達一米長的蜻蜓,當時的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巨型蜻蜓」。
  • 遠古的地球上「巨獸橫行」,蜻蜓都有1米長,那麼遠古蚊子呢?
    前言:一直以來,在小朋友的幼兒讀物中,都不難看到恐龍這類巨型生物的畫像,但是每當孩子們提出想要去動物園看恐龍時,大人們都會耐心解釋道:恐龍在遠古時代已經滅絕了。其實早在遠古時期的地球,溫暖的氣候和足夠溼潤的空氣,還有充足的食物和豐富的氧氣,這些優良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多種生物,例如從小就聽到的恐龍,以及各種爬行動物等。
  • 科學發現恐怖史前巨型昆蟲 蜻蜓翼展長達70釐米
    昆蟲算是地球上最微小的生物之一了,目前翼展最大的昆蟲是蝴蝶和蛾類,但也不過20、30釐米,但在3億年前,巨型昆蟲卻是隨處可見的,其中最神奇的應是巨型蜻蜓,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70釐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  遠古時代,地球大氣層中氧含量遠遠超出了今天的標準,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猜測,也許是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在它們的興亡中起了關鍵作用。
  • 蜻蜓變異了?四川發現一種長著獠牙的「蜻蜓」
    蜻蜓是一種我們很常見的昆蟲,看上去也非常可愛。但是在四川、廣西等地,卻發現了一種長著獠牙的「大蜻蜓」,有點讓人心裡發毛,讓人懷疑是不是蜻蜓變異了。實際上,這並非是蜻蜓,而是一種特殊的水棲昆蟲,名叫巨齒蛉。而廣西發現的這種名叫越中巨齒蛉,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棲昆蟲。它主要分布於越南,我國廣西,雲南,四川,近年來在安徽也有發現。它的翅膀展開超過20釐米,體長15釐米,如果這傢伙突然在你的家裡出現,你估計會立刻逃離你的住所,再也不想回去了。
  • 遠古的地球上巨獸橫行,蜻蜓都有一米長,那麼遠古的蚊子有多大?
    遠古的地球氧氣充足、氣候溫暖、空氣溼潤、食物充足,從而造就了各種各樣的巨大生物。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恐龍以及不那麼熟悉的爬行動物,這些巨獸的體重通常都是按噸來計算,其身高甚至有幾層樓那麼高。遠古的地球上巨獸橫行,遠古的蟲子也大得離譜,根據已有的化石資料,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存在著一種長達一米的蜻蜓,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巨脈蜻蜓」。「巨脈蜻蜓」是那時的空中霸主,擁有與現在蜻蜓一樣高超的飛行技術。它們主要以小型動物為食,在捕食的時候,它們會像老鷹一樣向地面俯衝,並迅速抓住地面上的獵物。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到石炭紀,忽然聽到天空傳來「嗡嗡」聲,別猶豫,趕緊逃命吧。
  • 蜻蜓,3億年歷史的昆蟲
    說到蜻蜓,想必無人不曉,也許還會勾起童年的回憶。可如果說蜻蜓的歷史有3億年,恐怕有人會感到驚訝。但這是事實。蜻蜓目出現在二疊紀,侏儒紀發生輔射,後代一直延續到今天。大約距今3億年左右,也就是中生代時期,蜻蜓的個頭變得很大,成為空中「霸主」。
  • 石炭紀昆蟲大的驚人蜻蜓體長2.4米~蜈蚣體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6米
    距今有3億年的古生代石炭紀地球上還沒有開花植物,那時到處是繁茂叢生的巨大的羊齒類植物形成的森林。在沼澤旁邊,巨大的蜻蜓盤旋飛翔,此番情景蔚為壯觀。巨脈蜻蜓捕食從化石的考證我們得知,蜻蜓的翅膀的長度都在30釐米以上,雙翅展開時,翅寬達65~70釐米,體長在2.4
  • 2.5億年前的巨蟲時代,蜻蜓體長能達到一米,可以載著人類飛行
    對於昆蟲,相信大家不會陌生,蜻蜓,蝴蝶,螞蟻,蜈蚣,蚊子等等,它們是世界上最龐大的一個生物群體。可是現代的昆蟲大家可以看到都是比較小的,大一點就是蜻蜓,而蜻蜓在現代人的眼裡可是益蟲,是一種非常美麗少見的昆蟲。可是很多人不會想到,在2.5億年前的石炭紀時代卻是昆蟲稱霸的時代。
  • 蜻蜓體型小巧玲瓏?這種巨型昆蟲一旦復活可以造成人類危機!
    提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昆蟲,說法眾說紛紜,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是竹節蟲,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種蟲類的體形長得極像竹子,最大的可以長到62.4cm。不過要說史上最大的昆蟲,要不是科學家發現了它們的化石,可能永遠難被人知曉了,這種被人們稱之為巨脈蜻蜓的大傢伙:「巨脈蜻蜓 ( Meganeura )」: 約在 3 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出現,大概和海鷗一樣大,雙翅展開約有 65 公分長。
  • 恐龍般古老的罕見大蜻蜓史前巨獸蜻蜓吃肉的
    恐龍般古老的罕見大蜻蜓史前巨獸蜻蜓吃肉的時間:2015-06-24 14:10   來源:伊秀新聞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6月24日,恐龍般古老的罕見大蜻蜓化石驚現甘肅,外表和現代蜻蜓沒啥差別的罕見大蜻蜓,但史前巨獸仍然是史前巨獸,1.1億年前的巨獸蜻蜓不僅翼展有2米,而且還是吃肉的,如此
  • 蜻蜓之前為什麼在水下?蜻蜓吃什麼?
    在昆蟲世界,這叫覆物行為,並不鮮見,起偽裝作用。鞘翅目中還有更"噁心"的,幼蟲將自己的排洩物堆在身上,它叫負泥蟲,直接喊它"背屎蟲"其實更生動。2/7、蜻蜓是一種遠古時期就存在的昆蟲,在3億年前就有蜻蜓,而人類的出現只在300萬年前。我們知道動物的進化路線是由水至陸地,水躉(蜻蜓幼蟲)在水中生長和發育,這或是蜻蜓保持了遠古生物時的特徵?這是我的猜想。
  • 遠古時候的動物有多大?蜻蜓翼展長度達到1米,像一架小型直升機
    我們生活的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6億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地球上的動植物經過不斷的演化,生命形態變得越來越複雜,才有了我們看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地球的生物史中,我們只能算是「後起之秀」,在人類統治地球以前,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是當時最龐大的動物。
  • 科學家發現4億多年前海洋動物眼睛化石 視力堪比蜻蜓
    據法新社倫敦8月13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一種4.29億年前的海洋動物眼睛化石,據推斷具有堪比現代蜜蜂和蜻蜓的視力,而擁有該眼睛的海洋生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滅絕了。報導稱,在世界各地都能發現三葉蟲化石。這種節肢動物長相可怕,身體分段,並具有堅固的外骨骼。
  • 科學家發現4億多年前海洋動物眼睛化石,視力堪比蜻蜓
    據法新社倫敦8月13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一種4.29億年前的海洋動物眼睛化石,據推斷具有堪比現代蜜蜂和蜻蜓的視力,而擁有該眼睛的海洋生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滅絕了。報導稱,在世界各地都能發現三葉蟲化石。這種節肢動物長相可怕,身體分段,並具有堅固的外骨骼。
  • 這種「紅肚腩」蜻蜓 海南首次發現!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31日訊(記者 譚琦 實習生 倪海淮)紅色的腹部、透明的翅膀,這隻美麗的蜻蜓停在樹枝上休息,海口畓榃(duō tán)溼地研究所項目主任袁浪興為它拍下了一張照片,卻不想這是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