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駝的搬家之旅讓遊客們欣喜不已,沿途不斷有人擁上前跟它們合影
本報訊 羊駝、大食蟻獸、美洲野牛……北京動物園昨上演真實版的「動物大遷徙」。隨著美洲動物區的改造落成,包括二趾樹懶、美洲鴕鳥、原駝等在內的9種30隻動物從昨天起陸續遷入新居,它們將於五一在新家正式與遊客會面。
羊駝一家三口
率先入住新家
昨天下午,羊駝在遊人的簇擁下,從老宅搬入了新建成的美洲動物區西區。羊駝的搬家過程並不輕鬆。作為一家之長的羊駝爸爸是全家脾氣最好的,在飼養人員的牽引下,儘管不情願,它還是慢慢悠悠地走出了鐵門。羊駝媽媽和女兒就沒這麼溫順了,飼養員為它們準備了兩個特製的木箱,打算將它們直接運到新家。然而,任憑飼養員用食物引誘或「武力」驅趕,這娘倆就是不往木箱裡面走,並且不斷發出高昂的嘶叫聲。叫聲讓已經出了門的羊駝爸爸非常不安,它不停地來回踱步,並透過人群向鐵柵欄裡面張望。經過近半個小時的「搏鬥」,一家三口終於啟程趕往新家了。羊駝的搬家之旅讓動物園裡的遊客欣喜不已,沿途不斷有人擁上前跟它們合影,還有人自發「護送」它們到達新家,場面極為壯觀。
食草類動物館
將取消鐵柵欄
羊駝等的新家佔地約3500平方米,是「老宅」面積的7倍。除了寬敞,羊駝新家的視野也更加寬闊。記者看到,與老的獸舍不同,「新宅」對動物活動區與遊人觀賞區進行了優化處理,用一米多深的壕溝作為獸舍與遊人參觀區的屏障,取消了原來的鐵柵欄,使得遊客可以毫無遮攔地看到動物的一舉一動。「用壕溝做屏障是未來動物園獸舍改造的一個方向,所有食草類動物的獸舍都將用壕溝取代原有的鐵柵欄,拉近遊人與動物的距離。」據北京動物園飼養隊的王澤重介紹,未來北京動物園的擴容改造工程都將力求為動物創造原生態環境,提高動物場館的景觀效果,既滿足動物本身的生理習性要求,又滿足遊人了解動物生存環境的相關知識及欣賞的心理需求。
羊駝首次與
其他動物混居
據北京動物園副園長張金國介紹,新建成的美洲動物園區除對原有獸舍進行了翻建外,還對整個區域重新進行了規劃。此次改造的一大亮點是依據動物的群落關係進行羊駝和原駝混養展覽,營造出動物在自然中的生態景象。「它們的生活習性相近,不會對彼此的生活帶來太大影響。」張金國表示,美洲野牛也將與它們成為近鄰,這三種動物將共同生活在新改造後的美洲動物區西區,野牛的生活區與羊駝和原駝的生活區之間有一道門,方便它們串門,又不會使羊駝受到野牛的傷害。據了解,改造後的美洲動物區分為東區和西區兩部分。東區佔地約1500平方米,展示的動物為中型美洲動物,主要包括二趾樹懶3隻、大食蟻獸2隻、美洲鴕鳥6隻。西區佔地約3500平方米,展出的動物為大型食草類美洲動物,主要包括原駝6隻、羊駝7隻、美洲野牛2隻。
老河馬館
變身馬來貘館
馬來貘館是在原老河馬館的基礎上改造而成。飼養區約400平方米,並重新改造了原館內的水池,參觀廳與獸舍為隔絕氣味用玻璃進行分隔,室內獸舍分成3個主參觀獸舍。室內參觀獸舍進行丰容改造,改造風格參照馬來半島聖地吳哥窟進行裝飾,創造出獨特的參觀效果。室外運動場佔地約900平方米,分成3個運動場,景觀按照室內馬來吳哥窟風格進行改造和裝飾,建造人造瀑布一座,用景觀水系把3個運動場合理分配,給動物創造良好的運動空間,創造出一個「人與自然、自然與動物、動物與仿野生環境」的和諧氛圍。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