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樹又叫棕樹、栟櫚。產自於我國,棕櫚樹從秦嶺山脈的北部到南部,長江中下遊,甚至到華南沿海都有種植。棕櫚樹的形態特徵:棕櫚樹屬於常綠喬木。幹直立,高可達13米,罕分枝,常被葉鞘纖維(棕絲)包裹。葉形開張就像扇子,簇生長在樹頂,斜上或水平伸展,下方的下垂,綠色,深裂。肉穗花序生長在腋下,淡黃色,下垂,花期4-5月,核果藍黑色,有白粉,腎臟形,11月成熟。棕櫚樹的生態習性:棕櫚樹屬於溫暖溼潤氣候,較耐寒(可頂受風雪吹襲,氣溫低至- 15℃都不會死亡)、耐蔭也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石灰性、微酸性都可以栽種,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土最宜。淺根性,沒有主根,容易被風颳倒。生長緩慢。
在國外,棕櫚樹科也叫做稱椰子科,一般掌狀葉子的叫「棕」、「櫚」或「葵」。羽狀葉子的叫「椰子」,與此相比,國內的「王棕」,在國際上叫「大王椰子」。「散尾葵」、「圓葉扇葵」等品種不屬這兩大分類,是被獨立命名的。棕櫚樹一般是單幹植物,莖幹皆為原生組織,而無後生組織,普遍富有彈性,可彎曲於強風之中。花序是一個長有許多花的花枝,它的排列因種而異。果實的大小也因品種而異,如棕櫚樹和椰子的果實。棕櫚樹也分為熱帶棕櫚樹和耐寒棕櫚樹。熱帶棕櫚樹在零度以下會死亡,而耐寒的棕櫚樹可以在零度以下存活。中國目前生長的大多數棕櫚樹都是熱帶棕櫚樹,只有「唐棕櫚」是唯一耐寒的棕櫚樹。因此,人們錯誤地認為棕櫚樹不能耐寒。事實上,國外有許多耐寒品種。
棕櫚樹的栽培管理 :一般熱帶棕櫚樹種植,最適合使用富含有機物且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沙床也可以用來播種。當幼苗長出第一片葉子時,將幼苗移到30釐米深的花盆裡。當太陽很強時,應該提供半遮蔭,以免灼傷樹葉。當根系發育完成,幼苗長到大約1米高時,遮蔽物可以被移走並暴露在光線下。如果是陰涼的品種,不應該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而應該放在半陰涼的地方。為了確保安全,熱帶棕櫚樹通常應該被移到15℃以下的溫室中,因為在這個溫度下,熱帶棕櫚樹將停止生長並進入休眠狀態。
此時,應該停止施肥,減少熱帶棕櫚樹露天生長的澆水次數,以避免根部腐爛。最好用木屑、竹蓆、穀殼、甘蔗渣、鋸末等覆蓋根部。約10釐米厚,以保持根部溫暖,這將有助於熱帶棕櫚樹在戶外過冬。耐寒幼苗的萌發與熱帶棕櫚基本相似,但耐寒棕櫚種子的萌發時間一般較長。例如,布迪椰子通常需要兩年才能發芽,而纓絡椰子需要15個月。由於發芽時間長,病蟲害發生的機率相應增加,育苗者應對此給予更多關注。
耐寒棕櫚樹大多數又耐旱,因此普遍不能適應高溫潮溼的生長環境。如在華南地區栽培,盛夏時節應遮蔭、降溫、通風,以減少病蟲害。一米以下的耐寒棕櫚樹,在寒冬來臨前,還是放在避風和溫度在冰點以上的生長環境裡越冬為好;對露地生長不能移動的植株,在它的根部要放上覆蓋物保溫以策安全,因為它的耐寒能力尚未達到成年植株的耐寒標準。由於棕櫚樹科植物品種太多,栽培方法各有不同,上述僅為其大要,有特殊的將在介紹品種時指出。棕櫚樹植物的共同特點是樹幹直立而有彈性,當強風吹襲時可彎曲卸力,葉子寬大集中於枝幹頂端。根部沒有主根,鬚根範圍則可達兩米,一般能生長在比較瘠薄少肥的泥土裡,成長後不要追肥澆水,又無分枝和落葉,有多種品種能耐旱、耐鹼、耐鹹,能栽植於沙漠和海灘的邊緣,故深受世界各國的歡迎。
大多數耐寒棕櫚樹都是耐旱的,所以它們一般無法適應高溫潮溼的生長環境。如果在中國南方種植,仲夏時應提供陰涼、通風,以減少病蟲害。一米以下的耐寒棕櫚樹,更適合在冬季來臨前,放在溫度高於零度的環境中過冬。對於露天生長時不能移動的植物,根部應覆蓋保溫,以確保安全,因為其耐寒性尚未達到成年植物的耐寒標準。由於棕櫚樹品種太多,栽培方法也不同。以上只是該注意的主要部分。棕櫚樹的共同特徵是它們的樹幹直立而柔韌,當強風吹來時,它們可以彎曲卸力,它們的葉子很寬,集中在樹枝的頂端。根無主根,鬚根可達2米。一般來說,它可以在相對貧瘠的土壤中生長,肥料較少。生長後不需要追肥澆水,也沒有樹枝和落葉。有許多品種可以忍受乾旱、鹼和鹽的土壤,可以種植在沙漠和海灘的邊緣。因此,它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
棕櫚樹原多生長在東南亞,後為歐美各國所引種,多種植在道路兩旁(視線不受阻礙,不須修剪和清掃落葉)以及海邊、遊泳池邊、建築物庭園及乾旱地區的綠化植物,也可作室內觀賞植物等。棕櫚樹的繁殖是在11月果熟落地後,剪取果穗或在地上揀取,然後播種。也可用砂拌和藏至轉年春天播種。播種前用溫水浸泡種子一晝夜,播種後發芽緩慢,約需50 - 100天的時間。幼苗生長緩慢,第三年可移栽,小苗不必帶土,大苗需帶土球。栽種時不要栽的太深,北方適合盆栽,冬天放在室內冬。關於棕櫚樹的栽種方法,小編就介紹到這裡,想了解更多植物和花卉的栽種方法可以關注小編,每天分享花卉植物栽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