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保護鳥類,我國規定每年四月最後一周為「全國愛鳥周」。生活在「老惠民」的人都深有感觸,除了麻雀之外,幾乎看不到其他鳥兒,近幾年來,隨著綠色惠民、森林城市的創建和連續十幾年的林水會戰,惠民的森林覆蓋率大幅度上升。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大空間、大綠地、大水面,把許許多多以前從沒見過的鳥兒吸引過來,在惠民境內安家落戶。據縣林業部門統計,目前,惠民的鳥兒以雀形目、鶴形目和雁形目種類居多。不少種類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鳥是人類的朋友,它點綴著我們身邊美麗的大自然。保持著生態環境的優美、平衡,隨時隨地用銀鈴兒般的歌聲為我們歡唱……
鳥是人類最親密的野生動物之一,因為有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靚麗的色彩,保護它們、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責任。
讓愛的翅膀,自由的飛翔。
惠民縣創森辦
惠民縣攝影協會
八哥
白鶺鴒
白頭鵯
北紅尾鴝
翠鳥
大杜鵑
戴勝
東方大葦鶯
海鷗
黑鶇
黑水雞
黃眉柳鶯
黃雀
黃葦鳽
黃嘴白鷺
灰椋鳥
蠟嘴
小白鷺
燕雀
銀喉長尾山雀
雜色山雀
長腳鷸
震旦雅雀
棕頭雅雀
蔣樹文: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濱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惠民縣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
小百科:
戴勝是佛法僧目戴勝科戴勝屬,頭頂羽冠長而闊,呈扇形。頭側和後頸淡棕色,腰白色,尾羽黑色,虹膜暗褐色,嘴細長而向下彎曲,腳和趾鉛色或褐色,在中國廣泛分布。是以色列國鳥,共有八個亞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低危(LC)。
灰椋鳥是雀形目椋鳥科的物種,上體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紅色,尖端黑色,腳橙黃色。全國均有分布,單一物種,無亞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 低危(LC)。由於其嗜吃昆蟲,在抑制害蟲發生,保護植物方面具有很大意義。
黑鶇鳥是雀形目鶇科鶇屬的鳥類,拉丁學名Turdus cardis,別名百舌、反舌、中國黑鶇、黑鶇、烏鴣、烏鶇,為瑞典國鳥;繁殖於日本及中國東部,越冬於中國南方及印度支那北部,棲於落葉林,藏身於稠密植物叢及林子;甚羞怯,一般獨處,但遷徙時結小群。雄性的鶇鳥除了黃色的眼圈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的黑鶇鳥沒有黃色的眼圈。
蠟嘴鳥
雀形目燕雀科蠟嘴屬。以種子為食,成小群活動,營巢於高草中。多數種類褐或淡灰色,帶紅、黃或黑色;大多有細橫斑。喙圓錐形,色似封蠟,故又稱蠟嘴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部,東北、華北各省均可見。粗壯的喙具有典型的雀科鳥類特徵,每年的5-6月為繁衍季,每巢產卵3-4枚。本物種數量巨大,因而未被列入保護動物目錄。屬留鳥。
震旦雅雀
雀形目雅雀科雅雀屬。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它的名字非常中國化,古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這種鳥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是在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又因數量稀少,又稱為「鳥中大熊貓」。分布於中國東部及東北,為留鳥不遷徙。
震旦鴉雀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枕和後頸藍灰色或灰色淺赭色。頭側、耳羽灰白色,有一長而闊的黑色眉紋自眼上方經頭側,耳羽上方一直到後頸兩側,極為醒目。主要棲息於河流、江邊、湖泊沼澤蘆叢中。震旦鴉雀也是快樂的小精靈,它們的叫聲急促而連貫,非常好聽。震旦鴉雀夏季以昆蟲為食,冬季也吃漿果。震旦鴉雀體型嬌小,活潑好動。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 近危(NT)。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
白頭鵯
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雜食。又名「白頭翁」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值得保護。主要為留鳥,一般不遷徙。分布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廣大地區,偶見於山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 低危(NT)。
黃葦鳽
是一種中型涉禽。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富有水邊植物的開闊水域中,以及灌木叢、沼澤及附近草叢。除臺灣、廣東、海南島為留鳥外,其他全部為夏候鳥,遷徙時間春季多在4-5月遷到北方繁殖地。秋季多在9-10月初遷離繁殖地。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活動多在清晨和傍晚。性甚機警,遇有幹擾,立刻佇立不動,向上伸長頭頸觀望。主要以小魚、蝦、蛙、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低危,但幾十年來(1980-2010年)種群數量已有明顯減少。
燕雀
雀形目雀科燕雀屬。屬小型鳥類,體長14-17釐米。嘴粗壯而尖,呈圓錐狀。喉與胸褐色,吃昆蟲和植物種子。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和旅鳥。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繁殖期5-7月,築巢於樹上,每窩產卵6枚,卵綠色。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島外均有分布,種群數量豐富,無生存危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 低危(NT)。最著名的成語: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通訊員 蔣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