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重的飛鳥——大鴇連續11年到白洋澱越冬

2021-01-09 長城網

長城新媒體雄安12月21日訊(記者 孫文賓 通訊員 齊洺)12月21日下午15時許,雄安新區安新縣白洋澱溼地保護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在白洋澱畔的田地裡,再次觀測到了一群正在覓食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這是大鴇連續11年到白洋澱越冬。

大鴇到白洋澱越冬。齊洺

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今年12月11日以來,他們已經連續10天在此區域觀測到這個大鴇群。通過近距離觀測和記錄大鴇的飛行姿態和覓食狀況,可以看出這群大鴇的身體狀況良好,未見明顯異常情況。河北大學鳥類專家分析,自現在起到明年2、3月份,這群大鴇可能將一直在白洋澱及周邊進行棲息和覓食。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大鴇。資料圖

大鴇屬於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這種野生鳥類的個體很大,體高有60-70釐米,體重在10千克上下,有的雄鳥可重達15千克,是世界上最重的飛鳥。同時作為極度瀕危鳥類,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已將大鴇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據相關記載,大鴇在我國現存約幾百隻。

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數據顯示,近幾年在白洋澱觀測記錄到的大鴇種群和數量,逐年呈增長趨勢。隨著白洋澱生態環境的好轉,特別是雄安新區成立以來,國家、省、新區高度重視白洋澱生態環境建設,今年遷徙到白洋澱棲息、覓食、繁衍的野生鳥類,無論從數量和種類,都較往年同期有顯著增加。

相關焦點

  • 「大河萬物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隊伍壯大了
    張海玲說,10年前,長垣首次發現了15隻大鴇,後來,來到這裡越冬的大鴇數量越來越多。2016年,長垣黃河灘區發現了100多隻大鴇。2017年之後,每年發現的數量穩定在300多隻。今年,長垣黃河灘區已發現有400餘只大鴇落足,最多時發現350隻左右的大鴇聚在一起覓食。張海玲說,大鴇嘴短,頭長,翅膀大而圓。大鴇是世界上最重的飛鳥,成年雄性往往在三四十斤。
  •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大鴇越冬種群
    新年剛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越冬種群在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閃亮登場。1月5日,莫莫格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洮兒河流域巡護過程中發現38隻野生大鴇。1月6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吉林鎮賚護飛隊隊員趕到大鴇棲息地,採集了大鴇種群的影像資料,做了詳細的植被、土壤、水文等環境調查,並對大鴇越冬環境支撐做了評估,制定了下一步的保護方案,確保該種群安全越冬。「發現的大鴇是東方亞種,全球種群不足1000隻,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莫莫格保護區是該物種的傳統繁殖地和越冬地之一。」
  • 白洋澱野生鳥種類數量多了
    白洋澱經過一個冬天的等待,再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期。3月22日,安新縣白洋澱溼地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在進行生態巡護過程中,在白洋澱的一處荷塘裡,觀測和拍攝到13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白琵鷺。這是該管理處今春首次拍攝到白琵鷺,也是近幾年來觀測和拍攝數量最多的一次。
  • 大鴇,身材笨重的飛鳥,匈奴人把她們當大寶,匈牙利人的國鳥
    而幅員遼闊的亞歐大陸上,必定也有屬於自己的鴕鳥,那便是人稱亞洲鴕鳥的大鴇。大鴇,一說起這名字,大夥都可能下意識的聽成大寶,尤其是會想起屌絲必備的護膚神器——大寶SOD蜜,又或者是在腦海中回想起,並不自覺地在口中念叨這句藏在電視上一閃而過的廣告詞:「大寶,天天見!」而此大鴇,在特定意義上。
  • 世界上體重最重的飛鳥,卻能連續飛行數小時而不用拍打翅膀
    安第斯神鷲(Vultur gryphus)是世界上最重的飛禽,體重最高可達約 16 千克被當地人稱為神鳥。近日在 PNAS 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它們飛行時主要依靠滑翔,只有在需要時才偶爾拍打翅膀。圖片來源:Wikipedia研究人員發現,對安第斯神鷲來說從陸地起飛是最困難的部分,但是一旦這些巨型鳥兒飛上天空,就幾乎不再需要拍打翅膀。
  • 到現在才知道,世界上現生的鳥類共有9000餘種
    最小的鳥和最小的鳥卵 許多人都知道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全世界的蜂鳥有315種左右,分布於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其間的眾多島嶼上。它們的體形差異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鳥體長達21.5釐米,當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了。
  • 秘境之眼 | 大鴇,為愛挺身而出的重量級「飛行員」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黃河北岸的春天有幾位重量級「飛行員」容光煥發地在河岸灘地上昂首闊步它們叫大鴇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雄性大鴇體重可達20~30斤身高近1米兩翼展開可超過2米腿長而健擅長奔跑行走
  • 疣鼻天鵝連續23年在新疆伊犁棲息越冬(組圖)
    疣鼻天鵝連續23年在新疆伊犁棲息越冬(組圖) 2017-01-06 12:46: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綠會志願者巡護髮現白洋澱景區鳥蛋「不翼而飛」
    依據志願者觀測,該窩鳥蛋並沒到快要孵化的時間,加之也沒有蛋殼,其它同類鳥兒也還未孵化,因此,志願者懷疑,這些鳥蛋極有可能是被「順走」的。它喜歡在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積靜水水域生活,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或在稻田裡的秧叢中和穀茬上築巢。
  • 一次飛行1.22萬公裡,橫跨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的極限
    相信不少人做過同樣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翅膀,能自由飛行在高空中,望著下方的房屋和樹木,令人無比興奮,就怕夢醒之後發現這只是一個美夢,在現實世界裡,即便人類進化成全球最智慧物種,但卻沒有進化出可飛行翅膀,然而很多物種卻成功進化出了翅膀,能在藍天上自由翱翔,令我們羨慕不已。
  • 飛鳥飛行1.22萬公裡橫穿太平洋,11天不眠不休!
    飛鳥飛行1.22萬公裡橫穿太平洋,11天不眠不休!人類總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好像什麼事都可以操縱一樣。沒錯,人類的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但是,這個世界上也不是所有的事情人類都可以辦到的。比如飛翔在空中,一直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是沒有辦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飛翔在空中,只能通過駕駛飛機來完成這一夢想,而鳥兒卻不需要。
  • 大鴇:我「尷尬」的不只是名字——「雲」遊動物園系列(四)
    在動物園,您可以仔細地欣賞大鴇那頗有些「仙風道骨」的不凡氣度,尤其是雄鳥。大鴇雌雄鳥體羽主要都是淡棕色,密布斑駁的黑色細斑紋。其中,雄鳥體長近1米,兩翼展開達2米以上,重10千克以上,最奇特的是下頦兩側生有細長而突出的白色羽簇,狀如鬍鬚(圖1),所以俗稱「羊須鴇」。雌鳥沒有這樣的須狀物,俗稱「石鴇」,其體形只及雄鳥的一半左右(圖2),二者相差十分懸殊。
  • 野生天鵝連續15年在新疆庫爾勒愜意越冬
    近日,庫爾勒市孔雀河、杜鵑河畔上演繹著天鵝與人和諧互動的冬日童話,400多隻天鵝和數百隻水鳥在河面上快樂遊弋,愜意越冬。這已經是庫爾勒市每年冬春季的常態化景觀,正因如此,庫爾勒也成為全國人民羨慕的生態城市。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現身薊州
    11月28日下午,薊州攝影愛好者發現七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出現在薊州青甸窪剛剛收割完畢的稻田。大鴇非常機警,很難接近。 七隻大鴇在稻田裡覓食。
  • 近3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 新紀錄鳥類11種
    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那麼,每年在鄱陽湖越冬的水鳥究竟有多少呢?2 月28 日,記者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獲悉,2018-2019 年鄱陽湖同步調查結果已出爐,近30 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這也是我省連續第19 次在鄱陽湖區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進一步查清了鄱陽湖區越冬水鳥種類、數量、空間分布及棲息地現狀。
  •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野生天鵝連續15年在新疆庫爾勒越冬
    2020-10-18 15:08:14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隨著天氣逐漸轉冷,越來越多的大天鵝從巴音布魯克草原飛到了新疆庫爾勒市越冬。這是大天鵝第15年來到庫爾勒越冬。在新疆庫爾勒市孔雀河邊,越冬的大天鵝鳴叫聲此起彼伏,它們有的在水中嬉戲,有的在覓食
  • 數千隻飛鳥掠過洛陽上空
    數千飛鳥掠過洛陽上空!專家:正常現象  近日,一則視頻在網絡上流傳,一群飛鳥在洛陽一所學校上空盤旋,引得附近居民連連叫好。據了解,這群飛鳥為灰椋鳥,是北方飛往南方的越冬候鳥。而就在今年8月,世界「極危」鳥類黃胸鵐也曾現身洛陽孟津黃河溼地。候鳥的頻繁出現是否與當地環境有關係?近年來途徑洛陽的候鳥種群都有哪些?數量相較於往年又有什麼樣的變化?若遇到候鳥,普通市民又該如何對它們進行保護呢?
  • 野生天鵝連續15年在新疆庫爾勒越冬 數量超200隻
    【解說】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從巴音布魯克飛到新疆庫爾勒市越冬的野生天鵝越來越多,這是野生天鵝連續第15年來到庫爾勒越冬。目前,野生天鵝數量已達到226隻,並且數量每天都在增加。在庫爾勒市孔雀河邊,越冬的天鵝鳴叫聲此起披伏,它們或嬉戲、或覓食、或追逐,不少遊客和市民紛紛停下腳步,觀賞天鵝的優雅身姿。
  • 世界之最:地球上最大的十種鳥 QQ企鵝榜上有名
    在許多「世界之最」裡,因為沒有統一與權威的標準,因此有些統計列表爭議很大,如「最美麗的」、「最可愛的」等等,畢竟各花入各眼,即使是統計人數再多,也無法滿足所有人。但是當談到世界上「最大的十種鳥」時,那麼就有了最簡單的答案,因為只需要按體重計算就可以了。即使在某些物種間可能存在基因突變,產生出一隻很大的個體,但當這一隻代入到總個種群中時,就顯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