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洞穴的酷熱水潭裡生活了數萬年的魔鱂,正擺脫困境走向繁榮

2021-01-08 朝辭小學僧

網上盛傳的「沙漠魚」就是魔鱂(jiāng),生活在美國西部內華達州死亡谷國家公園一個名叫「魔鬼洞」的地下水潭裡。2018年6月統計時其也是數量僅存38條,如今魔鱂的數量已經增加到200條以上,這一物種正在逐漸遠離滅絕。科學家建立了魔鬼洞的複製品,以此對魔鱂進行人工繁育並獲得成功。

物種保護主要有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兩種方式,一般實行的是就地保護。

就地保護:即保護物種的野生環境,比如建立保護區、國家公園地等方式,讓物種繼續在其原生環境中繁衍生息,擴大種群。

遷地保護:主要針對野外功能性滅絕或原生環境破壞殆盡的物種,這些物種待在野外遲早會滅絕,就把它們收集起來,移入繁育中心、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等地,對其進行人工繁育,保存種群,等到合適時再進行野化放歸。

魔鱂全名叫魔鬼洞鱂,是一種死亡谷魔鬼洞裡特有的鱂魚,只有生活在魔鬼洞裡的鱂魚才能叫魔鱂,把它轉移到其它地方它就不是魔鱂了。所以魔鱂與魔鬼洞是不可分割的,科學家在人工環境裡繁育出魔鱂,再將其放歸到魔鬼洞裡。

魔鱂的概況

美國西部的死亡谷國家公園是地球上最炎熱的地區之一,這裡曾達到過56.7℃的極端高溫。在死亡谷中心地帶的一個石灰巖洞穴裡,被稱為魔鬼洞,裡面有一汪水潭。1930年Wales在這個小水潭裡發現了一種小魚,是一種全長2.5釐米左右的鱂魚。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伊斯梅爾·薩拉姆和麥可·米勒領導的研究團隊將魔鱂與生活在美國西部的歐文鱂和異鱂進行基因比對,確定魔鱂在5-8萬年前就和它們分離了。而且結合地質研究,魔鬼洞約在5-6萬年前形成。

魔鬼洞

以此推測,魔鱂原本是一種生活在美國西部沙漠裡的普通鱂魚,後來地質變化,被困在了這個小水潭裡,進行了5-6萬年的獨立演化,適應了這個狹小、高溫的小水潭,成為特有的魔鱂。魔鬼洞水潭一端有一處石灰巖平臺,大約6米長3米寬,平臺上受陽光照射而長滿藻類,成為魔鱂的覓食和產卵場所。正是有了這處平臺,魔鱂才能在這裡生存數萬年之久。

魔鱂屬於鱂形目-鱂科-鱂屬。

鱂形目是一大類生活在美洲、非洲、亞歐大陸的小型魚類,已發現數千種,大者可以長到15釐米,小的不足1釐米,很多種類都可作為觀賞魚。

鱂魚主要分為一年生鱂魚和多年生鱂魚。

沙漠水潭裡的一年生鱂魚

一年生鱂魚:顧名思義,它們像野草一樣,只能存活一年,有些種類在人工環境裡可以存活16個月。這些鱂魚多生活在乾旱地區,甚至能在沙漠裡生存。沙漠裡會形成季節性河流和水域,土裡的鱂魚卵趁機孵化出來,幼魚快速長大進行交配產卵,水體乾涸之後,成魚全部死亡,魚卵埋在土裡,等著下一次水源來臨時又破土而出。它們的魚卵能夠在乾燥的土壤裡存活8個月,甚至只有在乾燥的環境裡才能正常發育。

多年生鱂魚:它們可以存活幾年,多分布在西非和美洲的熱帶雨林裡,這裡降水豐沛,所以它們不用像一年生鱂魚那樣將魚卵埋在乾燥的土裡才能催熟。

食蚊魚

鱂形目魚類雖然小,但生存力都非常頑強,比如【世界百大入侵物種】之一的食蚊魚就屬於鱂形目。

鱂形目魚類各自生活在狹小的環境裡獨自演化,受環境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和形態,生物學上稱之為表型可塑性,是指同一基因型受環境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行為和生理特徵,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魔鱂原本只是一種普通的鱂魚,因困在魔鬼洞水潭裡,為了適應這裡的環境而具備了與眾不同的特點。

魔鬼洞水潭目前只有約3米寬,20米長,最深處有130米左右,所以魔鱂可能是現存棲息地最狹小的脊椎動物之一。魔鬼洞每年有2個月的時間無法獲得足夠的陽光,水中的藻類光合作用降低,水體缺少氧氣,而且水溫長期維持在33.3-33.9℃,這是大多數魚類能容忍的溫度上限。

魔鱂的保護

1930年發現魔鱂時,魔鬼洞裡還能看見成百上千條魔鱂,到了60年代,農業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下降,魔鱂的棲息地不斷縮小。

1967年,它成為瀕危物種保護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Preservation Act)裡的第一批物種。1976年,美最高法院規定要保留魔鬼洞的最低水位,減少地下水的抽取,保護了魔鱂與洞中的其他生物。

90年代,洞裡的魔鱂只有500餘條,保護人員將魔鬼洞用鐵絲圍起來,限制遊客參觀。

2013年,科學家推測魔鱂的數量只有兩位數了,在非繁殖季節只能觀察到35條魔鱂。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在魔鬼洞外不到一英裡的地方,啟用了阿士梅多斯魚類保護區,建造了一個類似於魔鬼洞的人工環境,相當於遷地保護。各種媒體開始宣傳魔鱂,使其名聲大噪,以此來引起人們的關注,以求更多的人投入到魔鱂的保護工作之中,但也為其引來了「殺身之禍」。

2016年4月,當地的三名醉漢闖入了死亡谷,開槍破壞了魔鬼洞圍欄的門鎖,跑到水潭邊上大肆破壞,他們在水潭邊上亂踩,有一名男子甚至還跳進水裡遊泳。最後留下了嘔吐物、空酒瓶和一潭渾水,甚至還有一條魔鱂屍體。三名男子隨後被逮捕,判罰了一年左右的監禁。

當時正值魔鱂的繁殖期,三名男子毀壞了很多魚卵,讓魔鱂艱難的處境雪上加霜。

2018年6月,科學家觀察統計時,只發現了38條魔鱂。但此時,魔鱂的人工繁育卻不順利。「僅剩38條魔鱂」的消息發布不久後,科學家們才找到了問題所在,原來是一種龍蝨在搞破壞。這種龍蝨在魔鬼洞裡也有,科學家在複製魔鬼洞環境時將龍蝨也投放進去,誰知這些龍蝨卻大肆繁衍併吞食魚卵。

科學家們只好將龍蝨清理出去,魔鱂才得以成功孵出幼魚,再把這些幼魚放生到魔鬼洞裡去壯大野生種群。等到2018年底再次觀察時,魔鬼洞裡的魔鱂數量增加到了187條,短短幾個月就翻了好幾倍。

2019年魔鱂還會進行一次繁殖,因此目前為止,魔鬼洞裡魔鱂的數量保守估計在200條以上。

結論

魔鱂是死亡谷魔鬼洞裡的一種特有鱂魚,它在魔鬼洞這樣的特殊環境中生存了數萬年,已經適應了魔鬼洞的環境,轉移到其它地方就會不適應,也會喪失它的獨特性。

「38條魔鱂」已經是2018年6月時的統計數據了,如今已遠不止這些,只要能保證魔鬼洞的水位處在一個穩定的水平,外部環境不發生劇烈變化,魔鱂就沒有滅絕的危險。

相關焦點

  • 在沙漠洞穴的酷熱水潭裡生活了數萬年的魔鱂,正擺脫困境走向繁榮
    網上盛傳的「沙漠魚」就是魔鱂(jiāng),生活在美國西部內華達州死亡谷國家公園一個名叫「魔鬼洞」的地下水潭裡。2018年6月統計時其也是數量僅存38條,如今魔鱂的數量已經增加到200條以上,這一物種正在逐漸遠離滅絕。科學家建立了魔鬼洞的複製品,以此對魔鱂進行人工繁育並獲得成功。物種保護主要有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兩種方式,一般實行的是就地保護。
  • 在個酷熱小水潭裡活了5萬年的小魚,卻差點被一個醉漢害到滅絕...
    能在沙漠中存活的,似乎都是毒蛇毒蟲之類的一些「狠角色。然而,在美國的沙漠地帶裡,卻生活著一種非常軟萌的小動物:它們身長不超過3釐米,渾身閃閃發光,十分靈動。它們就是魔鱂(jiāng),一種生活在沙漠裡的小魚,世界上最頑強也是最稀有的小魚。在一方小小的水潭裡,它們在地球上存活了大約5萬年!
  • 與世隔絕6萬年,全球一度僅剩35條的魔鱂,現在怎樣了?
    極度乾旱的沙漠被認為是生命的禁地,因為絕大多數地球生命都離不開水。但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仍然存在生命,甚至包括魚。美國的死亡谷國家公園是該國最熱、最乾旱的國家公園,這裡曾經記錄到的最高溫度將近57攝氏度,最乾旱的惡水盆地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8毫米。但就是在這種地方,生活著一種十分罕見的魚類——魔鱂,這是一種沙漠魚。
  • 進化6萬年 美國「魔鱂」魚僅剩38條(圖)
    戰勝冰河時代與酷熱沙漠,美國「魔鱂」如今僅剩38條,6萬年「進化奇蹟」面臨滅絕危機。   6萬年以來,生活在美國內華達州死亡谷的鱂魚戰勝了冰河時代的徹骨嚴寒與沙漠氣候的難耐酷熱,在日益縮小的棲息地頑強地生存下來。
  • 這是世界上最頑強的魚,在沙漠魔鬼洞中生活了6萬年
    在美國的一處沙漠中,卻有著一種看起來十分嬌小、脆弱的魚類,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頑強的魚類了。這種魚就是魔鱂(jiāng)魚,也有很多人叫它們沙漠魚。在美國的內華達州,有一個死亡谷國家公園,這個公園中有一處環境極其惡劣的沙漠,是莫哈韋沙漠的一部分,這裡氣候極其炎熱,溫度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57℃,在這種氣候下,這處沙漠裡的水資源匱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 比大熊貓還少的沙漠魚,全球僅有38條,它們的生活有多難?
    按道理這麼幹燥的地方應該是不存在魚的,但是在死亡的一個名叫「魔鬼洞」的洞穴裡,的確生活著一群極為罕見的魚,它們的名字叫魔鱂,體長約3cm,一般是灰色,但雄性會在交配的季節變成藍色,在水中閃閃發光,它的外號就是我們熟知的
  • 美「魔鱂」僅存38條
    6萬年來戰勝酷熱與嚴寒,被譽為「進化奇蹟」  美「魔鱂」僅存38條  美國內華達州的死亡谷以酷熱和乾旱聞名於世,夏季溫度常高達50攝氏度,極度乾旱時溼度甚至接近零。但在冰河時代,那裡水系縱橫。個頭不大的鱂魚,從冰河時代起就棲息在那裡,生物學家稱其為「進化奇蹟」,人們又稱它「魔鱂」。
  • 世界上最頑強的魚,沙漠中生存5萬年,如今只剩30多條
    有關於沙漠的生物,我們通常會想到駱駝與仙人掌。在這種常年乾旱少雨的極端環境中,似乎不會有太多生物分布。與乾旱的沙漠相對應的是水資源豐富的海洋,我們很難將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中的生物聯繫起來。但卻有一種魚類,打破了我們固有的魚類只能生活在江海湖泊或者自家的魚缸中的認知,它們的確生活在沙漠中。
  • 與世隔絕近6萬年,僅存的38條沙漠魚,為什麼不將它們移出沙漠
    在很多沙漠地區都找不到魚的蹤影,但是在美國的一個沙漠地區,卻生存了一些沙漠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這些沙漠魚可能與世隔絕6萬年了。在這個地下水世界裡,生存了一種名為「魔鱂」的沙漠魚,由於地下水層的空間很小,所以有多少條魚,很容易就數得清楚。這一種魚的體型很小,一般只有2.7釐米,由於沙漠地區的環境不斷變化,如當地的灌溉導致地下水位下降,進一步壓縮了這些沙漠魚的生存空間,讓這些沙漠魚陷入了困境。
  • 全球僅存38條「沙漠魚」魔鱂,曾遭遊客嘔吐害死數隻!
    生長在沙漠中的珍貴魚種「魔鱂」(mojiang),於1930年首次被科學家發現,由於生長在美國加州(California)「死亡之谷」(DeathValley)的「魔鬼洞」裡,所以被命名為「魔鱂」,因物種數量稀少而珍貴,總體的數量不超過50隻,且全部都集中在一個坑洞裡,因此稍有動蕩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 魔鱂魚僅剩38條 6萬年"進化奇蹟"面臨滅絕危機
    資料圖:鱂魚(搜狐科學配圖)    這種小魚雖然身長只有2.7釐米左右,卻已在地球上生活了6萬年。這種被視作動物進化奇蹟的小魚目前只生活在美國內華達州死谷國家公園,數量僅約為38條。這是小魚與一枚美國硬幣做對比的資料照片。
  • 這是世界上最頑強的魚,在沙漠魔鬼洞中生活了上萬年
    因此,江河湖泊中一直擁有許多 的微生物,而戈壁沙漠中,卻非常少有性命的存有,即便有,也是一些蛇蠍心腸毒蟲這類的恐怖微生物。可是你清楚嗎?在美國的一處沙漠中,卻擁有一種看上去十分嬌小玲瓏、敏感的淡水魚,能夠 稱之為是世界最堅強不屈的淡水魚了。這類魚便是魔鱂(jiāng)魚,也是有很多人叫他們沙漠魚。
  • 死亡谷沙漠的魔鬼洞:有種魚練就了神秘的「忍術」,繁衍了6萬年
    有些山川河流的地方,沙漠地區,高原地帶不適合人們居住的。不過這些地方,有過探險獵奇的遊客踏足過這裡。即使沙漠的生存環境極其的惡劣,也阻擋不住人們冒險探索的熱趣。我們把沙漠當做可望而不可及的生命「禁區」,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走進沙漠,挑戰自然。而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生活在沙漠中神奇的魚,它練會了一種神技,在環境惡劣的沙漠繁衍了6萬年。
  • 被稱作「沙漠魚」的魔鱂,全球僅剩38條生存堪憂,為何不轉移?
    可就在這樣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居然還生活著一種魚類。它們從冰河時代開始就棲息在那裡,到現在已經有6萬年了。怎麼能夠放任魔鱂在惡劣的生態環境裡 苦苦掙扎呢?」事實上,科學家們曾經為他們搬過家,可怕的是將這個物種搞沒了,不敢輕舉妄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死亡谷中的魔鬼洞,生存著魔鱂,存活超過6萬年,如今瀕臨滅絕
    對於洞穴,人們總是充滿了恐懼和好奇,而死亡谷國家公園裡的魔鬼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存在。死亡谷位於美國加州的沙漠,炎熱和乾旱的氣候,賦予它「死火山口」、「幹骨谷」等多個不祥稱號。
  • 死亡谷裡最後的魚,全世界只剩30隻,比熊貓還珍貴!
    死亡谷裡最後的魚,全世界只剩後30隻,比熊貓還珍貴!在美國的內華達州死亡谷,號稱世界上最乾枯的沙漠地帶,夏季溫度高達50度且十分乾旱。在這片死亡谷裡有一個深藏於地下15米的小型水池,在這與世隔絕的水池裡,生活著一種已經生存了6萬年的生物,它的名字叫 魔鱂(mó jiāng),如今數量只剩30隻不到。魔鱂這種魚體型非常的小,成年魚只有2.7釐米左右,放在人的手只有一節手指那麼大。雖然不大,卻是大自然創作生命的奇蹟。
  • 「死亡谷」沙漠魚,沙漠生活5萬年,只剩38條,未來會滅絕嗎?
    雖然叫做沙漠魚,但它的生活環境還是需要水的存在的。只是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沙漠魚憑藉自己頑強的生命力,成功踏上演化的歷史車輪,走向今天。在死亡谷的東部有一個叫做魔鬼洞的地方,深度約130米,據推測形成於50萬年前,這裡便是沙漠魚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