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前奏?入地7018米助力還原白堊紀場景 下個目標深鑽15000米

2021-01-15 前瞻網
侏羅紀公園前奏?入地7018米助力還原白堊紀場景 下個目標深鑽15000米
 黃琨 • 2018-06-04 16:17:16 來源:前瞻網 E5137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入地7018米。前有神舟上天,後有蛟龍下海,現在,我國科學界又多了一個「入地」的成就。6月2日,我國「地殼一號」萬米鑽機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圖片來源於西安晚報)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掘地求生」方面,發達國家已經實施了多項鑽探計劃。具有代表性的有蘇聯科拉半島12262米超深鑽,是目前世界上最深井;德國KTB超深鑽,9101米,排名第二。

而在此前,我國雖然也申報了一些項目,但主要儀器多依賴進口,而國外高精度的儀器對我國是封鎖的。經過四年多的技術攻關,2013年吉林大學成功研發了我國首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專用裝備「地殼一號」萬米鑽機,填補了我國在深部大陸科學鑽探裝備領域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國超深井科學鑽探裝備的技術水平。

2007年10月20日,松科一井順利完鑽,總取心進尺為2577米,心長共計2485米,為白堊紀地球表層系統重大地質事件與溫室氣候變化的後續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次鑽探的松科二井於2014年開鑽,目標是打穿松遼盆地白堊系,探索松遼盆地深部能源潛力,建立松遼盆地深部地層結構,尋求白堊紀氣候變化地質證據,研發深部探測技術。

松科二井工程總裝備師、「地殼一號」萬米鑽機研發負責人、吉林大學副校長孫友宏表示,在本次深鑽中,「地殼一號」鑽機無故障率達97.5%,最高日進尺286米,一些技術甚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使得我國鑽探裝備研發水平成功躋身國際第一梯隊。

目前松科二井巖心已經全部採集完畢,這將會在研究白堊紀古氣候演變以及未來人類生存環境演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通俗說,通過松科二井這一「時間隧道」,中國地質科學家基本還原了白堊紀的場景。

松科二井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成善解釋,白堊紀是離我們最近的溫室氣候時期,也是高二氧化碳、高海平面和高溫的『三高』時期。搞清楚白堊紀,對於研究未來地球演化——可能會進入這種『三高』時期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此外,7018米的松科二井還揭示了松遼盆地形成的原因、過程和結果,為支撐大慶油田未來50年發展,保證我國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

中國科學家的下一個目標是15000米國產超深鑽探裝備系列,為超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以及大型含油氣盆地科學鑽探工程的選址和實施做好準備。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白堊紀恐龍比侏羅紀更加繁盛,電影為何不叫《白堊紀公園》?
    白堊紀恐龍比侏羅紀更加繁盛,電影為何不叫《白堊紀公園》?我們熟悉的恐龍電影系列《侏羅紀公園》給我們帶來了一幅生動的恐龍時代景象。不過在這部電影下,我們都被潛移默化地騙了。因為實際上,無論是侏羅紀公園,還是侏羅紀世界系列,裡面出現的大部分恐龍都是生活在白堊紀的,比如暴龍、三角龍等。非鳥恐龍類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了1.6億年,跨越了三個地質歷史上的「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最繁盛的時段應該在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而大眾最為熟悉的恐龍大多來自晚白堊世。有趣的是,除去一些晚侏羅世的龐然大物,大部分侏羅紀的恐龍都不為大眾所知。
  • 中國在東北鑽出一個大洞,直通7000米地下,專家:要挖出寶貝了
    據最新報導,中國自主研製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日前正式研製成功,並且首次開鑽就取得了「開門紅」,據悉,近日「地殼一號」在東北松遼盆地鑽出了一條通往地下深處的大洞,深度高達7018米,創造了中國乃至亞洲範圍內的記錄,在世界範圍內也僅次於蘇聯時期的12262米鑽井和德國的9101米鑽井
  • 老爸買模型送兒子收到6米「恐龍」 家裡變侏羅紀公園
    食肉牛龍生活在白堊紀,體長大約8米,體重大約3噸,綽號為「白堊紀獵豹」。 由於網站沒有說明尺寸,比森看小圖以為自己買的是一隻1.5米高、3米長的模型,於是花1000英鎊(約9000元人民幣)下單。
  • 《哥斯拉大戰金剛》新怪獸大鬧骷髏島,《侏羅紀》新作曝光新圖
    這一張圖是漫畫中的重量級反派怪獸卡瑪卓茲登場的場景,這頭怪獸的設計相當不錯,造型足夠威武和猙獰,它在漫畫中將會是金剛的新對手,卡瑪卓茲這裡登場的地方應該就是骷髏島,它很可能會跟爬骷怪一樣,是從地下鑽出來的,而它將大鬧骷髏島,最終被金剛這個骷髏島島主給制服。而它的出現,說不定也跟金剛離開骷髏島有一定的關聯,這最終會指向11月份會上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
  • 《侏羅紀世界》恐龍百科圖鑑
    鬼鬼祟祟走來走去的迅猛龍與孩子們鬥智鬥勇的場面成為《侏羅紀公園》最經典的場景之一。乃至1995年成立的NBA球隊多倫多猛龍隊(Toronto Raptors)更是以迅猛龍命名。根據最新研究,迅猛龍很可能覆蓋著羽毛,於是在《侏羅紀公園3》中,迅猛龍頭後方與頸部與時俱進的新增了類似羽毛的物體。在《侏羅紀世界》裡,迅猛龍變得更加親民,他們是首個被人類「馴服」恐龍,人類一方的迅猛龍小隊出動的場面極為囂張。
  • 山東上演「侏羅紀公園」? 「群居迅猛龍」足跡出現
    原標題:山東上演「侏羅紀公園」?2》將體長2米多、臀高0.5米的迅猛龍以特技的形式「復原」在觀眾面前。一個活生生的白堊紀恐龍公園   「該區域從來沒有發現過恐龍骨骼化石,只有恐龍足跡可以告訴我們,這裡生活過什麼恐龍。」臨沂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所長王孝理教授用「震驚」來形容此地恐龍足跡的多樣性,「這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白堊紀恐龍公園。」   在他看來,一個恐龍足跡點的恐龍足跡種類往往都是寥寥一兩種,但他們在郯城足跡點發現了超過300個足跡,「讓人震驚」。
  • 《侏羅紀世界2》恐龍種類大盤點,第七個是龍中哈士奇
    而該影片作為侏羅紀電影系列的第五部,相信大家也迫不及待的想前往電影院一睹為快,在這裡,我先帶大家了解下該電影中出現的各種恐龍,以便大家前往觀影的時候能有更好的體驗。1、霸王龍說到恐龍,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霸王龍,霸王龍又名「雷克斯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米-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
  • 《侏羅紀世界3》要開拍了,侏羅紀&白堊紀,你分得清嗎?
    《侏羅紀世界3》要開拍了,但是你知道霸王龍不屬於侏羅紀嗎?這裡就給大家講講侏羅紀和白堊紀那些事吧。侏羅紀世界侏羅紀是距今28000年前到13500年前,那個時候地球上的氣候溫暖潮溼,植物生長繁茂,大部分的陸地上覆蓋著森林,恐龍在侏羅紀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一些植食的恐龍體型也不斷的增大,甚至出現了長達幾十米的巨大蜥蜴類恐龍
  • 史前鱷魚雄霸侏羅紀海洋,體長近10米,堪稱海洋清道夫!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在侏羅紀早期,陸地物種競爭激烈,很多多爬行動物紛紛「下海謀生」,而鱷魚家族也曾試過「下海」,也誕生了兇殘的水下狂魔——君王馬奇莫鱷。這名字一看就有種不言而喻的霸氣......馬奇莫鱷屬下的三個種君王馬奇莫鱷(Machimosaurus rex),屬於真蜥鱷科下海生鱷魚,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
  • 侏羅紀與白堊紀,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
    而恐龍時代又分為兩個部分:侏羅紀與白堊紀。 侏羅紀與白堊紀,只要提及二者之一,我們馬上就會想到恐龍,可見這二者就是恐龍的代名詞,侏羅紀與白堊紀,二者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呢?提到恐龍,我們總感覺那是很遙遠的事情,感覺它們就好像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一樣,但實際上它們所處的年代已經屬於中生代了,而在中生代之前,還有更為古老的古生代。
  • 新晉加盟——《侏羅紀世界》中的新角色_《侏羅紀世界》恐龍百科...
    如今《侏羅紀世界》登場,侏羅紀公園時隔22年之後重新開張,在電影中正式登場的恐龍多達17種之多,新品種的恐龍正等待觀眾檢閱。   有意思的是,《侏羅紀公園》系列中出現的恐龍很多屬於「搭錯車」類型,侏羅紀公園是恐龍的主題公園,並不是只有侏羅紀恐龍,比如最知名的霸王龍,就是白堊紀的恐龍,但有了基因技術的再生,讓所有不同時期的恐龍有著相互交流的可能。
  • 蘇聯挖了12262米深的洞,卻不敢挖了?
    在1970年,俄羅斯(前蘇聯)科學家團隊深入俄羅斯西北部邊境的荒蕪地帶,開展了一項史無前例的超級鑽探工程,鑽探目標是直達地心。後來他們垂直鑽孔深度達到了12262米,成為了當時地球上最深的鑽孔——科拉超深鑽孔(Kola Superdeep Borehole)。
  • 自然博物館還原真實場景的「恐龍樂園」,還能展示整個自然生物界
    上至十二三歲、下至兩三歲,不少孩子都對人類存在以前就消失的古老物種——恐龍,特別感興趣。如果寒假想帶孩子了解神秘的恐龍世界,我推薦自然博物館。這是我小時候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口,而今我又帶著女兒故地重遊。走進這座能看出歲月痕跡的大樓,記憶中的場景瞬時閃回:小學時二年級時,站在這裡第一次看到巨大的馬門溪龍骨架充滿了展廳,當時被震撼到無法言語。現在,我抱著女兒,在這個展館裡,記憶中的大恐龍還在,這次換成女兒睜大了雙眼,驚訝地盯著這個龐然大物。也許,這就是孩子對自然、對遠古的好奇之始吧。
  • 4.6折28元蘇州太湖國家溼地公園夜探侏羅紀·溼地星光夜特價票僅有1000張!
    *兒童1.4米以下免票【 早鳥搶購包含:太湖溼地夜探侏羅紀大門票+侏羅紀主題紀念品+15元侏羅紀美食、遊樂券(具體使用規則請參照使用說明)】| 使用時間 |7月20日-8月25日2.津梁街首末站:乘6路轉快線3號,太湖溼地公園站下車3.陽山花苑首末站:乘441路,太湖溼地公園站下車有軌電車:① 西洋山站離公園約900米② 繡品街北站離公園約1.2公裡
  • 同樣都是恐龍稱霸,侏羅紀和白堊紀環境有什麼區別?
    雖然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但白堊紀和侏羅紀的環境氣候區別非常大。侏羅紀侏羅紀開始於一場大滅絕,在三疊紀末期地球生物迎來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導致海洋中至少有20%的科消失,50%的物種在此次滅絕事件中消失,其中也包括許多偽鱷類、大型兩棲動物以及獸孔目生物。
  • 武漢周邊新年玩法:世界最長玻璃橋、探秘侏羅紀公園、玩冰雪世界
    秋冬季不見「三月十裡杜鵑花海」,但有世界吉尼斯認證世界最長玻璃觀景臺、武漢「侏羅紀公園」雲霧山恐龍谷、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雲霧山蠟像館,還有冰雪奇緣冰雪世界。世界最長玻璃橋全球最長的懸挑玻璃觀景臺!今年9月份,黃陂雲霧山獲得了官方認證。玻璃觀景臺的長度為82米,突破了世界同類項目世界紀錄。其垂直高度高達500米,相當於166層樓高度,極具視覺衝擊,堪稱雲端觀景臺。
  • 《侏羅紀》系列電影恐龍圖鑑手冊 電影重現消失巨獸
    同樣地在《侏羅紀公園3》中,伶盜龍甚至被設定比海豚、鯨魚和靈長目動物更聰明,這更是毫無可能性,伶盜龍的智力雖然高於一般的恐龍,但仍比不上現代的貓科動物。 在這次的《侏羅紀世界》中,人類已經找到與迅猛龍交流的方式,雙方結成了同盟。出於藝術誇張,銀幕上的迅猛龍比真實存在的要大,也使它們更有威懾力。
  • 《侏羅紀世界2》預告登場恐龍盤點
    提到《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這個系列電影,想必所有朋友第一時間聯想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巨型恐龍,當年影片中那隻血盆大口的霸王龍甚至還成為了許多朋友的童年陰影。這個在中生代統治整個地球,如今已經在世界絕跡的古老種族如今仍然以化石的形式「潛伏」在我們身邊。然而僅僅靠化石,遠不足以讓普通人們真正了解他們。
  • 從侏羅紀到白堊紀,5000枚蛋背後的滅頂之災
    30℃初暑高溫除了吹空調、吃冷飲,還想要進一步冰涼酸爽,不如去電影院看個驚悚的片子,找點脊背發涼的感覺!6月,比世界盃還熱的莫過於《侏羅紀世界2》,它引爆了清涼夏日的主題,絕對是一部消暑大片。在這之後,次仁君循著恐龍的味道,踏入河南地界,來到伏牛山南麓西峽縣,找到了現實版的侏羅紀世界,這裡果然有我想要的脊背發涼!
  • 《侏羅紀公園》欺騙了我們,真正的迅猛龍並不威武,靠偷蛋而生
    相信許多看過《侏羅紀公園》的讀者,都會對電影中兇狠而又迅捷的迅猛龍記憶猶新。那麼,現實中的迅猛龍真的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