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觀鳥人用無人機肆意追逐飛鳥 至部分鳥類停止覓食休息

2021-01-16 環球網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進京「打尖兒」的青頭潛鴨為什麼不見了?都是它惹的禍

疫情之下,北京加快了《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草案)》的立法進程,並擬將每年4月作為北京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4月的第3周定為愛鳥周。愛鳥護鳥意識,要從日常點滴做起。近日,記者接到反映,京城一些水域中出現大量珍惜鳥類的身影,但是,個別觀鳥人用無人機肆意追逐飛鳥,他們自以為的不經意舉動,極大地影響了鳥群,甚至導致一些鳥類停止覓食休息,飛離本地。

目擊

低飛無人機發出刺耳嗡嗡聲

「我們是親眼看著北京的生態環境一天天變好的。20年前黑豹野保站成立之初,很多野生動物在我們巡護中是很難看到的,現在,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多。去年,一度瀕危的青頭潛鴨現身房山大石河,吸引了大量觀鳥者圍觀。最近,我們在大石河紅領巾公園一帶巡護時,發現有多架無人機在轟趕鳥類。」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北京黑豹野保站站長李理向記者展示了一段他拍攝的視頻。拍攝的時間是上周日。

畫面中,大石河邊眾多觀鳥愛好者們正端著「長槍短炮」拍攝水鳥,旁邊一條高於水面的路堤上停著幾輛車,半空中,一架黑色無人機來回飛舞,刺耳的嗡嗡聲甚至蓋過了遠處孩子們的歡叫聲。一名觀鳥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大聲地呵斥:「誰的無人機啊?快飛走!」其他觀鳥者也紛紛四下尋找無人機的操控者。儘管已經「觸犯眾怒」,但無人機仍在半空中飛個不停。

「河邊地勢廣闊,操控的人有可能躲在某片樹叢裡或躲在車裡面,很難找到。」李理和巡護隊員開始沿著河邊仔細查找。

最後,在紅領巾公園不遠處的路邊,他們發現幾個年輕人正聚在車後忙活著。走近一看,原來他們正在調試一個直徑約有半米長的無人機。李理和隊員們上前提醒,幾名年輕人看到隊員們制服上的「野生動物保護」字樣後連說抱歉,隨後,便帶著機器離開了。

保護站的隊員們沿著河邊繼續巡查。當天,他們一共見到了3架放飛的無人機,其中兩架無人機的操控者故意隱匿起來,和巡護隊員躲起了貓貓。多次尋人無果後,野保站只能將這一情況向上級單位「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報告,由他們進行處理。

李理說,保護站的十幾名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的巡護和監測工作,如果遇到受傷動物,他們會及時救護。因為沒有執法權,對於無人機驚擾鳥群等情況,他們只能進行勸離或者上報。

擔憂

頻繁幹擾之下珍稀鳥類飛離

「已經快一個星期沒有見到那幾隻青頭潛鴨了。」李理說。

據全球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數字,青頭潛鴨現存約500隻,民間最樂觀的估計也不到1000隻,它一度瀕臨滅絕,見到這種鳥太難了。

今年是青頭潛鴨遷徙途中「打尖兒」北京的第二個年頭,根據他們掌握的材料,環境變好是吸引它們落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房山大石河這一段水域,水下的食物比較豐富,它們停留的時間比去年延長了。

非常幸運的是,這段時間,先後在官廳水庫和大石河看到了青頭潛鴨,每次大約有四五隻,總數約10隻。

可惜的是,近一周的巡護中就再也沒有見到它們,不排除人為幹擾的因素,迫使它們往北飛了。

據了解,去年,不少觀鳥人在大石河拍到了青頭潛鴨,引起愛好者們的廣泛關注,今年它的再次出現,吸引了更多人圍觀。

「其實,大部分觀鳥人都很文明,遠遠地拍鳥而不去驚動它們,但少數人會故意驚擾,這也是我們重點盯守這一帶的原因。」

事實上,無人機出現在鳥類活動區的現象,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李理說,這幾年他們在官廳水庫、密雲水庫、沙河水庫、潮白河等多個水域,都曾見過有人放飛無人機。有的無人機是觀鳥人帶來的,他們知道鳥類遷徙的時間規律,知道哪些地方會有水鳥出現,為了拍到鳥類飛行的動態畫面,他們就用無人機幹擾、驚嚇它們。除此以外,還有小一部分無人機愛好者,是到野外來練習操控技術的,不經意間驚擾到了鳥群。

「無人機會不會對鳥類造成危害?網上一直有爭論。我們從日常巡護工作中得出的結論是,無人機會對鳥群造成危害。」李理說,首先,無人機會打擾鳥群的棲息、覓食,尤其是那些從南方遷徙而來的鳥類,在北京短暫停留時非常需要安靜的環境。其次,無人機會干擾鳥類遷徙的路線,甚至會阻斷一些膽小幼鳥的飛行和遷徙路線,導致它們掉隊。

曾經在官廳水庫,一架無人機幹擾了一隊遷徙的大天鵝,其中,一隻年幼的天鵝被嗡嗡聲嚇得掉了隊。野保站的巡護隊員們開始尋找無人機的操控者,發現他們在對岸後,就開車追了過去。等到了對岸,他們又跑到更遠的地方。

「我們巡護時都穿著統一制服,車身上有醒目的野生動物保護字樣,這些人很清楚我們的身份,但就是不配合。」

曾有市民建議通過設立電子圍欄阻止無人機驚擾鳥群。電子圍欄是一種電子幹擾器,通過幹擾導航地圖,控制無人機的飛翔區域。「再高端的技防、再嚴密的人防,其實,都不如大家提高保護意識,真正做到關愛候鳥。」

調查

各種損招導致無辜小鳥死傷

李理說,在北京範圍內,鳥類面臨的人為危害除了無人機以外,還有一些更加惡劣的行為,比如彈弓傷鳥。

一些成年人使用彈弓打鳥,這些人玩彈弓非常準,而且他們用的是鋼珠,殺傷力很大。去年夏天,保護站救過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黑鸛,它的翅膀被鋼珠打折了,調養了很久才康復。

經常從事野外工作,保護站的隊員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觀鳥愛好者,個別人會為了拍到好看的照片而不擇手段。比如,有人用大頭針將蟲子釘在樹枝上誘鳥來吃,當鳥類被吸引過來吃蟲子時,他們就會抓拍。有的鳥會將大頭針吃進去,扎破喉嚨,這種情況很難救治。

還有人為了誘拍,將鳥窩堵上,大鳥只能在窩外邊干著急。愛吃小魚的翠鳥就屬於這種,它們的鳥洞一般在懸崖或者堤壩上,洞裡是嗷嗷待哺的小鳥,大鳥飛進飛出的速度太快,以至於觀鳥人無法抓拍,於是有人就想出餿主意將鳥洞堵上,這樣大鳥回不了窩,在洞口停留的時候,正好可以拍照。

「洞封上了,大鳥進不去,小鳥出不來,一死就是一窩。」李理感嘆道。

還有一種拍鳥窩的做法,看似對鳥沒有直接的傷害,但是會毀了整個鳥窩。有些鳥窩搭在樹枝上、蘆葦叢裡,比如,黑卷尾這種鳥就喜歡在樹枝上搭窩,鳥窩經常藏在層層樹枝中,觀鳥人很難拍到餵食小鳥的畫面。於是,有人就將鳥窩四周的樹枝都掰斷,只留下一個孤零零的鳥窩。雖然拍照清楚了,但是,少了樹枝的遮擋,鳥窩暴露在外,很容易遭到猛禽的攻擊,遇到颳風下雨,鳥窩也會受損嚴重。

近幾年,這樣的事情在全國範圍內都頻繁出現。在新修訂的《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草案)》中,4月的第3周將是北京愛鳥周,李理呼籲市民對鳥類關注的同時,不要幹擾它們的正常生活,做到愛鳥不傷鳥。

視頻圖片由黑豹野保站提供

相關焦點

  • 禁止無人機拍鳥,讓鳥兒自由飛翔
    據本報報導,在京城多個水域附近,都出現了拍攝飛鳥的無人機,致使鳥群受到影響,一些鳥類甚至因此停止覓食休息,飛離本地。在郊區水庫、森林公園裡,觀鳥熱隨著鳥類種群的增加而升溫。層出不窮的不文明觀鳥行為,成為一個不和諧的音符。據專家介紹,無人機不僅會打擾鳥群的棲息覓食,還會阻斷一些膽小幼鳥的飛行遷徙路線,導致它們掉隊。
  • 「無人機拍鳥」引發爭議:近距離拍攝、追逐鳥群是否幹擾正常棲息
    每年的這段時節,處在遷徙通道上的四川,總會見到過境的各種鳥類,它們一路向北,對攝影愛好者而言,也是一年當中難逢的觀鳥、拍鳥機會。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採用無人機航拍鳥群遷徙,引發的爭議也此起彼伏。有人認為,使用無人機拍鳥、追逐鳥群,會嚇到甚至是傷害鳥類,呼籲無人機遠離鳥群;也有人覺得,無人機拍鳥對鳥類根本沒有影響,因為沒有人願意拿無人機去撞鳥。
  • 又到一年最佳觀鳥期,海珠湖南沙溼地喊你去觀鳥
    其實,從待月橋到觀鳥棧道不時會看到各種鳥,或掠飛,或跳躍,或鳴唱,和在觀鳥棧道觀看到的鳥兒一樣,這些鳥中以鷺鳥居多。鳥島上棲息的鷺鳥。信息時報記者葉偉報攝鳥兒在塗灘上覓食。信息時報記者葉偉報攝鳥兒從鳥島上空飛過。「近一個月來觀察到的鳥差不多有20種。」
  • 五大觀鳥地,賞萬鳥齊飛
    >▎東湖落雁景區 黃曉輝 攝東湖的溼地有鳥類最青睞的淺灘棲息環境,非常有利於鳥類覓食,而且氣候適合紅嘴鷗過冬,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紅嘴鷗從西伯利亞趕來過冬�� 觀鳥指南主要觀賞鳥種:普通鸕鷀、鵲鴨最佳觀鳥時間:12月至次年2月最佳觀鳥點:聽濤景區、落雁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路線:東湖聽濤景區乘地鐵8號線可達附近;東湖落雁景區自駕車可由三環線開往青王路,下閘道至落雁景區;或乘坐513路公交車至青王路落雁景區站下車;馬鞍山森林公園可乘地鐵
  • 孫威威:迅速識別鳥類品種 做聽聲辨鳥的水庫觀鳥人
    不時放下望遠鏡,用筆在本子上記錄著什麼。他叫孫威威,密雲水庫管理處鳥類觀測小組的觀鳥員。為了科學記錄鳥類種類變化和遷徙規律,今年,密雲水庫管理處專門成立鳥類觀測小組,長期開展鳥類觀測工作。不遠處的水域裡,野鴨、鸕鷀正在嬉戲。這幾種水鳥在水庫比較常見,孫威威只做了簡單記錄。他走下大壩,開上車,朝生態涵養林駛去。
  • 五大觀鳥地賞鳥指南
    東湖的溼地有鳥類最青睞的淺灘棲息環境,非常有利於鳥類覓食,而且氣候適合紅嘴鷗過冬,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紅嘴鷗從西伯利亞趕來過冬,來年二三月份的時候再飛回去。  東湖觀鳥指南  主要觀賞鳥種:普通鸕鷀、鵲鴨  最佳觀鳥時間:12月至次年2月  最佳觀鳥點:聽濤景區、落雁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  路線:東湖聽濤景區乘地鐵8號線可達附近;東湖落雁景區自駕車可由三環線開往青王路,下閘道至落雁景區;或乘坐513路公交車至青王路落雁景區站下車;馬鞍山森林公園可乘地鐵2號線至佳園路站再轉乘公交513
  • 聖誕﹒為你送上一份東洞庭湖鳥類之旅觀鳥圖鑑
    國外有句話說,學會了觀鳥,就擁有了一張通向大自然劇院的終身免費門票。 觀鳥是親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鳥類是自然界中最容易看到而且最具觀賞性的生物,它們外形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種類豐富,聲音悅耳。鳥類是很聰明的動物,有很多鳥類的智慧經常讓觀鳥人驚嘆不已。
  • 遼寧迎最佳觀鳥季!上千隻天鵝飛來,還有珍稀鳥類聚集!
    3月的遼寧乍暖還寒,遼寧也迎來了「最佳觀鳥季」。在遼寧北票北飛的天鵝陸續聚集在白石溼地棲息覓食,岸邊的遊人和攝影愛好者在這裡駐足欣賞、拍攝。據野保部門統計,目前,溼地天鵝數量達1000多隻,本周末將進入觀鳥高峰期。
  • 海口觀鳥記——走進鳥類「精靈」的世界
    望遠鏡的參數一般用A(倍數)×B(鏡片口徑)來表示。A越大,就看得越遠,數字表示一般在7-60倍之間;B越大就看得越清晰,B是物鏡的直徑(口徑)用數字來表示一般從20mm-80mm之間。數字越大,就代表價格越高,適合觀鳥的望遠鏡價格從800元起步,上不封頂,高檔望遠鏡一般都在8000元以上。普通人一般買2000元以下的就可以了。但不要買天文鏡,天文鏡成像是上下顛倒的,看鳥的話會把人「弄暈」的。
  • 青島原來藏著這麼多觀鳥聖地!快收藏!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一》 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鮑照《登黃鶴磯》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
  • 一隻獨特飛鳥出現菲律賓,全身粉紅,總數或不超過3位數
    趣味探索訊 菲律賓雖說是一個面積不大國家,土地面積只有29.97萬平方公裡,但是到處都可能看到飛鳥,尤其是到了春季,可以完全用「百鳥爭鳴」這個詞來形容。該國叢林中至少可以找到255種獨特飛鳥,是其它國家地區所沒有的,這導致大多數人對它們知之甚少。因此,從某個角度來看,菲律賓算得上是一個「鳥國」。
  • 菲律賓出現一隻獨特飛鳥,通身粉紅,全球數量或不超過3位數
    趣味探索訊 菲律賓雖說是一個面積不大國家,土地面積只有29.97萬平方公裡,但是到處都可能看到飛鳥,尤其是到了春季,可以完全用「百鳥爭鳴」這個詞來形容。該國叢林中至少可以找到255種獨特飛鳥,是其它國家地區所沒有的,這導致大多數人對它們知之甚少。因此,從某個角度來看,菲律賓算得上是一個「鳥國」。
  • 小區裡的觀鳥人:記錄北京城的「鳥跡」
    小區裡的觀鳥人:記錄北京城的「鳥跡」6年在小區記錄174種鳥,包括大鴇、黑鸛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草原雕等2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在小區裡「巡邏」的時候,王曉波習慣把相機快門速度調到1/1600秒,光圈5.6,ISO感光度設成自動,動態對焦。這樣適合抓拍天空中的飛鳥。
  • 福州最全觀鳥路線圖出爐 福建鳥類多達557種
    公園觀鳥1.森林公園推薦人:資深鳥友炎哥 觀鳥指數:★★★★★推薦理由:植被茂盛,天然氧吧。近期還可觀賞到部分還未飛走的冬候鳥,如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在櫻花園、桃花園、登山道觀鳥較好。春節前後,叉尾太陽鳥是明星,引國內外鳥友前來蹲守拍攝。
  • 新出現的鳥類越來越多,密雲水庫增設專職觀鳥人
    為了科學記錄鳥類種類變化和遷徙規律,近日,密雲水庫管理處專門成立鳥類觀測小組,長期開展鳥類觀測,為密雲水庫記錄鳥類「生態帳」。密雲水庫內湖三號壩附近,身穿迷彩服的觀測小組組長王國學正拿著望遠鏡觀測候鳥,這裡是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的封閉管理區域,林深樹密,安全性好,是鳥類棲息繁衍的絕佳場所。「附近淺灘多,林子大,鳥巢就有上百個,每年這個時候都有蒼鷺、白鷺、牛背鷺等珍稀候鳥飛來。」
  • 天涯觀鳥不覺遠——海南觀鳥人掠影
    馮爾輝 攝  編者按  上個月,我國知名野生動物攝影家奚志農在椰城海口的講座——《用影像保護自然》,在海南觀鳥愛好者中引起不小的共鳴。事實上,用望遠鏡觀看、用攝影機記錄野生動物特別是越冬水鳥的蹤影,海南觀鳥人一直在行動。
  • 「我再一線」在臨洪河口溼地守護飛鳥
    ,大片的蘆葦叢中野鴨、大雁成群,各種珍稀鳥類也時不時光顧。陽光下,更多的飛鳥頻繁掠過溼地上空,讓人不由得興奮起來。「從九月上旬開始,我們每天至少來這裡巡查一次,周末也不例外。」市林業站野生動物保護科負責人劉偉說,「最早凌晨四點前往臨洪河口溼地,最遲凌晨一點從溼地保護區返回。關鍵時段,執法人員和志願者有時會在蘆葦叢中蹲守一天,廣闊的臨洪河口溼地處處都有野生動物出入,這些小生靈必須得到最好的保護。」
  • 泉州20多名小記者西湖公園乘船觀鳥 愛鳥護鳥我們在行動
    上周日,泉州西湖公園管理處與本報聯合舉辦免費乘船觀鳥活動。當日上午9點,20多位海都小記者在拍鳥達人莊招建老先生帶領下,參觀西湖飛鳥照片、學習拍鳥技巧,最後還搭船近距離拍攝西湖無人島上的鳥兒,一上午過得可謂豐富多彩。觀鳥的小記者們  隨著遊船緩緩靠近,小記者們探出頭睜大眼睛。
  • 觀鳥愛好者看過來,你們心心念念的超全面鳥類圖鑑來啦!
    其實,昨天日曆娘家的編輯也去天津,參加了一個超精彩的圖書分享會在這場由中國自然好書獎聯合商務印書館、果殼物種日曆舉辦的「飛鳥渡津」圖書分享會上,博物雜誌插畫主管@張瑜和微博科普達人@鳥窩裡的貓妖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觀鳥、救鳥故事,日曆娘家的作者@胡運彪也來到了現場,為大家介紹了一本商務印書館今年剛出品的精品鳥類圖鑑——《中國鳥類圖鑑》,這本書也受到了現場觀鳥愛好者們的一致好評
  • 就在海螺溝 四月觀鳥正當時!
    那麼觀鳥大概就是我們圓滿夢境的過程,一個飛翔之夢。單是想像鳥之羽翼划過山巒、海洋、森林、荒漠與城市,就足夠暢快。紅隼 ▲圖片@董磊,攝於海螺溝觀鳥興起於英國,是早期英國貴族的休閒活動之一,有著超過二百年的歷史;美國的觀鳥則於十九世紀初興起,幾乎和環保運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