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地時間1月6日發生暴力示威,部分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據香港「東網」1月7日報導,多名香港立法會議員把昔日美國政要撐香港「反修例」示威的言論,與如今譴責美國國會暴力衝突作對比,稱要跟這些回應「學英文」,揶揄美方持雙重標準。
報導稱,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立法會議員張國鈞今日(7日)在網上發文,批評美國政府持雙重標準。
張國鈞引述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去年曾公開稱,美國會支持在香港發生的「修例風波」,更形容暴徒的行為建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而美國現時也出現「搞暴力抗爭」,同樣形容衝入議會是為了「表達訴求」,美方卻轉口風,佩洛西形容美國的衝擊事件對於「民主」而言,是一種可恥的侮辱。
川普則呼籲在國會大樓的人保持和平,不要使用暴力,張國鈞稱,原來美國同樣懂得呼籲國民守法,事實證明,止暴制亂才是「國際標準」,所有人均應旗幟鮮明與暴力割席。
此外,有美國媒體一直形容闖入香港立法會的人是「示威者」,但形容衝入美國國會的人是「暴徒」,張國鈞形容這是「美式雙重標準」。
另一議員陳恆鑌在社交網站發圖,標題是「跟西方國家回應暴動學英文」,指西方國家回應暴動事件時持雙重標準,此行為才是可恥。
香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同樣分享同一圖片,指西方國家一邊形容破壞香港立法會的行為是「美麗的風景線」,另一邊則譴責國民闖入美國國會的行為,批評是持雙重標準。
當地時間 6日下午,數百名川普支持者衝破障礙進入美國國會大廈,向正在進行大選投票結果認證的國會聯席會議施壓。示威者和警方發生衝突,議員們被緊急疏散,選舉人票認證程序一度被迫中止。據美國華盛頓特區警察局長稱,截至目前已經有4人在暴力示威活動中死亡。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表示,「很多人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似曾相識的情景,但美方一些人士和媒體做出的反應為何是截然不同的?」她在回應有媒體有關美國國會騷亂和2019年香港動蕩的對比的問題時稱,2019年7月,香港激進示威者曾暴力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暴力破壞並襲擊警察,但香港警方保持高度克制和專業,沒有一個示威者死亡。而今天在美國國會發生的事情沒有在香港發生的事件暴力程度高,但卻有4人死亡。
「當年他們對香港用的什麼詞?現在他們又用的是什麼詞?」這名中國外交官反問道,現在美國的主流媒體眾口一詞譴責,稱之為「暴力事件」「暴徒」「極端分子」「恥辱」,當年他們形容香港又用的是什麼詞語?「靚麗的風景線」,把他們美化成「民主鬥士」。「這種用詞的截然不同和背後的原因是令人深思的,值得進行嚴肅和深刻反思。我們相信美國人也希望安全和安寧,尤其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我們也希望美國人能儘快享有和平、穩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