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到《少年》,快手平臺連番跑出音樂爆款歌曲。在海量音樂短視頻引發現象級刷屏短視頻的背後,是什麼力量在起作用?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在快手,這首「勵志又好聽」的《少年》被快手音樂人林童學重新演繹翻唱,視頻中他彈著吉他與另外兩位朋友一同出鏡,被網友評論為「明明是只有一把吉他,三張嘴,一個打掌聲,聽起來卻像一個樂隊,愛了愛了」。截至發稿前,這支翻唱視頻播放量超3896萬,紅心點讚量近319萬,評論量超11萬。
近期,除林童學之外,有不少其他快手音樂人也都紛紛加入了《少年》的翻唱行列中,其中,孟穎翻唱的DJ版《少年》已收穫411.5萬播放量,紅心點讚數破32萬。而作為《少年》原唱的夢然,也從3月16日起在快手陸續上傳了幾種不同類型的短視頻演唱版本,共獲得了超2712萬次的播放量。
2019年11月14日,這首POP流行原創歌曲《少年》被啟韻傳媒上線至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騰訊音樂)旗下在線音樂平臺後,常規同步至了短視頻平臺快手,但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首歌在快手官方推薦機制和快手音樂人的共同助推下使用量迅速突破百萬,成為了一首名副其實的全網爆款。
截至目前,《少年》依舊霸榜快手站內的快聽音樂榜第一名,播放量超過16億次,歌曲的短視頻作品數超620萬,並仍在持續攀升。
這首唱著「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充滿正能量的歌曲,2020年開年以來,在快手站內迅速發酵,引得數百位快手音樂人輪番翻唱,甚至劉畊宏、鍾鎮濤等明星也發布了以《少年》為BGM的短視頻。不僅如此,這首歌還被人民日報、共青團、新華社等官媒集體刷屏,包括平安北京、中國警察網、深圳公安等30多個警務大號相繼轉發,堪稱2020年第一正能量金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在快手站內,也誕生了另一首全網爆款——程響將一首緬甸神曲重新填詞演繹的《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以下簡稱:世大)獲得了4億+播放量,超過1000萬人使用這首歌作為短視頻BGM。
從結果來看,自推出快手音樂人計劃,匹配平臺生態特性發力音樂領域以來,快手已在不知不覺中打造出了不少爆款歌曲,短視頻平臺對於音樂宣發的強大推動能力也再一次得到了驗證。那麼,從過程來看,快手究竟是如何主動出擊和自然利用平臺優勢,跑出這些全網爆款的?
1
「快手+TME」
憑什麼擊中人心?
2019年到如今,從《興風作浪》《天蓬大元帥》到《世大》和《少年》,「快手+TME」已經摸索出了一條打造全民爆款熱歌的標準化路徑。
第一、BGM+時代情緒的共振
通常來說,藝術作品是作者個人化的精神表達,但在某一特殊的社會環境下,契合大眾情緒主題的優質藝術作品卻能夠引起更多人的精神共鳴。在廣泛傳播的過程中被賦予新的時代含義,上升成為社會群體表達的一部分,釋放出更大的精神能量。
2020年第一季度,肺炎疫情使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志願者和大眾的心理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重創,短短幾個月內經歷了無數變故。後來在疫情終於得到有效控制,馳援武漢的各地的中華兒女在凱旋迴歸的時候,恰好表達經歷風雨後依然保持積極心態的歌曲《少年》便順勢被廣泛運用在了英雄回家的路上。
同時,快速便捷的傳播方式和濃厚的社區氛圍已經使快手成為了大眾獲取國內外新聞信息,表達個人觀點情緒的網絡平臺。以此次的疫情為例,不少用戶都是藉助於快手來獲取最新的動態資訊。在這一背景下,既結合新聞時事又貼切表達大眾情緒的以《少年》為BGM的英雄回家短視頻,成功在快手平臺內被用戶大範圍傳播,老鐵們紛紛評論點讚,表達他們希望所有為疫情付出的同胞都能夠「千帆過盡,歸來仍是少年」的美好祝福。
在緬甸音樂《清新的小女孩》被改編成中文版歌曲《世大》之前,曾無意中被網友挖掘使用在老電影《牧馬人》片段「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剪輯視頻中,上演著上世紀80年代貧窮但幸福的婚姻生活的《牧馬人》片段,配上木心的詩歌作品《從前慢》的文案,再加上清新感人的初戀旋律,視頻發布後便迅速在快手站內走紅。
改編後的《世大》則是在原版的基礎上配上了清新感人的中文歌詞,一句「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多少次瘋狂,多少天真,一起做過夢,有一天我們會重逢故裡」使當下年輕人自然代入了與朋友或戀人的回憶中,承載了他們心中不同的個人情緒,迅速成為了表達個人感情的短視頻BGM。
第二、快手音樂人翻唱,形成副歌記憶點
不論是《世大》還是《少年》,在它們成為全網爆款的過程中,快手音樂人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快手站內,搜索「少年」,最先映入眼帘的熱度較高的視頻中,大約一半是來自於快手音樂人的翻唱,視頻點讚量基本都是10萬起步。其中,除了林童學的經典翻唱外,快手音樂人白小白的翻唱視頻也獲得了3047萬次播放,點讚量超165萬。
快手生態中,快手音樂人就相當於平臺的音樂KOL,他們對於音樂的「帶貨」能力直接體現於翻唱視頻的播放量和在快聽音樂榜所體現的視頻使用量上。毫無疑問,對於重傳播的各行業來說,KOL對粉絲行為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音樂亦不例外。當某一首歌經不同粉絲量級的快手音樂人翻唱副歌傳播後,所觸達的用戶將會產生僅接收歌曲、使用歌曲拍視頻和親自翻唱這三種不同行為,因此不管怎樣,歌曲都將獲得曝光,形成對於副歌的記憶點。
除此之外,在傳播方面,快手音樂人及用戶翻唱短視頻的點讚、評論與分享量所體現的是人際關係傳播鏈條。在快手站內,老鐵們與快手音樂人建立的是知根知底的「強關聯」社區信任關係。因此相比有距離感的明星而言,快手音樂人的行為更容易影響用戶,進而也就更加帶動了歌曲在全站的「播放熱度」。
第三、多元UGC內容帶動大眾用戶模仿熱潮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翻唱熱潮下,大部分老鐵會僅停留在被動聆聽、熟悉歌詞和旋律的「單方面接收」狀態。此時,如何打造刷屏級的關鍵節點,讓用戶主動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打造模仿熱潮,則是重中之重。
對於此,快手的解法是,鼓勵用戶使用歌曲拍攝上傳創意視頻,對於優質作品給予流量扶持。其中,有用戶為歌曲副歌部分設計了簡單易模仿的手勢舞,引得不少用戶紛紛效仿,有效帶動了歌曲作為BGM使用的UGC短視頻使用量,使之具備大眾化出圈的基礎。
簡單易模仿的舞蹈動作大多情況下適用於節奏感較強的歌曲,比如《少年》。而像《世大》這樣旋律舒緩的音樂卻不一定適合。因此,快手推出了一個定製模版「沙畫愛情」,鼓勵用戶進行沙畫創作,在情人節為這首歌帶去了大量熱度。
整體而言,基於龐大平臺用戶和快手音樂人的資源支持,快手有著強有力的音樂宣發生態競爭優勢。在快手,有大量優質的音樂人和音樂作品,被億級大眾用戶聽見,被旋律和歌詞吸引,繼而使其主動去音樂流媒體平臺搜索,爆款歌曲在全網走紅的速度之快,已經大大超出行業預期。
在這一點上,短視頻平臺與音樂平臺可以被稱之為命運共同體。2019年,快手聯合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推出了「音樂燎原計劃」,採用「短視頻+音樂播放平臺+互動娛樂」的方式,為歌曲實現多維度引流,打造更多音樂爆款。
在音樂製作層面,事實上,《少年》背後的音樂公司深圳啟韻文化便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生態內的一家專業音樂公司。
在具體操作上,快手則是為歌曲設置同名標籤,開啟帶標籤演繹歌曲的活動,並每天在標籤內挑選優質作品送出粉絲頭條獎勵;使用量攀升速度較快的歌曲還將獲得快聽音樂榜的榜單曝光。另一邊,騰訊音樂也為在短視頻平臺中的熱歌提供了用戶個性化推薦、搜索欄露出、熱歌榜等宣發資源。
總而言之,在雙方專業度與流量扶持的共同助力下,歌曲正在更容易實現從平臺爆款破圈、跨場景成為全民爆款的突圍。
2
從鼓掌到算法
音樂消費決定了爆款的誕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娛樂領域,社會大眾的音樂消費方式和行為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音樂歷史學家羅伯特·薩賓曾如此撰文記錄歌劇界,「到了1830年,捧場制度達到了全盛時期。各家機構白天收錢,晚上鼓掌,一切都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都沒想到過這套付費鼓掌的做法,會在歌劇界蔓延至如此轟轟烈烈的程度。」
的確,在過去,捧場客們常常在從業年限長達20年的「首席喝彩員」帶領下,一年又一年,一場又一場在演出場館內跟著鼓掌叫好。甚至百年之後,這一義大利式的捧場制依舊存在於音樂行業。在舊時代,他們以反映音樂消費者熱烈程度的機械方式僵硬地維持著體面。
然而,到了今天,在民間生態最繁榮的快手,音樂的消費卻是以最實時、分眾化的算法機制有效運行著,通過播放量、使用量、收藏量等各種數據,不同程度地為一首歌曲「鼓掌」。
在一首新歌上傳至平臺,從上線的那一刻起,便開始在用戶當中積累使用量和收聽量,在不同人為歌曲的「鼓掌」間,彼此產生響應,逐漸積累到一定程度被平臺機制發現後,在算法推薦的運營下,放大一首歌的聲量。
那麼,為什麼快手可以不斷打造出全網爆款歌曲,且沒有失手?
第一、快手音樂人計劃與直播間裡的秀
發掘潛質歌曲,帶動背後歌手走紅:以2019年的神曲《野狼Disco》為例,這首歌被寶石Gem公開演唱是在某說唱綜藝中,但真正出圈紅起來卻是由於8、9月份快手老鐵們在快手站內掀起大熱模仿潮後,從快手走出引爆於全網,甚至登上了2020年央視春晚的舞臺。
此外,《圈住你》的創作者一口甜也是從快手音樂人計劃中所走出的音樂人。身為獨立音樂人的她曾於2018年在音樂流媒體平臺發行的第一支個人單曲,如今只有不到200個評論,但在快手走紅後,她在2019年6月發布的歌曲《圈住你》的音樂流媒體平臺評論量已達到3000+,快手內歌曲使用量超197萬,位於快聽音樂榜第十位。
發掘有潛力的音樂人:快手通過快手音悅臺的直播生態,為音樂人從中沉澱粉絲。在快手,普通用戶只要堅持在直播間多唱歌,就能夠被系統識別上音悅臺。進入音悅臺後,所有新主播先以平等的方式出現在用戶流量池中,之後隨著用戶流量的傾斜,快手將為有潛力的音樂人提供同城聚合頁海量曝光資源、音悅臺廣場熱門推薦、聚合頁直播精彩剪輯專屬推薦等扶持,助力他們進一步出圈。
第二、快手音樂的站內公正公平的算法生態
快手創始人宿華曾表示「平臺不想評判內容,告訴用戶你應該去看這個或者那個。去中心化的邏輯就意味著,每個內容,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需平臺去給它貼標籤,內容本身和AI算法會自動提供選擇。」
在快手,新作品發布後,平臺會分配少量流量進行小範圍曝光,算法根據用戶點讚數、評論及播放數評估視頻熱度後,若熱度足夠高,達到閾值後便會獲得進一步推廣,依次類推,最終達到全網分發。從技術層面來說,靠算法而非人工推薦來決定音樂人是否上熱門推薦、堅持去中心化邏輯的快手是一個完全公正公平的平臺。
在此基礎上,用戶在長尾音樂市場的音樂消費將完全由用戶自己來決定。站內,優質歌曲成功積累到自己的第一批熱度後,算法便能夠洞察到潛質歌曲的熱度發酵曲線,進而將歌曲推薦至數據顯示可能喜歡該歌曲的目標用戶首頁,帶動用戶產生翻唱、拍創意視頻等二次創作行為。
站外,在騰訊音樂旗下音樂流媒體平臺的助力下,歌曲獲得流媒播放量的上漲,最終使音樂人實現在「快手」和「騰訊音樂」雙平臺的粉絲增長。
從數據上看,快手的社交關係鏈的稠密程度遠高於行業均值。截至2019年5月,快手平臺庫存短視頻超過100億,每日點讚數超過3.5億,二者的對比下來可以看出,快手老鐵們的關係緊密程度非常高。
而這也就無形中放大了快手音樂人流量變現和直播變現的機率。
在站內擁有531萬粉絲,107首音樂作品的著名快手音樂人曲肖冰通過快手走紅後,從一名樂隊主唱成長為了一家音樂製作公司的老闆;鬍子歌成為快手音樂人之前,曾在大排檔駐唱十幾年,而如今的他在快手已經擁有310萬粉絲,商演邀約也陸續主動找來,獲得了流量和收入上的大轉變。
另外,民間山歌、民間樂器、非遺音樂等傳統文化也在快手找到了「用武之地」。陝北民歌、湖南民歌、科爾沁民歌、嗩吶、古箏、傳統戲劇……
其中,曾兩次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為了帶給觀眾宛若進了戲園子的視聽體驗,在入駐快手23天之時開啟了他的首場直播。數據顯示,當天李樹建的直播間最高觀看用戶數達13.8萬,累計觀看用戶數156.7萬,並且直播後,他的快手粉絲量迅速上漲了近10萬。如今,快手已然成為了李院長的線上戲劇大舞臺。
第三、快手的超級流量優勢
《2019快手內容報告》顯示,快手在2020年初DAU(日活用戶數量)突破3億。活躍用戶7日留存率位居短視頻App之首,高達84.4%,這既說明快手有著優質的平臺質量與強大的用戶保留能力,也為平臺DAU的進一步增長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先決條件。
除活躍用戶量大之外,快手每日對於音樂的需求也極大,單日音樂播放量高達數十億,站內平均每天新發布的短視頻數量為1500萬條,其中超過70%的短視頻會使用配樂或其他聲音素材。
在泛娛樂直播領域,從2016年上線直播功能到現在,快手一直從未放棄開拓市場。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快手的遊戲類直播日活已突破5100萬,遠超鬥魚和虎牙之和。
顯然,快手如此龐大的流量體量所帶來的影響力,彼此之間是相互作用放大的過程。
在用戶端,平臺的運營為快手老鐵們所提供的豐富音樂作品與音樂視頻,誕生了一大批在站內爆紅的翻唱視頻和用戶模仿視頻。其在觸發平臺機制後產生病毒式傳播的同時,也能夠使專業內容生產端得到反饋,從中汲取更多靈感。
在快手音樂人端,快手為其匹配了騰訊音樂等強大的音樂行業資源,通過多方平臺的強運營,最大限度幫音樂人解決變現、流量曝光等外部難題,讓他們專心輸出更多優質音樂視頻作品。音樂人通過不斷沉澱爆款音樂短視頻作品,積累粉絲,進入「歌帶人,人繼續帶歌」的良性循環。
在音樂行業端,一方面,利用短視頻平臺的核心功能,以「音樂+短視頻」的方式推歌,為歌曲提供多元的曝光方式;另一方面,主動發揮短視頻平臺的算法和社區優勢,幫助原創音樂在全網積累播放熱度,不斷誕生爆款作品,提升音樂的版權價值,為行業輸送更多符合大眾口味的音樂內容。
總而言之,通過一整套機制的運行,快手建立了社區個人之間,個人與紅人之間,平臺-內容-用戶之間,平臺與平臺之間的互惠關係。在這一切的加持下,快手不光擁有打造出越來越多如《少年》一般全網爆款的能力,並且正在對音樂行業內容的「生產路徑-消費習慣」產生深遠的影響。
洞察|詳解快手音樂:短視頻+音樂流媒體,「用戶產消」跨平臺的融合價值
為什麼「音樂燎原計劃」是一場通過內容+流量來探索爆款締造可循路徑的巨大試驗?
商業|TikTok如何改變音樂產業造星之路
TikTok所帶來的巨大流量基礎,對音樂人的後續發展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
媒體、報告、教育、招聘、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