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談做人: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人看

2021-01-16 中國國家歷史

微信ID:zggjls

『頂天搭平臺,談中外古今事

立地寫文章,揚大眾歷史風氣』



核心提示: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準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遊戲的習慣,無論在什麼地方,我總是文縐縐的。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作「穈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後,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作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得面紅耳熱,覺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遊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裡去「監割」(頂好的田,水旱無憂,收成最好,佃戶每約田主來監割,打下穀子,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十一二歲時,我稍活潑一點,居然和一群同學組織了一個戲劇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槍,借得了幾副假鬍鬚,就在村口田裡做戲。我做的往往是諸葛亮、劉備一類的文角兒;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榮一箭從椅子上射倒下去,這算是我最活潑的玩意兒了。 

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但別的方面都沒有發展的機會。有一次我們村裡「當朋」(八都凡五村,稱為「五朋」,每年一村輪著做太子會,名為「當朋」),籌備太子會,有人提議要派我加入前村的崑腔隊裡學習吹笙或吹笛。族裡長輩反對,說我年紀太小,不能跟著太子會走遍五朋。於是我失掉了這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30年來,我不曾拿過樂器,也全不懂音樂;究竟我有沒有一點學音樂的天資,我至今還不知道。至於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的石印繪像上,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挨了一頓大罵,抽屜裡的圖畫都被搜出撕毀了。於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學堂門上的鎖匙放在先生家裡;我先到學堂門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裡去敲門。先生家裡有人把鎖匙從門縫裡遞出來,我拿了跑回去,開了門,坐下念生書。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門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就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條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地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微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家中財政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大哥從小就是敗子,吸鴉片煙、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就拿出去賣,撈著錫茶壺就拿出去押。我母親幾次邀了本家長輩來,給他定下每月用費的數目。但他總不夠用,到處都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我家中總有一大群討債的,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廳的兩排椅子上滿滿的都是燈籠和債主。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門」了,我母親才走後門出去,央一位鄰舍本家到我家來,每一家債戶開發一點錢。做好做歹的,這一群討債的才一個一個提著燈籠走出去。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並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大嫂是個最無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很能幹而氣量很窄小的人。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打相罵的事。她們鬧氣時,只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對我母親鬧氣時,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這一套,後來也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料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後來大嫂、二嫂都生了兒子了,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我母親只裝作聽不見。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閒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本文摘自《百年潮》2016年第7期,作者:胡適,原題為:《從小就有「先生」樣子》

熱文推薦:

● 海裏海外——南海爭端的挑戰

●  釣魚島是中國的,西沙群島是中山大學的!

●  毛澤東一生最黑暗的日子是這天 做全軍覆滅準備

●  蔣介石的接班人計劃

●  葛劍雄:歷史研究的「經世致用」

●  七十年歷史反思 七十年記憶猶新

●  陳獨秀嫖娼改變了中國歷史?

●  林徽因身邊到底圍著多少男人?皆為精英!

●  鄧小平反思「文革」浩劫:老實說對不起人民

●  教科書的「謊言」:朱德的扁擔為何變成林彪的扁擔?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QQ群: 460382533

自2016年起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家歷史》,每季度1冊,每冊定價42元;全年4冊,定價168元。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28-474。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胡適: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我一個公司老人,能跟她互懟,擺臉色嗎?不能。這讓我想起了胡適的一句名言。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胡適這句話相信每個人都有所體會,我們平常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或是與我們有關,又或是與我們的無關。
  • 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胡適先生說:「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所有的情緒,包括喜怒哀樂,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從一個人「感染」到另一個人,速度之快可以超過一眨眼的功夫,而當事人很可能根本察覺不到這種情緒的蔓延。
  • 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甚麼事,說錯了甚麼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丟臉,出醜。)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
  • 胡適: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她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她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她們鬧氣時,只是不說話,不答話,把臉放下來,叫人難看;二嫂生氣時,臉色變青,更是怕人。她們對我母親鬧氣時,也是如此。」「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後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 【夜讀】「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來源丨京博國學( 特別鳴謝本期主播:天舒胡適先生在《我的母親》一文中,結合母親的經歷感慨道:「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 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1、離開了你,我的心就停止了跳動;看不見你,我的眼睛就會失明;拉不到你的手,我的手就失去溫度;看不見你的笑,我的世界就只有黑暗2、幸福不一定是腰纏萬貫、高官顯祿、呼風喚雨。平凡人自有平凡人的幸福,只要你懂得怎樣生活,只要你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你就不會被幸福拋棄。
  • 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閒來清茗一杯,看窗外時光掠過;雜書兩卷,體會書中別樣春秋。]加入七年工坊,一起優雅留學「先生」這個詞語,從古到今變化很大了。從《詩·大雅·生民》中「誕彌厥月,先生如達。」,到《禮記·玉藻》中「﹝童子﹞無事,則立主人之北南面,見先生,從人而入。」,孔穎達解釋為:「先生,師也。」。等到民國的時候,「先生」這一稱呼,往往是對有較高文化修養與學術地位的學者、作家或名士的稱呼。到今天,已經是對男性的普通稱呼了。提到民國,有愛之深的,也有不以為然的。有人說民國五四諸子,可以和先秦諸子相提並論。
  • 胡適:別把生氣的臉擺給人看
    至於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的石印繪像上,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挨了一頓大罵,抽屜裡的圖畫都被搜出撕毀了。於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 最容易被忽略的常識:沒人喜歡看一張臭臉
    「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胡適《我的母親》他從母親那裡明白了一點:「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並謹記於心,一生都以寬厚和氣待人處事,所以留下許多佳話。這世上,沒有誰會喜歡看一張臭臉。而這條常識,卻常常被人忽略。1去年熱門節目《奇葩說》,有一期曾不斷被人拿出來津津樂道。
  • 胡適: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人的性格是根據周圍環境養成的,擁有一對心態平和,思想開放的父母,孩子的性格也基本類似,那麼易怒的父母呢?那不如參照下胡適大師的話,他曾說過:「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這不是誇張語氣,而是現實,要不說藝術來生活 ,這讓海綿媽媽想起前些天朋友圈流傳甚廣的,杭州蕭山街頭母親腳踩親生女兒一事。
  • 請別把一張生氣的臉,擺給我們最愛的人
    「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於一張生氣的臉。」這是胡適先生回憶往事時有感而發的一句話。的確,一張生氣的臉絕對沒有什麼美感可言。你看,整張臉都漲成了豬肝色,眉頭也緊蹙成兩團疙瘩,連眼睛裡也充滿了肅殺的寒氣。站在這樣的一張臉面前,怎能不讓人兩股打顫、望而生畏?
  • 你那麼漂亮,別生氣
    每年除夕,家裡來要債的人總是排著長隊,而後母卻總是好生招待,一一打發,等到大哥回來,她也並不生氣,依舊和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據胡適回憶:「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 農村老話「桌上莫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紅白喜事是非常多的,一兩個月就會有一場酒事,可以說家族越大,酒席也就是越多。而酒席也是有講究的,就有「桌上莫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的說法,一旦沒有注意犯錯了,有些人是會直接生氣離席的。如何理解農村老話「桌上莫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那麼要如何理解這句話呢,到底是說什麼呢,其實說的就是酒席上面,是不能夠只擺三盤菜的,因為三盤菜可是不吉利的,就跟祭祖的時候插三根香一樣的。如果只擺三盤菜上來,人家就會覺得這是給過世的人吃的,根本不願意吃。
  • 早安心語:莫生氣!
    ——康德越生氣,你就越沒有力氣去理會別的事情。在情緒上做文章,這是對自己的浪費,而且是很壞的浪費。畢竟,生氣也是要花力氣的,而且生氣一定傷元氣。所以,聰明如你,別讓情緒控制了你,當你又要生氣之前,不妨輕聲地提醒自己一句:「別浪費了。」莫生氣,莫計較,莫糾纏,莫煩惱。
  • 《不氣歌》、《莫生氣》及《莫惱歌》
    許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常常會生氣;生怨氣、生悶氣、生閒氣、生怒氣。殊不知,生氣不但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傷害感情,弄僵關係,本來不如意的事變得更加不如意,猶如雪上加霜。更嚴重的是,生氣極有害於身心健康。自己「摧殘」自己。清末文人閻景銘先生寫過一手《不氣歌》頗為幽默風趣: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 生氣時,最喜歡給別人擺冷臉的3大星座!
    生活中,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有高低起伏,當我們遇到好事的時候,我們心情自然會特別的愉悅,但是,當我們遇到一些糟糕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的負面情緒,比如生氣,有些人會變得面紅耳赤,兩人直接相互爭吵;而有些人在生氣的時候能夠表現的特別淡定,也不會和你爭,也不會和你吵,但卻會給人一種冷漠的感覺。
  • 一生氣就擺臉色,情商有待提高的3個星座
    其實生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表現,在生氣的時候做出過激的行為舉動也是在所難免,只是有些人不知道是情商不夠還是他們不想委屈自己,在每次生氣的時候都特別喜歡拿別人出氣,儼然一副什麼都是別人錯的姿態。而十二星座中也有3個星座是這樣的性格,他們一生氣就喜歡擺臉色,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