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鍊金術是一種魔法,而藝術也可以藉助夢境與精神物質,實現圖像或身體的轉化。
——利奧諾拉·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超現實主義圖像可以令隱匿之物展示真實面貌。我一直以來都對神秘事物和魔法深感興趣,那是窺知未來的一種方式。"瑪麗亞·嘉茜婭·蔻麗(MARIA GRAZIA CHIURI)在談及二零二零秋冬高級訂製系列時講到。
靈感繆斯
迪奧二零二零秋冬高訂系列 五位靈感繆斯: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李·米勒、多蘿西婭·坦寧、利奧諾拉·卡林頓、朵拉·瑪爾和傑奎琳·蘭巴。
李·米勒
李·米勒是兩次世界大戰間隔期間超現實主義運動中的一位傑出人物。在那個時代,縱然有著前衛的態度和不凡的藝術作品,作為女性的米勒依然如同一枝籠罩於「繆斯」陰影之下的花朵,直到過世之後她的芬芳才被人認可。為了紀念這位勇敢與自由的女性,以及她對世人帶來的影響與啟迪,迪奧女裝創意總監瑪麗亞·嘉茜婭·蔻麗 (MARIA GRAZIA CHIURI) 將米勒所代表的超越時間的優雅與魅力融入二零二零秋冬高訂時裝系列的高訂晚裝,是實用主義精神與量身訂製理念的生動寫照。
多蘿西婭·坦寧
美國藝術家多蘿西婭·坦寧是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以流亡於紐約的超現實主義先驅安德魯·布勒東 (ANDR BRETON) 為核心的藝術小組的成員。在這個圈子裡,她遇到了同為流亡藝術家的馬克思·恩斯特 (MAX ERNST),後者將她的作品展出於佩姬·古根海姆 (PEGGY GUGGENHEIM) 於 1943 年舉辦的《31 位女性展覽》(EXHIBITION BY 31 WOMEN)。後來,坦寧與恩斯特結為夫妻。攝影藝術家李·米勒 (LEE MILLER) 亦曾為這對傳奇戀人拍攝過藝術作品。經過比例調整,照片中的坦寧面對著仿佛巨人般高大的恩斯特,顯得格外小巧玲瓏。正是這張照片開啟了瑪麗亞·嘉茜婭·蔻麗 (MARIA GRAZIA CHIURI) 的靈感寶盒,引發她重新思考靈感繆斯這一概念,以別出心裁的比例打造迪奧本季高訂系列作品。坦寧富有魔力的抽象繪畫元素在迪奧二零二零秋冬高訂時裝系列中可見一斑。在精緻的尚蒂伊蕾絲禮服中領略坦寧的藝術情懷,隨著流光溢彩的禮服步入這位藝術家為我們打造的夢幻勝境。
利奧諾拉·卡林頓
利奧諾拉·卡林頓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藝術家和超現實主義畫家。她於英國出生,並於 2011 年逝世於墨西哥城。在她 94 歲的藝術生涯中,單以靈感繆斯來定義卡林頓的人生價值遠遠不夠。創造了半人半獸的形象和夢境般的風景。這些作品曾展出於紐約皮埃爾·馬蒂斯畫廊 (PIERRE MATISSE GALLERY) 舉辦的超現實主義回顧展,而卡林頓則是參展的唯一一名女性藝術家。卡林頓的作品詩情滿溢,成為瑪麗亞·嘉茜婭·蔻麗 (MARIA GRAZIA CHIURI) 高訂系列設計的靈感精髓。
朵拉·瑪爾
朵拉·瑪爾原名亨裡埃塔·泰奧朵拉·瑪爾科維奇 (HENRIETTE THODORA MARKOVITCH)。上世紀 20 年代末期,她從自己姓氏和名字中截取部分音節,正式更名為朵拉·瑪爾,以表達自己的獨立意識和拒絕因循守舊的精神。在攝影領域綻放異彩的同時,瑪爾邂逅了藝術大師巴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成為他的繆斯與情人。她是畢卡索許多廣為人知的畫作背後的靈感之源。而瑪爾也同樣拿起了畫筆,以另一種創意形式傾注自己的藝術熱情。 縱然畢卡索的藝術作品風格大膽怪誕,充滿魅力,但似乎也不及這對戀人的感情瘋狂。這段感情及其勾起的藝術創作激發了瑪麗亞·嘉茜婭·蔻麗 (MARIA GRAZIA CHIURI) 二零二零秋冬高訂時裝系列作品的創意,向兩位藝術家致敬。
傑奎琳·蘭巴
傑奎琳·蘭巴曾就讀於裝飾藝術中央聯合學校 (UNION CENTRALE DES ARTS DCORATIFS) 和巴黎美術學院 (BEAUX-ARTS IN PARIS)。受創意熱情和前衛思想的各種表現形式驅使,她先是從事室內設計工作,而後在匹加勒區 (PIGALLE) 的 COLISEUM 夜店成為一名舞女。蘭巴曾與超現實主義先驅——詩人安德魯·布勒東 (ANDR BRETON) 有過一段姻緣,也是他的靈感繆斯。作為超現實主義先驅大師的妻子,個性鮮明強烈的蘭巴並未棲身於丈夫的光環之下,而是獨立地參與了超現實主義運動,並在巴黎、倫敦和紐約展出油畫、水彩和「現成物」藝術品。後來,二人的婚姻也遺憾告終。在納粹佔領法國期間,蘭巴曾停留於位於馬賽的美國知識分子難民營 VILLA AIR-BEL,並參與創作由塔羅佔卜演變而來的作品——JEU DE MARSEILLE(馬賽的遊戲),打造出了 LA ROUE SANGLANTE(鮮血之輪)和 BAUDELAIRE GENIE D'AMOUR - FLAMME(波德萊爾愛之稟賦——火焰) 等牌面。後者更是成為瑪麗亞·嘉茜婭·蔻麗 (MARIA GRAZIA CHIURI) 二零二零秋冬高訂時裝系列標誌性的圖案。
在二零二零迪奧高級訂製時裝系列即將發布之際,迪奧女裝創意總監瑪麗亞·嘉茜婭·蔻麗(MARIA GRAZIA CHIURI) 解釋道:「電影本身是一種藝術,也是藝術的載體。這一理念一直引發我的思考,我也時常希望對這一概念加以試驗,以便為高訂時裝打造富有特色的氛圍。電影是一種結合創意與工藝的藝術,創造與演繹同樣重要。這與時尚領域的精湛工藝異曲同工。」 這是一個激發創意同時另闢新徑的系列。在這段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世界仿佛停擺,每個人都在迫切期待著生活歸於正常的那一天。即便如此,迪奧創意總監依然靈感泉湧,奇幻的故事、創造的熱情和探索的精神互相交織,寫就迪奧新一季的高訂神話。
頂級工藝
DJD精湛工藝在這個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全球依然處於隔離封閉的境地。因此,迪奧女裝創意總監瑪麗亞·嘉茜婭·蔻麗 (MARIA GRAZIA CHIURI) 以意義非凡的「時尚劇院」 (THTRE DE LA MODE) 展覽為靈感,傾心打造迪奧二零二零秋冬高訂時裝系列。這一特殊的展覽於 1945 年二戰末期首次出現,旨讓法國高訂時裝的光彩繼續照亮世界。彼時,紡織業、交通、時裝展示等領域遭到戰爭巨大衝擊;而時尚作為詩歌與幸福生活的象徵,可以幫助人們編織情感與夢想的故事。為了傳承這種創新精神,瑪麗亞·嘉茜婭·蔻麗發揮創造力,以 37 款迷你高訂時裝在當下特殊時期延續迪奧品牌的非凡韻致。
這是對迪奧能工巧匠 (PETITES MAINS) 高超技藝的再度挑戰。他們以苛刻的標準和細緻入微的手法探討精湛工藝的可能,書寫大膽而優美的高訂頌歌。這一系列旨在傳達驚喜與復興,經過工藝剪裁,精雕細琢,一件件姿態曼妙的玲瓏作品升華出更為深厚的韻味。
更小的規格讓迪奧工匠得以細細重溫精巧技藝。他們通過精確至毫米的刺繡和手工褶襉等手法將高訂精神轉移到 55 釐米高的時裝人偶上。從經典素雅的茹伊印花到華麗飛揚的裙裾,從品牌標誌性的紐扣到恰到好處的裡料搭配,從複雜的雕花工藝到豐富的面料選擇,迪奧在迷你人偶上烙下品牌的經典印記,彰顯高訂時裝的精髓。在 37 款迷你設計中,其中 6 款推出真人尺寸版本。這些迷人的時裝廓形反映了迪奧發揚精湛工藝的熱情,作為珍貴的靈感之源與希望的象徵留存於世。
時尚劇院:夢想的歷程
「時尚劇院」(THTRE DE LA MODE) 興起於二戰末期,原本用作在巴黎、倫敦和美國進行巡展,將法國高訂時裝的精湛工藝帶往全球。而在戰爭的影響下,時尚產業亦不得不藉助新的方式,讓時裝的魅力得以延續。
於是在巴黎高級時裝公會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 的領導下,1945 年,「時尚劇院」於法國啟動,並於 1946 年來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這是一個由迷你人偶參與的時尚「秀場」,它們身著量身訂製的時裝,甚至搭配了帽子和珠寶等精美配飾。
克裡斯汀·貝拉爾 (CHRISTIAN BRARD) 和讓·科克多 (JEAN COCTEAU) 等藝術家傾情為這個人偶時裝秀設計場地,迪奧創始人克裡斯汀·迪奧 (CHRISTIAN DIOR) 先生的密友昂爾·蘇格爾 (HENRI SAUGUET) 為其創作了音樂,來烘託秀場上數位知名服裝設計師、制帽師、髮型師和珠寶設計師的創意作品。
這場耀眼的時裝秀於巴黎裝飾博物館的前身馬桑閣 (PAVILLON MARSAN) 舉辦,令人不由想起 18 世紀的潘多拉時尚人偶 (PANDORA DOLL),以相似的載體傳達法式時裝的曼妙風情。在戰後萬物復甦的特殊時期,「時尚劇院」在向高訂精神致敬的同時也象徵著希望與重生。不久之後的 1946 年,克裡斯汀·迪奧先生於巴黎蒙田大街三十號創立了迪奧定製時裝精品店,幸福生活與優雅風範終於再度回歸到人們的視線。巴黎,這座世界高訂時裝之都的地位也得以鞏固。
為了呼應那個時代的創造精神與樂觀力量,迪奧女裝時尚總監瑪麗亞·嘉茜婭·蔻麗 (MARIA GRAZIA CHIURI) 以 37 款迷你高訂作品精彩演繹二零二零秋冬高訂時裝系列,真實地再現了那些光耀動人的歷史瞬間。每件華麗的高訂作品都呈現於 55 釐米高的時尚人偶之上,經過迪奧工坊能工巧匠 (PETITES MAINS) 細緻精巧的手工技藝才得以走上「秀場」,生動地闡釋了迪奧的精湛工藝和高訂精神。在一塊象徵迪奧標誌性地址蒙田大街三十號的木頭打造的「秀場」上,這些夢幻的人偶模特帶領我們重溫迪奧先生美麗的「夢之王國」 (KINGDOM OF DREAMS)。
look
更多時尚資訊或服裝穿搭,可關注工作號「布凡時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