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去西雙版納,我真的不知道中國的第56個民族直到1979年被被確認。
這個民族只有兩萬多人,生活在基諾山的幾十個寨子裡。跟雲南的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一樣,交通不便,靠山吃山。基諾山原名「攸樂」山,是西雙版納六大古茶山中最大的那一座。採茶、做茶、賣茶,是他們很重要的經濟來源。
在很近的過去,基諾族是母系社會。她們供奉的神叫做「阿莫腰北」,意思是「媽媽創造大地」。我們去的那個寨子,經過了一定程度的旅遊開發,有一座經過修繕的女神石像。大鼓是他們的圖騰。
他們的經濟文化都不發達。上圖右下角的一張,就是他們侍奉女神的祭品,同許多偏遠的漢族農村供奉村頭土地爺的差不多。他們的民族樂器,除了作為圖騰的大鼓,就是圖上那些長短不一的竹筒。作為旅遊服務的一部分,會有寨子的居民表演歌舞。雖然談不上精美,不過聽到這種簡單「樂器」奏出的音樂,還是很有意思的。
「基諾」的意思是「舅舅的後代」或 「尊重舅舅的民族」。在這個民族裡,孩子的人生大事是舅舅來做主的,父母反而沒有什麼影響力。對於那些沒有舅舅的孩子,也會由寨子裡的巫師帶著人們去認一個「舅舅」並進行祭拜——這個「舅舅」並不是人,而是螞蟻堆。在基諾族的文化裡,螞蟻堆是土地的神靈。如果巫師認為螞蟻堆不是「舅舅」,那麼就要認大樹作為「舅舅」。下圖中右邊的那棵大樹,就留著許多祭拜的痕跡。
基諾族是「重女輕男」的民族。導遊是一位基諾族的大姐,她說在她們的寨子裡,生了女孩的家庭會非常高興,會殺牛慶祝請全寨子的人;如果生了男孩,母親甚至會感到丟人而不出門。路邊放了幾個讓遊客體驗的木柴挑擔,導遊說能夠挑起那些柴擔,就意味著長大成人可以嫁人了。我們很詫異地問「難道基諾族打柴也是由女性來做的嗎?」導遊笑著說「基諾族,男孩子才是『出嫁』的那一方」。
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他們的文化、習俗和傳統,都是靠口口相傳。
寨子的路邊,有許多牛角裝飾的柱子,上面寫著基諾族的諺語(上圖左)。黃色漢字是翻譯出來的意思,比如「不是朋友不會出賣,不拿拐杖不會絆腳」表達要獨立自主不能過於依靠他人,而白色漢字「曼超媽呃媽西,跌託媽呃媽勒」則是用漢字記錄下來的讀音。
作為人類早期的文字起源,他們保留著「刻木記事」的做法。下圖展示的是基諾族男女約會的情書。用粽子葉編結的,表示是情侶;而用芭蕉葉編結的,則是分手了。
總體來說,這還是一個貧窮的族群。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直到今天他們才實現了全族脫貧。導遊說,這些年來基諾族開始了九年義務教育,推行男女平等,越來越融入現代社會。而她小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書念得很少。
寨子的最高處有一座很大的房子,是寨中首腦的居所,還保留著過去的結構。而寨子中的多數房子,已經採用了現代的建築材料,不再具有過去的「原生態」了。下圖中,中間那張是零星的一些「過去的房子」,也是用瓦蓋的。右邊的茅草,是更早的「原生態」建築材料,現在已經沒有用它來蓋的房子了,只是在下山的步道兩旁作為裝飾。
城裡的遊人總希望見到「原始的風貌」。正如導遊所說,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融合,基諾族的傳統越來越少了。我們問她如何看待這些傳統的消融,她說「當然是現代的好啊。以前用茅草蓋房子,兩三年就要重蓋,而現在用的這些瓦,幾十年都不用重蓋……」
導遊說,基諾族的幾十個寨子,其實只有兩三個像我們來的這個一樣進行了旅遊開發。其他寨子的族人,還是像以前一樣生活著,通過賣茶、種地,靠山吃山地生活。不管是義務教育還是改造的房子,他們都很愉悅地接受著——對他們來說,改善生活遠遠比「保持傳統」更有意義得多。
很多時候我會想:所謂的「保持原生態」,大概只是生活優越的現代都市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獵奇心」而產生的訴求。人類社會本來就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居民,「古老的生活方式」並非他們的主觀選擇,而只是迫不得已生存的需要——他們所期望的,也是更好的生活吧。
中午的時候,當地的工作人員帶著我們去了寨子裡的一處農家樂。主人很樸實,甚至有些拘謹,陪我們吃飯的是選調而來的「村官」。對他們來說這些地方也是艱苦的,而他們的工作,是帶領著居民們脫貧致富。
午餐其實很豐盛,食材來自於本土,但烹飪談不上精細,跟許多地方精心打造的「農家樂」不可同日而語。風乾牛肉(左上)是最接近「商業化菜餚」的一道菜。青菜(右上)只用清水煮熟,旁邊的蘸水來自於山間的植物。肉片(左下)中的木耳採自山間,口感跟人工種植的確實有明顯不同。竹蟲(右下)在雲南的各個地方都能有,但並不總是能夠買到——我們的這一盤,還是工作人員提前吩咐店家特別準備的。
*註:正文配圖皆為作者拍攝。
題圖來源:sohu.com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松鼠雲無心」,轉載請聯繫原帳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
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
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記得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