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6月30日訊(記者 廖培煌 實習生 張煜筠 通訊員 林榮海 文/圖)昨日,泉港區流傳兩段視頻稱,泉港區峰尾鎮奎壁村一名男子在做工時被毒蛇咬死。記者趕到泉港採訪了解到,確實發生毒蛇咬人致死一事,不過相關事實有些出入,其中一段毒蛇被打死的視頻也並不真實。
經了解,前日,泉港區前黃鎮坑內村男子連某在南埔鎮先鋒村裝修一民宅時,被闖進屋的毒蛇咬傷致死。專家提醒,夏季是蛇活動高峰期,市民外出應注意防範。
徐某就是在這個房間遭蛇襲擊的
襲擊男子的蛇
五步蛇 (網絡圖)
男子裝修時遭蛇襲擊
昨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泉港區南埔鎮先鋒村。在事發的平房內,連某的親戚領著記者來到一間正在裝修的房間,這裡就是連某被蛇咬傷致死的地方。
據連某的親戚介紹,54歲的連某長年幹泥瓦工,這段時間,受平房主人林某僱傭做泥水活。根據家屬轉述連某妻子的說法,28日下午2點50分,連某在屋子裡幹活,妻子到外面提桶裝泥土。等她回來時,立即被眼前的一幕嚇壞了:丈夫手上拿著一根棍子,倚倒在房間門口的小臺階上,旁邊爬著一條長蛇。丈夫被蛇咬了,她連忙找人幫忙。其間,連某的雙手、額頭很快發黑,瞳孔放大,肚子腫脹。不久,120急救人員和沙格邊防所民警先後趕到。醫護人員立即進行搶救,但連某已沒有任何生命跡象。
事發後,連某所在的村幹部、調解員也趕到現場,協調善後事宜。泉港消防大隊二中隊消防官兵趕到現場將蛇抓走。消防官兵介紹,網上流傳的「一條長蛇被打死放在地板上,尾巴還能動彈」的視頻不實。這條蛇有1米多長,被捉住時還活著。
連某的家屬介紹,咬傷連某的毒蛇應該是「五步蛇」。
記者隨後欲就此事向林某求證,但一直無法聯繫上對方。
夏季到來蛇出沒頻繁
泉州市中醫聯合院外科主任林榮民告訴記者,夏季是蛇活動高峰期,每年四五月份開始,他們收治的蛇傷患者逐漸增多。往年全年收治的蛇傷患者在四五百例之間。
近兩三個月來,我市各地相關部門就處理了多起這類警情。
5月4日,南安溪美街道彭美社區的黃先生家中迎來「不速之客」,一條「黑眉錦蛇」。
5月12日晚10時許,在晉江羅山街道內塘社區一戶居民家中,驚現一條1米多長的眼鏡蛇。
5月15日下午,南安80多歲的老人林某趁著閒暇收拾柜子,竟然在柜子發現一條1米多長的眼鏡蛇。
6月1日下午1時許,永春達埔達山村幾名村民在翻修祖厝時,看到山上爬下來一條巨蟒。這條蟒蛇有66斤重,長近4米,是已知永春至今發現最大的蟒蛇。
6月20日早上6時許,家住晉江磁灶鎮下灶村的42歲楊先生起床後,發現衛生間居然躲著一條竹葉青。
劇毒五步蛇攻擊性強
林榮民表示,被蛇咬傷後的危險性,與蛇的塊頭、毒性、毒素的注入量、傷者的體質、送醫及不及時都有著關係。此次事件中的毒蛇懷疑為五步蛇。
據了解,我市分布、記載的毒蛇有15種,其中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圓斑蝰蛇、尖吻蝮蛇、竹葉青等7種分布較廣。五步蛇學名「尖吻蝮」,又稱百步蛇、七步蛇、五步蛇、蘄蛇、百花蛇、中華蝮等,其毒性大於眼鏡蛇,非常危險。
根據資料顯示,由尖吻蝮的咬擊所導致的死亡事件,在國內較為常見。一方面由於該蛇種個體大,性格兇猛,毒牙長,咬傷情形嚴重,另一方面也由於該蛇排毒量較大。
遇蛇冷靜被咬當自救
「容易被咬傷的大多是野外作業的。」林榮民說,蛇的攻擊點一般都集中在腿部,野外作業時,建議穿長褲,有條件的穿長靴。儘量避開人跡罕至的草叢、密林,在雜草多的地方,用木棍、竹枝等先敲打下「打草驚蛇」,讓蛇離去。與毒蛇相遇時,要保持鎮定,不要突然移動或奔跑,不要向其發起攻擊,應繞行或退後,若被蛇追逐時,向山坡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萬一被毒蛇咬傷後,如何自救呢?若被毒蛇咬傷,幾分鐘後就會出現紅腫、瘀血、血皰,或關節腫脹及感覺運動障礙。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現場自救。
有網友稱,被蛇咬後,應減少運動,以減緩蛇毒擴散;隨後進行包紮,用指寬的繃帶(緊急狀況下毛巾、圍巾、藤條、茅草等均可)扎在傷口上方的近心端10釐米處,傷口不要扎得過緊,每15分鐘到20分鐘鬆開2分鐘左右;紮好後,仔細查看傷口,若有毒牙,將其拔出,隨即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傷口,之後用小刀將咬傷處做小十字形切口,擠壓放出毒血,在條件允許下儘快塗上消毒藥水,敷上蛇藥。
對此,林榮民表示贊同,不過他提醒,用刀在傷處做切口,切多深、會不會流血過多,如果沒有把握應慎重選擇。最好的辦法除了簡單快速的處理外,還是要迅速轉移到醫院救治,同時不建議用口直接吸吮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