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黃葦鳽在池塘裡上演捕魚絕技,鳥爪捉住樹樁,鳥喙在水中捕魚

2021-01-10 六維自然

在鳥類中,涉禽是指那些適應在水邊生活的鳥類,主要以魚類為食,具有很強的捕魚技巧。近日在瀋陽蘇家屯區一池塘裡,有市民就拍攝到:一隻黃葦鳽在池塘裡上演捕魚絕技,鳥爪捉住樹樁一動不動,鳥喙在水中來回擺動輕易捕魚。

黃葦鳽是一種中型涉禽,在國內也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類,它們一般出現大片蘆葦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庫、水塘和沼澤中,主要以小魚、蝦、蛙、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黃葦鳽也是捕魚高手,它們會靜靜在一旁狩獵,當發現水裡有獵物後,行動立即變得迅速,若距離近,它們只需伸開長長的鳥脖子,便可以捕捉到獵物,若距離遠,會迅猛扎進湖水中,將魚兒捕捉上來,再吞入腹中。

黃葦鳽在有些地方又被稱為「釣魚郎」,是因為它在捕魚時,總是獨自停留在水生植物上,或荷葉、或石頭、或樹上等等,而眼睛總是虎視眈眈看著水裡,像一位耐力十足的垂釣者在釣魚。

黃葦鳽也是一種警惕性很高的鳥類,若有任何風吹草動,黃葦鳽會立即做出警惕反應,立刻佇立不動看著敵人,或向上伸長頭頸觀望敵情,若感受到威脅,立即展翅飛走。

黃葦鳽種群數量趨勢穩定,是一種很常見的涉禽,在國內除臺灣、廣東、海南島為留鳥外,其它地方全部為夏候鳥,遷徙時間春季多在 4-5月遷到北方繁殖地,秋季多在9月末10月初遷離繁殖地。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相關焦點

  • 捕魚能手—黃葦鳽(jiān)
    捕魚能手—黃葦鳽(jiān) 2020-09-08 18:2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擁有捕魚獨門絕技,為魚兒撐太陽傘,將自己做成籠子捕魚的黑鷺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捕魚,釣魚等捉魚方式,自古以來就受到了許多人民的喜愛。在自然界中捕魚的高手,更多的是鳥類,比如大嘴的鵜鶘,一口能夠吃下許多的魚,然後將口中的水過濾出去,留下碩果纍纍的魚兒;能飛行善遊泳,還會潛水的鸕鷀,更是捕魚高手,捕魚十分的高效甚至成為漁夫的捕魚小能手;魚鷹,會從天空當中觀察魚兒的動向,然後俯衝入水中抓住魚兒,瞬間再拔高飛翔。
  • 穿裙的黃葦鳽鳥,捕魚的高手
    公園裡處處是風景,還有四季荷塘,說不完的故事。荷塘裡有很多水鳥在這裡繁衍生息,荷塘兩岸種植有花草樹木,如:長隔木、美人蕉等等…吸引著各種鳥兒來這裡覓食。一隻黃葦鳽鳥來這裡好久了,它長的很特別,身子下邊像穿著黃色的裙子一樣
  • 英一隻塘鵝捕魚,像一支箭飛入水中,輕易在水中追捕魚類
    在鳥類中,海鳥不但善於飛翔,也善於遊泳,能在水中遊泳追捕魚類,北方塘鵝也具有這樣捕魚本領。在英國設得蘭群島安斯特,每年都有成千上萬隻塘鵝聚集在這裡捕魚和繁殖等等,而攝影師Varesvuo就拍攝到:一隻塘鵝捕魚,像一支箭飛入水中,輕易在水中追捕魚類,展現了高超本領。
  • 荷塘裡的小精靈-黃葦鳽
    黃葦鳽在荷葉的掩護下,尋找獵物。黃葦鳽身材不大,捕魚速度非常快,捕到了一條大魚。黃葦鳽與荷塘裡的鳥兒們和平共處。
  • 瀋陽:「小翠」捕魚
    2020年8月3日,盛夏時節,瀋陽市渾南區一片溼地的池塘裡一隻翠鳥時而俯衝進水裡,時而濺水而過,飛上飛下忙著捕魚,精彩的畫面引人入勝。2020年8月3日,盛夏時節,瀋陽市渾南區一片溼地的池塘裡一隻翠鳥時而俯衝進水裡,時而濺水而過,飛上飛下忙著捕魚,精彩的畫面引人入勝。
  • 非遺絕技「鸕鷀捕魚」:雙鷀爭魚,鸕鷀的狠與猛讓人驚愕
    在南方等多水、溫度較高地域常見,在相對缺水、氣溫相對低的北方則很少見,更別說它捕魚的場面了。前不久,在內蒙古烏梁素海,小編就見到了鸕鷀捕魚表演,沒想到一隻小小的水鳥,捕魚的場景竟是那麼地驚心動魄,讓人嘆為觀止。下面,請跟隨小編的鏡頭來一睹為快吧。
  • 非洲現會「撐傘」的鳥:長脖子長腿長嘴巴,張開翅膀圍成傘狀捕魚
    頭頂有冠羽,胸前有飾羽,胸部、腹部、脅部有斑塊狀的粉,當它在水中遊走,或者捕魚吃的時候,沾上汙染物,就會隨著羽毛的破碎粉化脫落而一併除去,保持清潔乾淨。最令人驚奇的是,黑鷺是一種會「撐傘」的水鳥。當它收起翅膀,它就是一隻再平常不過的水鳥;當它張開翅膀,就完全變了一副模樣。
  • 鳥能捕魚,有種魚也能捕鳥,而且還是捕食飛行中的鳥
    我們習慣性地認為魚類就是鳥類的食物,但其實在自然界之中,不僅鳥能捕魚,魚也能捕鳥,而且能夠捕食鳥類的魚還不在少數。比如我們常見的鯰魚、鰻魚和梭子魚就經常會捕獵鳥類為食,不過這些魚類只能夠捕獵停留在水面上的鳥類,對於翱翔於藍天的鳥兒則無能為力。
  • 數十隻蒼鷺在吉林市松花江上捕魚,展示驚人的絕技,令人稱奇
    2020年5月10日,吉林省吉林市數十隻蒼鷺在松花江滾水壩附近捕魚令人稱奇。它們捕魚的成功率極高,在離水面二三十米的高空看到水裡的泥鰍魚,又能迅速叼住,還幾乎很少失手。蒼鷺這種捕魚絕技看的遊人嘖嘖稱讚。
  • 最兇猛的蜘蛛:跳入池塘水中捕殺體型大自己兩倍的大魚
    在動物世界中,蜘蛛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捕獵方式通常是織好網捕食昆蟲為主,但也有很多種類蜘蛛是另類捕食的,敢捕捉水中魚為食。近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一位養魚愛好者就拍攝到盜蛛兇猛的一面:跳入池塘水中,捕捉體型大過自身兩倍的金魚!
  • 翠鳥做客生態玉溪 捕魚那叫一個「脆」!
    翠鳥做客生態玉溪 捕魚那叫一個「脆」!攝影愛好者們擺好高清攝影機,匯聚在玉溪出水口生態公園的一個池塘邊,集中精力靜靜地等待翠鳥的到來。攝影愛好者聶家聰說,退休以後攝影成了他的愛好,他來出水口生態公園拍翠鳥已經四個月了。
  • 池鷺大秀捕魚絕技
    發現目標揚州蜀岡文化園荷塘內棲息著一隻池鷺捕魚是池鷺的拿手好戲,它平時棲息在塘中的樹枝上,靜若雕塑;一旦發現有魚露頭,就立刻出擊,幾乎百發百中。蔣永慶 攝
  • 傳承了千年的鸕鷀捕魚
    ︾︾傳承了千年的鸕鷀捕魚文 /凌世君「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記憶展覽」在檔案館展出的日子裡,我很喜歡跟別人介紹這張老照片,因為它包含了豐富的桂林文化元素,是一幅經典獨特的城市風情畫。在這個畫面上,有山、有水、有城牆、有江上的漁人和他們撐著的鳥排(竹筏),還有一種歷史悠久、延綿不絕的奇特生活場景,也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生產方式——鸕鷀捕魚。鸕鷀是一種大型水鳥,善遊泳和潛水,主要通過潛水捕食各種魚類為生。把野生鸕鷀加以馴化,用來捕魚,以中國為最早。漢代的《爾雅》及東漢楊孚撰寫的《異物志》,均記載鸕鷀能入深水捕魚,湖沼近旁之居民多養之。
  • 鸕鷀以捕魚為生,一年可以捕魚1400斤,卻時常餓肚子
    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颺獨立和褵褷銜魚古查上唐·王維《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鸕鷀堰》這是著名詩人王維在描述鸕鷀為漁民下水捕魚時的場景,在古代,鸕鷀高超的捕魚技能就已經被人們發現,那時開始人類就開始馴化鸕鷀為己所用。
  • 它是捕魚能手……
    於空中盤旋飛舞,驟然間如離弦之箭一般扎入水中,捕獲獵物後又急速振動翅膀離去……儘管善捕魚者眾多,斑魚狗依舊憑藉一套獨創的空中懸飛捕魚法,成為水鳥中的「捕魚王」。等等,明明是只鳥兒,怎麼跟狗和魚扯上了關係?事實上,這個略顯滑稽的名字,早已將斑魚狗的外貌與脾性展露無疑。5月4日,三隻珍稀鳥類斑魚狗現身海口金沙灣。
  • 號稱鳥中釣魚郎!卻沒有幾個人知道
    號稱鳥中釣魚郎!卻少有人知道。這就是很少人知道的黃葦鳽。估計有人連這個名字如何拼讀都不知道,更別說了解了。其實這種鳥在早些年前比較常見。年長的人估計看到過。這種鳥還有一個典型的特徵,爪子長且鋒利,如果水不深,可以直接站在水中,如果水深,就必須用爪子抓住水中的植物主幹,就像猴子爬樹那樣,然後等待機會進行捕魚。
  • 捕魚籠哪種效果好?
    捕魚這是我們所稱的地籠,捕魚籠有不同的款式和型號。要說哪一種捕魚的效果更好,那要結合很多因素來說結果,在這我給你說說我的經驗:首先我們來說說捕魚籠的款式和型號,有傘狀摺疊型,有長方形狀摺疊型,有六角型,有多角型等等!
  • 難得一見:廣西桂林灕江鸕鷀捕魚驚險一幕
    漁民捕魚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方法是撒網捕魚,最惡毒的是電魚和毒魚,幾千年來,生活在桂林灕江河上的漁民有自己獨特的捕魚方法,即通過養殖鸕鷀捕魚。爐子是一種鳥,在自然界中,許多鳥類都有自然的捕魚技能,比如老鷹,丹頂鶴。鸕鷀也是一種特殊的鳥類大家族,非常擅長釣魚。
  • 捕魚大作戰途遊捕魚
    捕魚大作戰途遊捕魚是一款畫面超級逼真的捕魚遊戲,在這個遊戲中玩家可以在線上進行捕魚,並且能夠邀請你的朋友一起在這裡體驗多人共同在線進行捕魚的樂趣,裡面為你準備了超級強大的武器,可以讓遊戲玩家在不同的場景中,捕獲非常豐富的魚類來獲得遊戲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