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趣 問 萬 物
為好奇的你解答稀奇古怪的腦洞問題
來源 | 《萬物》等
編輯 | Mirror
毒蛇咬自己一口會中毒嗎?
圖源:pixabay
「哪條蠢蛇會這麼幹??」
貪吃蛇:有事嗎?
蛇當然不會故意咬自己一口,但在與暴躁配偶或競爭對手的衝突中,被同類咬到或誤咬自己也不奇怪。既然毒蛇能吃被自己毒死的獵物,應該不至於中毒吧?
那還真不一定。
蛇吃獵物,毒液只是進入消化道,而被咬一口,毒液可是直接進入血液的。蛇毒液中發揮毒性的蛋白質(各種酶和多肽)能被大多數脊椎動物,包括蛇自己的胃液分解,可一旦經過破損的組織入血,毒素就會作用於體內的特定蛋白質和細胞,導致中毒。
蛇的毒腺是特化的唾液腺
一些毒蛇,例如矛頭蝮屬(Bothrops)確實對自身毒液擁有一定免疫力,但也有少數個體被自己或同類咬傷後,組織壞死,不久死去。還有實驗室分別觀察到眼鏡蛇和響尾蛇遭同類攻擊後,出現了嚴重的中毒症狀,包括頭頸腫脹、反應遲鈍,經抗蛇毒血清治療才有所改善。
如果一條蛇被其他種類的毒蛇咬到,中毒的概率就更大了。不過,科學家發現某些蛇是能對其他蛇類的毒液免疫的,比如北美的王蛇(Lampropeltis getula),雖然自己無毒,卻對蝮蛇的毒液免疫,甚至把它納入了食譜。
對我們來說,解蛇毒仍需以毒攻毒——將毒液注射到體型較大的動物,如馬的體內(相對馬來說是小劑量),讓它們產生免疫,再提取其血清作為解毒劑。
一天中最熱的時候為什麼不是正午?
圖源:pixabay
正午時分,烈日當頭,讓人避之不及。你以為遲點出門,高溫就會放過你了嗎?
實際上,正午的陽光雖然最強烈,但此時的氣溫卻不是最高的,因為我們的大氣層是個慢熱性子。
空氣吸收熱量的速度很慢,所以陽光穿透大氣層時,空氣才稍稍預熱,大部分熱量就被地面吸走了。但地面也不會獨吞,它會通過輻射或對流釋放熱量,慢慢加熱空氣,到下午兩三點,溫度才會升到峰值。
此後雖然大地仍在釋放熱量,但大氣層的熱量也一直在向太空流失。隨著太陽高度角的減小,陽光漸漸變弱,大氣吸熱的速度趕不上散熱的速度,於是溫度就降下來了。
同理,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也不在半夜,而是在日出後的一段時間,因為夜間的大氣層一直在散失熱量,日出時的微弱陽光依然無法平衡損失,只有陽光足夠強烈時,氣溫才會開始回暖。
雲的邊界為什麼很清晰?
圖源:pixabay
同樣是由水蒸氣凝結而成,近地面的霧如同大片朦朧白紗,天上的雲卻像一隻只綿羊,有著清晰的邊界。為什麼雲不會像霧那樣彌散開來?
事實是,雲也會有類似霧的形態,比如霧抬升之後形成的層雲,就是邊界模糊的狀態。那些像綿羊的雲,通常是積雲。
霧狀的層雲 | 圖源:Wikipedia
典型的積雲是由一整個氣團冷凝而成的。地面上一些溫度升高快的區域周圍會積聚熱空氣,形成熱氣團。氣團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在熱對流作用下抬升,並在低溫的高空中凝結成積雲。這種氣團的上升速度很快,內部相對均一,所以不容易發生彌散。但如果有強風吹拂,棉花糖也會散成破碎的棉絮。
積雲形成後,外界空氣比雲內乾燥得多,邊緣的小水滴一旦跑出去就會迅速消散,邊界因此得以保持。
不過,當你飛上雲霄近距離看雲的邊界就會發現,它也不像卡通畫裡那樣分明,只是在遙遠地面上的我們看起來顯得十分清晰。
瓜類為什麼都不酸?
圖源:pixabay
西瓜、甜瓜、黃瓜、南瓜……從水果到蔬菜,這些葫蘆科的兄弟們從來都沒有酸過你吧(別把醃黃瓜算在內啊)?
運氣不好,買到了不熟的瓜,通常味道寡淡,最多帶有葫蘆素的苦味,但隔壁不熟的蘋果、橙子就會狠狠地酸倒你的牙。
覺得瓜類都不酸,那是你吃的瓜不夠多。野生甜瓜不成熟時其實是酸的,只是在馴化過程中,甜味被強化,而酸味被弱化,哈密瓜就是其中的代表瓜。
西瓜的祖先則有著被嫌棄的苦味,瓜瓤也是白的。很久以前,某個西瓜祖先突然開竅,變異出了甜味,才得到了人類的青睞,被選育得越來越甜。
人工栽培的瓜吃起來不酸,並不代表它們不產酸。不管你的舌頭信不信,再甜的瓜都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只是濃度沒有那麼高,很容易被掩蓋。這些酸是普遍存在於生物體中的呼吸代謝途徑——三羧酸(TCA)循環的中間產物。
水果成熟之前,酸味或苦味物質在細胞內積累,保護果實不被過早吃掉。待到時機成熟,大分子糖類(如澱粉)分解成了果糖等甜度高且可溶的小分子糖類,好吸引動物為它們傳播種子。
如果你覺得水果酸點更可口,我國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了酸甜適口的甜瓜,或者,來點檸檬?
你還有什麼想知道的腦洞問題?
歡迎在下方留言
感謝上期讀者為我們提供的問題
提問被選中的讀者將會
免費獲得《萬物》新刊一本
趕緊來提問吧!
*中獎讀者請在下方留言寄送信息(不會公開),贈閱雜誌會在次月15日左右寄出。
訂閱《萬物》雜誌
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繫 bd@wanwuweb.com
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cxhhYJCQ8VtWtD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