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之聲記者趙崢琳 董人愷 圖片由開化傳媒集團提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奔向全面小康》
浙江之聲全媒體大型訪談《奔向全面小康》全面啟動,第四期特邀嘉賓——開化縣委書記魯霞光說,作為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開化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深情囑託,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持續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和村集體經濟消薄。
請戳節目音頻↓↓↓
主持人方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到開化縣調研,這給我們開化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和變化?
魯霞光: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化縣調研時留下三句重要的囑託:"一定要把錢江源頭的生態環境保護好""要變種種砍砍為走走看看""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歷任縣委縣政府始終在踐行習總書記對開化的殷殷囑託和諄諄教誨,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15年來,開化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富民、脫貧攻堅協同推進,百姓的袋子鼓了、生活富了、日子美了。
(開化縣委書記魯霞光走訪調研)
主持人方雨:開化縣扶貧攻堅工作目前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
魯霞光:2015年我們跟全省一樣同步消除了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現象。2000年以來,開化縣扶貧開發工作與全省同步經歷了5個階段,幫扶對象由貧困鄉鎮轉為低收入農戶,幫扶方式由簡單"輸血"轉為精準"造血",幫扶重心從消除絕對貧困轉為解決相對貧困。2015年與全省同步消除收入4600元以下絕對貧困現象。作為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無庸諱言我們的生態環境、美麗鄉村、全域旅遊做得非常好,但是我們還有一些低收入的農戶,還有一些鄉村的集體經濟還並不是很壯大。所以這個過程,我們還一直在努力。全縣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8年的2714元增加到2019年的10832元,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幅,"三個清零"全面完成。
主持人方雨:開化的下淤村如今很有名,這個村是如何從集體經濟薄弱村成長為"明星村"的?
魯霞光:音坑鄉下淤村實際上是開化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樣板。以前汙水橫流、村集體經濟負債,如今先後建成觀景棧道、沿河綠道、山上旅遊步道,村集體還創建了農業創意園、花卉觀光園、水岸燒烤園、水上遊樂園等配套設施,盤活閒置老房打造文創基地,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現在總投資1.3億元的全省首批綜合扶貧試點項目——錢江源未來農業園即將落地,下淤村的水岸業態將更加豐富。
主持人方雨:對於扶貧攻堅奔小康,開化縣有哪些更具體的做法?
魯霞光:簡要概況一下就是"五個一":"一畝土茶園、萬元惠茶農""一口清水塘、萬元賣魚錢""戶養十桶蜂、增收萬元錢""一畝高粱地、淨增萬元錢""一家農家樂,戶均萬元錢"。比如何田鄉深耕"魚文化",探索產業"消薄"新路子,通過養殖"期權魚"為村集體年增收30萬元。"期權魚",就是"主體先購魚,村裡再養魚"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對清水魚實行按年定價、提前預售。大溪邊鄉上安村通過發展紅高梁產業,一片拋荒地成為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紅高粱連片種植基地,種植產值達400萬元,延伸釀酒產值2500萬元,畝均收益近萬元。今年以來,我們緊緊圍繞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總目標,實現全縣8904戶14002名低收入農戶"菜單式"扶貧項目全覆蓋,其中中蜂產業扶貧項目訂單率最高,點單受理農戶有507戶。農戶只要預交50元/箱,便可配套享受扶貧資金補助500元/箱,一戶可申請5-10箱。截至目前,全縣共發放"精準扶貧"蜂箱4千餘只,戶均增收可達5千餘元。
衢州有禮,
根緣開化,
開化是個好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