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關於老虎的畫作不在少數。畢竟,老虎的威猛雄武,都是被人才追捧的。要不然,武松也不會因為打虎而成了課本上的常客。
但是,在臺北的故宮裡,卻收藏著這樣一幅畫:只見畫中的老虎不但瘦骨嶙峋、就連臉上的深情都是楚楚可憐。這樣一幅「慫貓」的樣子,簡直是有些丟老虎的臉。
可就是這樣一幅畫,卻引來了不少爭議:不少初看畫的人都不明白,就這樣一幅沒啥特色的老虎圖,為何就值得收藏在故宮裡呢?難道是因為它的作者名氣大麼?
如果你要是這麼想,那可就錯了。因為,這幅畫之所以能進故宮,主要是還是因為它本身太有特色了。
一副《峰虎圖》,引來大爭議
威武的老虎,我們見過不少;但是慫成這樣的老虎,還真是不多見。這《峰虎圖》中的老虎,似乎在用全身的力氣告訴觀眾這樣一個信息:我很慘!
的確,你粗看這畫中的老虎,也能看出:這隻老虎不但身體瘦弱,就連表情都讓人看著可憐。作為一隻老虎,咋還能把日子過成這樣呢?
而且,這隻老虎拿前爪擋臉的樣子,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咋的,一隻老虎還怕被人毀容麼?況且,這畫中也沒看到啥其他大型動物呀?咋就把你嚇成了這樣?
那麼,畫中的老虎為何會成了這樣呢?這還真得拿著放大鏡才能看明白了!
原來,在老虎的前方的草枝上,落著一隻野蜂!野蜂的威力,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一針下去,不死也傷!而更讓敵人害怕的是,野蜂還常常是成群結隊的出現!
這樣一看,就能理解這隻老虎為何害怕了!畢竟,假如是遇到其他大型動物,老虎起碼還有反擊的份兒。但是在野蜂的面前,老虎就只能祈禱它們不扎臉了!
所以說,這隻老虎是真可憐。本來就餓得渾身沒有幾兩肉,好不容易逮著點兒蜂蜜改善改善夥食吧,卻又被野蜂給盯上了,這真是「悽悽慘慘戚戚」!
那麼,有人會問了,這老虎到底是誰畫的?咋就把個老虎整成了這樣?其實,這是作者的「自畫像」罷了!
清代繪畫大家,華巖一生貧困
華巖,生於康熙年間。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導致華巖沒念幾年書就從學堂裡退學了。不過,雖說沒再多念書,但倒也沒有影響華巖對於繪畫的學習。
可惜的是,因為他人窮且沒有個好親戚,所以縱使他空有一身才華,卻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於是,他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闖蕩。畢竟,沒有什麼比鄉親們的看不起更讓他難過了。
後來,在外遊歷期間,他不僅畫技提高了許多,還認識了很多當時的畫壇大家,比如說鄭板橋等人。而他的畫作,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大力肯定。
而可惜的是,他幾經努力,卻一直沒能走上仕途。幾番打擊下來,華巖感覺前途渺茫。因此,在他的作品中,那種對前途的不能確定也就表現出來了。
況且,華巖雖然後來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肯定,但他卻依舊過著較為清貧的工作。
那麼,這幅畫的含義就更好理解了。在華巖看來,自己不就正如這隻老虎麼?雖說空有一身本身,但卻敗給了這個世道。
最後,為了飽腹,甚至得向不如自己的勢力低頭。世間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局面更尷尬麼?也就是說,這樣一幅畫中,其實摻雜的是作者本人的經歷和感受。
這種情況其實倒也多見。很多古代的文人大家,其實都有借作品抒發感情的經歷。
比如說蒲松齡,他自己仕途不順,所以他筆下很多學子都在求學的路上或是受到了財的考驗、或是受到了色的考驗;再比如說元稹,因為感情經歷豐富,所以他的作品中自然也就體現了他的多情和善感。
可以說,借物言情,這是很多文人的通用手段。而華巖的這幅畫,就因為足夠令人詫異、也令人感慨,所以才會被臺北故宮收藏起來吧?
結語
老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常十有八九。也正因為這「十有八九」,所以我們才更應該珍惜那剩下的「一二」。要不然,我們也就會像這畫中的老虎一般,被一隻野蜂,就逼得沒有了森林之王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