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體驗夜宿水晶宮裡的感覺

2021-01-13 華夏經緯網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位於南部屏東縣車城鄉,是臺灣最熱門的博物館之一,駐臺之初我們曾經專程採訪過。十幾年後再重訪,入口處廣場上以實際比例鑄造的抹香鯨、座頭鯨依然讓人眼前一亮,館舍卻已被雨水衝刷得老舊了。不過,館內的夜宿活動卻聲名遠播。

  探訪神秘「後花園」

(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水族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水族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珊瑚王國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下午4點,海生館的人潮逐漸退去,拖著大包小包的夜宿客開始集結,大多是家長帶著小孩子,也有情侶和中老年人。所謂夜宿,就是在海生館閉館以後,在館內空地或過道上打地鋪睡覺,與魚共眠。因為人數有限,須提前2—4個月預訂。高峰時每天近400人,我們去的這天非周末假日,加上因天氣原因有人取消,只有不到100人。工作人員古鈺說,你們很幸運,人多人少夜宿的品質大不一樣。

  十幾年前,海生館的工作人員發現,海洋生物們的夜生活,有著不同於白天的趣味,「和大家分享海洋夜晚樣貌」的念頭開始萌芽。改建適於夜宿的設施,設計與海洋生物親近的體驗活動……夜宿海生館活動一炮而紅。

  館內燈光暗了下來,夜宿客寄存了行李、分組完畢,開始各自的參觀行程。平日人頭攢動的海生館此刻只有我們這群人,探險的感覺讓孩子們興奮莫名。導覽林軒徹打著手電邊走邊解說,日間悠遊的魚群躲去哪兒了?有哪些海洋生物晚上不睡覺在遊動?還有展館規划過程中的有趣故事,如此深度又鮮活的解說,是白天走馬觀花時沒有的待遇。

  一行人來到企鵝館,這裡燈光很亮,據說現在是繁殖期,晚點關燈讓它們多活動。企鵝十分活潑,見了孩子們更是人來瘋,一個勁兒顯擺跳水和泳技。導覽說,雌雄企鵝在外表上幾乎完全一樣。它們自己有辦法互相辨認,但人類從外表認不出來,就給它們戴上腳環區分,以便人工繁殖。有孩子問:不是從外表上看不出來嘛,那怎麼戴腳環?導覽答:一出生就抽血做DNA檢測。

  簡單的晚餐後,再帶大家探訪神秘的海生館後場、魚缸上方的飼育區。這真正是夜宿客的專享,白天不可能有的福利。在這裡,可以了解飼育員的工作內容及環境,孩子們可體驗餵魚、觀摩養魚過程,還可以用手摸水母,既新鮮又刺激。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鯊魚特展-公牛鯊(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睡覺地盤先訂先選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捏泥人、吃夜宵……終於到了發被子選地方睡覺環節。每人配發一褥子一被子一枕頭,用塑膠袋裝著,工作人員特別交代早晨不要疊被子,亂塞進去就行,不然會以為這被子沒用過,看來床褥都是一用一洗的。選地方規矩是在預訂區域內先訂先選,全館劃分成五六個區域,大熱門是海底隧道區——有270度景觀,其次是白鯨區——有兩頭小白鯨叫你起床。我們預訂的海藻森林區當天只有十幾個人,預訂第一名來自馬來西亞,他選擇一個人睡在大廳的中央,一睜眼就可以看到三層樓高的水族箱全貌,其他人大多選擇離水族箱近的位置。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夜宿海生館(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洗漱完剛躺下沒幾分鐘就熄燈了。不過借著手機的微光,還是可以看見在我們身後的水族箱裡,巨型海藻在水中微微擺動,魚兒遊嬉其間,還有一條小鯊魚呢。這時偌大、漆黑的水域館內除了夜宿客幾乎沒有工作人員,只給我們留了一個手機號應急用。第二天問工作人員夜宿是否有安全隱患?他們不解地睜大了眼睛,仿佛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問過去有什麼事件發生嗎?說有,都是上廁所迷路打應急電話求助的。

  天漸漸亮了,整個海藻森林水族箱一覽無餘,有睡在水晶宮裡的感覺。索性坐起來看魚,發現有幾條魚也在一動不動地盯著我們看,不知這些被禁錮在玻璃房子裡的生物,每天看著來來去去的人類,特別是專程來這裡睡覺的人們會是什麼感覺。7點多,有廣播開始叫醒,接著收被子的來了,5分鐘之內,一切又恢復了原狀。

  服務周到如沐春風

與鯨魚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戶外公共藝術品-「愛與新生」 (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神秘的潛水之旅-兒童陽臺(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早飯過後、開館之前,夜宿客還有專屬福利——大洋池餵食表演。天氣好時,還有探險潮間帶等活動。看完表演,各處都還沒有人,可以再到處走走。來到空無一人的海底隧道區,昨晚遊客就睡在我們腳下的傳送帶上。

  中午11點左右,夜宿活動全部結束了,夜宿客可以憑證件繼續呆到閉館。這時拖兒帶女的家長多半已經人困馬乏,急著踏上歸途。離開海生館前,又路過自己昨晚睡過的地方,有恍如隔世之感,我們居然在人們走來走去的路上睡了一晚!

  夜宿海生館能睡得著嗎?說實話,客滿時睡眠不好的人恐怕要整夜失眠,想像一下上百人此起彼伏上廁所的情形!洗漱、吃飯的條件也沒法跟住旅館比,但是海生館的整體活動設計和安排獨到而細緻,服務讓人如沐春風,讓大家圓了一個美麗的海洋夢!

(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圖片來源: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本報記者 王 堯《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5日   20 版)(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夜宿海生館:圓一個美麗的海洋夢

  圖為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外的鯨魚雕塑。
  (資料圖片)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位於屏東縣車城鄉,即臺灣最南端的墾丁附近。2000年開業的海生館是臺灣最熱門的博物館之一,駐臺之初我們曾經專程採訪過,感覺還挺高大上的。十幾年後再重訪,入口處廣場上以同等比例鑄造的抹香鯨、座頭鯨依然讓人眼前一亮,館舍卻被雨水衝刷得老舊了。不過,館內的夜宿活動卻聲名遠播,一位難求。

  下午4時,海生館的人潮逐漸退去,拖著大包小包的夜宿客開始集結,大多是家長帶著小孩子,也有情侶和中老年人。 所謂夜宿,就是在海生館閉館以後,在館內空地或過道上打地鋪睡覺,與魚共眠。因為人數有限,需提前4-2個月預訂。高峰時每天近400人,我們去的這天非周末假日,加上雨災有人取消,只有不到100人。工作人員古鈺說,你們很幸運,人多人少夜宿的品質大不一樣。

  十幾年前,海生館的工作人員發現,海洋生物們的夜生活,有著不同於白天的趣味,「和大家分享海洋夜晚樣貌」的念頭開始萌芽。改建適於夜宿的設施、設計與海洋生物親近的體驗活動……夜宿海生館活動一炮而紅。

  館內燈光暗了下來,夜宿客寄存了行李、分組完畢,開始各自的參觀行程。平日人頭攢動的海生館此刻只有我們這群人,探險的感覺讓孩子們興奮莫名。導覽林軒徹打著手電邊走邊解說,日間悠遊的魚群躲去哪兒了?有哪些海洋生物晚上不睡覺準備開派對?還有展館規划過程中的有趣故事。如此深度又鮮活的解說,是白天走馬看花時沒有的待遇。一行人來到企鵝館,和別處不同,這裡燈光很亮,據說剛好是繁殖期,晚點關燈可以讓它們多活動。企鵝十分活潑,見了孩子們更是人來瘋,一個勁兒顯擺跳水和泳技。導覽說,雌雄企鵝在外表上幾乎完全一樣。它們自己有辦法互相辨認,但人類從外表認不出來,就給他們戴上腳環區分,以便人工繁殖。有孩子問:不是從外表上看不出來嘛,那怎麼戴腳環?導覽答:一出生就抽血做DNA檢測。

  簡單的晚餐後,再帶大家探訪神秘的海生館後場、魚缸上方的飼育區。這真正是夜宿客的專享、白天不可能有的福利。在這裡,可以了解飼育員的工作內容及環境,孩子們體驗餵魚、觀摩養魚過程,還可以用手摸水母,既新鮮又刺激。

  捏泥人、吃夜宵……終於到了發被子選地方睡覺環節。每人配發一褥子一被子一枕頭,用塑膠袋裝著,工作人員特別交代了早晨不要疊被子,亂塞進去就行,不然會以為這被子沒用過,看來床褥都是一用一洗的。選地方規矩是在預訂區域內先訂先選,全館劃分成五六個區域,大熱門是海底隧道區——有270度景觀,其次是白鯨區——有兩頭小白鯨叫你起床。我們預訂的海藻森林區只有十幾個人,當天預訂第一名客人來自馬來西亞,他選擇一個人睡在大廳的中央,一睜眼就可以看到三層樓高的水族箱全貌,其他人大多選擇離水族箱近的位置。

  我們洗漱完剛躺下沒幾分鐘熄燈了。不過借著手機的微光,還是可以看見在我們身後的水族箱裡,巨型海藻在水中微微擺動,魚兒遊嬉其間,還有一條小鯊魚呢。大概睡到凌晨4時多,我就醒了,這時偌大、漆黑的世界水域館內除了夜宿客幾乎沒有工作人員,只給我們留了一個手機號應急用,感覺很沒安全感。第二天問工作人員夜宿是否有安全隱患?他們不解地睜大了眼睛,仿佛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問過去有什麼事件發生嗎?說有,都是上廁所迷路打應急電話求助的。後來想了一下,主要是我們這一天人太少,正常情況滿地躺的都是人,一定不會害怕。

  天漸漸亮了,整個海藻森林水族箱一覽無餘,有睡在水晶宮裡的感覺。索性坐起來看魚,發現有幾條魚也在一動不動地盯著我們看,不知這些被禁錮在玻璃房子裡的生物,每天看著來來去去的人類是什麼感覺,專程來這裡睡覺的會被他們譏笑吧。上午7時多,有廣播開始叫醒,接著收被子的工作人員來了,我們把被褥塞進塑膠袋交給他,5分鐘之內,一切又恢復了原狀。

  早飯過後,開館之前,夜宿客還有專屬福利——一場大洋池餵食表演。看完表演,各處都還沒有人,可以再到處走走。來到空無一人的海底隧道區,想到昨晚遊客就睡在我們腳下的傳送帶上,感覺很奇妙。夜宿活動在中午11時左右全部結束了,夜宿客可以憑證件繼續呆到閉館。這時拖兒帶女的家長多半已經人困馬乏,急著踏上歸途。離開海生館前,我又路過自己昨晚睡過的地方,有恍如隔世之感,我們居然在人們走來走去的路上睡了一晚!

  夜宿海生館能睡得著嗎?說實話,客滿時睡眠不好的人恐怕要整夜失眠,想像一下上百人此起彼伏上廁所的情形!洗漱、吃飯的條件也沒法跟住旅館比,但是海生館的整體活動設計和安排獨到而細緻,服務讓人如沐春風,讓大家圓了一個美麗的海洋夢!古鈺說:「我們知道大陸也有類似的活動,硬體上我們沒法和大陸比,只能在服務上下工夫啦!」

本報記者 王 堯(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海峽「藍色聚寶盆」,我們用科技守護

本報記者 吳洪 文/圖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獸醫師李宗賢在介紹救治的海龜。

    臺灣海峽生物多樣性豐富,它不僅是兩岸漁民傳統的作業漁場,也是兩岸共同的生物資源寶庫。近年來,兩岸海洋科研人員攜手合作,運用科技力量保護臺灣海峽海洋生物環境,守護「藍色聚寶盆」。

    衛星定位 保護海洋生物

    位於臺灣屏東縣的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不僅是民眾觀賞海洋生物的展示館,還擔負著研究與救助海洋生物的科學任務。

    抽血檢查、定時餵藥、投放食物……在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海龜救傷中心,一隻只從港口或海中被救起的海龜得到工作人員悉心照料。每年臺灣各大港口會接到200多件海龜受傷事件的報告,有三四十隻傷情較重的海龜被送到這裡,在得到適當救助後,它們將回歸海洋。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馴養組獸醫師李宗賢告訴記者,許多海龜受傷是過度的漁業捕撈活動造成的。比如,拖網作業、刺網作業過程中誤捕海龜;也有因為漁船碰撞或廢棄網具誤傷等。

    「有的受傷海龜是從大陸遊過來的。因為安裝了微晶片,我們通過衛星定位,幫助海龜找到回家的路。」李宗賢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去年5月,一隻8公斤重的小海龜被臺南漁民發現,送到海洋生物博物館救治。當時,小海龜無法潛水,李宗賢等人為它做了檢查,發現它的腳趾和背甲都有創傷,非常虛弱。「幸好它的前肢植入了帶有號碼的微晶片,由此查到它來自廣東惠東。經過近半年的治療,小海龜恢復了健康,我們把它送回了家。」李宗賢說,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與大陸海洋生物保護機構一直在合作,通過給海龜植入衛星追蹤器,來研究海龜的棲息環境,一起保護海洋生物。

    據了解,這種植入微晶片追蹤海洋生物生存環境與狀態的做法已廣泛運用於兩岸海洋科研機構。比如,每年海峽兩岸舉行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中,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就通過植入微晶片,了解跟蹤魚類在河川、海洋洄遊路徑與生態。

    李宗賢表示,近年來海洋漁業資源日益匱乏。一方面,兩岸漁業部門要加大宣導力度,讓漁民不要過度捕撈;另一方面,兩岸海洋科研人員也應加強合作,聯合開展海洋生物與資源的保護,共同修復臺灣海峽的海洋環境,讓臺灣海峽成為兩岸漁民的「藍色聚寶盆」。

    搜集數據拯救海洋「基因庫」

    珊瑚礁被稱作「海洋的熱帶雨林」,它能消解海浪,保護海岸帶;它也為海洋魚類提供生存棲息環境,是海洋生物「基因庫」。

    在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有一座「珊瑚王國館」,讓民眾不用下水就能欣賞美麗的珊瑚。該館還在水族實驗中心培養了百餘種、上萬株珊瑚,重點培育對環境耐受性高的珊瑚。

    「近年來,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嚴重退化。為此,兩岸珊瑚礁研究機構正在攜手合作,定期召開研討會,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人員郭富雯告訴記者,海水溫度升高、海洋酸化、海水汙染、紫外線輻射增加、破壞性漁業和海上工程等,都是珊瑚礁退化的肇因,這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都會造成不利影響。

    自2005年以來,海峽兩岸暨香港的研究機構每兩年舉辦一次海峽兩岸珊瑚礁研討會,共同探討如何保護珊瑚礁的生態環境,這已成為兩岸科學家進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珊瑚礁為許多海洋動植物提供了生活環境,也是魚類的幼魚生長地。目前,最重要的是搜集和完善數據。」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人員譚之叡表示,他們與位於廈門的海洋研究機構合作,研究海洋酸化對珊瑚礁的影響,希望得到更翔實的數據,同時他們還觀察珊瑚的適應能力,希望找到更耐熱的珊瑚品種,作為重點培育對象,讓它們適應變暖的全球氣候,保護魚類生存環境。

    近年來,通過海上調查、漁業活動資料採集、生物採樣、衛星定位等科技手段,兩岸海洋科研人員逐步摸清了漁業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及變化趨勢,並定期交流研討。有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兩岸將開展臺灣海峽海洋環境的修復與保護,實現臺灣海峽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來源: 福建日報)

相關焦點

  • 夜宿海生館:圓一個美麗的海洋夢
    2000年開業的海生館是臺灣最熱門的博物館之一,駐臺之初我們曾經專程採訪過,感覺還挺高大上的。十幾年後再重訪,入口處廣場上以同等比例鑄造的抹香鯨、座頭鯨依然讓人眼前一亮,館舍卻被雨水衝刷得老舊了。不過,館內的夜宿活動卻聲名遠播,一位難求。  下午4時,海生館的人潮逐漸退去,拖著大包小包的夜宿客開始集結,大多是家長帶著小孩子,也有情侶和中老年人。
  • 帶寶貝夜宿海生館,到底是一種怎樣神奇的體驗?
    海生館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的企鵝不會拍手,也不會打招呼,他們不是訓練來表演的!(超感動,有沒有)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感覺是不是很奇妙?但小編想告訴你的是:遊覽海洋館,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可以夜宿海生館!躺在被窩裡,看三條白鯨出沒!它們遊動時,旁邊沒有其它魚群。
  • 被空中的魚群喚醒...帶娃夜宿臺灣海生館的美妙體驗!
    對越來越多的臺灣親子行的家庭來說,夜宿海生館可以說是很多遊客去墾丁指定體驗的行程了。夜宿,不是單指睡在魚缸旁,而是充滿各種體驗的活動。每個活動環環相扣,由專業的解說人員全程帶領,深入的認識海生館點點滴滴的故事呢。文/ 殷茵本文摘自《給孩子一份有溫度的旅行》,尖叫已獲授權。
  • 【達人帶路】夜宿海生館,和海洋生物零距離接觸~
    終於有幸去了趟屏東墾丁,深入的了解了海生館,屏東國立海生館不僅兼具旅遊與教育的意義,館內還有多樣性的海洋生態與明星生物,比如珊瑚王國館的小白鯨、世界水域館的企鵝、巨藻、海豹等等,都是極受民眾喜愛的海洋生物。那你可曾想過白天美麗的海生館,到了夜晚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夜宿海生館就是讓你親手體驗,親身參與,親密接觸海洋各種可愛的動物們。
  • 【趣體驗】臺灣海生館夜宿奇妙夜——「一生至少去一次」的親子體驗
    位於臺灣墾丁附近的海生館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水族館,是去墾丁玩耍必去之地。不要被海生館這普通的名字所迷惑,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它的一項很特別的體驗——夜宿活動!晚上在海生館過夜,睡在墾丁的海底。住在海底的奇妙體驗與魚兒同眠,聽白鯨耳語,被陽光喚醒夜宿海生館可不僅僅是晚上在這裡過夜如此簡單,在正式就寢前,會有很多專門為夜宿遊客設計的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非常好的科教與親子體驗。
  • 最IN的夜之海洋世界 墾丁海生館革新生態旅遊體驗
    吸引來自全世界旅客的海生館,也成為踏上墾丁必遊的景點,同時更獲得了米其林三星景點的殊榮。海生館打破了傳統水族館人與生物的隔閡。也因此成為了遊客最喜愛的海洋館之一。臺灣的天下雜誌金牌服務大賞選拔中,更超越了在臺灣鼎鼎大名的故宮博物院,成為博物館類中的第一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強調親身體驗的營運精神。
  • 「屏東海生館」與魚共眠的室內露營初體驗
    近幾年海生館推出的「夜宿海生館」活動,可以跟魚兒們一起睡覺也太酷!整個超期待!完全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所以這次Daisy就特地跑到屏東來體驗兩天一夜的行程。活動實際開始前,會先將各個館的夜宿遊客集中到會議廳,順一下這兩天夜宿的流程。在這邊解說完,就會分配小組跟導覽員就各自帶開行動,我們的導覽員是「海牛姊姊」,解說得非常專業!
  • 陸客赴臺自由行熱銷行程:放天燈採水果 夜宿海生館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資料照片 華夏經緯網7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陸客赴臺自由行8月將新增10城市,旅遊業者表示,自由行是兩岸觀光趨勢,放天燈、夜宿海生館、採水果,都是熱銷行程。臺旅行公會全聯會來臺觀光召集人、升漢旅行社董事長柯牧洲說,今年陸客自由行來臺人數可望翻倍達到100萬人,陸客自由行熱門行程包括:臺北市觀光一日遊、九份之旅、基隆平溪線一日遊,8月旅行社推出夜宿屏東海生館大受歡迎,一床難求。
  • 夜宿墾丁海生館 仲夏夜限定的浪漫「蟹逅」
    深受海內外遊客歡迎的夜宿海生館活動,打開民眾對於海生館入夜後的無限想像,而這充滿故事性的美好感受還曾被國際部落客評為來臺灣必做的特別體驗之一。除此之外,近幾年夜宿海生館結合在地生態推出的季節限定行程,更是吸引許多遊客紛紛二刷三刷。
  • 夜宿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 海外網紅超愛
    臺灣海生館推出夜宿活動10餘年來,不僅年收益平均破億,近年還廣受遊客喜愛。(謝佳潾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自BOT業者推出超獨特的夜宿海生館活動後,10餘年來不僅年收益平均破億,近年還深受海外遊客喜愛,成了不少海外網紅的打卡熱點,而除陸客約佔半數外,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地的遊客數也逐年增加,業者目前正趁勢追擊、盼將海生館推向國際。
  • 超詳細的臺灣海生館夜宿攻略
    夜宿海生館,比夢更神奇!夜宿海生館,是臺灣旅行中最美妙的一程!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簡稱海生館。分為臺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及世界水域館三個展示館,以及特展區定期舉辦特展。夜宿是這裡特色活動,想要選到喜歡的位置,一定要提前訂票。最早有提前6個月就預定了。
  • 夜宿海生館,和白鯨一起入睡,這是年輕人該有的旅行(曬遊記遊臺灣⑧)
    心想年輕人的旅行應該另闢蹊徑,去追尋電影取景地,去體驗特別的夜宿海生館,去感受藝術的薰陶...最重要的是,從旅行的遺憾和艱辛尋找感動和驚喜。** 海選徵稿還在繼續,會玩的抓緊把遊記發至郵箱:43789386@qq.com~別忘了附上姓名、電話和生活照哦~。
  • 夜宿臺灣墾丁國立海生館,探秘海藻森林!
    海生館,位於臺灣南部的屏東縣,在墾丁坐墾丁街車即可以直達,而其夜宿活動是最為出名的特色。先給大家看看兩天一夜夜宿海生館活動的具體安排(如下圖),事實上提前或推後報到都沒有問題的,而豎日早上也擁有充足的時間去享受僅有夜宿遊客正在參觀的的海生館。
  • 夜宿屏東海生館,和企鵝入眠
    邊走邊看,帶您夜宿海生館,和魚兒共眠~相較於白天走馬觀花的參觀而言,夜宿海生館是不可多得的經歷,更令人印象深刻。夜宿分為海底隧道、甲板區、白鯨區、極地區、海豹區和臺灣水域區幾個不同的區域。海生館珊瑚王國館的獨立礁缸內驚現一尾長有鼻子的魚,緩慢又優閒自在的的悠悠遊過大家面前,仔細一看,這隻外貌看起來和一般的魚類無太大差異的灰白色魚兒,頭上竟然有類似人類大鼻子的凸起構造。這隻似有個大鼻子的魚,為「短喙鼻魚」。
  • 這裡有不為人知的文化村,最南端的標誌魅力,還可以夜宿海生館!
    墾丁海生館夜宿和日出:第一篇講了晚上逛墾丁大街,我是屬於極度追求睡眠和睡眠環境的人,所以對於野營和看日出並不是特別熱衷,能不去就不去,不過聽別的小夥伴說,在墾丁的過夜方式有很多種,如果在墾丁停留久的話,確實是可以在墾丁海洋館內搭帳篷,和海洋動物一起睡覺,第二天早上跑去墾丁沙灘上看日出,想必也是很好的體驗。
  • 屏東海生館設置潮間帶觸摸池遊客驚奇不已(圖)
    有獎評新聞 圖片來源:TVBS新聞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海域受到汙染,想要觀察潮間帶生物,不容易找得到,屏東海生館就特別設置一個潮間帶觸摸池
  • 屏東縣海生館也「搞鬼」 紅牙鱗魨露利齒(圖)
    海生館的紅牙鱗魨,嘴上吐出的紅牙,長相深具魔鬼味。圖/記者林順良翻攝(聯合報)華夏經緯網10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屏東縣海生館裡紅牙鱗魨從嘴裡露出了紅牙板,就像是吸血鬼般,10月31日的萬聖節就快到了,遊客可以到海生館體驗一下「海洋世界也有吸血鬼」的樂趣。
  • 【獨家】海生館17年,一年5萬人想睡進這裡!
    海生館的大廳,上面是浮遊的魚類,底下就是沉底的魚類,這其實就是一個真正的海洋世界。白鯨表演可是夜宿活動的專屬項目海生館現有四頭白鯨,餵食時間一到,就能聽到白鯨刺耳的鳴叫。聰明的白鯨在餵食的時候,在水裡像舞蹈般還秀著各種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