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CNET報導,亞洲大黃蜂(綽號 「殺人大黃蜂」)去年在美國華盛頓州被發現,而且,它們還沒有消失。事實上,它們可能很快就會進入搜索和摧毀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自去年9月21日在華盛頓州首次發現亞洲大黃蜂以來,只有6隻被捕獲、誘捕或報告。然而,「殺人大黃蜂」的藏身之處--它們的巢穴--從未被找到或摧毀。
最初,華盛頓州農業部(WSDA)的研究人員試圖在一隻活的「殺人大黃蜂」上粘上一個無線電標籤,希望他們可以跟隨它回到它的巢穴。但遺憾的是,膠水進入了大黃蜂的翅膀,這意味著大黃蜂無法飛回家。
因此,WSDA需要幫助找到這個巢穴,以便在它們過渡到更具侵略性的模式:「屠殺階段」之前殺死剩餘的「殺人大黃蜂」。
10月2日,WSDA昆蟲學家Sven-Erik Spichiger告訴《西雅圖時報》,「亞洲大黃蜂這個時候開始進入我們所說的屠殺階段」。「它們會造訪蜂巢,基本上會在蜂巢上做標記,大舉進攻,將每一隻蜜蜂從蜂巢中移出,殺死所有的工蜂,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收穫蜂巢中的幼蟲和蛹,作為食物來源。」
WSDA仍在用各種方法尋找亞洲大黃蜂的位置。他們在樺樹灣周圍放置了誘餌蜂巢作為誘餌。這附近就是夏天華盛頓州第一隻亞洲大黃蜂被困的地方。
WSDA強調,如果民眾發現亞洲大黃蜂在他們的後院飛來飛去,不要逞強,也不要試圖自己去捕殺它們。
「跟蹤它,不要捶打它,」Spichiger說。「我們想把巢穴取出來,這樣明年就不會有更多了。」
亞洲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被描述為1.5英寸至2英寸長,頭部為橙黃色,腹部有黑色條紋。由於體型較大,這種昆蟲相當容易被發現。
該部門希望任何人看到任何潛在的亞洲大黃蜂后都要向他們報告,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在 "屠殺階段 "開始之前更好地確定這種昆蟲的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