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申大哥在街上擺著地攤賣米線,這裡離家也就只有30米距離。
突然,他聽到了隔壁的人向他大喊,說孩子跳樓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申大哥和妻子跑過去,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11歲的哥哥躺在地上,9歲的妹妹也滿臉是血的躺在一邊。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將孩子們送到醫院,經過一番搶救,哥哥雖然搶救了過來,卻時而清醒時而迷糊。妹妹腿部骨折,雙肺挫傷。
為什麼平時學習優秀,品學兼優的孩子會跳樓呢?
妹妹告訴爸爸:「我和哥哥玩了六七天的遊戲,我感覺我不會死。」
原來,妹妹和哥哥玩手機遊戲,玩到上了癮,以致於產生了幻覺,覺得自己可以飛,兩個孩子想試驗一下,於是攜手從4樓樓頂跳了下去。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父母們此時發現,手機裡的遊戲,孩子們還給偷偷充值了幾百塊錢。
那麼,為什麼會拿手機給孩子長時間玩遊戲呢?原來是因為孩子們上網課所需要。疫情期間,父母們無法出攤,在家看著孩子們時,上網課和學習,時間上可以控制。
但疫情好轉,父母需要出攤了,於是把手機交給孩子們自己學習使用。沒想到卻產生了這樣的後果。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這種事情的發生,總會看到不少的報導。
安徽銅陵一位15歲的少年,花掉了父母6萬多元購買遊戲中的裝備,以至於父母去報警,以為被人詐騙了。後來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孩子在家時把這些錢都拿來購買了遊戲的裝備。父母直到要去銀行取錢時,才發現卡裡的資金少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有一位孩子,甚至把媽媽銀行卡裡的18000元都花在了「吃雞」遊戲上,看到這樣的情況,媽媽欲哭無淚,卡裡的積蓄是全家人生活的來源,現在疫情之下還沒復工,卡裡只剩下100元,要怎麼生活呢?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這些報導,實在令人痛心。
我們等到事後再來追責,錢或許還可以追回,但孩子因此而受到傷害,就令人追悔莫及。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還小,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特別對於有趣的遊戲,更加難以自控。
在兄妹倆跳樓的報導裡,孩子們玩的遊戲,所用帳號是爸爸的帳號,而這個帳號平時也經常玩,很明顯,爸爸在家玩遊戲時,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跟著爸爸一起玩了起來,等到上完網課,無聊時就會打開遊戲來玩。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同時,孩子會有很強的模擬能力,看到新鮮有趣的事情,總會想著去模仿一番。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要照顧好孩子,平時就要做好引導。
玩遊戲到上癮,肯定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父母發現孩子們存在這種動象時,就要及時的引導。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我們該怎麼樣來引導孩子?
1、面對這些遊戲,請父母做好自律,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遊戲
一般而言,媽媽在這方面的表現往往比爸爸好很多。
很多媽媽說起爸爸時,都會吐槽「回家就會玩遊戲」、「不會幫助帶孩子」。偶爾讓爸爸來幫助帶孩子時,爸爸往往會忙裡偷閒玩起遊戲,甚至會帶上孩子一起玩。
這種示範,簡直是對孩子的毒害,不僅成為孩子最差的榜樣,還告訴孩子,遊戲最好玩!
像兄妹倆的爸爸,平時也有玩遊戲的習慣,孩子們在爸爸的影響下,不僅也愛上了玩遊戲,還學會了如何充值。
從對孩子的壞影響來說,帶著孩子玩遊戲,在很多家庭中常常見到。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2、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孩子習慣沒有培養好,無聊時不知道玩什麼,就會想去玩手機遊戲。
父母可以培養孩子有閱讀的習慣,平時陪伴孩子一起做親子共讀,在閱讀習慣養成之後,孩子會養成有時間就看書的習慣。
要直接改變壞習慣很難,但我們可以培養好習慣來影響孩子,當我們把時間用在好習慣上時,也就沒有時間去做壞習慣了。
什麼樣的好習慣是我們希望給到孩子的?
比如,愛閱讀的好習慣,專注的好習慣,堅持的好習慣,努力的好習慣等等。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3、給孩子安排計劃清單
給孩子制定計劃清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寫作業、學習這些都是孩子的任務清單。
安排清單有三種:
第一種,是必須完成的清單,這樣的也叫任務,比如學習、上課,寫作業,孩子們很容易理解,回來後爸爸媽媽要檢查,是必做的內容;
第二種,是靈活清單,這種是靈活安排的,適合孩子在的時間時,給予的建議,這樣的建議可以是:閱讀什麼樣的書籍,做什麼樣的運動,做什麼樣的家務或者是做些協助的事情。
這種清單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
第三種,是限制清單,這種要求的是限制孩子的一些行為,比如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比如看電視,每天不要超過1小時等等。
限制清單的存在,也可以配合獎勵制度來進行,比如玩手機沒有超過30分鐘,可以得到獎勵,這樣,給了孩子堅持不做什麼事情的理由,幫助他能克服自己想玩的心性。
以上的三種清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做調整。
另外,玩手機這樣的情況,不要徹底的禁止,因為徹底的禁止,會讓孩子更加好奇,會偷偷在父母不在時拿出來玩。最好的做法,是給予一些玩的時間,但明確玩的時長。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4、父母做好陪伴,不行也讓長輩來協助
這是一個很不好受的話題。
就像前文所說的申大哥,為了全家人的生活,只能離開孩子去擺攤。夫妻倆都需要出攤,家裡沒人照顧孩子們,只好讓哥哥帶著妹妹。
很多家庭裡,父母都是上班族,平時送孩子上學上幼兒園,自己上班。等下班後再去接孩子放學,真正陪伴和照顧孩子的時間,只有晚上和早上。
但是,父母再忙,也不是放棄陪伴孩子的理由,我們不能因為忙,把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給放棄了。
如果陪伴的時間不夠,我們從陪伴的質量上來下功夫。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親子共讀就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父母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又是對孩子最好的示範和榜樣。有研究表明,每天晚上固定的陪孩子讀書,也許就十分鐘時間,卻能大大的滿足孩子對父母陪伴的需求。
同時,如果家有長輩一起生活的話,也請長輩們協助監督孩子們。
但願,這樣的事情少些發生。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