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戲劇之京劇

2021-01-08 旗卷虎纏身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

中國漢族戲曲的代表。京劇主要是以唱、念、做、打為表現形式,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分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為正旦(青衣)、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刀馬旦;「淨」俗稱「花臉」,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功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為文丑與武丑。

京劇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成的,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可以分成四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孕育期(公元1790年一公元1840年)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徽戲開始進京。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慶班」,隨後又有「四喜」「和春」「春臺」諸班,史稱「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從揚州進京)。四大徽班和以後陸續進京的徽班,以其優美動聽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觀眾的歡迎。而且「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調外,崑腔、吹腔、四平調、梆子腔亦用,可謂諸腔並奏。在表演藝術上廣徵博採,吸取諸家劇種之長,融於徽戲之中。

到了乾隆末年,流行於湖北一帶的漢劇開始入京,徽、漢二劇在進京前已有廣泛的藝術交融,其聲腔中的二黃、西皮與徽戲有著血緣關係。所以著名漢劇老生李六、王洪貴、余三勝,小生龍德雲等入京,分別搭入徽班春臺、和春班演唱。

漢劇演員搭入徽班後,將聲腔曲調,表演技能,演出劇目融於徽戲之中,使徽戲的唱腔板式日趨豐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區語音特點,而易於讓京人接受。徽、秦、漢的合流,為京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形成期(公元1840年一公元1880年)

道光二十年至鹹豐十年(公元1840年一公元1860年),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並借鑑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其標誌之為曲調板式完備豐富,超越了徽、秦、漢三劇中的任何一種。唱腔由板腔體和曲牌體混合組成。聲腔主要以二黃、西皮為主;標誌之二為行當大體完備;標誌之三為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標誌之四為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傑」「三鼎甲」。

第三階段:成熟期(公元1880年一公元1917年)

這段時期,京劇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為時稱「老生後三傑」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

其中譚鑫培承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各家藝術之長,又經創造發展,將京劇藝術推進到新的成熟境界。汪桂芬演唱雄勁沉鬱,悲壯激昂,腔調樸實無華,有「虎嘯龍吟」的評道。他因「仿程可以亂真」,故有

「長庚再世」之譽。孫菊仙,18歲時選中武秀才,擅唱京劇,常入票房演唱,36歲後投師程長庚。他嗓音洪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於湖廣音和中州韻,多用京音、京字,聽來親切自然。表演大方逼真,接近生活。

第四階:鼎盛期(20世紀20年代)

1927年,北京《順天寸報》舉辦京劇旦角名伶評選。讀者投票的選舉結果為梅蘭芳以演《太真外傳》,尚小雲以演《摩登伽女》,程硯秋以演《紅拂傳》,荀慧生以演《丹青引》,榮獲「四大名旦」的稱號。「四大名旦」脫穎而出,是京劇走向鼎盛的重要標誌。

相關焦點

  • 吐故納新、包容並蓄:國產動畫《京劇貓》裡推陳出新的京劇文化
    引言京劇是我國傳統的戲曲劇種,也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它的形成歷史相對較晚,但迅速卻傳遍全國,影響甚廣,有著「國劇」的稱號。而京劇代表人物梅蘭芳,以他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是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也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可見京劇的影響巨大。
  • 「京劇貓」攜手衡水旅發會,跨界推動傳統文化
    針對本次合作,饒陽縣縣長左俊勇表示,「民樂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民樂生產是饒陽的特色產業,也是傳統行業,在民樂的傳承方面,我們不能再以保守的思維,傳統的形式去發揚,要尋找年輕人喜歡的形式和角度去結合,讓他們知道民樂不是『過去式』,是值得了解、傳承、喜愛的『時尚』。
  • 這四部國產動漫宣傳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唱詩班、京劇貓均上榜
    這四部國產動漫宣傳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唱詩班、京劇貓均上榜你的朋友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嗎?比如中國畫、京劇、曆法、詩歌等等。我自己也是一名文科學生,當我學習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古詩等等。雖然我沒有文化,但我忘記了畢業後學到的所有詩歌,但這並不影響我對詩歌和歌曲的熱愛。另外,我也喜歡聽相聲。在德雲社等的領導下,我對京劇也有一定的興趣。近年來,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良好,每個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日益增加,能否將傳統文化與動畫作品結合起來,讓動漫愛好者從動畫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 青海大劇院、省圖書館共同舉辦傳承京劇藝術品味國粹文化主題講座
    青海新聞網訊 10月16日,青海大劇院、省圖書館共同舉辦的「藝術與讀書同行」——傳承京劇藝術,品味國粹文化主題講座在省圖書館閱讀推廣大講堂開講。來自西寧市虎臺小學、古城臺小學、賈小莊小學、五四小學的孩子們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形式領略了國粹藝術魅力,感受到傳統文化韻味。
  • 京劇名家孫萍談京劇文化推廣:「要用別人聽得懂的方式講故事」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要用別人聽得懂的方式講故事」——京劇名家孫萍談京劇文化推廣  新華社記者白瀛、高蕾  她是中國第一代京劇專業大學生,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她曾三次在歐洲斬獲戲劇節大獎,被前輩稱為「知識型京劇演員」。
  • 《京劇貓》:一部以貓為主角;結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動畫
    《京劇貓》是一部以貓為主角的一部動畫作品,並且幽默有趣,搞笑勵志,但最重要的還是,其中融入了中國傳統的許多文化,建築,京劇服裝等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良動畫作品,以下是愛奇藝專業影評介紹:"是一部以「京劇」為元素、「貓」為主角的功夫奇幻動畫,以電影般細膩的動畫形象,酣暢的功夫特效渲染,層層相扣的角色成長設定,是一部中國動漫市場上能讓你想起」寵物小精靈」等動畫經典的"超班"大作!化「唱」、「念」、「做」、「打」等京劇絕活為炫酷的功夫技能,演變成京劇貓們的各路神功,他們將邊戰鬥邊進化,展開正邪相鬥的熱血故事。
  • 汪涵王一博學戲受關注,《天天向上》創新傳播傳統文化
    近日,湖南衛視文化公益節目《天天向上》「開年大戲」一期節目以傳承中華傳統戲曲文化為核心,以全新、趣味的方式解讀新時代傳統曲藝藝術的傳承發展,收穫收視率三網第一、八個實時熱搜的成績,掀起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的熱議。
  • 《天天向上》「開年大戲」堅定文化自信 創新新時代下傳統文化傳播...
    平臺與主持人聯動傳播傳統文化之美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自「十八大」以來,堅定文化自信越來越成為所有文藝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對於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新傳承也是每個文藝工作者要考慮的重中之重
  • 國粹動漫《京劇貓》牽手饒陽 推動「文化+」
    日前,「中國衡水-饒陽旅發與京劇貓戰略合作分享會」在饒陽縣融媒體中心順利舉辦。 《京劇貓》代言饒陽,或開展全方位合作 發布會上,《京劇貓》出品人、北京璀璨星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杜剛陽向與會嘉賓和領導介紹了國粹動漫IP《京劇貓》,其宏大的世界觀和具有延續性的故事線構成了一個全新的「貓土世界」。
  • 這群小孩唱京劇不輸大咖!「中國戲曲小梅花薈萃」山東選拔賽在青島...
    原標題:這群小孩唱京劇不輸大咖!「中國戲曲小梅花薈萃」山東選拔賽在青落幕文/圖 半島記者 黃靖斐 經過多日激烈角逐,由山東省戲劇家協會、青島市文聯主辦,青島市戲劇家協會、青島市京劇院、青京少兒戲曲培訓中心承辦,市南區委宣傳部、市南區文化和旅遊局支持的第二十三屆「中國戲曲小梅花薈萃」山東選拔賽圓滿完成。
  • 冷知識:京劇中為什麼用生、旦、淨、未、醜給角色命名?
    聽完陶陽唱的京劇之後,我也對京劇產生了興趣,就去學習和欣賞了一下京劇。 京劇被稱為我國的國粹,而且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時也是中國戲曲的榜首。京劇也被稱為「平劇」,是由徽劇演變而來的,在乾隆年間在我國現在的安徽省一代傳入了京城,最早的徽劇吸收融合了很多別的劇種的劇目和曲調唱法,比如崑曲、秦腔等一些地方的曲種。
  • 《名優之死》登上首都劇場:京劇不老,話劇出新
    「這個戲新中見老,老中見新,既讓觀眾感到京劇的博大精深,又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和欣賞特點,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轉換自然、巧妙和有機,真正達到京劇不老,話劇出新,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看到兩種藝術的韻味。」導演任鳴在介紹該劇的藝術特點時說。《名優之死》劇照 本文圖片 李春光 攝在北京人藝歷史上,《名優之死》曾於1957年與1979年兩度公開上演。
  • 文碩:論對革命樣板戲戲劇歌舞思想的傳承(圖)
    這是因為,傳統京劇向被認為是程式嚴謹並趨於凝固的古典歌舞劇代表,難以表現現代生活,而革命樣板戲從聲與情、流派與人物、韻味與形象三方面對這一古典歌舞敘事劇種進行了現代包裝,希望通過新的手段儘可能發掘民族藝術自身的歌舞戲劇魅力,推陳出新,建構傳統京劇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之作。一點也不過分地說,革命樣板戲同樣是原創華語音樂劇的出色樣板。
  • 傳統戲劇一勾勾:同一個鄉音的兩種喚醒方式
    齊魯網德州4月26日訊中國的戲劇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許多小眾的地方劇種,也承載了許多當地人的成長記憶和鄉愁,甚至是一些人窮其一生尋找的鄉音記憶。今天我們來到了德州的臨邑縣,在這裡,有一臺大戲正在打破夜晚的寧靜。這裡是德州臨邑縣興隆鎮小辛村,一勾勾戲曲的發源地。
  • 中國十大國粹一一(戲劇)篇
    中國戲劇(China Drama) 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國粹,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 華潤雪花啤酒「雪花臉譜」 融啤酒於京劇文化之中
    近日,雪花啤酒又發布了超高端產品「雪花臉譜」,以極具文化魅力與時尚氣息的雙重優勢在高端啤酒中掀起巨浪。融啤酒於京劇文化當中,掀起了我國京劇文化的高潮。而此次華潤雪花啤酒將東方戲劇代表曲種——京劇與西方啤酒相結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包裝和高端檔次產品,更可謂是一種跨界的新嘗試。京劇文化中,臉譜代表著一種氣質、性格和氣度,雪花臉譜獨具慧眼地將其納為標識,更史無前例地推出「花臉+花旦」兩支組合裝成雙成對,在高端啤酒市場亦為創新之舉。同時,這一舉動也獲得了業內不少人士的認可。
  • 京劇名家以經典致敬共和國科學家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27日電(記者 李川)1月26日,「獻給共和國的科學家們——2019新春京劇名家名段欣賞」活動在北京中國工程院舉行,來自京、津、滬等地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會聚一堂,為在場的近800位科技工作者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國粹盛宴。
  • 人生如戲,快來看一下你在京劇中是什麼「臉色」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 百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首耳熟能詳的京歌《說唱臉譜》,運用京劇和流行歌曲結合的方式,借鑑於京劇唱腔和旋律,把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巧妙的融入歌曲之中,整首歌聽起來朗朗上口、妙不可言,深受人們喜愛。
  • 京劇名家王珮瑜攜親子互動京劇《坐井觀天》首次在深圳上演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陳錫明通訊員 葉宇星11月14日,親子互動京劇《坐井觀天》首次在深圳寶安青少年宮夢劇場上演,並且京劇名家王珮瑜進行現場講解,讓全市青少年欣賞了這部集演出與互動體驗相結合的劇目。瑜音社成立於2015年,創始人為著名京劇演員、上海市第十二屆青聯副主席、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戲劇主角獎得主王珮瑜。一直以來,王珮瑜堅持對傳統劇目的傳承。《坐井觀天》這部劇主打親子與京劇零距離接觸,演出效果喜人。此前,該劇目曾在上海大劇院為上海中小學的校長、師生們演出,實現了藝術普及教育與欣賞劇目的融合。
  • 《老鼠嫁女》:從小學課文到兒童劇 成為普及傳統文化的範例
    《老鼠嫁女》是收錄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上的一則民間傳說,被濟南兒童藝術劇院改編成了兒童劇以後,演出60多場,每場都「賣座又叫好」,成為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成功嘗試,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進校園的生動範例。